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的深部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deep infection,SSDI)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经验和SSDI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7年9月~2021年9月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目的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的深部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deep infection,SSDI)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经验和SSDI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7年9月~2021年9月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彻底清创、冲洗、引流术处理(症状严重者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并同期接受抗感染治疗,以及病原学检测。将此21例患者列为SSDI组,另按1:3的原则抽取同期于本科手术、但术后未发生SSDI的6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针对SSDI的潜在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疗效:21例患者治疗后,切口顺利愈合,触痛消失。经术后1年以上随访,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指标均恢复正常,且内固定稳固、均已实现椎间融合。②病原菌分布特征:21例分离出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7株(65.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57.69%)最为常见;革兰氏阴性菌9株(34.62%),以大肠埃希菌(23.08%)最为常见。③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体质量指数(OR=2.759)、饮酒(OR=3.126)、糖尿病(OR=5.524)和引流管放置时间(OR=1.835),均是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给予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充分清创、冲洗引流处理,尽量保留原内固定物,可避免二次或多次清创。SSDI风险因素较多,对于体质量指数偏高、饮酒和合并糖尿病的人群,术后引流时间较长者,应高度警惕SSDI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回顾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深部切口感染与同期手术无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深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且随访1年以上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目的:回顾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深部切口感染与同期手术无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深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且随访1年以上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切口深部感染诊断标准确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病例,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痛风、尿路感染、肺部疾病,术前血液学指标,手术相关因素,输血量、术后白蛋白、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进行分析,确定深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90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符合切口深部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0例,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58.9±7.8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饮酒、糖尿病、尿路感染、输血与感染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 LR法)显示BMI>25kg/m^2(P=0.031),既往饮酒(P=0.049),糖尿病(P=0.006),尿路感染(P<0.001),术后引流少(P=0.040),术后输血(P=0.001)是发生深部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尿路感染、糖尿病、饮酒病史、高BMI是深部切口感染的四个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4.92、5.53、3.10、2.78)。结论:术前尿路感染、糖尿病、饮酒病史、BMI>25kg/m^2以及术后引流少、输血多是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固定融合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的深部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deep infection,SSDI)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经验和SSDI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7年9月~2021年9月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彻底清创、冲洗、引流术处理(症状严重者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并同期接受抗感染治疗,以及病原学检测。将此21例患者列为SSDI组,另按1:3的原则抽取同期于本科手术、但术后未发生SSDI的6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针对SSDI的潜在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疗效:21例患者治疗后,切口顺利愈合,触痛消失。经术后1年以上随访,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指标均恢复正常,且内固定稳固、均已实现椎间融合。②病原菌分布特征:21例分离出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7株(65.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57.69%)最为常见;革兰氏阴性菌9株(34.62%),以大肠埃希菌(23.08%)最为常见。③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体质量指数(OR=2.759)、饮酒(OR=3.126)、糖尿病(OR=5.524)和引流管放置时间(OR=1.835),均是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给予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充分清创、冲洗引流处理,尽量保留原内固定物,可避免二次或多次清创。SSDI风险因素较多,对于体质量指数偏高、饮酒和合并糖尿病的人群,术后引流时间较长者,应高度警惕SSDI的发生。
文摘目的:回顾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深部切口感染与同期手术无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深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且随访1年以上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切口深部感染诊断标准确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病例,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痛风、尿路感染、肺部疾病,术前血液学指标,手术相关因素,输血量、术后白蛋白、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进行分析,确定深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90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符合切口深部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0例,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58.9±7.8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饮酒、糖尿病、尿路感染、输血与感染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 LR法)显示BMI>25kg/m^2(P=0.031),既往饮酒(P=0.049),糖尿病(P=0.006),尿路感染(P<0.001),术后引流少(P=0.040),术后输血(P=0.001)是发生深部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尿路感染、糖尿病、饮酒病史、高BMI是深部切口感染的四个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4.92、5.53、3.10、2.78)。结论:术前尿路感染、糖尿病、饮酒病史、BMI>25kg/m^2以及术后引流少、输血多是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固定融合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