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城市中心性评价的淮海经济核心区一体化建设路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邹晶 沈山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年第4期4-6,共3页
构建城市中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淮海经济核心区城市的中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核心区8个城市中徐州、济宁的中心性强,但与其他各市的差异并不显著,区域处于相对低水平的均衡发展状态,缺乏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的带动作... 构建城市中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淮海经济核心区城市的中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核心区8个城市中徐州、济宁的中心性强,但与其他各市的差异并不显著,区域处于相对低水平的均衡发展状态,缺乏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基于此,结合核心区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从中心带动、市场机制、产业协作、区域规划、城乡统筹、设施共建、科技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出核心区一体化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熵值法 域一体化 建设路径 淮海经济核心区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
2
作者 刘欣然 奚砚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227-232,共6页
根据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从城市化发展、城乡统筹、资源环境3个层面,建立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差异系数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2010—2018年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时... 根据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从城市化发展、城乡统筹、资源环境3个层面,建立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差异系数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2010—2018年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新型城镇化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内部质量差异较为明显。徐州市的城镇化质量水平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属于优质-中速发展模式;济宁市、枣庄市、连云港市、宿迁市的城镇化质量水平中等,发展模式分别为中质-低速、中质-中速、中质-中速、中质-低速;商丘市、淮北市、宿州市城镇化质量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模式分别为低质-低速、低质-高速、低质-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淮海经济核心 熵值法 域时空差异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职能分类定量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陈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80-84,共5页
运用区位商法分析城市基本职能,得出2000年只有徐州和淮北具有对外服务的职能,2008年扩张到枣庄和济宁;运用纳尔逊法结合城市规模进行职能分类,得出区域3大层次职能特征:区域特大型综合中心城市、区域大型综合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型中心城市。
关键词 城市职能 职能分类 位商 纳尔逊法 淮海经济核心
下载PDF
基于PCA-EWM-CCDM模型的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江明洪 董金玲 +1 位作者 朱苗苗 穆星如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第14期138-141,共4页
淮海经济区在全国区域整体布局中一直被喻为“棋眼”。本文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八个典型城市为实例,通过构建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匹配度函数,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熵权法(EWM)、耦合协调度模型(CCDM)对3省8市2015年~2019年经济与金融两... 淮海经济区在全国区域整体布局中一直被喻为“棋眼”。本文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八个典型城市为实例,通过构建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匹配度函数,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熵权法(EWM)、耦合协调度模型(CCDM)对3省8市2015年~2019年经济与金融两大子系统的耦合匹配度进行综合测算和分析。相关实证结果显示:(1)中心城市发展势态良好,但整体发展进程缓慢;(2)协调水平呈现“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的特征,区域城市协作度不强;(3)金融发挥先导性作用,经济活力有待加强。由此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提升徐州中心城市地位,充分发挥辐射作用;(2)加快省际边缘地区协同发展改革,促质量协调发展;(3)激活本地经济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海经济核心 主成分分析 熵权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下载PDF
基于SEQ视角的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旅游时空演化研究
5
作者 李玮 郑群明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0-55,共6页
文章基于规模-经济-质量(SEQ)视角,运用变异系数、绝对集中指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首位度、流质指数以及旅游经济联系度和隶属度等指数对2008-2017年淮海经济区核心区8城市国内旅游时空演化进行整体分析。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 文章基于规模-经济-质量(SEQ)视角,运用变异系数、绝对集中指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首位度、流质指数以及旅游经济联系度和隶属度等指数对2008-2017年淮海经济区核心区8城市国内旅游时空演化进行整体分析。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国内旅游接待规模、经济收入和旅游流质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区域旅游发展趋于均衡化。通过构建SEQ三维散点图将核心区8市10年间国内旅游时空演化动态划分为"大规模、高收入、高流质;小规模、低收入、高流质;大规模、高收入、低流质;小规模、低收入、低流质"4种类型。最后综合分析4种不同类型演化动因,提出实现区域SEQ协调发展的创新提升策略、合作共赢策略、扩大影响策略、全面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经济-质量 淮海经济核心 旅游时空演化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污染排放对重点区域城市PM2.5贡献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臧宏宽 薛文博 +3 位作者 徐毅 伍鹏程 张鸿宇 许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12-3119,共8页
基于WRF-CMAQ空气质量模型,采用开关污染源排放的敏感性试验方法,定量分析了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污染排放对京津冀区域、“2+26”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汾渭平原地区和长三角区域PM2.5的贡献.结果表明,对京津冀区域,污染贡献比例最大值出... 基于WRF-CMAQ空气质量模型,采用开关污染源排放的敏感性试验方法,定量分析了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污染排放对京津冀区域、“2+26”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汾渭平原地区和长三角区域PM2.5的贡献.结果表明,对京津冀区域,污染贡献比例最大值出现在10月份,同时对不同城市的贡献值在10%以内变化;对“2+26”大气传输通道城市,影响的时空差异变化明显,其中对聊城市、菏泽市和济南市的贡献值均超过了10%;对汾渭平原地区的贡献总体较弱,最大贡献值低于5%;对长三角区域,贡献值在不同城市间的时空差异变化明显.考虑到淮海经济区地处京津冀和长三角过渡地带,且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PM2.5影响较大,建议尽快将淮海经济区核心地区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CMAQ 淮海经济核心 传输影响 贡献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