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淬火-配分-回火工艺处理钢的三体冲击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存宇 时捷 +2 位作者 刘苏 杜劭峰 董瀚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5-310,共6页
研究了"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对20Si2Ni3钢三体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试验冲击能量从0.5 J增加到3.5 J,试样的磨损失重量先增大后减小,在2.5 J时出现峰;试样经Q-P-T工艺处理后的磨损失重量低于传统淬火回... 研究了"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对20Si2Ni3钢三体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试验冲击能量从0.5 J增加到3.5 J,试样的磨损失重量先增大后减小,在2.5 J时出现峰;试样经Q-P-T工艺处理后的磨损失重量低于传统淬火回火(Q-T)工艺处理的试样,其主要磨损机制由犁削向应变疲劳转变;经Q-P-T处理的样品在磨损试验后的表面加工硬化层厚度明显高于经Q-T处理的样品。分析认为基体的高塑韧性及其在磨损过程中的形变强化和残余奥氏体的相变强化是Q-P-T工艺处理钢具有较好的抗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马氏体 淬火-配分-回火工艺 三体冲击磨料磨损 残余奥氏体
下载PDF
20CrMnTi钢渗碳淬火回火工艺改进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卫民 《铸造技术》 CAS 2018年第11期2598-2600,共3页
对20CrMnTi钢半轴齿轮渗碳淬火回火后硬化层深浅不一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渗碳井式炉内上下温差、严格执行渗碳工艺、改进淬火回火工艺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硬化层深度,保证了半轴齿轮质量。
关键词 20CRMNTI钢 汽车半轴齿轮 渗碳淬火回火工艺
下载PDF
淬火-分配-回火工艺和多循环淬火-分配-回火工艺 被引量:7
3
作者 戎咏华 陈乃录 《热处理》 CAS 2011年第5期1-10,共10页
综述了由徐祖耀院士提出的淬火-分配-回火(Q-P-T)新工艺的背景和发展现状。总结了先进Q-P-T钢从超高强度到高强塑性的发展,重点论述了在形变中残留奥氏体增强超高强度钢的塑性的微观机制。鉴于单循环Q-P-T工艺对大尺寸工件和不同尺寸热... 综述了由徐祖耀院士提出的淬火-分配-回火(Q-P-T)新工艺的背景和发展现状。总结了先进Q-P-T钢从超高强度到高强塑性的发展,重点论述了在形变中残留奥氏体增强超高强度钢的塑性的微观机制。鉴于单循环Q-P-T工艺对大尺寸工件和不同尺寸热轧板(或H型钢)处理的局限性,提出了多循环淬火-分配-回火(MQ-P-T)工艺及其在冶金行业热轧板(或H型钢)的工程应用。最后列举了MQ-P-T工艺在机械行业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分配-回火(Q-P-T)工艺 多循环淬火-分配-回火(MQ-P-T)工艺 超高强度钢 残留奥氏体 塑性增强的微观机制
下载PDF
高强钢的直接淬火回火工艺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建伟 吴帆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26-229,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研究了再热淬火回火工艺(RQ-T)和直接淬火回火工艺(DQ-T)对一种780MPa级建筑用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淬火回火工艺可以增强材料的淬硬性;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材料变形量加大,奥氏体晶粒的...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研究了再热淬火回火工艺(RQ-T)和直接淬火回火工艺(DQ-T)对一种780MPa级建筑用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淬火回火工艺可以增强材料的淬硬性;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材料变形量加大,奥氏体晶粒的平均尺寸减小,而粗大板条状组织转变为细小的马氏体和贝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淬火回火工艺 再热淬火回火工艺 冷却速度 终轧温度
下载PDF
相变塑性锚杆材料淬火-碳分配-回火热处理工艺研究
5
作者 史建华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2-153,共2页
研究了可用做超高强度锚杆材料的低碳Si-Mn系TRIP钢的Q-P-T热处理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Q-P-T得到的显微组织主要是具有高位错密度的细条状马氏体和10%~15%的残留奥氏体,马氏体上析出了细小共格复杂碳化物。在延伸率≥17.3%的条件下,... 研究了可用做超高强度锚杆材料的低碳Si-Mn系TRIP钢的Q-P-T热处理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Q-P-T得到的显微组织主要是具有高位错密度的细条状马氏体和10%~15%的残留奥氏体,马氏体上析出了细小共格复杂碳化物。在延伸率≥17.3%的条件下,最佳综合性能σb×σs为1 874 520 MPa,其中抗拉强度σb=1 64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材料 相变塑性(TRIP)钢 淬火-碳分配-回火工艺
下载PDF
淬火-碳分配-回火钢的低温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澍 张柯 +1 位作者 顾剑锋 戎咏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34,共5页
Fe-0.25C-1.5Mn-1.2Si-1.5Ni-0.05Nb(质量分数,%)钢通过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抗拉强度可达1250 MPa以上兼具良好塑性(大于17%),显微组织为位错型板条马氏体、微合金碳化物和薄片状残留奥氏体。通过低温拉伸试验分析了Q-P-T钢在-8... Fe-0.25C-1.5Mn-1.2Si-1.5Ni-0.05Nb(质量分数,%)钢通过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抗拉强度可达1250 MPa以上兼具良好塑性(大于17%),显微组织为位错型板条马氏体、微合金碳化物和薄片状残留奥氏体。通过低温拉伸试验分析了Q-P-T钢在-85~25℃下的力学性能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试样在25℃和-85℃时拉伸前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Q-P-T钢在-70~25℃时显示了良好的低温力学性能,仅当拉伸温度低于-70℃时试样塑性开始出现大幅下降;残留奥氏体在未变形前具有良好的低温稳定性,但在变形过程中会发生马氏体相变,产生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这是Q-P-T钢具有高强度和良好塑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 残留奥氏体 TRIP效应 碳化物 马氏体
下载PDF
将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及塑性成形一体化技术用于TRIP钢的创议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祖耀 《热处理》 CAS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为改善环保,节约能源和原材料,降低车辆重量,亟需提高用于汽车件的TRIP钢强度。应用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代替TRIP的一般热处理工艺,钢的抗拉强度已能高达2000MPa以上,断后伸长率在10%以上,但不能保证具有足够的残留奥氏体量... 为改善环保,节约能源和原材料,降低车辆重量,亟需提高用于汽车件的TRIP钢强度。应用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代替TRIP的一般热处理工艺,钢的抗拉强度已能高达2000MPa以上,断后伸长率在10%以上,但不能保证具有足够的残留奥氏体量。为此创议将Q-P-T工艺及塑性成形一体化技术用于TRIP钢,其精选工艺根据应力作用下的相变原理制定,既能达到显著提高的力学性质,如抗拉强度1500~2000MPa,断后伸长率10%~15%,适量的残留奥氏体,如约12%,还能进一步节能和改善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钢 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 热处理—塑性成形一体化技术 环保 节约能源和材料
下载PDF
淬火-配分-回火(QPT)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黎雨 李伟 金学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1-640,650,共11页
针对先进高强钢研究中提出的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从热处理、组织演变和碳配分过程综合介绍了高强QPT钢的研究进展,并从力学性能优化出发总结其基于微观组织调控的强韧化机制。基于上述强韧化机制,提出了高强QPT钢的优选的理想组织... 针对先进高强钢研究中提出的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从热处理、组织演变和碳配分过程综合介绍了高强QPT钢的研究进展,并从力学性能优化出发总结其基于微观组织调控的强韧化机制。基于上述强韧化机制,提出了高强QPT钢的优选的理想组织为几百纳米级的条状马氏体与薄膜状残余奥氏体,并以此为基体弥散析出细小的纳米级碳化物。研究人员在对低碳、中碳及高碳微合金钢进行QPT制备研究的基础上,也对新型QPT工艺及高强QPT钢的氢脆问题进行了探索,旨在使先进高强钢获得优异的强度、塑性、韧性和抗氢脆综合性能。对此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QPT钢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 力学性能 组织演变 韧性 氢脆
下载PDF
Q-P-T工艺对20SiMn2MoV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雷晓维 高万夫 +3 位作者 冯耀荣 张建勋 王华良 武保增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8-144,共7页
采用Q-P-T工艺对20SiMn2MoV钢进行热处理,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研究其微观组织,使用XRD分析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并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研究了Q-P-T工艺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SiMn2MoV钢经Q-P-T处理获得了板条马氏体+... 采用Q-P-T工艺对20SiMn2MoV钢进行热处理,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研究其微观组织,使用XRD分析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并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研究了Q-P-T工艺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SiMn2MoV钢经Q-P-T处理获得了板条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弥散析出碳化物的组织,残留奥氏体含量为4%~7%。淬火介质温度越高,残留奥氏体含量越高,钢的塑性、冲击韧性越好。碳分配时间应适中,过短则奥氏体稳定化不够,过长则发生碳化物析出及残留奥氏体分解。当淬火介质温度为90℃,碳分配60s时,钢的抗拉强度为1344MPa,伸长率达18.8%,强塑积为25267MPa·%,具有优良的强塑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分配-回火(Q-P-T)工艺 碳分配 残留奥氏体 强塑积 冲击韧性
下载PDF
DQ+T工艺在800MPa级高强钢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德发 《轧钢》 2014年第3期5-8,共4页
本文以莱钢4300mm宽厚板生产线MULPIC冷却系统生产Q890D高强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DQ冷却策略、水处理系统、生产组织及水比参数等进行优化,成功开发出800MPa级高强高韧钢。检验结果表明,采用在线淬火+离线回火工艺生产Q890D钢板,其组织... 本文以莱钢4300mm宽厚板生产线MULPIC冷却系统生产Q890D高强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DQ冷却策略、水处理系统、生产组织及水比参数等进行优化,成功开发出800MPa级高强高韧钢。检验结果表明,采用在线淬火+离线回火工艺生产Q890D钢板,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回火索氏体,钢板力学性能优良,组织、性能均匀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890D钢板 淬火回火工艺 优化 组织性能
下载PDF
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浅介 被引量:82
11
作者 徐祖耀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共8页
传统淬火-回火工艺不能满足高强度钢兼具一定韧性和廉价的要求,Speer等为在淬火钢内稳定一定量的残留奥氏体,提出淬火-碳分配(Q-P)工艺,即淬火后在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碳自马氏体分配至残留奥氏体、因富碳而稳定化,以保证淬火高强度... 传统淬火-回火工艺不能满足高强度钢兼具一定韧性和廉价的要求,Speer等为在淬火钢内稳定一定量的残留奥氏体,提出淬火-碳分配(Q-P)工艺,即淬火后在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碳自马氏体分配至残留奥氏体、因富碳而稳定化,以保证淬火高强度钢的塑性和韧性。在Q-P工艺基础上,本文作者于2007年建议一个热处理的新工艺: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即淬火至Ms~Mf后,除作碳分配外,还在一定温度回火一定时间,使析出复杂碳化物,以增加强化作用。Q-P-T钢含<0.5wt%C以防止脆性,含1.5wt%Si阻碍渗碳体的析出,促进碳分配,(1.0~1.5)wt%合金元素Mn(Ni)以降低Ms温度,以及少量复杂碳化物形成元素Nb和Mo。含0.48wt%C的Q-P-T钢经Q-P-T处理后显示抗拉强度为2 160 MPa,总伸长率11%;含0.2wt%C的Q-P-T钢具抗拉强度1 150 MPa,总伸长率17%;含0.1wt%C的Q-P-T钢具有抗拉强度900 MPa和较高韧性。初步设想了Q-P-T工艺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使Q-P-T钢的成分和性能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的热处理 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 高强度钢
原文传递
淬火-回火工艺对Ti-46Al-xB合金柱状晶组织的影响
12
作者 杨慧敏 骆良顺 +4 位作者 宋美慧 齐海群 王春艳 杨闯 苏彦庆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74-2777,共4页
研究了淬火-回火工艺对Ti-46Al-x B合金柱状晶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淬火-回火工艺对Ti-46Al-x B合金的柱状晶组织具有明显的细化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温度梯度的增加和冷却过程中发生固态相变使晶界或相界面上原子错配,从而形成大量的位... 研究了淬火-回火工艺对Ti-46Al-x B合金柱状晶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淬火-回火工艺对Ti-46Al-x B合金的柱状晶组织具有明显的细化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温度梯度的增加和冷却过程中发生固态相变使晶界或相界面上原子错配,从而形成大量的位错,位错对晶界具有"钉扎"作用,从而细化Ti Al基合金柱状晶组织。结果表明,通过合金化元素B和热处理工艺的共同作用可以获得更为细小的Ti Al基合金柱状晶组织。这主要是由于随着B含量的增加,硼化物的析出量增加,而硼化物对位错线的进一步扩展起到了阻碍作用。从而促进了位错对晶界的"钉扎"作用,进一步细化了Ti Al基合金柱状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46Al合金 淬火-回火工艺 细化 柱状晶 B元素
原文传递
自主创新发展超高强度钢 被引量:22
13
作者 徐祖耀 《上海金属》 CAS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经总结有关钢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超高强度钢发展历史的文献,作出超高强度组织、成分和热处理设计。含〈0.5wt%C,(1~2)%Si,低Mn(Ni)及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如0.48C-1.19Mn.1.18Si.0.95Ni-0.2Nb.0.... 经总结有关钢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超高强度钢发展历史的文献,作出超高强度组织、成分和热处理设计。含〈0.5wt%C,(1~2)%Si,低Mn(Ni)及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如0.48C-1.19Mn.1.18Si.0.95Ni-0.2Nb.0.2Mo(wt%)钢,经淬火.碳分配-回火(Q-P-T)新热处理工艺,具抗拉强度〉2000MPa,并总伸长率〉10%的性能,且价格低廉。含较低碳的Q-P-T钢也显示良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热处理 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 残余奥氏体
下载PDF
配分温度对Q-P-T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浩冉 高古辉 +1 位作者 桂晓露 白秉哲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9-95,共7页
采用SEM、TEM、EBSD、XRD等手段,研究了Q-P-T工艺配分温度(320、380和450℃)对28Mn2SiCrNiMo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在320℃配分后,获得针状下贝氏体+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组织;380℃配分后,获得板条状上贝氏体+马氏体+... 采用SEM、TEM、EBSD、XRD等手段,研究了Q-P-T工艺配分温度(320、380和450℃)对28Mn2SiCrNiMo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在320℃配分后,获得针状下贝氏体+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组织;380℃配分后,获得板条状上贝氏体+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组织;450℃配分后,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无贝氏体生成。当配分温度为320℃时,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配合达到最佳,强度为1524MPa,总伸长率为18.7%,V型缺口冲击功为58J。配分过程中贝氏体的形成,分割原奥氏体晶粒,细化组织,阻碍了裂纹的扩展,使得试验钢的冲击韧性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配分-回火工艺 贝氏体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残留奥氏体
下载PDF
140mm特厚NVE420调质高强钢板的研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海军 张志军 王九清 《河北冶金》 2012年第11期11-14,共4页
介绍了一种经济型成分设计的屈服强度420 MPa级调质特厚钢板的研制过程,通过实验室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研究,在生产中进行验证,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改进,实现了钢板良好的强韧性匹配。
关键词 调质钢板 淬火+回火工艺 低温韧性
下载PDF
残留奥氏体含量对20SiMn2MoV钢强韧性的影响
16
作者 武保增 高万夫 +1 位作者 雷晓维 张东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1-55,共5页
采用新型Q-P-T(淬火-碳分配-回火)工艺对20SiMn2MoV钢进行热处理,通过改变淬火介质温度(QT)和碳分配+回火时间(PT+TT),改变其组织,旨在提高钢的强韧性。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 采用新型Q-P-T(淬火-碳分配-回火)工艺对20SiMn2MoV钢进行热处理,通过改变淬火介质温度(QT)和碳分配+回火时间(PT+TT),改变其组织,旨在提高钢的强韧性。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新型Q-P-T工艺对20SiMn2MoV钢、微观组织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SiMn2MoV钢经Q-P-T工艺处理获得了板条马氏体+含量较多的残留奥氏体,残留奥氏体含量为8%~11%;试样拉断后,测量试样中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变化,显示了残留奥氏体量明显减少。通过对比应力-应变曲线发现,在缩颈前试样曲线斜率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20SiMn2MoV钢在拉伸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淬火介质温度为110℃,碳分配90s时。钢的抗拉强度为1331MPa,伸长率达23.0%,强塑积为30613MPa%,具有优良的强韧性匹配.强韧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SiMn2MoV钢 淬火-碳分配-回火工艺 强韧性 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 显微组织
下载PDF
残余奥氏体对新型高碳Q-P-T钢疲劳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秦盛伟 朱志民 +2 位作者 马海洋 王广瑞 周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107-2119,共13页
本文研究了残余奥氏体对Fe-0.65C-1.5Mn-1.5Si-0.6Cr-0.05Nb(wt%)淬火-配分-回火(Q-P-T)钢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微观结构的演变,包括不同循环周次下的体积分数和... 本文研究了残余奥氏体对Fe-0.65C-1.5Mn-1.5Si-0.6Cr-0.05Nb(wt%)淬火-配分-回火(Q-P-T)钢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微观结构的演变,包括不同循环周次下的体积分数和平均位错密度。与传统的淬火&回火(Q&T)钢相比,Q-P-T工艺使碳从过饱和马氏体配分到相邻的残余奥氏体中,从而保留更多的残余奥氏体。经Q-P-T处理后,钢的抗拉强度略有下降,但其伸长率与强塑积分别提高了287%和234%。与Q&T钢的疲劳极限为550 MPa相比,Q-P-T钢的疲劳极限达到了650 MPa,提高了100 MPa(18.2%)。高碳Q-P-T钢具有更高疲劳性能的机理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疲劳试验中存在残余奥氏体吸收位错效应(DARA效应),显著增强了马氏体基体的变形能力;另一方面是残余奥氏体相变产生的高硬度小尺寸马氏体的疲劳止裂效应。本工作证实了高碳Q-P-T钢在循环拉压载荷下存在DARA效应,进一步将该效应的应用范围从静载荷推广至循环变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配分-回火工艺 残余奥氏体吸收位错效应 残余奥氏体 疲劳行为
下载PDF
液压泥炮泥缸的制备
18
作者 张守喜 韩佳东 《鞍钢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62-65,共4页
针对进口液压泥炮泥缸出现内表面磨损、变形、缸体炸裂等现象迫使设备停机,进口泥缸价格昂贵、交货期长等问题,采用含钕特殊合金钢和淬火+回火热处理加工工艺,制备了国产液压泥炮泥缸,完全满足进口液压泥炮的工作条件与性能要求,可以实... 针对进口液压泥炮泥缸出现内表面磨损、变形、缸体炸裂等现象迫使设备停机,进口泥缸价格昂贵、交货期长等问题,采用含钕特殊合金钢和淬火+回火热处理加工工艺,制备了国产液压泥炮泥缸,完全满足进口液压泥炮的工作条件与性能要求,可以实现替代进口泥缸,满足生产的需要,单个泥缸可降低备件成本16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泥炮 泥缸 钕元素 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
下载PDF
高强韧性冷作模具钢SDC55的Q-P-T工艺及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黎辉 汪宏斌 +3 位作者 李绍宏 梁洋杰 闵娜 吴晓春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19,共4页
研究了高强韧冷作模具钢SDC55不同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使用J-Mat Pro软件辅助计算SDC55的Ms温度。利用相变仪测量材料在碳分配阶段相变情况。对Q-P-T处理之后SDC55的组织进行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利... 研究了高强韧冷作模具钢SDC55不同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使用J-Mat Pro软件辅助计算SDC55的Ms温度。利用相变仪测量材料在碳分配阶段相变情况。对Q-P-T处理之后SDC55的组织进行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Q-P-T处理过后的试样进行残留奥氏体测量。结果表明,试验钢经过Q-P-T处理之后与常规的淬火回火的硬度相当,韧性有所提高。经过Q-P-T处理后韧性提高的原因是由于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提高。由于SDC55中含有较多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在碳分配阶段有碳化物析出,并且由于马氏体/奥氏体的界面迁移和残留奥氏体的分解,导致经过Q-P-T处理之后残留奥氏体含量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作模具钢 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 微观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新型MQ-P-T技术在高铬铸球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达善 贾晓帅 +2 位作者 左训伟 陈乃录 戎咏华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3,共6页
利用水和空气作为淬火介质,对直径为80 mm的Fe-2.4C-12Cr高铬铸球进行多循环淬火-分配-回火(MQ-P-T)处理,并与常规正火和油淬处理后的同尺寸试样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微观表征技术,对MQ-P-T处理后高铬铸铁的强韧化机... 利用水和空气作为淬火介质,对直径为80 mm的Fe-2.4C-12Cr高铬铸球进行多循环淬火-分配-回火(MQ-P-T)处理,并与常规正火和油淬处理后的同尺寸试样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微观表征技术,对MQ-P-T处理后高铬铸铁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MQ-P-T处理后的高铬铸球径向硬度平均值约为60 HRC,比空冷铸球径向平均硬度约高出17 HRC,比油淬处理试样约提高5 HRC。经MQ-P-T处理后铸球冲击韧度平均值达到12.6 J/cm2,约为空冷冲击韧度的4倍,约为油淬冲击韧度的2倍。经MQ-P-T处理后铸球具有高的硬度和硬度均匀性,其冲击性能亦大大提高。经MQ-P-T处理后铸铁优异的力学性能主要归因于马氏体基体、相当数量的二次碳化物和稳定的残留奥氏体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循环淬火-分配-回火(MQ-P-T)工艺 力学性能 马氏体 碳化物 残留奥氏体 强韧化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