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把握《说“木叶”》语言的精妙性、暗示性及联想意义
- 1
-
-
作者
裴倩
-
机构
山东省日照市北京路中学
-
出处
《新校园》
2024年第3期28-29,共2页
-
文摘
在教学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课文《说“木叶”》时,应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的精妙性与暗示性,以及对联想意义的探讨,围绕这三点进行讨论。一、品味语言的精妙性《说“木叶”》中提到,“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课文以“木叶”“落木”的区别为例谈论了这个问题。首先,文章指出诗歌语言的精妙与一般的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
-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品味语言
暗示性
联想意义
诗歌语言
部编版
深入品味
艺术性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鉴赏意象 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
- 2
-
-
作者
朱丽锋
-
机构
江苏常州市第二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
2020年第34期79-80,共2页
-
文摘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多项内容,其中古诗词教学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环节,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历史上优秀文化长期沉淀的结果。古诗词自身具有文字形式精练且蕴涵较深的文化底蕴特点,高中学生在实际以意象进行鉴赏期间,仍然具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结合古诗词内容,进行深入品味和鉴赏。
-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
引导作用
高中学生
深入品味
鉴赏
意象
文化底蕴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勾连比较,营造教学“亮点”
- 3
-
-
作者
朱昌元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9年第11期36-36,共1页
-
文摘
在阅读教学中,发现、利用文学作品中相关相类的“点”进行勾连、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深入品味其中的意味、情味和韵味,往往能营造出灵动的教学“亮点”。这种“点”与“点”之间的发现、勾连与比较,可以看作语文教学中相乘的关系,如果处理得恰到好处、富有艺术,显然能收获比单个“点”和“点”的零散教学更多、更好的效益。
-
关键词
同中之异
文学作品
亮点
阅读教学
情味
深入品味
勾连
灵动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十里淳乡情,蒸香润童年
- 4
-
-
-
出处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24年第9期62-63,共2页
-
文摘
这里的每一道菜,都承载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反映了淳朴的风土人情,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儿童文学作家赵卷卷的《十里蒸香》,深入品味江汉平原的“沔阳三蒸”,感受别样的乡村风情与“非遗”魅力吧。
-
关键词
儿童文学作家
一道菜
深入品味
乡村风情
江汉平原
风土人情
文化底蕴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