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Angle氏II类1分类深覆颌深覆盖牙颌畸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金望 《现代医院》 2015年第3期70-72,共3页
目的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植入Angle氏II类1分类深覆颌深覆盖牙颌畸形患者上颌牙列,加强支抗,比较其上颌切牙与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探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支抗比传统支抗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选择Angle氏II类1分类深覆颌深覆盖患者68例,... 目的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植入Angle氏II类1分类深覆颌深覆盖牙颌畸形患者上颌牙列,加强支抗,比较其上颌切牙与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探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支抗比传统支抗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选择Angle氏II类1分类深覆颌深覆盖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自攻型微型种植钉作为支抗体;对照组使用Nance弓、横腭杆或口外弓联合作为强支抗。比较两组总的治疗时间,及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线距和U1/SN的角度差值。结果 1微型种植钉保持稳定而无松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无肿胀感染,患者无明显不适。2研究组平均疗程20个月,对照组平均疗程26个月。3研究组患者在软组织侧貌得到显著的改善,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分别内收4.26 mm和4.54 mm。U1/SN角减小了10.2°;对照组上下唇相对审美平面分别内收2.88 mm和3.01 mm。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上颌第一磨牙矫治前后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未发生显著性移动(p>0.05),切牙在前后向发生显著性移动,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比传统支抗技术,微螺钉种植支抗能够更好地控制牙齿移动,缩短整个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 Angle氏II类1分类 深覆颌深覆盖畸形
下载PDF
上前牙活动桥的反做法
2
作者 汪夕云 李玲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6期3409-3409,共1页
目的:观察深覆颌深覆盖患者上前牙缺失活动桥反做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口腔门诊选择上前牙缺失,深覆颌深覆盖患者11例,活动桥胶托修复,因颌间距离小,通常放于腭侧的基托改放在唇侧,观察患者修复后使用效果。结果:修复后3个月、1年,随访... 目的:观察深覆颌深覆盖患者上前牙缺失活动桥反做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口腔门诊选择上前牙缺失,深覆颌深覆盖患者11例,活动桥胶托修复,因颌间距离小,通常放于腭侧的基托改放在唇侧,观察患者修复后使用效果。结果:修复后3个月、1年,随访观察患者在功能和美观的使用满意度。结论:上前牙缺失活动桥修复反做法,患者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缺失 深覆颌深覆盖 活动桥 反做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