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层序地层及地震相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磊 王英民 +2 位作者 黄志超 任亚红 张莲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7-416,共10页
中新世至上新世,研究区发育深海平原和陆坡坡脚沉积。缺少反映海平面变化的上超特征和削截现象,很难利用地震反射终止类型(上超、顶超、削截)进行层序界面识别。文中利用深水区沉积旋回的地震相特征差异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并建立了研究... 中新世至上新世,研究区发育深海平原和陆坡坡脚沉积。缺少反映海平面变化的上超特征和削截现象,很难利用地震反射终止类型(上超、顶超、削截)进行层序界面识别。文中利用深水区沉积旋回的地震相特征差异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并建立了研究区层序演化模式:低位体系域发育重力流沉积(块状搬运复合体、浊积扇)——海侵高位体系域深海泥质发育。以层序为格架进行地震相和沉积相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研究区识别出两类叠加地震相样式:杂乱反射块状搬运复合体——丘形水道—堤岸复合体(浊积扇)——平行反射深海泥质沉积;丘形水道—堤岸复合体(浊积扇)——平行反射深海泥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深水 层序地层 地震相
下载PDF
大型三角洲-深水沉积盆地油气地质与成藏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孝林 赵阳 +3 位作者 曹向阳 李冬 刘新颖 刘深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7-387,共11页
三角洲-深水沉积体系是世界上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重要场所,独特的沉积环境为油气生成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生储盖与圈闭条件,不同的构造与沉积背景具有不同的成藏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类盆地成藏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特选取... 三角洲-深水沉积体系是世界上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重要场所,独特的沉积环境为油气生成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生储盖与圈闭条件,不同的构造与沉积背景具有不同的成藏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类盆地成藏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特选取马哈坎三角洲盆地、尼罗河三角洲盆地和刚果扇盆地3个世界级富含油气区,采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盆地构造与沉积演化、沉积特点、烃源岩、成藏组合及油气成藏特征等方面对比分析,对3个类型的大型三角洲-深水沉积盆地的油气地质与成藏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表明,3大盆地均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稳定沉积背景,均发育了规模巨大的三角洲-深水沉积体系,石油地质条件非常优越;由于形成时期不同的古气候、古沉积与古构造条件,3大盆地在沉积模式、烃源岩、主要成藏组合、油气类型、油气运移及油气藏类型等方面又具有明显差异性;其未来主要勘探领域与勘探方向亦不同,马哈坎三角洲盆地以深水为主,尼罗河三角洲盆地以深层为主,刚果扇盆地以深水中浅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深水沉积 马哈坎三角洲 尼罗河三角洲 刚果扇 油气成藏 勘探潜力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深水沉积组合特征 被引量:24
3
作者 邓秀芹 李文厚 +1 位作者 李士祥 独育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5-756,共12页
华庆地区位于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长6油层组沉积复杂,具有多物源控制、深水沉积的特征。主要沉积类型可划分为半深湖—深湖沉积、重力流沉积及深水三角洲沉积。不同流态的流体在不同阶段和位置可以相互转化、相伴出现。... 华庆地区位于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长6油层组沉积复杂,具有多物源控制、深水沉积的特征。主要沉积类型可划分为半深湖—深湖沉积、重力流沉积及深水三角洲沉积。不同流态的流体在不同阶段和位置可以相互转化、相伴出现。在湖退背景下长6发育厚层砂体,成因复杂,主要包括深水三角洲砂体、滑塌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和浊积砂体等类型。其中三角洲砂体发育各种交错层理;滑塌砂体多顶底突变,发育滑动面;砂质碎屑流沉积颗粒大小混杂,含泥岩撕裂屑;浊积砂体通常为正粒序,或呈块状。从平面上分析,东北物源控制区主要为进积的三角洲砂体、滑塌砂体夹浊积砂体;西部、西南物源影响区主要为浊积砂体、滑塌和砂质碎屑流砂体;混源区和东北物源体系的前端主要为砂质碎屑流砂体、滑塌砂体和浊积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砂体 沉积中心 重力流 深水三角洲 砂质碎屑流 滑塌 浊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延长组深水砂体沉积特征及油层分布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五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4期16-19,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地区延长组沉积时为湖盆中心,长9~长4+5主要为半深—深湖环境,发育有深水砂体,其中东北缓坡带具有三角洲前缘远源河口砂坝、远砂坝沉积。西南陡坡带受扇三角洲影响,其前端发育浊积岩。两大类砂体为主要含油储集层...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地区延长组沉积时为湖盆中心,长9~长4+5主要为半深—深湖环境,发育有深水砂体,其中东北缓坡带具有三角洲前缘远源河口砂坝、远砂坝沉积。西南陡坡带受扇三角洲影响,其前端发育浊积岩。两大类砂体为主要含油储集层,岩性以极细粒-细粒长石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泥-灰质及灰-泥质孔隙式胶结,孔隙类型主要为粒内、粒间溶孔,裂缝及纹层缝。总体储集条件较差,多为Ⅲ类储层。含油层为近油源,较远距离(重点东部)搬运沉积,岩性细、层数多、含泥质夹层,厚度不均,物性差中有好。具有2~3大套生储盖组合。东部黄陵—宜君远源河口砂坝、远砂坝及西部正宁—彬县浊积岩叠合发育区为油气聚集和勘探的有利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渭北地区 延长组 深水三角洲 浊积岩 储集层 主力油层
下载PDF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深水油气区的重-震数据处理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秦芹 吴时国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7年第6期695-706,共12页
白云凹陷位于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地带,是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地区。开展重-震成像研究,是分析该区烃源岩分布特征、大型构造圈闭、成藏层系与储层条件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重力异常、地震Vs波速结构模型及地震勘探剖面分析,获得研... 白云凹陷位于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地带,是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地区。开展重-震成像研究,是分析该区烃源岩分布特征、大型构造圈闭、成藏层系与储层条件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重力异常、地震Vs波速结构模型及地震勘探剖面分析,获得研究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水平和垂向梯度、密度反演图像、Vs波速度结构图像以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剖面图像。重力图像揭示:白云凹陷中心的强负值异常图像与较厚沉积和基底起伏有关;凹陷东侧相对高正值局部重力圈闭与中生代残余地层有关;凹陷北侧条带状正异常则与陆坡向洋盆过渡时基底下凹有关。白云凹陷的主凹陷和南凹陷存在明显的层状负剩余密度或相对低密度区,是有利的含油气层位。地震图像揭示:白云凹陷由北向南存在明显的细颈化带、外缘隆起带、洋陆过渡带等结构。在陆缘地壳强烈伸展薄化期间,白云凹陷形成大型三角洲-湖相烃源岩沉积环境的凹陷结构,沉积物源主体来自北侧。随着地壳强烈减薄的细颈化,凹陷出现明显的台阶式沉陷,导致陆架坡折带由南向北迁移,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重力流水道和深水扇等有利的储层。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获取的地震勘探剖面图像上,可以识别出许多浅层气运移通道,表明白云凹陷丰富的中、浅层气大多来源于深部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成像 深水扇与浅水三角洲储层 浅层气运移通道
下载PDF
乍得Doseo盆地白垩纪沉积充填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全红 赵红岩 +6 位作者 李全 张科 阳怀忠 陈经覃 李克永 郭家铭 饶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931,共13页
通过综合分析地震及钻井资料,阐述了Doseo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盆地结构及沉积体系特征,确定了Doseo盆地幕式裂谷演化过程及反转改造特征。重点分析了Doseo盆地自早白垩世以来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认为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Neocomian-Barre... 通过综合分析地震及钻井资料,阐述了Doseo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盆地结构及沉积体系特征,确定了Doseo盆地幕式裂谷演化过程及反转改造特征。重点分析了Doseo盆地自早白垩世以来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认为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Neocomian-Barremian期的张性断陷、Aptian-Albian期的走滑—拉分断陷及晚白垩世—新近纪的广覆式坳陷三个发育阶段,形成了明显的下部断陷、上部广覆式坳陷的双层沉积充填结构,但盆地以早白垩世的张性及走滑—拉分断陷沉积充填为主,形成了广泛分布的湖相烃源岩及水下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是盆地的主要勘探目标。Doseo盆地湖相沉积地层主要发育在早白垩世的张性及走滑—拉分断陷阶段,而且是一个快速湖泛过程,广泛发育退覆式三角洲沉积。早白垩世晚期在北部撒哈拉地台挤压作用下湖盆快速抬升消亡,晚白垩世—新近纪充填了河流相的粗碎屑沉积,在断陷活动中盆地缺乏旋回性湖相地层的发育过程。Doseo盆地下白垩统整体表现为“北部水下扇”、“南部短轴浅水三角洲”及“东北部长轴深水三角洲”的沉积体系分布格局。在构造—沉积作用的共同控制下,Doseo盆地陡坡带近岸水下扇及缓坡带三角前缘发育较好的储盖组合,是油气勘探较有利的沉积相带,已经发现了多个油气藏。同时盆地后期的构造反转也为陡坡带水下扇砂体及中部湖底扇沉积等岩性圈闭目标成藏提供了机会,是盆地主要的新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深水三角洲 Doseo盆地 中非裂谷 近源水下扇 退覆三角洲 断陷期
下载PDF
广西南丹罗富早泥盆世沉积特征
7
作者 李世勋 方增福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9年第6期1-10,共10页
罗富早泥盆世沉织物下部为粉——细粒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泥岩;上部为含粉砂页岩、生物质泥岩.生物由碳屑及少量海生生屑向上变为底栖腕足、漂浮的竹节石、薄壳腕足及双壳类,并有古网迹.层理由交错层理变为水平层理.下部的累积概率曲线由... 罗富早泥盆世沉织物下部为粉——细粒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泥岩;上部为含粉砂页岩、生物质泥岩.生物由碳屑及少量海生生屑向上变为底栖腕足、漂浮的竹节石、薄壳腕足及双壳类,并有古网迹.层理由交错层理变为水平层理.下部的累积概率曲线由跳跃及悬浮总体组成,又分两类,一类是“S”截点呈现过渡带,另一类则突变,且悬浮总体增大至40——50%.上述结果说明:早泥盆世沉积相系由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演化为陆棚至深水盆地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泥盆世 沉积相 三角洲演化成深水盆地 广西南丹
下载PDF
A Field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s of Background Erosion on the Free Span Development of a Submarine Pipeline 被引量:4
8
作者 WEN Shipeng XU Jishang +2 位作者 HU Guanghai DONG Ping SHEN H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4期621-628,共8页
The safety of submarine pipelines is largely influenced by free spans and corrosions. Previous studies on free spans caused by seabed scour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stable environment, where the background seabed scou... The safety of submarine pipelines is largely influenced by free spans and corrosions. Previous studies on free spans caused by seabed scour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stable environment, where the background seabed scour is in equilibrium and the soil is homogeneou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background erosion on the free span development of subsea pipelines, a submarine pipe- line located at the abandoned Yellow River subaqueous delta lobe was investigated with an integrated surveying system which in- eluded a Multibeam bathymetric system, a dual-frequency side-scan sonar, a high resolution sub-bottom profiler, and a Magnetic Flux Leakage (MFL) sensor. We found that seabed homogeneit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ree span development of the pipeline. More specifically, for homogeneous background scours, the morphology of scour hole below the pipeline is quite similar to that without the background scour, whereas for inhomogeneous background scour, the nature of spanning is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evolution of seabed morphology near the pipeline. Magnetic Flux Leakage (MFL) detection results also reveal the possible connec- tion between long free spans and accelerated corrosion of the pipe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arine pipeline SCOUR SPAN CORROSION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伸展陆缘地壳减薄背景下的沉积体系响应过程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3
9
作者 柳保军 庞雄 +6 位作者 王家豪 任建业 刘军 郑金云 向绪洪 蔡国富 吴宇翔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24-138,共15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包括白云凹陷和荔湾凹陷)位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薄化带上,地壳厚度从北侧的29km迅速减薄至17~18km。地壳岩石圈强烈伸展薄化使得陆缘深水区具有特殊的断裂结构样式与沉降特征,对沉积体系产生重要的控制作用,并导致...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包括白云凹陷和荔湾凹陷)位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薄化带上,地壳厚度从北侧的29km迅速减薄至17~18km。地壳岩石圈强烈伸展薄化使得陆缘深水区具有特殊的断裂结构样式与沉降特征,对沉积体系产生重要的控制作用,并导致深水区成藏组合特征的差异性。通过调研全球典型伸展陆缘盆地的伸展破裂过程、断裂结构样式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开展了对白云深水区凹陷结构、断裂构造样式、构造沉降史与沉积体系的耦合分析,揭示出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特殊的沉积体系响应特征与发育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地壳内脆韧性变形过程产生的大型低角度拆离断裂活动是裂陷期陆缘岩石圈伸展、薄化、破裂的主要机制,裂陷期地壳的均衡抬升、断裂带上盘块体的旋转和大型低角度主控断裂转换带的发育导致始新世文昌组—恩平组沉积期深水区具有宽深断陷结构与大型三角洲—湖相沉积响应体系;裂解期的缓慢沉降和丰富的单边物源供给导致渐新世珠海组沉积期陆架坡折带的发育,并形成海退型进积层序组合,大型海相陆架边缘三角洲和陆坡深水峡谷/深水扇体系分别发育在白云凹陷及其南部凹陷区;裂后热沉降期,台阶式沉降和充足的北侧单边物源体系控制了陆架坡折带由南往北的迁移,并使得陆架坡折带稳定分布在白云北坡,形成海侵加积型层序组合,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扇体系呈现垂向叠置分布特征。在新生代陆缘地壳拆离薄化背景下,裂陷期宽深断陷结构、裂陷后期台阶式沉降和单边物源体系供给等特征使得陆缘深水区发育裂陷期大型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到裂后期大型陆架坡折带的古珠江陆架边缘三角洲和陆坡深水重力流响应体系,最终导致规模烃源岩集中分布、纵向台阶式储-盖组合和两大陆架坡折带控制大型有利油气聚集带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深水 伸展陆缘 低角度拆离断裂 宽深断陷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 古珠江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响应体系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沉积与油气聚集意义 被引量:107
10
作者 陈全红 李文厚 +5 位作者 高永祥 郭艳琴 冯娟萍 张道峰 曹红霞 梁积伟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39-48,共10页
鄂尔多斯延长组湖盆为一大型的敞流湖盆.其充填演化与构造发育史、古气候演化史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可以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即湖盆形成及扩张期、鼎盛期、回返期、萎缩消亡期.在此过程中,湖盆经过四次明显湖进与湖退变化,但深湖中心变化不... 鄂尔多斯延长组湖盆为一大型的敞流湖盆.其充填演化与构造发育史、古气候演化史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可以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即湖盆形成及扩张期、鼎盛期、回返期、萎缩消亡期.在此过程中,湖盆经过四次明显湖进与湖退变化,但深湖中心变化不大,一直沿华池—宜君一带波动.在整个晚三叠世盆地盛衰演化过程中,深湖沉积体系主要为深水型三角洲及浊积扇体系,前者在深湖扩展早期的三角洲快速推进时期的陡岸斜坡区比较发育,并随着三角洲的推进逐渐从深水型向浅水台地型转变.后者在各个时期都有出现,按其沉积特征可分为两种浊积扇:坡移浊积扇相带发育相对齐全,垂向上多期互相叠加,可划分为:斜坡-槽道-内扇亚相、浊积水道、浊积水道间、浊积水道前缘-中扇亚相、外扇亚相和盆地平原亚相.滑塌浊积扇多呈透镜状夹于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相带分异不明显,仅可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两类浊积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近源斜坡带及远源末梢斜坡带.深湖沉积控制了烃原岩及有利生储盖组合分配.坡移浊积扇沉积厚度大,分布广,储集物性好,是深湖区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湖 深水三角洲 坡移浊积扇 滑塌浊积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