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剩余湿陷量的黄土地基深层浸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志华 黄雪峰 +2 位作者 陈正汉 方祥位 苗强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010-4018,共9页
选用4个不同处理深度的灰(素)土桩对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挤密处理,并对挤密区域以下未处理土层进行深层浸水试验,研究在该浸水条件下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规律、处理深度和剩余湿陷量合理控制等问题。试验结果表... 选用4个不同处理深度的灰(素)土桩对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挤密处理,并对挤密区域以下未处理土层进行深层浸水试验,研究在该浸水条件下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规律、处理深度和剩余湿陷量合理控制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灰土和素土在处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时,两者挤密效果表现差异不大;深层浸水情况下,6~15 m深度处理区域产生的变形量均不能满足上部荷载的变形要求,且呈现三段式变形规律,先期稳定,中期缓降,后期突降;根据现场浸水试验和桩基中性点相关研究,首次提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临界深度'的概念,并初步将其确定为20~25 m,据此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深部土层剩余湿陷量,达到减小地基处理深度的目的;建议将15~20和10~15 m分别作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乙、丙类建筑的最大处理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 挤密桩 深层浸水试验 湿陷变形 剩余湿陷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