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现象学直观的中原文化的深层时间研究
1
作者 陈可猛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47-248,共2页
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基本的哲学方法,虽然被广泛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领域,但是却始终未能在文化产业研究中获得应有的关注。文章在对现象学的关键概念——"直观"的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媒体考古学中"深层时间... 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基本的哲学方法,虽然被广泛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领域,但是却始终未能在文化产业研究中获得应有的关注。文章在对现象学的关键概念——"直观"的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媒体考古学中"深层时间"的研究逻辑,借用现象学方法将中原文化作为可能性的文本加以考察,着力探究满足文化资源开发中即追求个性创造又追求受众市场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中原文化 深层时间
原文传递
未来考古学:在媒介的深层时间中旅行 被引量:4
2
作者 齐格弗里德·齐林斯基 唐宏峰 吕凯源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8,共7页
一有一种可能性开辟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实验空间,这种可能性是能够通过对过去的"现时"进行思考、梦想、草拟和配置,使之进入未来的"现时"(through past presents into those of the future)。我称这种空间为未来考古... 一有一种可能性开辟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实验空间,这种可能性是能够通过对过去的"现时"进行思考、梦想、草拟和配置,使之进入未来的"现时"(through past presents into those of the future)。我称这种空间为未来考古学(prospective archaeology)。这种空间既是思想的,同时也是实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考古学 深层时间 实验空间
原文传递
“深层时间预期”与弥赛亚时间——“时间的架构”中夏邦的犹太历史重构及其民族标识 被引量:1
3
作者 秦轩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0,共8页
迈克尔·夏邦时常回归犹太历史并对其进行偏移、反转或颠覆等不同程度的重构。其犹太历史重构以"时间的架构"为界,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深层时间预期"和弥赛亚时间。前者借用当下或未来思维在超越性的深层时间... 迈克尔·夏邦时常回归犹太历史并对其进行偏移、反转或颠覆等不同程度的重构。其犹太历史重构以"时间的架构"为界,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深层时间预期"和弥赛亚时间。前者借用当下或未来思维在超越性的深层时间里渗入作家的预期,而后者是一种永恒进行和无限绵延的宗教时间概念,涵盖乌托邦式的期待和延迟模式。夏邦从预期的视角重新整合犹太历史的深层时间,并从弥赛亚时间的内涵中审视"当下的时间"对历史和未来的聚合,其落脚点是对大屠杀创伤的治愈、对极端复国主义行动的抨击以及对犹太民族传统标识的寻绎及当代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夏邦 犹太历史 深层时间 弥赛亚时间
原文传递
人类世与“影像地层”:电影的媒介实践与深层时间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海燕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2-28,共7页
科技发展所造成的后果,正在以一种聚集的方式确定人类的演化与地球的未来。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已经形成了地质学意义上的影响,人类正在经历人类世的新时代。电影不仅在故事层面,同时在媒介层面成为参与、观望和思考这一未来的视窗。随... 科技发展所造成的后果,正在以一种聚集的方式确定人类的演化与地球的未来。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已经形成了地质学意义上的影响,人类正在经历人类世的新时代。电影不仅在故事层面,同时在媒介层面成为参与、观望和思考这一未来的视窗。随着数字技术的普遍化运用,使得影像媒介的视听特性被进一步强调,承载信息的能力也被进一步凸显,其与人类思维及其生命形态正在发生深度融合,形成了丰富且分明的层级状态,本文暂且称之为"影像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电影媒介 影像地层 深层时间
原文传递
寻根文学的叙事时间——以《爸爸爸》为例
5
作者 李阳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寻根文学的叙事文本综合运用了时间顺序的各种变异形态,如倒叙,预叙,插叙和补叙等。另外,寻根文学作品包含一个表层时间和一个深层时间。表层时间被作者淡化或者直接模糊,为的是摆脱现实时间所带来的沉重感。而深层时间却是作家们着力... 寻根文学的叙事文本综合运用了时间顺序的各种变异形态,如倒叙,预叙,插叙和补叙等。另外,寻根文学作品包含一个表层时间和一个深层时间。表层时间被作者淡化或者直接模糊,为的是摆脱现实时间所带来的沉重感。而深层时间却是作家们着力突出和渲染的。在深层时间里,寻根作家们深入挖掘了民族传统文化,重新审视了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叙 插叙 预叙 表层时间 深层时间
下载PDF
2020:深闭门,当古典遭遇媒介(上)
6
作者 胡继华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8-18,共11页
【导读】媒介考古学,逆着进化的巨流,与体制性考古学相对立,进入深层时间,书写技术、符号、隐喻、象征以及影像的史诗。在虚拟媒介的反记忆之光烛照下,现代人在古典世界遭遇到新媒介、新新媒介,在“前人类纪”遭遇到“人类纪”和“负人... 【导读】媒介考古学,逆着进化的巨流,与体制性考古学相对立,进入深层时间,书写技术、符号、隐喻、象征以及影像的史诗。在虚拟媒介的反记忆之光烛照下,现代人在古典世界遭遇到新媒介、新新媒介,在“前人类纪”遭遇到“人类纪”和“负人类纪”。2008年,在美国一份名曰“连线”(Wired)的科学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深层时间 媒介异质性
下载PDF
2020:深闭门,当古典遭遇媒介(下)
7
作者 胡继华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1年第4期47-58,共12页
媒介考古学,逆着进化的巨流,与体制性考古学相对立,进入深层时间,书写技术、符号、隐喻、象征以及影像的史诗。在虚拟媒介的反记忆之光烛照下,现代人在古典世界遭遇到新媒介、新新媒介,在“前人类纪”遭遇到“人类纪”和“负人类纪”。
关键词 考古学 深层时间 媒介异质性
下载PDF
光影装置与中国影像的媒介考古——以走马灯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鹤伊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7,共8页
本文论证了走马灯作为被忽视的中国光影装置,其历史形态变迁、跨域传播,以及“转马”的活动原理与时空观念,希冀拓宽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时空维度,在技术与艺术的关联中反思进化史观。走马灯在媒介考古的“深层时间”中具有“永动”的象征... 本文论证了走马灯作为被忽视的中国光影装置,其历史形态变迁、跨域传播,以及“转马”的活动原理与时空观念,希冀拓宽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时空维度,在技术与艺术的关联中反思进化史观。走马灯在媒介考古的“深层时间”中具有“永动”的象征意义。早期中国电影著述以走马灯来理解电影“活动”“运动-静止”“视觉暂留”等原理,其中蕴含着中国的影像媒介经验以及对于物质运动、时空无限性和有限性辩证统一的感知。“转马之象”意味着光影在历史车轮的转动中没有前后之分,新旧之隔,过去与未来没有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马灯 媒介传播 媒介考古 深层时间 活动原理
原文传递
媒介研究、技术创新与知识生产:来自媒体考古视野的洞见——与齐林斯基教授的对话 被引量:11
9
作者 潘霁 李凌燕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6-113,共18页
本文围绕媒体考古学发展动态、中国媒介技术研究、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化知识生产等内容,与齐林斯基教授展开深度对话。旨在凸显媒体考古学之于当下理论和现实相关性,与为理解中国媒介现状与未来发展所提供的独特洞见。
关键词 齐林斯基 媒体考古学 深层时间 媒体技术 知识生产策略
原文传递
从知识考古到媒体考古:一种范式的继承和应用
10
作者 原平方 《中国报业》 2012年第03X期179-180,共2页
本文通过对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学理性探究,认为"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应用于人文知识领域的理论研究范式,应用广泛并且本身也已被泛化。"媒体考古学"只是受知识考古学所启发,在媒体传播和研究方面的又一次... 本文通过对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学理性探究,认为"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应用于人文知识领域的理论研究范式,应用广泛并且本身也已被泛化。"媒体考古学"只是受知识考古学所启发,在媒体传播和研究方面的又一次继承和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考古学 知识考古学 深层时间 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媒介考古学:概念与方法——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访谈 被引量:23
11
作者 唐宏峰(采访) 杨旖旎(翻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2,共8页
这篇访谈对媒介考古学的问题意识、概念方法、研究路径与对人文历史研究的价值意义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在最新的认识中,齐林斯基教授以无考古学为方法,从深层时间的角度打开历史的纵向与横向,挖掘变体,并以此扩展未来的可能。在这样的意... 这篇访谈对媒介考古学的问题意识、概念方法、研究路径与对人文历史研究的价值意义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在最新的认识中,齐林斯基教授以无考古学为方法,从深层时间的角度打开历史的纵向与横向,挖掘变体,并以此扩展未来的可能。在这样的意识中,媒介考古学丰富了传统电影史与更广泛的媒介史的研究,并提供对当下任何僵化同质状态的批判与对更多样未来的想象的潜能。也是因此,媒介思想与媒介实践紧密相连,将历史上的变体与当下的激进媒介艺术勾连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考古学 无考古学 变体学 未来考古学 深层时间 媒介思想 媒介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