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淡路景观园艺学校教学的分析及启示——基于对我国风景园林硕士实践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付军 刘红滨 +1 位作者 郑强 王冰洁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6年第4期98-101,共4页
以培养风景园林实践技能为主的研究生院型日本兵库县立淡路景观园艺学校的课程体系为例,分析了该学校园林实践教学的内容设置,以期为我国高校提供借鉴。研究表明,拥有风景园林学科的高校可以依托校园整体布局,结合学科特色营造能够激发... 以培养风景园林实践技能为主的研究生院型日本兵库县立淡路景观园艺学校的课程体系为例,分析了该学校园林实践教学的内容设置,以期为我国高校提供借鉴。研究表明,拥有风景园林学科的高校可以依托校园整体布局,结合学科特色营造能够激发创新灵感,便于学生进行学习、科研的校园环境;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应强化实践教学,实践课程序列化、体系化,量化课程内容;有计划的进行风景园林系统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淡路景观园艺学校 教学体系 风景园林硕士 专业学位 实践教学
下载PDF
日本城市地震灾后社会治理研究——以阪神淡路大地震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瓒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0-65,共6页
一直以来,战后日本的经济腾飞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实现被视为东亚发展模式的奇迹。然而,这个急速发展的过程亦伴随着人对自然的征服,使包括人与自然在内的生态系统发生了根本变革。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的发生使日本发展主义经济增... 一直以来,战后日本的经济腾飞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实现被视为东亚发展模式的奇迹。然而,这个急速发展的过程亦伴随着人对自然的征服,使包括人与自然在内的生态系统发生了根本变革。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的发生使日本发展主义经济增长模式下长期积累的生态脆弱得以暴露,造成严重灾情后果。震后恢复期间,日本地方政府提出"创造性复兴"口号,试图在灾后恢复中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此,政府与社会在不同层面对灾后城市发展政策进行制度性设计,使之与生态系统相适应以实现和谐发展。但资本主义制度扩张过程中的固有矛盾导致发展主义逻辑延续,使灾害在漫长的恢复期以社会问题的形式浮现,演化为"复兴灾害"。面对此问题,志愿者组织迅速兴起与发展,以弥补国家救援不足。日本城市地震灾害复杂演变的历史过程,对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主义 阪神淡路大地震 创造性复兴 复兴灾害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战后日本地震社会记忆变迁与灾害文化构建--基于阪神淡路大地震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瓒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国民面对巨灾时显露的从容与秩序赢得了世界的一片赞誉。与此同时,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件却又令世人倍感震惊。一场地震所折射的矛盾不禁引人深思:应如何看待战后日本防灾减灾事业的成功与教训。回首望去,1...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国民面对巨灾时显露的从容与秩序赢得了世界的一片赞誉。与此同时,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件却又令世人倍感震惊。一场地震所折射的矛盾不禁引人深思:应如何看待战后日本防灾减灾事业的成功与教训。回首望去,1995年日本遭遇了阪神淡路大地震,惨重的灾情后果令其被列入20世纪全球十大地震。这场大震不仅结束了日本战后50年来的地震安全神话,还激起社会内部对追求经济大国目标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变化的深刻反思。震后20余年间,日本一直处于大地震的活跃期,每逢大震由阪神淡路大地震记忆所引发的共振效应便会在社会中持续发酵。多样的地震社会记忆不仅跨越地域结成记忆之网,甚至伴随着时代发展逐步沉淀,转化为日本灾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日本对"原发地震"风险的刻意回避与忽视导致了东日本大地震后核泄漏灾难的发生,从而使日本再次陷入生态环境危机。在遗忘与记忆的曲线间浮现的日本地震社会记忆,展现了日本面对自然时的多重价值选择,对当代日本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形塑作用。这一过程揭示了先后继起的灾害可以通过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转化的生态链式反应。以环境史的视角深入挖掘战后日本地震灾害社会应对与社会治理的历史过程,对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的中国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神淡路大地震 东日本大地震 社会记忆 灾害文化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重建之经验借鉴
4
作者 高亚莉 《今日国土》 2012年第6期45-46,共2页
文章剖析了日本阪神大震重建的法律政策、重建中的举措,提出我国灾后重建应借鉴日本的经验,从发挥政府及社会组织力量、重建资金来源多元化、发挥公共财政作用、重建中的具体做法入手,避免走弯路,以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关键词 日本 阪神淡路 大震重建 经验
原文传递
关于地铁地震响应的模型振动试验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38
5
作者 车爱兰 岩楯敞广 葛修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93-1298,共6页
为明确大地震时地铁的破坏过程及原因,以1995年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神户大开地铁车站为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型振动试验和动力有限元分析。对于作用于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土压的发生原理、地震波输入方向、结构的埋设深... 为明确大地震时地铁的破坏过程及原因,以1995年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神户大开地铁车站为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型振动试验和动力有限元分析。对于作用于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土压的发生原理、地震波输入方向、结构的埋设深度、地基与结构间的刚性比对地震动土压的影响及在地基-结构系统的非线性响应下结构周围地基终局状态时的地震动土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地震动土压的极限值及在大地震时周围地基的残余应变引起的静止土圧力的存在。为今后改进地震土压力计算方法、提高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水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神-淡路大地震 模型振动试验 动力有限元分析:地震动土压 地震响应
下载PDF
中日震后应急临时住宅建设与使用状况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范悦 周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693,共7页
以应急临时住宅建设使用(运营)体系为中心,总结日本在这一领域中的经验教训:阪神大地震中日本采用政府包办救灾,由于灾后应急体系不完善,对临时安置点的居住长期化的预期不足,出现了建设效率低、材料供给不足,以及身心健康等问题,并且... 以应急临时住宅建设使用(运营)体系为中心,总结日本在这一领域中的经验教训:阪神大地震中日本采用政府包办救灾,由于灾后应急体系不完善,对临时安置点的居住长期化的预期不足,出现了建设效率低、材料供给不足,以及身心健康等问题,并且建设和维护预算也大幅超支,这些问题很多在新澙地震时得到了改善.结合对汶川地震灾区的实地考察,对比我国灾后重建的特殊性和地域性,指出我国的应急住宅体系应是政府救援与灾民自救相结合,物质和精神兼顾等多元化方式,不断改善过渡安置居住环境,以应对今后长期居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应急临时住宅 过渡安置房 阪神淡路 新澙县中越
下载PDF
地铁地震响应的减震效果模型振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郑少河 车爱兰 岩楯敞广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42-44,共3页
为剖析地震时地铁车站的动态响应及破坏机理,以1995年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神户大开地铁车站为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型振动试验。为分析地下结构的地震时响应和箱型地铁中柱的减震效果,对地震波输入方向对减震效果的... 为剖析地震时地铁车站的动态响应及破坏机理,以1995年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神户大开地铁车站为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型振动试验。为分析地下结构的地震时响应和箱型地铁中柱的减震效果,对地震波输入方向对减震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今后的抗震减震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神—淡路大地震 模型振动试验 地震响应 减震效果
下载PDF
地下大断面薄钢结构地震响应的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车爱兰 岩楯敞广 葛修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4052-4058,共7页
为明确地下大断面薄钢结构的安全实用性,进行1/16大断面薄钢结构的系列模型振动试验、实际规模结构的现场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在把握作用于模型的地震动土压力及结构的应变状况的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响应特性及土压力的变化等进行... 为明确地下大断面薄钢结构的安全实用性,进行1/16大断面薄钢结构的系列模型振动试验、实际规模结构的现场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在把握作用于模型的地震动土压力及结构的应变状况的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响应特性及土压力的变化等进行研究。明确地下大断面薄钢结构的地震及施工时的安全性,为今后大断面薄钢结构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力学 地下大断面薄钢结构 模型振动试验 现场试验 阪神?淡路大地震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巨灾下的国际经验
9
作者 秋原 《北京规划建设》 2012年第2期135-138,共4页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刊行的《世界防灾白皮书》(2011年版),根据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及各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实施,概括地总结认为:自2005年世界减灾大会上通过并开展实施了《2005~2015年兵库行动框架》(Hyogo Framewor...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刊行的《世界防灾白皮书》(2011年版),根据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及各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实施,概括地总结认为:自2005年世界减灾大会上通过并开展实施了《2005~2015年兵库行动框架》(Hyogo Framework for Action)以来,各国在早期预警、灾前准备、应急应对等防灾抗灾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地进步。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通信手段的日新月异,人类与科技相互依存,并越发依赖于现代科技手段。然而,复杂的技术系统及人类与科技互为依存关系将会导致新的灾害风险,这种脆弱性(Brittleness)已日趋表面化。日本矿产资源匮乏,却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济高度增长持续了近20余年,被世界称之为"东洋的奇迹",且这一奇迹至今尚未被其他国家打破,所以日本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同时日本岛国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壳断裂带边缘,日本国土面积仅为世界的0.25%,而在世界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日本所占比例为:6级以上地震20.5%,火山喷发7.0%,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世界11.9%,是名副其实的"灾害大国"。但日本灾害死亡率仅占世界的0.3%。日本的防灾经验值得学习。专栏将邀请原日本兵库县知事贝原俊民、"东日本大震灾复兴构想会议"议长五百旗头真、日本灾害复兴学会会长室崎益辉、日本灾害经济学大家林敏彦等执笔,从政府、学者和社会多层次,从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多角度,论述日本防灾与灾后重建中的"失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风险 日本 实力 经济 淡路 阪神 力量 地震 脆弱性 灾后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