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深层历史解读”到“思想构境”——由“拟文本”看文本对象在方法论创新尝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贾学军 《晋阳学刊》 CSSCI 2011年第2期59-62,共4页
"拟文本"意指读者在阅读某一文本时,留在文本或摘录式资料上的多种读书批注。它所承载的信息往往是随意与散乱的,缺乏固有的逻辑构架。因此,对拟文本的解读必然要求读者确立对于文本的主导地位,并不可避免地在解读过程中体现... "拟文本"意指读者在阅读某一文本时,留在文本或摘录式资料上的多种读书批注。它所承载的信息往往是随意与散乱的,缺乏固有的逻辑构架。因此,对拟文本的解读必然要求读者确立对于文本的主导地位,并不可避免地在解读过程中体现出理论生产的主体性,这恰恰为"思想构境论"提供了理论印证。"思想构境论"创立的目的就是要告别以还原或者逼近客观性为宗旨的传统文本解读方法,坦然承认任何解读都只是读者的一种"创造性的生产"过程。"拟文本"自身固有的特质与"思想构境论"主观要求之间的契合,凸显了文本对象与解读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历史解读 思想构境论 拟文本 文本与方法论
下载PDF
在创新阐释中推进更高水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以孙伯鍨哲学探索为例
2
作者 李成旺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64-72,共9页
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境界,需要梳理百余年来一代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创新成果及其探索经验。孙伯鍨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上的学术贡献突出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开创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层历史解读方法”,... 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境界,需要梳理百余年来一代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创新成果及其探索经验。孙伯鍨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上的学术贡献突出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开创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层历史解读方法”,超越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以及西方学者人道主义解读范式,实现了研究方法的自觉与创新;其二,在理论具体层面揭示了马克思哲学发展演进的完整逻辑,以学术性、学理性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成过程及其理论实质,推进了更高水平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其三,其始终追求真理的情怀,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治学品格,不盲从传统、不迷信权威、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注重在条分缕析的逻辑剖析中呈现马克思哲学文本思想力量的扎实风格,弥足珍贵。总结、继承孙先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与学术贡献,对于进一步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 人道主义解读模式 孙伯鍨 深层历史解读方法 马克思哲学生成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