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深度分级对低挥发分煤燃烧过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汪华剑 方庆艳 +1 位作者 周怀春 曾汉才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7-781,共5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在一维燃烧炉上燃用低挥发分煤的条件下,空气深度分级和煤粉细度变化对煤粉燃尽过程和NOx排放的影响,得到了沿炉膛轴线方向上的温度、氧浓度和NOx的分布,表明空气深度分级后燃烧后期的氧量增加,炉膛温度水平提高,而...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在一维燃烧炉上燃用低挥发分煤的条件下,空气深度分级和煤粉细度变化对煤粉燃尽过程和NOx排放的影响,得到了沿炉膛轴线方向上的温度、氧浓度和NOx的分布,表明空气深度分级后燃烧后期的氧量增加,炉膛温度水平提高,而煤粉细度的提高使得上述效果更加明显,因而燃烧效率提高和NOx排放降低,并通过实际燃烧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对燃用低挥发分煤,采用空气深度分级技术和提高煤粉细度的措施,可以同时取得高效低NOx排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挥发分煤 深度分级燃烧 煤粉细度 高效率 低NOX排放 空气分级燃烧
下载PDF
陕西海湾选煤厂动力煤深度分级模式应用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培林 周俊 田春华 《选煤技术》 CAS 2015年第5期70-73,共4页
为解决陕西海湾选煤厂末煤洗选产生大量煤泥而引发的一系列洗选与销售问题,在对入选原煤煤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传统分选模式与深度分级模式对洗选系统煤泥量、粗煤泥与细煤泥产率、最终产品数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 为解决陕西海湾选煤厂末煤洗选产生大量煤泥而引发的一系列洗选与销售问题,在对入选原煤煤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传统分选模式与深度分级模式对洗选系统煤泥量、粗煤泥与细煤泥产率、最终产品数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该选煤厂入选原煤,13(6)mm深度分级模式下的洗选系统煤泥量仅为传统分选模式的29.73%、42.38%,相应的粗煤泥产率仅为传统分选模式的23.98%、35.12%,细煤泥产率仅为传统分选模式的29.74%、42.37%;两种生产模式下的最终产品发热量相近,但深度分级模式下的最终产品产率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分级 末煤 煤泥 发热量
下载PDF
600MW四角切圆锅炉深度分级配风低NO_x燃烧系统的改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袁宏伟 余岳溪 李方勇 《发电设备》 2017年第3期196-199,共4页
为研究深度分级配风低氮燃烧技术对锅炉环保性、经济性及安全性的影响,结合一台600 MW四角切圆锅炉改造实例,分析了对锅炉NO_x减排、锅炉热效率、汽温及金属壁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造后NO_x减排效果明显,锅炉热效率提高;但锅炉汽温上升... 为研究深度分级配风低氮燃烧技术对锅炉环保性、经济性及安全性的影响,结合一台600 MW四角切圆锅炉改造实例,分析了对锅炉NO_x减排、锅炉热效率、汽温及金属壁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造后NO_x减排效果明显,锅炉热效率提高;但锅炉汽温上升,减温水投用增大,以及热负荷上移引起的受热面金属壁温上升,在300~600 MW负荷段容易导致过热器和再热器部分管壁超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燃烧器 深度分级配风 效率 超温
下载PDF
炉膛四角切向深度分级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小鹏 王志珣 王永旭 《锅炉制造》 2009年第2期6-8,共3页
根据NOx的生成机理,利用FLUENT商用软件,通过利用CFD平台,对采用深度分级燃烧四角切圆的炉膛试验台内气固两相湍流流场进行冷态模拟。本文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四角切圆燃煤锅炉炉内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是可行... 根据NOx的生成机理,利用FLUENT商用软件,通过利用CFD平台,对采用深度分级燃烧四角切圆的炉膛试验台内气固两相湍流流场进行冷态模拟。本文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四角切圆燃煤锅炉炉内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是可行的。通过对不同一次风和二次风布置状况进行模拟,在实现炉膛中心处呈还原性气氛,炉膛四壁成氧化性气氛的水平分级的条件下,优化垂直分级,找出理想的气固两相流动状况下的一、二次风的布置工况,初步找出深度分级降低NOx生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四角切圆燃烧 深度分级 二阶混合差分格式
下载PDF
空气深度分级燃烧NO_x排放特性的CHEMKIN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超伟 王长安 +2 位作者 王鹏乾 吴松 车得福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50,共9页
利用两段PFR反应器构建模型在CHEMKIN中模拟,研究空气深度分级燃烧中各个影响因素,使用生成速率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探求燃料N向NOx的转化路径及原因.模拟结果表明,主燃区α对NOx转化率影响较大,高温强还原氛围能明显降低NOx排放;改变燃... 利用两段PFR反应器构建模型在CHEMKIN中模拟,研究空气深度分级燃烧中各个影响因素,使用生成速率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探求燃料N向NOx的转化路径及原因.模拟结果表明,主燃区α对NOx转化率影响较大,高温强还原氛围能明显降低NOx排放;改变燃烧温度降低NOx排放,应当考虑主燃区,而非燃尽区;当主燃区温度小于1500℃,燃尽风比率为35%左右时,NOx排放最低;富燃条件下O2/CO2燃烧增大了OH/H,促进NOx生成;燃尽风位置向后移会降低NOx转化率,改变燃尽风氧浓度NOx转化率几乎不变.本文不仅扩大了前人对空气分级燃烧的研究范围,而且对于前人没有研究的影响因素给出了结果,并且进行了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对实际锅炉运行过程中减少NOx排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深度分级 甲烷燃烧 CHEMKIN NOx
下载PDF
煤粉工业锅炉空气深度分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鹏涛 王乃继 +2 位作者 程晓磊 王永英 梁兴 《洁净煤技术》 CAS 2018年第5期68-76,共9页
为了研究空气分级低氮燃烧技术对煤粉工业锅炉NO_x初始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针对煤科院40 t/h煤粉工业锅炉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空气分级深度对锅炉燃烧及NO_x初始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工程试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 为了研究空气分级低氮燃烧技术对煤粉工业锅炉NO_x初始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针对煤科院40 t/h煤粉工业锅炉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空气分级深度对锅炉燃烧及NO_x初始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工程试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三次风比例由0增至50%,双锥燃烧器出口平均温度由980 K上升至1 530 K,且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双锥燃烧器出口气流流速降低约10 m/s;锅炉NO_x初始排放浓度由空气不分级工况下的697 mg/m^3降至三次风30%工况下的424 mg/m^3,降幅约39%。工程试验表明,三次风比例为30%时,NO_x初始排放浓度为409 mg/m^3,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差小于5%,数值模拟较好地预测了锅炉燃烧及NO_x排放情况。空气深度分级低氮燃烧技术可有效降低煤粉工业锅炉NO_x初始排放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 工业锅炉 空气深度分级 NOx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弛张筛在动力煤深度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文统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3期18-20,24,共4页
基于弛张筛对动力煤的深度分级作用,阐述了动力煤深度分级后对生产工艺的优化,提出了分选动力煤的新工艺。对于全级入选的动力煤选煤厂,一是解决了煤泥减量化生产瓶颈,避免大量煤泥造成的后续处理问题,二是实现了末煤可以灵活地选择进... 基于弛张筛对动力煤的深度分级作用,阐述了动力煤深度分级后对生产工艺的优化,提出了分选动力煤的新工艺。对于全级入选的动力煤选煤厂,一是解决了煤泥减量化生产瓶颈,避免大量煤泥造成的后续处理问题,二是实现了末煤可以灵活地选择进入块煤分选系统分选或末煤分选系统分选,三是实现了粉煤可以灵活地选择进入水洗系统分选或直接作为末煤产品;对于仅入选块煤的选煤厂进行原煤深度分级后,降低了块煤分选下限,增加了块煤入选量,解决了动力煤<25 mm粒级煤不能进入重介浅槽分选机分选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弛张筛 动力煤 深度分级 生产工艺 优化
下载PDF
焦炭气化反应对煤粉空气深度分级燃烧NOx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罗伟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93-101,共9页
焦炭气化反应对空气深度分级工况下燃烧及污染物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笔者采用滴管炉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SR1在1.2→0.6变化过程中,焦炭气化对空气深度分级工况下煤粉燃烧和NOx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通... 焦炭气化反应对空气深度分级工况下燃烧及污染物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笔者采用滴管炉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SR1在1.2→0.6变化过程中,焦炭气化对空气深度分级工况下煤粉燃烧和NOx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滴管炉试验数据与传统模型和改进模型(考虑焦炭气化)结果可知,传统模型对空气分级燃烧的还原性气氛预测存在一定缺陷,改进模型与试验结果较吻合。滴管炉试验及改进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空气深度分级工况下,主燃区极度缺氧,燃烧过程由最初的挥发分着火(R1和R2)和焦炭不完全氧化(R4)过渡到以焦炭气化反应(R5和R6)为主导的燃烧状态,大量CO生成,高浓度CO2逐渐被消耗,直至还原区段结束,随着燃尽风加入,O2含量增加,CO被迅速消耗(以R2为主),CO2生成。空气分级工况下NOx排放特性表现为:燃烧器附近NOx浓度高,伴随还原性气氛的形成,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后保持较低的NOx水平,随着燃尽风的加入,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这是因为还原区结束时,一部分未完全被还原的氮中间体在燃尽风加入后被迅速氧化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气化 空气深度分级 煤粉燃烧 NOx 滴管炉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深度空气分级条件下炉内氮氧化物生成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敦禹 秦明 +2 位作者 刘辉 曹庆喜 吴少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9-475,共7页
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一台600,MW超超临界墙式布置切圆燃烧锅炉进行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深度分级条件下,燃料型NO、热力型NO和总NO生成速率在炉内的分布特性,以及燃烧初期NO和HCN生成特性.结果表明,挥发分析出阶段会产生大量... 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一台600,MW超超临界墙式布置切圆燃烧锅炉进行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深度分级条件下,燃料型NO、热力型NO和总NO生成速率在炉内的分布特性,以及燃烧初期NO和HCN生成特性.结果表明,挥发分析出阶段会产生大量的燃料型NO,焦炭在缺氧的气氛下燃烧,促进了焦炭燃烧时释放产生HCN与已经产生的NO发生均相消减反应生成N2.在焦炭剧烈燃烧区,温度较高,SOFA(seperated over fire air)区域温度和氧气浓度都较高,这两区域热力型NO生成较多.主燃区总NO与燃料型NO生成速率分布相似,SOFA区NO生成速率大致为燃料型和热力型NO二者的叠加.主燃区集中布置二次风不利于降低NOx排放.距离燃烧器3,m内,NO生成速率变化较大.HCN与NO的生成速率变化趋势相同,都与早期挥发分析出与焦炭燃烧密切相关.优化配风的结果,在25%SOFA风率下,出口NO最低.组织空气分级低氮燃烧技术的关键为主燃区焦炭燃烧在缺氧条件下进行,SOFA区域氧浓度不能太高,合理的优化主燃区与SOFA区氧量配比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分级燃烧 热力型NO 燃料型NO 总NO
下载PDF
深度空气分级下煤粉耦合氨燃烧及NO生成特性 被引量:23
10
作者 马仑 方庆艳 +2 位作者 张成 陈刚 王学斌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1-213,共13页
氨作为一种富氢的无碳燃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储运安全等优势,与煤粉耦合燃烧可降低煤燃烧过程中CO_(2)的排放。以某20 kW沉降炉(氨从煤粉火焰高温区喷入)为研究对象,在深度空气分级下对煤粉耦合氨燃烧特性及NO生成规律进行研究... 氨作为一种富氢的无碳燃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储运安全等优势,与煤粉耦合燃烧可降低煤燃烧过程中CO_(2)的排放。以某20 kW沉降炉(氨从煤粉火焰高温区喷入)为研究对象,在深度空气分级下对煤粉耦合氨燃烧特性及NO生成规律进行研究,通过Fluent数值模拟探究了氨掺混比例(0、10%、20%、30%)、氨燃烧区过量空气系数(1.08、0.96、0.84、0.72)、氨不同送入位置(0.5、0.6、0.7、1.0 m)对煤粉燃尽特性及NO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纯煤粉燃烧相比,煤粉中掺混氨后飞灰含碳量增加、NO生成量降低;氨掺混比例进一步提高会增加飞灰含碳量、降低NO生成量。考虑燃烧经济性和NO排放量,氨掺混比例维持在20%左右较为合适。②氨燃烧区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时,氧量过剩会导致反应NH_(3)+O_(2)→NO+H_(2) O+0.5H_(2)发生,生成大量NO;氨燃烧区过量空气系数小于1时,未完全燃烧的氨发挥还原作用,有利于反应NH_(3)+NO→N_(2)+H_(2)O+0.5H_(2)发生,抑制NO的生成。综合考虑,建议氨燃烧区过量空气系数维持在0.96左右,既可满足煤粉的高效燃烧,又可有效抑制煤粉耦合氨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③喷氨位置与煤粉火焰区距离越大,飞灰含碳量和NO浓度越高,建议喷氨位置尽量靠近煤粉燃烧火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耦合燃烧 氨燃烧 深度空气分级 掺混比例 过量空气系数 喷氨位置
下载PDF
深度空气分级下混煤未燃尽碳与NO_x协同优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1
作者 颜祝明 马仑 +4 位作者 叶骥 张成 谭鹏 方庆艳 陈刚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82-87,共6页
为探究掺混方式及配风方式对混煤燃尽率和NOx排放量的影响,以一台660MW四角切圆锅炉为研究对象,开展混煤燃烧过程未燃尽碳和NOx排放的协同优化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度空气分级条件下,未燃尽碳主要受停留时间、掺混方式、配风方式等... 为探究掺混方式及配风方式对混煤燃尽率和NOx排放量的影响,以一台660MW四角切圆锅炉为研究对象,开展混煤燃烧过程未燃尽碳和NOx排放的协同优化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度空气分级条件下,未燃尽碳主要受停留时间、掺混方式、配风方式等因素共同影响;合理搭配掺混方式和配风方案可降低混煤未燃尽碳水平和炉内NOx总生成量,达到两者的协同优化。与炉外掺混相比,炉内掺混更加灵活,可通过优化低挥发分煤的燃尽程度来改善混煤整体的未燃尽碳水平。在炉内掺混方式下,均等配风将低挥发分煤置于上部燃烧器或正宝塔配风将低挥发分煤置于下部燃烧器,均有利于低挥发分煤的燃尽;而将高挥发分煤置于上部燃烧器更有利于NOx减排。综合考虑混煤未燃尽碳和NOx排放特性,将高挥发分煤置于上部燃烧器且采用正宝塔配风可为下部低挥发分煤的燃烧提供相对充足的氧量,提高低挥发粉煤的燃尽率,降低混煤未燃尽碳水平;上部高挥发分煤析出的挥发分中含有大量含氮中间产物HCN,可将已生成的NOx还原,有利于降低炉内混煤NOx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空气分级 混煤燃烧 未燃尽碳 NOx 协同优化
下载PDF
深度空气分级对旋风燃烧锅炉NO_(x)释放影响研究
12
作者 王为术 王涵 +1 位作者 唐遥义 王飞跃 《工业加热》 CAS 2023年第10期1-4,8,共5页
针对纯燃高碱煤旋风液态排渣锅炉局部高温以及NO_(x)排放高等问题,通过ANSYS软件数值研究了不同深度空气分级方案对旋风液态排渣锅炉炉内温度场、组分场及NO_(x)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度空气分级燃烧不同工况设置合理,形成了... 针对纯燃高碱煤旋风液态排渣锅炉局部高温以及NO_(x)排放高等问题,通过ANSYS软件数值研究了不同深度空气分级方案对旋风液态排渣锅炉炉内温度场、组分场及NO_(x)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度空气分级燃烧不同工况设置合理,形成了良好的富燃料的主燃区与富氧燃尽区,炉内燃烧稳定,旋风燃烧器逆向布置可促进煤粉燃尽,提高锅炉效率。不同深度空气分级工况下,炉内各组分分布特性一致。同时确定了主燃区最佳过量空气系数为0.85,燃尽风量选用逐层降低布置可实现最佳低氮排放,炉膛出口烟温最低为1375.45 K,炉膛出口NO_(x)浓度最低为391.14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燃烧 深度空气分级 燃烧特性 NO_(x)释放特性
下载PDF
W火焰锅炉深度空气分级燃烧条件下底层二次风下倾角度对燃烧及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德波 赵宁 +1 位作者 冯永新 谢志文 《广东电力》 2021年第10期104-111,共8页
为了分析在深度空气分级燃烧条件下底层二次风下倾角度对W火焰锅炉炉内流动、燃烧及NO_(x)生成特性的影响,以一台深度空气分级燃烧的600 MW、FW型W火焰锅炉为对象开展全炉膛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底层二次... 为了分析在深度空气分级燃烧条件下底层二次风下倾角度对W火焰锅炉炉内流动、燃烧及NO_(x)生成特性的影响,以一台深度空气分级燃烧的600 MW、FW型W火焰锅炉为对象开展全炉膛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底层二次风水平送入炉内时,阻碍了炉拱一次风火焰下冲,下炉膛火焰充满度较差,不利于煤粉燃尽及NO_(x)减排;随着底层二次风下倾角度从0°增加到20°,火焰下冲深度、下炉膛火焰充满度以及煤粉燃尽程度有所增加,NO_(x)生成量有所减少;倾角增加到30°时,火焰下冲深度、下炉膛火焰充满度以及煤粉燃尽程度显著增加,NO_(x)生成量显著减少;倾角继续增加到40°,火焰下冲深度、下炉膛火焰充满度、煤粉燃尽程度、NO_(x)生成量变化不明显。综合炉内流动及燃烧特性,底层二次风下倾角度为30°时较为合理,既能保证下炉膛火焰下冲深度和火焰充满度,又能改善燃尽特性和NO_(x)生成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深度空气分级燃烧 底层二次风 下倾角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分级空气高速射流对煤掺氨燃烧中氨预分解与NO_(x)生成影响
14
作者 余荣浩 徐义书 +4 位作者 王华坤 韩金克 谢智成 张凯 刘小伟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4,共13页
氨作为零碳清洁燃料,对碳减排有重要作用,但其燃烧过程中NO_(x)生成倾向大。针对煤掺氨燃烧NO_(x)生成控制问题,以某50 kW一维试验炉系统所用旋流燃烧器为原型,提出一种内置高速空气射流阵列结构的新型煤掺氨旋流燃烧器结构,以实现炉内... 氨作为零碳清洁燃料,对碳减排有重要作用,但其燃烧过程中NO_(x)生成倾向大。针对煤掺氨燃烧NO_(x)生成控制问题,以某50 kW一维试验炉系统所用旋流燃烧器为原型,提出一种内置高速空气射流阵列结构的新型煤掺氨旋流燃烧器结构,以实现炉内氨预分解后燃烧和分级燃烧。进一步用CFD燃烧数值模拟探究空气分级比、过量空气系数及氨燃料喷口尺寸对氨煤掺烧火焰结构及NO_(x)排放影响,优化新型燃烧器结构及运行参数。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型燃烧器,采用空间分散高速三次风射流会导致燃烧区域滞后,加深空气分级,减小主燃烧区域局部过量空气系数,抑制氨过度氧化形成NO_(x),也降低火焰温度峰值,利于抑制热力型NO_(x)产生。同时通过调控总过量空气系数使氨热解发生区域沿炉膛轴向逐渐延伸,火焰前部高温欠氧区增大,促进氨受热预分解为N_(2)和H 2,进一步减少氨中燃料氮直接转化形成NO_(x)。空气分级比20∶22∶58时,NO_(x)生成体积分数由原燃烧器的3309×10^(-6)降至新型燃烧器的1069×10^(-6),降幅达67.69%。增大过量空气系数,或过量空气系数不变、控制一次风率不变而增大三次风率将促进上述效应,进一步减少NO生成。氨管内径变化范围仅考虑5~9 mm,氨喷射速度和分散高速三次风带来的协同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掺烧 深度空气分级 氨预分解 高速空气射流 三次风
下载PDF
基于煤粉预燃的深度空气分级低氮燃烧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鑫 《煤质技术》 2020年第4期25-31,共7页
基于带有预燃室的煤粉燃烧系统而开发的深度空气分级低氮燃烧技术,可实现低氮氧化物(NOx)初始排放效果。阐述了中心逆喷强旋流煤粉预燃系统的技术原理以及燃烧系统的配风策略优化,并从分级配风对比未分级配风、三次风比例对NOx的影响、... 基于带有预燃室的煤粉燃烧系统而开发的深度空气分级低氮燃烧技术,可实现低氮氧化物(NOx)初始排放效果。阐述了中心逆喷强旋流煤粉预燃系统的技术原理以及燃烧系统的配风策略优化,并从分级配风对比未分级配风、三次风比例对NOx的影响、不同配风位置对NOx的影响、炉膛出口氧含量等方面分析7MWth热态燃烧台架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深度空气分级有利于降低NOx初始排放,当三次风配风比例不超过40%时,三次风占比越高,NOx初始排放值越低,最优工况NOx初始排放值约200 mg/Nm^3(@9%O2),配风比超过40%时NOx初始排放有增高趋势;采用炉膛侧墙对冲的三次风配风方式,配风控制精准,混合效果好,炉膛温度分布更均匀,炉膛出口断面氧量分布差异小,延长了煤粉在还原区的停留时间,利于降低NOx初始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低氮燃烧 预燃室 深度空气分级 氮氧化物 配风 初始排放值
下载PDF
不同空气分级模式下氨煤掺烧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牛涛 张文振 +6 位作者 魏书洲 张超群 李明 初伟 刘平 马仑 王学斌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151,共7页
氨作为零碳燃料和良好的储氢介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未来在燃煤电厂掺烧零碳燃料是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在空气深度分级模式下,对氨煤掺烧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煤燃烧区域不同过量空气系数α工况下炉内的温度场、组分浓度场及NO_(x)... 氨作为零碳燃料和良好的储氢介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未来在燃煤电厂掺烧零碳燃料是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在空气深度分级模式下,对氨煤掺烧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煤燃烧区域不同过量空气系数α工况下炉内的温度场、组分浓度场及NO_(x)排放情况,而各工况总的过量空气系数均维持在1.2。模拟了4个燃烧工况(α=0.696、0.840、0.912、0.996)。对温度场的统计结果表明,随α降低,煤粉燃烧第1阶段的着火位置提前,但形成的高温火焰长度缩短,喷氨口附近的温度更低。在α=0.696工况下,可明显区分出煤粉火焰和氨燃烧火焰。随α提高,二者界限逐渐模糊。α降低有助于在氨燃料喷入上游形成一个较长的还原区,因此氨发生氧化反应的概率降低。但随α降低,炉内燃尽情况降低,CO排放浓度、飞灰含碳量及氨逃逸量提高。炉内NO x浓度统计结果表明,随α降低,NO_(x)排放水平显著降低。进一步对炉内H 2浓度进行统计,发现α=0.696工况下,炉内最高H 2体积分数可达2%,这意味着该工况下氨的分解反应显著增强。由于氨的消耗反应是3个总反应竞争的结果,因此分解反应的增强使氨直接参与氧化的反应减弱。而H 2生成的增加也进一步提高了NO_(x)被还原的几率,使炉内NO_(x)排放水平进一步降低。总之,在实际煤粉炉掺氨运行工况下,可通过空气深度分级的方法,调控氨燃烧区域的温度、氧气浓度,实现低NO_(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煤掺烧 空气深度分级 过量空气系数 NO_(x)
下载PDF
基于DOK分级模式的研究型课堂教学设计——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建波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67,共5页
将DOK分级模式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用具体的课例,详细说明不同的DOK分级在教学中的对应呈现方式。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有助于研究型课堂的打造。
关键词 DOK分级模式 知识深度分级 研究型课堂 教学设计
下载PDF
空气分级低NO_x燃烧技术的运行费用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春昌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9-52,共4页
将空气分级低NOx燃烧技术所造成的各种锅炉热损失视之为该技术的运行费用,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通过与烟气脱硝设备的运行费用的比较,提出了空气分级技术的临界分级热损失等概念,从基础理论与运行费用两方面阐述了合理选择空气分级深度... 将空气分级低NOx燃烧技术所造成的各种锅炉热损失视之为该技术的运行费用,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通过与烟气脱硝设备的运行费用的比较,提出了空气分级技术的临界分级热损失等概念,从基础理论与运行费用两方面阐述了合理选择空气分级深度的重要性及其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空气分级低NOx燃烧技术与烟气脱硝设备相比,已不再具有运行费用低的优势,在考虑锅炉NOx减排方案时,应以临界分级热损失为依据,对空气分级技术、烟气脱硝设备以及两者结合使用的各种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比较,选择最佳的技术方案,切忌过分追求空气分级深度,或强求采用烟气脱销技术。机组投产后,应围绕NOx减排进行空气分级深度专项调整试验,求得最佳空气分级深度值以指导锅炉运行,使锅炉NOx减排的运行总费用达到最低,并为后续的进一步NOx减排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分级低NOx燃烧 烟气脱硝 运行费用 分级深度 临界分级热损失 锅炉容量 燃煤特性
下载PDF
1000MW塔式锅炉深度调峰下再热蒸汽温度与NO_(x)运行特性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波 薛广达 毛金伟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58,共4页
早期投运的部分塔式锅炉存在着再热蒸汽温度偏低和脱硝入口NO_(x)浓度偏高的问题。研究了塔式锅炉深度调峰下炉内燃烧状态以及换热特性,分析了炉内燃烧状态对辐射换热、对流换热比例的影响规律,根据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燃烧调整手段,显著... 早期投运的部分塔式锅炉存在着再热蒸汽温度偏低和脱硝入口NO_(x)浓度偏高的问题。研究了塔式锅炉深度调峰下炉内燃烧状态以及换热特性,分析了炉内燃烧状态对辐射换热、对流换热比例的影响规律,根据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燃烧调整手段,显著提升了深度调峰状态下的再热蒸汽温度并降低了脱硝入口NO_(x)浓度,锅炉运行经济性显著提升,研究成果对同类型机组的运行优化调整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锅炉 深度调峰 深度空气分级燃烧 再热蒸汽温度 NO_(x)
下载PDF
烟气中Ce-Cu/γ-Al_(2)O_(3)催化剂催化CO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向小凤 张波 +2 位作者 张向宇 陆续 徐宏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4-129,共6页
采用传统浸渍法制备了Ce-Cu/γ-Al_(2)O_(3)非贵金属催化剂,基于深度分级燃烧炉膛外CO氧化催化作用,在管式炉实验平台上,开展低温CO氧化催化基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50~300℃之间,催化氧化CO效果明显(255℃时CO转化率78.62%),300℃... 采用传统浸渍法制备了Ce-Cu/γ-Al_(2)O_(3)非贵金属催化剂,基于深度分级燃烧炉膛外CO氧化催化作用,在管式炉实验平台上,开展低温CO氧化催化基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50~300℃之间,催化氧化CO效果明显(255℃时CO转化率78.62%),300℃之后保持较高CO转化率(大于99.5%);停留时间1.2 s时,在150~200℃就具有较高的CO氧化活性,延长到5 s后CO转化率55.7%(150℃),很快增加到97%(200℃),催化效果明显;对高体积分数CO(3000×10–6)也具备较高的催化剂活性和处理能力;催化效率随气速(0.2~0.8 L/min)减小而增大;含氧量(体积分数2%~3%)越高,催化剂效率越高;添加Co后Al_(2)O_(3)衍射峰轻微下降,有利于催化氧化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分级燃烧 CO氧化性 催化剂 Ce-Cu/γ-Al_(2)O_(3) 浸渍法 管式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