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中华鳖淮河品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利华 张英萍 +3 位作者 邹桂伟 许德高 凌晨 梁宏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3期134-141,共8页
为了解中华鳖淮河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本研究利用25个微卫星DNA标记分别对淮河品系中华鳖(淮河鳖)、黄河品系中华鳖(黄河鳖)和日本品系中华鳖(日本鳖)3个品系的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进行分析。淮河鳖、黄河鳖和日本鳖的平均等位... 为了解中华鳖淮河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本研究利用25个微卫星DNA标记分别对淮河品系中华鳖(淮河鳖)、黄河品系中华鳖(黄河鳖)和日本品系中华鳖(日本鳖)3个品系的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进行分析。淮河鳖、黄河鳖和日本鳖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5.08、5.44和6.2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2.696、2.733和3.221,淮河鳖期望杂合度(HE)为0.572高于黄河鳖(0.556),低于日本鳖(0.603),日本鳖遗传多样性最高,淮河鳖次之,黄河鳖最为贫乏。25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均较高,淮河鳖、黄河鳖、日本鳖平均PIC为0.513、0.498和0.558,淮河鳖和日本鳖均属高度多态(PIC>0.5),黄河鳖为中度多态(0.25<PIC<0.5)。遗传分化指数(FST)分析显示,淮河鳖与黄河鳖之间属于中度分化(0.05<FST<0.15),淮河鳖与日本鳖、黄河鳖与日本鳖之间均属于高度分化(0.15<FST<0.25)。淮河鳖与黄河鳖遗传距离较近,与日本鳖遗传距离较远。表明目前中华鳖淮河品系有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潜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品系 黄河品系 日本品系 中华鳖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