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纯S波输入研究地震台站下方的横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17
1
作者 束沛镒 张学民 +3 位作者 李幼铭 刁桂苓 夏乱宝 武有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5,共9页
震中距在 5 0°左右的深源远震 ,直达波S波震相波列可以与其他震相波列分离 .在层状介质中 ,本文通过传播矩阵方法得到由S波从台下底层输入获得地面理论地震图的新方法 ,并由此拟合了河北省两个地震台短周期S波记录 ,获得台站下方... 震中距在 5 0°左右的深源远震 ,直达波S波震相波列可以与其他震相波列分离 .在层状介质中 ,本文通过传播矩阵方法得到由S波从台下底层输入获得地面理论地震图的新方法 ,并由此拟合了河北省两个地震台短周期S波记录 ,获得台站下方横波速度结构 .结果表明 ,红山台下 1 3km和 2 4km左右有S波低速层存在 ,地壳厚度为 3 3 .9km ;涉县台下 1 8km和3 0km左右有S波低速层存在 .红山台下S波差异显著的 2个低速层夹持的高速层、较薄地壳及上地幔顶部低S波速度结构 ,与 1 96 6年邢台大地震有关 .考虑到S波速度对部分熔融体的敏感性 ,认为地壳S波速度结构可作为揭示强震深部背景的依据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源远震 S波相波列 横波速度结构 台站 地壳 地幔
下载PDF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研究唐山震区台下的P、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学民 束沛镒 +5 位作者 刁桂苓 夏乱保 武有文 李光 王玉珍 张学文 《华北地震科学》 2001年第1期10-17,共8页
直接采集数字地震记录的原始 P波、S波记录波形 ,与利用 Haskell矩阵传递方法得到的理论综合地震图进行对比 ,通过不断调整介质模型 ,最后得到台站下方的体波速度结构模型 ,此方法中得到的 S波速度结构不同于通过其他波形转换而来的结... 直接采集数字地震记录的原始 P波、S波记录波形 ,与利用 Haskell矩阵传递方法得到的理论综合地震图进行对比 ,通过不断调整介质模型 ,最后得到台站下方的体波速度结构模型 ,此方法中得到的 S波速度结构不同于通过其他波形转换而来的结果 ,而是同 P波一样从原始波形拟合而来 ,同时获得地震台下方 P、S速度介质模型 ,这为我们讨论地下介质的性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取自于唐山市遥测地震台网陡河和滦县的短周期地震记录 ,共选用了震中距范围为 30~ 60°、震源深度为 1 0 0~ 60 0 km的 5个不同地点的深源远震记录资料。结果表明 ,台站下方的纵波和横波速度分层结构相当吻合 ,说明拟合结果相当可靠。两个台站下的地壳厚度均为 38km,速度结构在 1 3km的低速层处出现差异 ,滦县的低速层比陡河要更厚一些。两个台站的地壳速度结构都是高低相同 ,而且陡河的高低差异较滦县更为显著。唐山震区滦县部分的震源比陡河附近的浅 ,而 1 976年唐山 7.8级地震发生在陡河附近 ,可见地震的发生与壳内低速层的差异幅度有关。从泊松比高值来看 ,地幔顶部存在低速层 ,该区域是地幔上隆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源远震 体波速度结构 泊松比 唐山 数字地记录 P波 S波
下载PDF
喀喇昆仑—昆仑山脉北侧的深部构造 被引量:2
3
作者 束沛镒 梁尚鸿 张立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89年第3期228-233,共6页
本文就和田地震台所接受的5张深源远震体波观测图波形的理论计算拟合讨论塔里木盆地的西南边缘、昆仑山脉北麓的深部地壳结构,在30km以下存在一高速夹层,地壳厚度约53km左右,由于透射地震射线来自不同方向,显示了速度结构的小差异,表明... 本文就和田地震台所接受的5张深源远震体波观测图波形的理论计算拟合讨论塔里木盆地的西南边缘、昆仑山脉北麓的深部地壳结构,在30km以下存在一高速夹层,地壳厚度约53km左右,由于透射地震射线来自不同方向,显示了速度结构的小差异,表明存在横向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 部构造 深源远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