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淤泥区墩柱偏位病害分析及安全评估
1
作者 陈曦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9期96-100,共5页
为研究在深层淤泥区桥下施工对既有桥梁墩柱及桩基的影响,文中基于工程实例对既有桥梁的病害进行详细分析及安全评估,提出了墩柱偏位的分析方法及评估验算手段。以广东某座桥为背景,由于桥下河堤工程施工致使既有桥梁发生墩柱偏位、支... 为研究在深层淤泥区桥下施工对既有桥梁墩柱及桩基的影响,文中基于工程实例对既有桥梁的病害进行详细分析及安全评估,提出了墩柱偏位的分析方法及评估验算手段。以广东某座桥为背景,由于桥下河堤工程施工致使既有桥梁发生墩柱偏位、支座滑移等病害,基于专检报告数据推导出墩柱偏位及梁体滑移的实际数值,根据推导数据采用Midas Civil软件对偏位墩柱进行验算分析,结果表明7#墩在土压力作用下发生墩柱偏位,桩基抗弯承载能力已经不足,且已经进入弹塑性状态,无法满足安全通行要求,需要进行加固设计。此工程实例可为桥梁墩柱偏位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墩柱偏位 等效屈服弯矩 深层淤泥区
下载PDF
伊敏露天矿西帮淤泥区治理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喜贤 李文超 孙涛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5年第7期24-26,共3页
全连续生产系统的胶带和排土机布设会经过露天矿西帮一处淤泥区,此淤泥区极不稳定,必须对该淤泥区进行稳定性治理。结合生产实际和淤泥区性质,以经济、环保、快捷、有效为前提,提出排土压挤法治理淤泥区,此方法对淤泥区或易沉陷区稳定... 全连续生产系统的胶带和排土机布设会经过露天矿西帮一处淤泥区,此淤泥区极不稳定,必须对该淤泥区进行稳定性治理。结合生产实际和淤泥区性质,以经济、环保、快捷、有效为前提,提出排土压挤法治理淤泥区,此方法对淤泥区或易沉陷区稳定性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排土压挤法 稳定性 淤泥区治理
下载PDF
海上淤泥区斜拉桥超长桩基自平衡法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中华 原法芳 +1 位作者 王华 梁斌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1-190,共10页
针对大型铁路、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基础结构承载力的严格要求,为了探讨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承载大吨位、超长的灌注桩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的可行性,以G228国道浙江三门园里至宁海一市段跨海大桥工程为依托,计算了海上淤泥区超长桩竖向... 针对大型铁路、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基础结构承载力的严格要求,为了探讨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承载大吨位、超长的灌注桩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的可行性,以G228国道浙江三门园里至宁海一市段跨海大桥工程为依托,计算了海上淤泥区超长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以旗门港特大桥、海游港特大桥的四个测试桩为典型案例,运用自平衡检测结果且结合相关规范,根据实测值绘制出上下桩段的Q-s曲线、s-lgt曲线和s-lgQ曲线,分析其上下桩段的极限承载力变化,并且根据等效转换原理作出桩顶加载Q-s曲线图,确定桩顶在极限荷载下的位移。结果表明:采用自平衡法进行检测并建立加载曲线分析,成功解决了海上淤泥区斜拉桥超长桩极限承载力研究问题。进行研究的四个主墩测试桩在等效桩顶加载下,极限承载力均未超过设计容许承载力,最大位移分别为16.45 mm、16.14 mm、10.08 mm和8.18 mm,满足施工要求。自平衡法技术在G228国道三门园里至宁海一市段跨海大桥施工中的成功运用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淤泥区斜拉桥 超长桩 自平衡法 承载力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海上淤泥区斜拉桥主塔超长桩基础竖向承载特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袁榛 梁斌 宋承龙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68,M0005,M0006,共9页
以浙江228国道旗门港特大斜拉桥工程的主塔桩基础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 NX对超长桩基础的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将荷载-位移曲线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桩基础以侧摩阻力承载为... 以浙江228国道旗门港特大斜拉桥工程的主塔桩基础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 NX对超长桩基础的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将荷载-位移曲线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桩基础以侧摩阻力承载为主,占桩承载的97%左右,但淤泥区桩侧摩阻力基本不发挥承载作用,仅占侧摩阻力承载的2.08%,超长桩主要依靠较好土层的桩侧摩阻力承载。在相同荷载下,桩径与桩长的增大均会减少桩的沉降量,但桩径的改变对沉降的控制效果更明显。在极限荷载下,不同桩径和桩长的超长桩端阻比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淤泥区 斜拉桥 超长桩基础 竖向承载
下载PDF
海上淤泥区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锐 袁榛 +2 位作者 郭中华 梁斌 王华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15,共9页
以228国道项目旗门港特大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桩-土效应的有桩基础和塔底固结的无桩基础两种有限元模型,选用50 a超越概率为10%的反应谱对全桥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桩-土效应会增大结构自振... 以228国道项目旗门港特大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桩-土效应的有桩基础和塔底固结的无桩基础两种有限元模型,选用50 a超越概率为10%的反应谱对全桥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桩-土效应会增大结构自振周期,高阶振型差距明显;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轴力和面内弯矩有一定影响;该桥横向刚度较小,主梁和索塔横向位移比纵向位移分别大2.6%和13.7%,在抗震设计时应着重考虑;考虑桩-土效应后,处于淤泥质土层桩身出现较大位移,结构整体在惯性力作用下三个方向位移均有一定增幅,桩-土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淤泥区 桩-土效应 大跨度斜拉桥 反应谱 地震响应
下载PDF
粉喷桩加固深厚淤泥区地基设计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6
作者 张幸洪 《岩土工程师》 1995年第1期29-34,共6页
近年来用粉喷桩加固深厚淤泥区地基的工程较多,效果良好。本文针对这一客观实际,运用有效力理论和固结理论,对复合地基加固设计中下卧层强度验算和沉降计算两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得出其内在机理和发展规律。
关键词 地基 设计 淤泥区 粉喷桩加固
下载PDF
实用的临海淤泥区多工艺组合地基处理综合应用
7
作者 王换 王华强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第1期82-84,共3页
临海区域铁路综合站站场淤泥区和软基区等不良地基分隔处理,区域采用了地基处理的常规方式并结合部分创新改良工艺将超软土地基分区域进行处理,在机具设备无法就位于施工区域的情况下先采取铺设土工膜加人工上沙使地基表面具备一定的承... 临海区域铁路综合站站场淤泥区和软基区等不良地基分隔处理,区域采用了地基处理的常规方式并结合部分创新改良工艺将超软土地基分区域进行处理,在机具设备无法就位于施工区域的情况下先采取铺设土工膜加人工上沙使地基表面具备一定的承载力,使插板机能够准确地就位插打竖向排水系统,主要以真空预压为主,辅以水泥搅拌桩隔离原未进行处理的淤泥区域,真空预压区域采用泥浆搅拌桩实施隔离密封墙施工,最终达到软基淤泥区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海 淤泥区 多工艺 真空预压 泥浆搅拌桩 强夯
下载PDF
淤泥软土区障碍桩拔除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胥明芳 《江苏建筑》 2024年第3期105-109,共5页
文章探讨了在淤泥软土区进行障碍桩拔除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此类地区,拔桩作业可能对附近的结构和土体产生显著的影响。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和建议,特别是针对管线的保护和监测。在软土区进行拔桩时,应特别关... 文章探讨了在淤泥软土区进行障碍桩拔除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此类地区,拔桩作业可能对附近的结构和土体产生显著的影响。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和建议,特别是针对管线的保护和监测。在软土区进行拔桩时,应特别关注管线的报警阈值,增强电力管廊的基础加固,并对临近在建的深基坑降水情况进行持续监控。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建议直接在监测点进行监测。本研究的结论对于软土区的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软土 障碍桩拔除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深厚淤泥区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岳云鹏 黄亚宁 +2 位作者 刘晓玉 张龙云 郑先昌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933-937,共5页
对基坑进行抗隆起稳定性进行验算是深厚淤泥区基坑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结合佛山市某基坑工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基坑坑底的抗隆起稳定性进行研究,并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主要探讨了基坑宽度与开挖深度、坑底... 对基坑进行抗隆起稳定性进行验算是深厚淤泥区基坑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结合佛山市某基坑工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基坑坑底的抗隆起稳定性进行研究,并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主要探讨了基坑宽度与开挖深度、坑底深厚淤泥层厚度、支护结构刚度及其入土深度对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强度折减法在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分析中比传统规范可以考虑的影响因素更多,得到的结果更接近于基坑发生隆起破坏时的实际状态;基坑宽度、支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淤泥层厚度和基坑开挖深度对深厚淤泥区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支护结构刚度的改变对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的变化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深厚淤泥区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隆起稳定性 基坑 强度折减法 深厚淤泥区
原文传递
疏浚淤泥吹填区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颢 黎皓 《工程技术研究》 2019年第6期215-216,共2页
地基处理是疏浚淤泥吹填区域工程建设的基础,确保其处理方法应用合理,对于淤泥吹填区域基础承载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阐述疏浚淤泥吹填区域地基处理难点的基础上,就其施工技术进行系统分析,并指出地基处理工艺的具体控制要点... 地基处理是疏浚淤泥吹填区域工程建设的基础,确保其处理方法应用合理,对于淤泥吹填区域基础承载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阐述疏浚淤泥吹填区域地基处理难点的基础上,就其施工技术进行系统分析,并指出地基处理工艺的具体控制要点,以期有利于疏浚淤泥吹填区域地基处理的提升,从而为后期的工程建设奠定良好的作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吹填 地基处理 工艺应用
下载PDF
滨海淤泥质软土吹填区河道形成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冠川 魏振兴 詹田进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6年第9期263-264,共2页
滨海淤泥质软土吹填区是指采用水力吹填淤泥质土形成的陆域,其吹填土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渗透性、高灵敏度、低抗剪强度、变形程度大等工程特性,需要经地基处理后才能满足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本文结合吹填区的地基处理... 滨海淤泥质软土吹填区是指采用水力吹填淤泥质土形成的陆域,其吹填土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渗透性、高灵敏度、低抗剪强度、变形程度大等工程特性,需要经地基处理后才能满足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本文结合吹填区的地基处理方案对工程区内河道形成方案进行总结、研究。根据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规划水系河道是工程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对工程区防洪排涝、生态环境建设等有重要作用。河道形成方案与吹填区地基处理方案密切相关,结合天然地基条件河道形成方案主要有:刚性支挡法、柔性支挡法及土体自身加固法,本文主要对淤泥质软土吹填区河道形成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软土地基的特点,对河道区地基处理、边坡稳定计算及河道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经济、可靠的河道形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土吹填 地基处理 边坡稳定 河道形成方案
下载PDF
沿海吹填区市政道路基础设施位移控制关键技术浅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豪 瞿和瓯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10期160-162,168,M0015,M0016,共6页
吹填造陆是利用海积软土或淤泥作为填土资源的一种变废为利的地基处理方式,既可清理海港码头淤泥和疏浚航道,又可缓解沿海地区用地需求急剧增加的矛盾。但吹填造陆需对吹填土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土体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控制市政道路... 吹填造陆是利用海积软土或淤泥作为填土资源的一种变废为利的地基处理方式,既可清理海港码头淤泥和疏浚航道,又可缓解沿海地区用地需求急剧增加的矛盾。但吹填造陆需对吹填土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土体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控制市政道路基础设施的位移以满足后续工程建设的要求。以温州市瓯江口新区一期市政工程为背景,浅析吹填区道路位移控制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吹填 道路 真空预压 位移控制 地表沉降 承载力
下载PDF
潮汐区淤泥质黏土工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13
作者 郭世波 时贞祥 +1 位作者 张玮 李文祯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1年第6期8-11,共4页
依托福鼎市某市政道路工程,通过现场取样,开展相关力学室内试验研究,得到主要结论为:下部淤泥层较易达到可塑和液化状态,中部淤泥层压缩难度最高。
关键词 潮汐淤泥质黏土 室内试验 工程力学特性
下载PDF
浅埋淤泥抛石区地铁暗挖隧道施工技术
14
作者 林登辉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第5期132-134,共3页
厦门地铁1号线城塘区间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其中地表控制降水、洞内帷幕注浆、地表旋喷加固等技术在淤泥抛石地层中的成功实施,区间隧道顺利通过富水抛石区及SM地下通道,解决了浅埋抛石区地铁暗挖隧道施工技术难题,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淤泥抛石 浅埋暗挖 降水 帷幕注浆 旋喷桩
下载PDF
滨海城市填海区复杂地层地铁盾构隧道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树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7-70,共4页
填海淤泥区复杂地层具有软弱且固结沉降未完成的特点,在此类地层建设地铁盾构隧道,设计上有别于其他地层。为研究该地层下盾构隧道的设计方法,结合深圳前海湾填海区鲤鱼门站-前海湾站区间隧道设计情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填海淤泥区... 填海淤泥区复杂地层具有软弱且固结沉降未完成的特点,在此类地层建设地铁盾构隧道,设计上有别于其他地层。为研究该地层下盾构隧道的设计方法,结合深圳前海湾填海区鲤鱼门站-前海湾站区间隧道设计情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填海淤泥区复杂地层中地铁盾构隧道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得出该地层盾构隧道的一般设计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填海淤泥区 盾构隧道 设计
下载PDF
超厚淤泥层地表持力层形成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军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4-169,共6页
采用大面积吹填砂进行围海造地过程中,会产生淤泥集中区,对大面积超厚淤泥层的地基处理,尤其是地表持力层形成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工程难题。通过对洋山深水港西Ⅲ区大面积超厚淤泥区地表持力层形成关键技术的探索、研究、运用,为类似工程... 采用大面积吹填砂进行围海造地过程中,会产生淤泥集中区,对大面积超厚淤泥层的地基处理,尤其是地表持力层形成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工程难题。通过对洋山深水港西Ⅲ区大面积超厚淤泥区地表持力层形成关键技术的探索、研究、运用,为类似工程中对超厚淤泥层进行地基处理、尤其是地表持力层形成提供了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成陆:淤泥区 地表持力层 试验方案 试验检测 典型施工
下载PDF
湖区桥梁承台施工工艺研究
17
作者 张伟 曾波存 张天文 《交通工程建设》 2018年第3期32-35,共4页
在沌口大桥项目南接线青菱湖大桥在下部结构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工艺优化措施,在保证大桥施工进度的同时,也注意保护了青菱湖水质、减少施工对湖区的污染及扰动,保护湖区渔业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 生态湖 淤泥区 承台施工 环境保护
下载PDF
超厚软弱地基现浇箱梁满堂支架 地基处理施工控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能发 《四川水泥》 2017年第10期210-210,171,共2页
洪湾枢纽互通立交二期工程多个匝道位于鱼塘淤泥区,软弱地基面积大且厚度深,为保证现浇箱梁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成本、进度及安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经过方案比选,最终采用"抛石挤淤"后再堆载预压的方案进行地基处理。
关键词 淤泥区 软弱地基 地基处理 预压
下载PDF
清淤工程4种工程量计算方法的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卫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03年第2期38-40,共3页
结合“水冲法”抽淤的工程监理实践,介绍了清淤工程淤泥工程量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分析其在应用中的优缺点。
关键词 清淤工程 工程量 计算方法 工程监理 淤泥区 存泥 机械台班 高科技测量法
下载PD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their spatial variability in riparia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China 被引量:4
20
作者 WANG Bin-yan YAN Dong-chun +1 位作者 WEN An-bang CHEN Jia-c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8期1387-1396,共10页
Many factors can affect the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soil erosion process in riparian zone, including terrain, sediment transport and water level fluctuations. Clarifyi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ediment deposition pro... Many factors can affect the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soil erosion process in riparian zone, including terrain, sediment transport and water level fluctuations. Clarifyi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ediment deposition process in the riparia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s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determine the key area of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its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area. In order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the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sediment deposition in riparia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1) the amount of deposited sediment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2) the potential factors affecting sediment deposition in riparia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osited sediment amount and these factors previously mentioned us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4)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considered as an additional factor. This study found that 1) slope gradient, elevation, inundating dur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we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sedimentation in riparia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nd 2) the impact of each factor varied with spaces. Specifically, in the upper reach from Jiangjin to Fuling,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gravel dredging, bank revetment and ports and wharfs constructing disturbed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deposited sediment, as a result, there was no natural law to dictate the distribution. In the middle reach from Fuling to Fengjie, slope gradient and inundating duration were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the sediment deposition amount was greater in the areas with a gentler slope or lower elevation. Water flow on gentler slopes generally had lower velocity, resulting in more sediment to deposit. Sites with lower elevations would be drowned by sediment-laden flow with a longer duration resulting from hydrologic regime controlled by the operating strateg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leading to a larger amount of sediment deposition. In the lower reach from Fengjie to Zigni, slope gradient was similar to the middle reach, performing a primary factor, while other factors showed little relationship with sediment am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uencing Factors Spatial variability Sediment deposition Riparian zone Three GorgesReservoi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