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阐释:马克思阐释学的独特面向
1
作者 牟成文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7,177,共9页
阐释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两种典型理论旨趣:一种是一般阐释,另一种是深度阐释。所谓“一般阐释”,就是学者在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等的确立上仅仅囿于狭隘个人以及由此所展开的阐释。所谓“深度阐释”,就是学者在基本立... 阐释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两种典型理论旨趣:一种是一般阐释,另一种是深度阐释。所谓“一般阐释”,就是学者在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等的确立上仅仅囿于狭隘个人以及由此所展开的阐释。所谓“深度阐释”,就是学者在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等的确立上能根本超越狭隘个人以及由此所展开的阐释。马克思阐释学对属于一般阐释范畴的阐释学之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实行了根本性变革,这就决定了马克思阐释学根本不同于属于一般阐释范畴的阐释学,这同样也决定了马克思阐释学必然属于深度阐释范畴。在当今语境下,要想把“当代中国阐释学”的建构工作深入开展下去,最为紧迫的工作就是用马克思阐释学来科学指导理论阐释或者阐释理论。这就意味着,要做好深度阐释,学者必然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自觉确立“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自觉掌握“人民群众”的基本方法,自觉坚持“人民群众”的基本原则,自觉从“人民群众”中获取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阐释 马克思阐释 一般阐释
下载PDF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2
作者 董上德 《戏曲研究》 2021年第3期117-129,共13页
引言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论》曾经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的戏曲大致是在十二世纪中叶昌盛起来的,不论南戏或北曲,都是在几乎相差不久的时间相继出现。为什么这么巧?”;这是该书第一章“中国戏曲与中国社会”里的文字,... 引言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论》曾经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的戏曲大致是在十二世纪中叶昌盛起来的,不论南戏或北曲,都是在几乎相差不久的时间相继出现。为什么这么巧?”;这是该书第一章“中国戏曲与中国社会”里的文字,此章由张庚先生执笔。在张庚先生看来,不论是南戏还是北曲,它们尽管体式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汉城 中国戏曲 演化路径 张庚 前海学派 北曲 深度阐释 执笔
原文传递
辩证融合与解分化:艺术批评矫枉回正的路径与美学向度
3
作者 潘万里 《艺术博物馆》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作为艺术学理论内部结构性失衡的重要表征,当下的艺术批评遭受到来自艺术实践和艺术研究的双重挤压,处于“边界失守”的危险境地。尤其是强力依托艺术理论的“深度阐释”,不仅因为抛弃了审美鉴赏而失去了艺术批评的鲜活性,而且还在相当... 作为艺术学理论内部结构性失衡的重要表征,当下的艺术批评遭受到来自艺术实践和艺术研究的双重挤压,处于“边界失守”的危险境地。尤其是强力依托艺术理论的“深度阐释”,不仅因为抛弃了审美鉴赏而失去了艺术批评的鲜活性,而且还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对艺术史的参照,导致了艺术批评实证性和价值导向的弱化甚至缺失。针对当下艺术批评出现的危机,探索和重构“史、论、评”辩证融合的新常态,应是艺术批评矫枉回正的重要路径。而所谓的“新常态”则是要充分发挥好艺术批评在艺术学理论专业内部的居间性融通作用,同时尝试在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的基础上,探索解分化的“对话式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阐释 辩证融合 解分化 对话式批评
原文传递
阐释·意义·相关性——丹托“艺术界”理论的再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匡骁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9年第6期121-136,208,共17页
美国艺术哲学家和艺评家阿瑟·丹托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艺术界"理论通过"是什么构成了艺术品"的提问路径,让"艺术品资格"问题浮出水面。丹托认为,将某物看成是艺术,需要一种艺术理论的氛围,一种艺... 美国艺术哲学家和艺评家阿瑟·丹托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艺术界"理论通过"是什么构成了艺术品"的提问路径,让"艺术品资格"问题浮出水面。丹托认为,将某物看成是艺术,需要一种艺术理论的氛围,一种艺术史知识,即艺术界。然而这个定义并没对艺术史知识和艺术理论本身的性质作出详细的界定和描述。随着其艺术哲学思考的逐步深入,丹托在之后的著述中围绕着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补充性阐述,提出了建构艺术品资格的阐释理论。其阐释理论中表层阐释与深度阐释之间的"弱依赖性",体现了丹托阐释理论的模糊和矛盾,进而暴露了分析美学视阈的形而上局限性。这启发我们从文化社会学等外结构视角去探求艺术品资格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品资格 阐释 表层阐释 深度阐释 弱依赖性 丹托“艺术界”
原文传递
试论“深描”法对翻译研究的启发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岫庐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5,128,共6页
翻译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复杂的跨文化人类活动。译者和翻译研究者的角色,在不同层面上都和人类学研究者有共通之处。本文从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这两个层面,讨论文化人类学者克利福德·格尔茨提出的"深度描写"这一概念... 翻译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复杂的跨文化人类活动。译者和翻译研究者的角色,在不同层面上都和人类学研究者有共通之处。本文从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这两个层面,讨论文化人类学者克利福德·格尔茨提出的"深度描写"这一概念的意义和影响。一方面,从"深度描写"中直接衍生出来的"深度翻译",为译者跨文化翻译活动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翻译策略;另一方面,"深度描写"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为描述翻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描写 深度翻译 深度阐释 反思性
原文传递
广告话语的批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林长洋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4-237,共4页
广告通过话语实施隐性控制,分析话语有助于了解其权力建构机制。本文阐述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分析框架,探讨了广告话语的特点、分析对象和分析方法,最后以"科技以人为本"为例对深度阐释型批评话语分析做了... 广告通过话语实施隐性控制,分析话语有助于了解其权力建构机制。本文阐述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分析框架,探讨了广告话语的特点、分析对象和分析方法,最后以"科技以人为本"为例对深度阐释型批评话语分析做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话语 批评话语分析 深度阐释
原文传递
音乐批评的层次性结构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诗原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38-42,共5页
作为文化批评的音乐批评是一个层次性结构:微观的"语言-结构"批评、中观的"历史-美学"批评、宏观的"文化-哲学"批评。三个层次既是递进的,又是相对独立的。将音乐批评分解为三个层次,是音乐批评成为理性... 作为文化批评的音乐批评是一个层次性结构:微观的"语言-结构"批评、中观的"历史-美学"批评、宏观的"文化-哲学"批评。三个层次既是递进的,又是相对独立的。将音乐批评分解为三个层次,是音乐批评成为理性主义"深度阐释"的体现;将三个层次进行整合,则是使音乐批评成为一种人文话语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批评 层次性结构 深度阐释 人文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