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深层归因及出路 被引量:4
1
作者 胡海波 郭凤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01-104,共4页
当代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日常生活单调、缺乏长远规划、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部分领导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缺失、相关制度不完善等深层原因导致的。只有从社会整体... 当代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日常生活单调、缺乏长远规划、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部分领导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缺失、相关制度不完善等深层原因导致的。只有从社会整体性视野来认识和把握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经济、政治、文化交互作用的社会整体性的战略高度全方位地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多层次逐步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使农民群众转变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农民;培养农民群众的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实现农民的文化自觉;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制度,才能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健康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农村 文化建设 深层归因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深层归因及可能的出路 被引量:9
2
作者 胡海波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1,共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改革是近年来理论界的热门话题,文章通过对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希图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困境提供一条可能的出路。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 深层归因 教学理念
下载PDF
论高效课堂的实践创造及其深层归因 被引量:4
3
作者 龙宝新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第4期3-9,共7页
高效课堂的实践效应表明:这一改革不乏高明之处,宽容其败笔是将课改引向深入的明智立场。高效课堂"高明"的实践创造集中体现在:立意高远、执着坚守的课改意志,实施三大"翻转"的课堂技术,以及结构、过程与结果兼求... 高效课堂的实践效应表明:这一改革不乏高明之处,宽容其败笔是将课改引向深入的明智立场。高效课堂"高明"的实践创造集中体现在:立意高远、执着坚守的课改意志,实施三大"翻转"的课堂技术,以及结构、过程与结果兼求的课改品质。高效课堂改革的阶段性成功意味着这场改革有其深层合理性,这就是:忠实于"三维目标",遵循四大心理学原理,倡导学习活动的社会化。高效课堂改革只有乘胜追击、避开缺陷,才可能持续改进、日臻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课堂改革 实践创造 深层归因 课改意志 课堂翻转
下载PDF
深层肌肉刺激与肌电生物反馈干预脑卒中后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和步态的改变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其明 廖迪 +4 位作者 钟志亮 林利华 郑翔 李琼 单莎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392,共8页
背景:深层肌肉刺激疗法具有松解粘连、缓解痉挛、改善和恢复肌肉顺应性和弹性等作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促进神经恢复和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态。目的:利用数字化肌肉检测仪和三维步态分析仪等手段综合评估深层肌肉刺激联合肌电生... 背景:深层肌肉刺激疗法具有松解粘连、缓解痉挛、改善和恢复肌肉顺应性和弹性等作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促进神经恢复和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态。目的:利用数字化肌肉检测仪和三维步态分析仪等手段综合评估深层肌肉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及步态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假性深层肌肉刺激,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真性深层肌肉刺激治疗,5次/周,连续4周。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腓肠肌内外侧振荡频率和动态刚度、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胫骨前肌肌电信号、下肢Fugl-Meyer评分量表和三维步态分析相关参数。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腓肠肌内外侧的振荡频率和动态刚度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踝背屈主动活动度、胫骨前肌肌电信号和下肢Fugl-Meyer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大或提高(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增大或提高更明显(P<0.05);③两组患者步速、步频、步幅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增大更明显(P<0.05);健患侧支撑相百分比时间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④除健侧支撑百分比治疗前后变化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量联合组均较对照组效果更明显(P<0.05);⑤结果说明,深层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短期内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改善踝背屈功能和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改善步态,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深层肌肉刺激 数字化肌肉检测仪 痉挛 步态
下载PDF
基于节点重要度的深层地下空间亚安全区选址研究
5
作者 蒋辰瑜 李超 +1 位作者 杨瑞航 周铁军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79,共6页
为防范化解深层地下疏散面临的安全风险,引入亚安全区的概念,在深地设置具有安全保障和疏散缓冲功能的临时避难场所。将深层地下空间模型抽象为拓扑网络,对各网络节点的节点重要度进行计算,进而基于深地疏散特征和节点重要度排序结果,... 为防范化解深层地下疏散面临的安全风险,引入亚安全区的概念,在深地设置具有安全保障和疏散缓冲功能的临时避难场所。将深层地下空间模型抽象为拓扑网络,对各网络节点的节点重要度进行计算,进而基于深地疏散特征和节点重要度排序结果,确立亚安全区选址及分级依据。结果表明,与地面直接相接的一级垂直疏散体底部是重要的疏散节点,应选定为一级亚安全区;节点重要度排序前7.0%的节点多为水平疏散通道相互交接处的楼梯间前室,选定为二级亚安全区;节点重要度排序7.0%~18.4%的节点多为硐室内部楼梯间前室,选定为三级亚安全区。该文提出的深地亚安全区选址能有效保障深层地下空间人员的疏散安全,为建立地下空间安全疏散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空间 亚安全区 节点重要度 拓扑网络 选址
下载PDF
韧带深层透明质酸注射填充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6
作者 李冬 王本峰 +3 位作者 柳军 郭江花 张翔 周文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究韧带深层填充注射透明质酸对面部皮肤松垂患者面部年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0例面部皮肤松垂就医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传统浅层填充注射透明质酸治疗,观... 目的:探究韧带深层填充注射透明质酸对面部皮肤松垂患者面部年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0例面部皮肤松垂就医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传统浅层填充注射透明质酸治疗,观察组行韧带深层填充注射透明质酸治疗。统计比较两组面部年轻化改善程度[整体美学改善量表(Global aesthetic improvement scale,GAIS)]、面部皮肤相关指标[经皮水分丢失量(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表皮含水量、pH值及表皮油脂含量]、颧颊部横面弧(D-B-E)、冠状面弧(A-B-C)半径、就医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就医者面部皱纹、肤色及皮肤紧致度GAIS评分、表皮含水量、pH值及表皮油脂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TEWL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颧颊部横面弧(D-B-E)、冠状面弧半径(A-B-C)均增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就医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韧带深层填充注射透明质酸可明显提高面部皮肤松垂患者的面部年轻化改善程度,提升面部整体轮廓协调度,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就医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深层 注射填充 透明质酸 面部皮肤松垂 面部年轻化
下载PDF
大厚度杂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孔内深层超强夯法与灌注桩组合工艺
7
作者 郭少帅 《门窗》 2025年第2期196-198,共3页
超强夯法的深部压实作用和灌注桩的强大承载力相结合,为高层建筑和其他重载结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文探讨了在大厚度杂填土地基处理中,孔内深层超强夯法与灌注桩组合工艺的应用及其效果,该工艺有效解决了... 超强夯法的深部压实作用和灌注桩的强大承载力相结合,为高层建筑和其他重载结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文探讨了在大厚度杂填土地基处理中,孔内深层超强夯法与灌注桩组合工艺的应用及其效果,该工艺有效解决了杂填土层密度不均、承载力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填土 孔内深层超强夯法 灌注桩
下载PDF
中国石油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黄福喜 汪少勇 +6 位作者 李明鹏 欧阳婧琳 刘超 刘航宇 曾繁迪 范晶晶 贾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在陆上深层、超深层油气领域勘探持续获得突破,形成了一批规模储量区,展现出了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明确未来中国石油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方向,在对中国石油近期油气勘...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在陆上深层、超深层油气领域勘探持续获得突破,形成了一批规模储量区,展现出了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明确未来中国石油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方向,在对中国石油近期油气勘探发展形势和新进展分析的基础上,将深层、超深层重点勘探突破进行了领域细分,并系统梳理了中国石油未来油气勘探重点区带并开展了排队优选研究,最后总结了各领域的勘探经验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①深层、超深层领域可细分为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及复杂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深层页岩气4大领域;②向深层进军寻找突破是中国石油未来油气勘探的战略选择,也是未来中国石油油气勘探的重点,应分层次、突出重点部署,积极寻找规模新发现和大突破;③中国石油深层、超深层4大领域勘探程度低、剩余资源潜力大,根据目前勘探进展,初步梳理出40个未来油气勘探重点区带,其中石油地质资源量为39.4×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39.6×10^(12)m^(3),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结论认为,深层、超深层是规模油气发现的重大现实领域,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加大技术攻关和新领域的探索力度、不断创新理论认识、突破技术瓶颈是加快深层、超深层油气规模勘探开发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深层、超深层 油气勘探进展 启示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超深层钻井技术进展及难题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春生 王哲 +3 位作者 张权 卢俊安 陈凯枫 张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9,共11页
当前,塔里木油田以超深特深层为代表的深地油气资源开发对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和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塔里木油田创新形成了超深复杂井井身结构设计、超深难钻地层钻井提速、超深大斜度井水平井钻井、超深复... 当前,塔里木油田以超深特深层为代表的深地油气资源开发对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和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塔里木油田创新形成了超深复杂井井身结构设计、超深难钻地层钻井提速、超深大斜度井水平井钻井、超深复杂地层钻完井液、超深复杂地层固井、高温高压井完整性、超深复杂井井控等一系列超深层钻井技术,保障深地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并创造多项纪录。伴随超深井数量持续增加,工程地质条件更加复杂,井下环境更加苛刻,超深层钻井过程势必面临新的工程难题和挑战,严重制约深地油气资源安全高效开发。为此,通过概括塔里木油田钻井工程技术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深地钻井工程技术取得的主要技术进展,并结合新的勘探开发形势与油气开发要求,指出了塔里木油田钻井工程技术从超深层迈入特深层新时期的焦点问题及攻关发展方向,为国内外深地复杂油气井安全高效钻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深层深层 高温高压 钻井工程技术
下载PDF
中国石化超深层钻完井关键技术挑战及展望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金海 张洪宁 +2 位作者 王恒 臧艳彬 杨枝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4,共7页
超深层是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增储上产领域。针对超深层勘探开发需求和高温高压及复杂地质环境带来的工程挑战,中国石化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在钻完井基础理论和方法、钻完井装备、高温井筒工作液、耐高温井下工具仪器和完井测... 超深层是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增储上产领域。针对超深层勘探开发需求和高温高压及复杂地质环境带来的工程挑战,中国石化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在钻完井基础理论和方法、钻完井装备、高温井筒工作液、耐高温井下工具仪器和完井测试等方面取得关键技术进展,保障了120口超8 000 m油气井的安全钻探,钻深能力突破9 000 m,助推塔里木盆地顺北大型超深油气田建设、四川盆地海相特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突破,为保障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工程技术支撑。随着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更深层推进,技术升级转型需求日益迫切,需进一步夯实理论研究基础,突破耐高温关键工具仪器和井筒工作液,加快推进钻完井工程技术向数智化转型,为保障深层、超深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和加快技术升级转型提供工程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钻完井工程 高温高压 数智化
下载PDF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压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建春 苟波 +4 位作者 陆灯云 刘子豪 肖彬 徐科 任冀川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9,共9页
酸压改造是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高效勘探开发的技术利器。随着勘探开发逐渐迈向特深层,厘清目前酸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至关重要。从酸压裂缝起裂与扩展、酸刻蚀水力裂缝与导流能力构建、酸压数值模拟技术3个方面阐释了酸压改造机理;分析... 酸压改造是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高效勘探开发的技术利器。随着勘探开发逐渐迈向特深层,厘清目前酸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至关重要。从酸压裂缝起裂与扩展、酸刻蚀水力裂缝与导流能力构建、酸压数值模拟技术3个方面阐释了酸压改造机理;分析了黏度控制型、生酸时间控制型、H+屏蔽吸附型、非盐酸基型等4类耐高温缓速酸液体系特点;系统梳理了我国深层碳酸盐岩酸压工艺技术发展的4个历程,剖析了目前9000 m以深特深层碳酸岩酸压面临的4个挑战:能否压开储层、地层温度突破酸液体系耐温极限、高温高压测试手段缺乏、储集体靶向沟通难度大。基于此,提出了5个酸压研究展望:特深井破裂压力精准预测、耐220℃多功能酸液体系研发、超高温高压实验平台构建、全在线酸压技术、超临界CO_(2)酸压技术探索,力求实现特深层碳酸盐岩高效立体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深层 深层 碳酸盐岩 酸压机理 酸液体系 酸压工艺
下载PDF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兆臣 卢迎波 +5 位作者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4,共7页
利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中深层稠油油藏参数,对水平井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的开发机理、关键操作参数及开发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伴随压裂—焖井—生产等开发阶段的延伸,前置CO_(2)蓄能压裂后的油井逐步显现出... 利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中深层稠油油藏参数,对水平井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的开发机理、关键操作参数及开发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伴随压裂—焖井—生产等开发阶段的延伸,前置CO_(2)蓄能压裂后的油井逐步显现出增能改造、扩散降黏、膨胀补能、释压成泡沫油流等特性,井底流压提高了2~4MPa,CO_(2)扩散至油藏的1/3,原油黏度降至500mPa·s以下,泡沫油流明显;②研究区最优压裂段间距为60m、裂缝半长为90m、裂缝导流能力为10t/m,CO_(2)最佳注入强度为1.5m3/m,注入速度为1.8m3/min,油井焖井时间为30d,油藏采收率提高了2%~3%;③通过与常规压裂生产效果进行对比,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可使产油量提高5.2t/d,预测CO_(2)换油率达2.45,开发效果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 水平井 二氧化碳蓄能压裂 低碳采油 乌夏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富集控制因素新认识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更生 石学文 +7 位作者 刘勇 吴伟 杨雨然 朱逸青 陈丽清 徐亮 钟可塑 殷樱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71,共14页
近年来,随着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迈向深层(埋深介于3500~4500 m),在四川盆地南部(下文简称川南)地区的泸州、长宁和渝西等区块深层页岩气不断取得了重要突破,展现了深层页岩气良好的开发前景。为了准确认识川南地区... 近年来,随着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迈向深层(埋深介于3500~4500 m),在四川盆地南部(下文简称川南)地区的泸州、长宁和渝西等区块深层页岩气不断取得了重要突破,展现了深层页岩气良好的开发前景。为了准确认识川南地区深层页岩在局部地区出现的低电阻率、高含水饱和度、测试微气现象,分别从页岩有机质成熟演化、页岩气源内运移特征和区域多期断裂活动影响等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页岩气富集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高—过成熟度有机质石墨化造成了页岩电阻率和含气量明显降低,在有机质成熟度(Ro)大于3.6%以后,有机质生气能力衰竭,颗粒孔隙度明显降低,含水饱和度明显升高;②页岩气存在“源内侧向运移”特征,含气性与现今构造区带构造位置相对高低相关,表现为相对海拔高部位含气饱和度高,相对海拔低部位含气饱和度低;③Ⅰ级断裂对天然气的散失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建议距离Ⅰ级断裂1.5 km范围内勿部署实施井位,Ⅱ级断裂对含气性影响范围有限,距离Ⅱ级断层700 m以外时对页岩气体积压裂的影响较小。结论认为,充分考虑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构造位置相对高低关系以及断裂发育特征等因素对深层页岩气富集的影响,有利于完善深层页岩气评价标准,对认识深层页岩气资源潜力以及优选有利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可为推动实现深层页岩气规模增储和效益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地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保存条件 富集规律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致密储层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及发育规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联波 巩磊 +1 位作者 宿晓岑 毛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天然裂缝是深层-超深层致密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影响着致密储层油气的运移、富集、单井产能、开发方式及开发效果。通过对近年来致密储层裂缝研究成果总结和文献综述,分析了深层-超深层致密储层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及发育规... 天然裂缝是深层-超深层致密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影响着致密储层油气的运移、富集、单井产能、开发方式及开发效果。通过对近年来致密储层裂缝研究成果总结和文献综述,分析了深层-超深层致密储层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及发育规律。将致密储层天然裂缝分为大尺度裂缝、中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和微尺度裂缝4个级别。不同尺度裂缝分布具有幂律分布的特点,裂缝尺度越大,数量越少;裂缝尺度越小,数量越多。大、中尺度裂缝主要起渗流作用,小尺度裂缝主要起渗流和储集作用,而微尺度裂缝主要起储集作用。在地层埋藏过程中的应力体制演化决定了不同时期天然裂缝的类型、产状及其力学性质;构造应力大小、岩石力学层的力学性质和厚度差异控制了多尺度裂缝的形成分布及其发育程度。构造变形导致不同构造部位的局部应力和应变分布产生差异,增强了裂缝发育的非均质性。逆冲断层通过控制其上盘地层变形控制了“裂缝域”的分布规律;走滑断层的组合样式、活动方式和岩石力学层共同控制了相关裂缝的三维空间展布。裂缝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开启-闭合规律决定了裂缝的储集空间,记录了裂缝有效性的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结构 有效性演化 天然裂缝 多尺度裂缝 致密储层 深层-超深层
下载PDF
基岩油气成藏特征与中国陆上深层基岩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泽成 江青春 +10 位作者 王居峰 龙国徽 程宏岗 施亦做 孙琦森 姜华 阿布力米提·依明 曹正林 徐洋 陆加敏 黄林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8,共11页
基于全球基岩油气藏数据库和中国基岩油气藏解剖,深入分析基岩油气成藏特征,探讨深层基岩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和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全球已发现的基岩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埋深小于4500 m的中浅层,层位以太古宇和前寒武系为主,储集层岩性以... 基于全球基岩油气藏数据库和中国基岩油气藏解剖,深入分析基岩油气成藏特征,探讨深层基岩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和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全球已发现的基岩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埋深小于4500 m的中浅层,层位以太古宇和前寒武系为主,储集层岩性以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规模较大的基岩油气田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构造运动活跃的裂谷盆地、弧后盆地和前陆盆地。基岩油气成藏特征主要表现为:(1)以孔隙-裂缝型低孔特低渗储集层为主,非均质性强,强抗压实作用导致储集层物性不受埋深控制,规模成储期为盆地基底风化剥蚀期及后期构造改造期;(2)他源供烃,成藏组合可划分为烃源岩-基岩接触型和烃源岩-基岩分离型两大类;(3)烃源岩异常高压和基岩储集层常压-低压,导致烃源岩与储集层之间存在较大的压力差,有利于深层基岩抽吸成藏。基底构造活动性、成藏组合关系、深大断裂(尤其走滑断裂)发育程度及区域性盖层等是深层基岩选区评价的主要参数;古老克拉通盆地陆内裂谷边缘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紧邻生烃凹陷的古生代褶皱基底和中新生代块断基底,均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是未来深层基岩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油气藏 花岗岩储集层 成藏组合 抽吸成藏 走滑断裂带 深层基岩
下载PDF
中国深层、超深层气藏开发关键技术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爱林 闫海军 +2 位作者 唐海发 王忠楠 刘群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中国在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已在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建成两大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生产基地,但目前仍存在制约此类气藏高效开发的核心问题。为促进深层、超深... 中国在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已在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建成两大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生产基地,但目前仍存在制约此类气藏高效开发的核心问题。为促进深层、超深层气藏实现高效开发,回顾了中国石油在不同类型深层、超深层典型气藏的开发实践历程,系统梳理了气藏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总结了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深层、超深层气藏开发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形成了深层、超深层岩溶型碳酸盐岩气藏小洞微缝储层量化表征技术和裂缝—孔隙型碎屑岩气藏多尺度裂缝动静态描述技术,实现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量化表征和不同尺度裂缝的精细刻画与空间预测,提高了开发井的成功率,确保了储量高效动用;②形成了开发单元划分与水侵通道刻画技术和裂缝非均匀水侵动态评价技术,实现了不同开发阶段水侵动态评价和水侵状况准确预报,为不同开发单元制订差异化的开发技术政策奠定了基础;③建立了岩溶型碳酸盐岩气藏全生命周期递进式控水开发模式和裂缝—孔隙型碎屑岩气藏控排水协同提高采收率技术,实现了气藏均衡开发,整体提高了气藏采收率。结论认为,深层、超深层气藏地质、工程环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需进一步加强气藏前期评价、布井模式攻关、不同区块水侵规律等方面研究,且需做好气田群协同开发的整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深层 岩溶型碳酸盐岩气藏 陆相碎屑岩气藏 开发实践 关键技术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深层断溶体油气藏钻完井储层保护技术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俊伟 贾晓斌 +3 位作者 游利军 周贺翔 康毅力 许成元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7,共8页
深层断溶体油气藏储层裂缝发育,易导致大量工作液漏失,造成严重储层损害。以顺北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考虑储层超深、超高压、超高温与断裂带特点,综合工区钻井液漏失情况、储层物性特征、矿物组成和裂缝发育情况,结合流体敏感... 深层断溶体油气藏储层裂缝发育,易导致大量工作液漏失,造成严重储层损害。以顺北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考虑储层超深、超高压、超高温与断裂带特点,综合工区钻井液漏失情况、储层物性特征、矿物组成和裂缝发育情况,结合流体敏感性、应力敏感性与储层润湿性评价,揭示了深层断溶体油气藏储层损害机理。钻井液漏失是深层断溶体油气藏最重要的储层损害方式,岩体结构破碎、储层非均质性强、走滑断层裂缝缝面光滑及高温长井段循环进一步加大了储层保护的难度;通过采用控压钻井技术,结合抗高温高酸溶屏蔽暂堵技术与抗高温强滞留堵漏技术,可以达到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根据深层断溶体碳酸盐岩油气藏裂缝发育特征,钻进全程加入高强度架桥材料,利用鳞片状岩屑作为填充材料,达到钻井过程防漏与开发过程预防裂缝应力敏感性的效果,实现漏失控制—储层保护—增产增渗的一体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断溶体 储层损害 漏失 预撑裂缝堵漏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定向钻井中若干基础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18
作者 高德利 黄文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I0001,共13页
深层、超深层定向钻井具有“垂深大与水平延伸远”的双重特征,受到复杂地层、高温高压、超长裸眼等多重因素约束,其安全高效作业面临着更大的全方位技术挑战。为此,着眼于深层、超深层定向钻井的提速提效问题,系统总结了定向钻井的发展... 深层、超深层定向钻井具有“垂深大与水平延伸远”的双重特征,受到复杂地层、高温高压、超长裸眼等多重因素约束,其安全高效作业面临着更大的全方位技术挑战。为此,着眼于深层、超深层定向钻井的提速提效问题,系统总结了定向钻井的发展概况与技术特点,选取了深层、超深层定向钻井中力学方面的几个重要基础问题,分析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深层、超深层定向钻井基础理论研究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小偏差融合控制算法兼顾了井眼轨迹的控制精度、光滑度等多目标约束,适应于深层、超深层条件下井眼轨迹实时控制要求;②合理优化振动减阻工具个数、安放位置及其激励力幅值,可显著降低井下管柱摩阻,并有效提高机械钻速;③基于误差补偿机制的机械钻速融合预测模型既保留了机理模型的可解释性,又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④套管复合磨损预测模型突破了经典“单月牙”模式的局限性,实现了复合模式下套管磨损形状与深度的同步预测。结论认为,深层、超深层定向井和水平井是未来油气井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需要加强多因素耦合机理、钻井延伸极限、机理与数据融合驱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以推动复杂油气井工程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为深层、超深层钻井工程技术进步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和超深层 油气工程 定向钻井 钻井力学 基础研究 钻井延伸极限 设计控制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富钾锂卤水勘探历程、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兵 王绪本 +6 位作者 郑绵平 杨凯 张永生 李倩 张赛民 温思宇 林晓杨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5-677,共13页
四川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不仅是常规天然气的主要赋存层位,同时也形成和储存了富含钾锂等关键元素的卤水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卤水勘探进程、成因机理、富集规律方面的进展和认识,并对潜在的研究重点... 四川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不仅是常规天然气的主要赋存层位,同时也形成和储存了富含钾锂等关键元素的卤水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卤水勘探进程、成因机理、富集规律方面的进展和认识,并对潜在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卤水中钾、锂等关键金属元素均达到了工业品位,随着全球对锂资源需求的增大,由起初的“气钾兼探”逐渐向“气钾锂综合勘探”过渡。四川盆地三叠系深层富钾锂卤水的成因机制大体上相同,其中干旱气候条件下古海水的蒸发浓缩致使卤水中的钾锂富集;高温高压下含钾/锂元素的杂卤石/绿豆岩与埋藏卤水发生水岩反应,进一步促进了钾锂的富集;淋滤作用也是卤水中钾元素富集的重要成因。深层卤水主要储集于各类白云岩中,其富集主要受断裂、裂缝发育带和背斜等构造控制,富集规律可归纳为“孔隙裂缝储卤、断裂运卤、背斜核部富卤”。基于目前四川盆地气田型深层卤水的勘探现状和不足,未来应该加强地球物理勘探集成新技术的研发、资源评价方法与体系的优化、含高品位伴生元素新层系的勘探以及气田型卤水有效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未来有望在四川盆地气田型深层卤水继续取得新的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三叠系 气田型深层卤水 卤水成因 富集规律
下载PDF
川西地区深层致密砂岩气氮气钻完井试验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龙 罗成波 +4 位作者 夏家祥 蒋祖军 范希连 严焱诚 朱化蜀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深层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基质黏土胶结物含量高、孔喉细小、低渗透率、低孔隙度、强亲水,采用常规水基工作液勘探开发易产生储层伤害,且伤害后渗透率难以恢复。氮气钻完井技术可从根本上避免钻井液中的固液相侵入引起储层损害,有效保护储层... 深层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基质黏土胶结物含量高、孔喉细小、低渗透率、低孔隙度、强亲水,采用常规水基工作液勘探开发易产生储层伤害,且伤害后渗透率难以恢复。氮气钻完井技术可从根本上避免钻井液中的固液相侵入引起储层损害,有效保护储层,提高单井产量。文章回顾了近年来氮气钻完井技术开发深层致密砂岩气的实践应用情况,从储层保护、及时发现气层、自然建产、提供地质甜点依据、为气藏富集规律确定提供辅助依据五个方面系统评价该项技术开发深层致密砂岩气的效果,同时针对井眼轨迹控制、井壁失稳及井下岩爆诱发卡钻、钻杆完井和井位及井段优选四个方面阐述了将来氮气钻完井技术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及国内外其他相似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深层致密砂岩气 氮气钻完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