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载体复合成肌细胞移植对胫前肌深度冻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1
作者 黄富国 张斌 +2 位作者 林辉 杨志明 解慧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可溶性载体能否提高成肌细胞移植对胫前肌深度冻伤的修复效率。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出新生SD大鼠的骨骼肌成肌细胞,经纯化并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用BrdU标记。取84只5月龄SD大鼠,建立胫前肌深度冻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 目的探讨利用可溶性载体能否提高成肌细胞移植对胫前肌深度冻伤的修复效率。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出新生SD大鼠的骨骼肌成肌细胞,经纯化并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用BrdU标记。取84只5月龄SD大鼠,建立胫前肌深度冻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植入含0.1%透明质酸钠的F12培养基为载体的成肌细胞(A1组),不含透明质酸钠的F12培养基为载体的成肌细胞(A2组),含0.1%透明质酸钠的F12培养基载体溶液(B1组)及不作任何处理作对照组(B2组)。分别于术后2、5、9d,2、4、8、12周各处死大鼠6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Mallory三色染色观察冻伤组织的修复情况,通过图像分析比较第2天各组细胞存留数和第8周各组胶原纤维面积比。结果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时间点A1组移植细胞在受体的存留数明显高于A2组,成肌细胞的迁移范围更大,细胞分布更均匀,细胞的分化潜能未受到破坏,移植效率得到提高。B组各时间点未见蓝染的细胞核。Mallory三色染色法显示A1、A2及B1组冻伤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纤维化明显受到抑制。抑制作用在A1组最明显,其次是A2组。图像分析提示术后第2天A1组移植细胞存留数明显大于A2组(P<0.05),术后第8周各组胶原纤维面积A1组最少,A2组其次,B1组较多,B2组最多(P<0.05)。结论成肌细胞移植对冻伤的肌肉组织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以0.1%透明质酸钠溶液为载体可提高成肌细胞移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成肌细胞移植 深度冻伤 修复
下载PDF
足底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冻伤3例
2
作者 程卓鑫 厉建华 +1 位作者 肖伯春 赵晖 《沈阳部队医药》 2004年第1期50-50,共1页
2000年以来我们收治冻伤18例,其中3例足跟部Ⅳ度冻伤。我们待坏死界限清楚后,采取坏死组织切除后以带血管蒂的足底内侧轴型皮瓣转移修复,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足底内侧带蒂皮瓣 足跟部 深度冻伤 临床资料 手术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末端深度冻伤创面 被引量:5
3
作者 冯剑 李学拥 +4 位作者 吕小星 李靖 蒋立 李金清 李跃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6-377,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末端深度冻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2011年3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2例29足修复足末端深度冻伤创面。男14例,女8例;年龄11~52岁,平均31岁。患者于冻伤后1...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末端深度冻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2011年3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2例29足修复足末端深度冻伤创面。男14例,女8例;年龄11~52岁,平均31岁。患者于冻伤后1~4周入院,平均2.4周。Ⅲ度冻伤6例,Ⅳ度16例;12例表现为干性坏死,10例表现为湿性坏死。创面范围12 cm×5 cm~19 cm×6 cm,皮瓣切取范围12 cm×5 cm~19 cm×6 cm。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后20例皮瓣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出现瘀血、肿胀等血运不良表现,对症处理后成活。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年3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弹性均较好。足部功能良好,日常生活不受限。结论足末端深度冻伤后周围知名血管管腔变细、搏动差,经彻底清创及改善微循环等处理后,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冻伤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15例下肢深度冻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伟晶 陈向军 +4 位作者 王静 姚兴伟 薛晓蕾 韩德志 闫德雄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3-464,共2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方,由寒冷引起的组织损伤是冬季常见病,多见于野外作业、醉酒、迷路及精神失常者,严重的冻伤给人体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 SCTA)技术已成为临床普遍采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在冻伤方面...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方,由寒冷引起的组织损伤是冬季常见病,多见于野外作业、醉酒、迷路及精神失常者,严重的冻伤给人体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 SCTA)技术已成为临床普遍采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在冻伤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尚鲜见报道.笔者将该技术应用于下肢深度冻伤救治中,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血管成像技术 应用 下肢 伤患者 内蒙古自治区 深度冻伤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深度冻伤的护理要素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佳敏 张军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72-73,共2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对深度冻伤的护理要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到2012年1月内蒙古包钢医院烧伤科救治的108例深度冻伤患者资料,归纳总结出在治疗过程中一些常见的脏器器官合并症和并发症,以及针对性的一些主要护理要素、方法和适应证。结果其... 目的回顾性总结对深度冻伤的护理要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到2012年1月内蒙古包钢医院烧伤科救治的108例深度冻伤患者资料,归纳总结出在治疗过程中一些常见的脏器器官合并症和并发症,以及针对性的一些主要护理要素、方法和适应证。结果其中107例患者治愈,愈后留有瘢痕增生畸形和肢体残疾,1例冻僵患者入院12 h后死亡。结论冻伤救治过程中掌握合理的护理方法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病情发展方向和预后,护理人员在这方面应该得到专业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冻伤 并发症 护理
原文传递
复春散Ⅰ号在治疗局部冻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峰 张博 +1 位作者 崔晓林 胥学冰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4年第6期682-683,共2页
冻伤是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常见病,特别是双手、双足、头面等暴露部位为易受伤部位。手足等关节部位深度冻伤,病程长、致残率高,所以对冻伤的治疗不能局限在保生命,还要尽可能保全冻伤部位功能。冻伤后创面浆液性渗出较多,细菌易于滋生并... 冻伤是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常见病,特别是双手、双足、头面等暴露部位为易受伤部位。手足等关节部位深度冻伤,病程长、致残率高,所以对冻伤的治疗不能局限在保生命,还要尽可能保全冻伤部位功能。冻伤后创面浆液性渗出较多,细菌易于滋生并发细菌感染,使创面加深、病情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治疗 伤患者 复春散 深度冻伤 细菌感染 创面加深 冬春季节
下载PDF
某工程混凝土冻害原因分析及处理建议
7
作者 梅佐云 孙建林 李守才 《山西建筑》 2008年第4期165-166,共2页
通过对某工程的现场情况及施工情况的分析,确定某工程混凝土的冻伤原因及混凝土冻伤深度,并提出处理意见,指出冬季施工应采取抗冻防护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 混凝土 冻伤深度 钻芯 冻结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改进法修复足跟严重冻伤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向军 邢继平 姚兴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证实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改进方法修复足跟部严重冻伤的可行性。方法在主皮瓣近端再设计一个纵轴长6.5~7cm的三角形辅助皮瓣,用以覆盖皮瓣转位后蒂部创面。结果13例21足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18个月,皮瓣外形... 目的证实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改进方法修复足跟部严重冻伤的可行性。方法在主皮瓣近端再设计一个纵轴长6.5~7cm的三角形辅助皮瓣,用以覆盖皮瓣转位后蒂部创面。结果13例21足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18个月,皮瓣外形和功能满意,无溃疡发生。结论本术式有助于防止蒂部受压,保证皮瓣血运,是修复足跟部深度冻伤创面的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 严重冻伤 修复 改进法 改进方法 皮瓣转位 术后随访 皮瓣血运 深度冻伤 足跟部 三角形 足皮瓣 创面 蒂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