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地质过程中流体作用及流体演化分析
1
作者 吴畏 夏欣 付宇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16期102-104,共3页
深部地质过程是地质研究的重要方法,需要对深部地质过程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将深部地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简单叙述基本概念,从压溶、流体致裂、裂隙闭合等方面,详细分析深部地质过程中流体作用,从成岩成矿作用、富碱岩浆运移等方面,系统... 深部地质过程是地质研究的重要方法,需要对深部地质过程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将深部地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简单叙述基本概念,从压溶、流体致裂、裂隙闭合等方面,详细分析深部地质过程中流体作用,从成岩成矿作用、富碱岩浆运移等方面,系统性分析深部地质过程中流体演化,旨在为更多地质研究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提升深部地质过程研究深度,为我国地质研究领域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质过程 流体 流体演化
下载PDF
深部地质过程、地球排气与油气资源学术研讨会将在大庆油田举行
2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89-389,共1页
关键词 深部地质过程 地球排气 油气资源 大庆油田 学术研讨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
下载PDF
Ca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地质应用
3
作者 王慧丽 曹俊 《江西科学》 2024年第2期326-331,共6页
Ca作为主要的造岩元素,在各类地质过程均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分馏,使之成为研究不同地质过程的潜在地球化学指标和示踪剂。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作为新兴的Ca同位素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地质学的不同领域,尤其在近十年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Ca作为主要的造岩元素,在各类地质过程均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分馏,使之成为研究不同地质过程的潜在地球化学指标和示踪剂。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作为新兴的Ca同位素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地质学的不同领域,尤其在近十年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简要介绍Ca同位素标准物质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Ca同位素在地质学3个领域方面的应用,包括:1)Ca同位素在行星地质方面的应用,探究陨石、月球等天体成因与演化过程以及早期地球特征;2)Ca同位素在深部地质过程方面的应用,可有效示踪地幔交代、大陆俯冲和深部碳循环等;3)Ca同位素在低温过程方面的应用,重建海水演化和河流、地下水与冷泉系统。通过上述重要地质过程中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旨在加深对Ca同位素体系的深入理解,并对Mg-K-Ca多元同位素联合示踪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同位素 行星地质 深部地质过程 低温过程 多元联合示踪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岩浆作用过程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96
4
作者 杨树锋 陈汉林 +4 位作者 冀登武 厉子龙 董传万 贾承造 魏国齐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4-511,共8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沉积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物质来源和岩浆作用的深部地质过程。认为基性岩浆来自于均一的富集地幔,并经历了较强的分异作用。深部岩浆向地表上升迁移...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沉积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物质来源和岩浆作用的深部地质过程。认为基性岩浆来自于均一的富集地幔,并经历了较强的分异作用。深部岩浆向地表上升迁移过程中,导致了上部岩石圈的快速隆升,并造成塔里木盆地的区域性抬升和海水向西退出,并进入陆相碎屑岩沉积阶段。当隆升的作用力超过了岩石圈的扰曲强度时,岩石圈发生破裂,导致了塔里木盆地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的岩浆作用与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密切相关,并与吐哈盆地、红柳河地区、北山地区、扬子板块西缘地区的二叠纪岩浆作用共同构成了古特提斯北缘一次强烈岩浆作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岩浆作用 深部地质过程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构造-沉积分异原理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何登发 包洪平 +1 位作者 高山林 李涤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0-936,共17页
构造-沉积分异是地球表层的常见地质现象,发生于沉积盆地、造山带与克拉通等岩石圈构造单元,表现为岩石圈的深、中、浅层始终发生着沉积物、流体、能量与力的交换与分异过程。文中从物质组成、时空分布与力学机制等方面阐述构造-沉积分... 构造-沉积分异是地球表层的常见地质现象,发生于沉积盆地、造山带与克拉通等岩石圈构造单元,表现为岩石圈的深、中、浅层始终发生着沉积物、流体、能量与力的交换与分异过程。文中从物质组成、时空分布与力学机制等方面阐述构造-沉积分异的基本特征,并以中国沉积盆地为例进行分析。作者首先将构造-沉积分异定义为“由构造应力、热力、重力、地幔动力等因素引起地表地形差异,从而导致沉积物源、搬运体系与沉积作用变化的过程”;认为构造-沉积分异发生在不同尺度的洋-陆系统、盆-山系统、隆-坳系统、凸-凹系统与高-低地貌系统,受基底结构、强度与活动性的明显控制,构造应力、重力、热力、地幔动力等控制了该分异机制;强调随时间演变出现构造-沉积分异演化旋回,表现为伸展期裂陷向聚敛期隆坳转变,碳酸盐岩分异台地向统一台地转变。上述控制因素与机制在时空上可以发生复合,导致多类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出现。研究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可以为重建地球历史、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和改善人类宜居环境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分异 构造旋回 板块构造作用 深部地质过程 力学机制
下载PDF
华北东部中生代晚期—新生代软流圈上涌与岩石圈减薄 被引量:99
6
作者 路凤香 郑建平 +3 位作者 邵济安 张瑞生 陈美华 余淳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92,共7页
现今的地幔是由软流圈地幔(热的,主元素饱满、微量元素亏损的,塑性流变性质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地幔1,冷的,主元素贫瘠、微量元素富集的,刚性的,以方辉橄榄岩为代表)以及现今的岩石圈地幔(地幔2,主元素饱满、微量元素亏损... 现今的地幔是由软流圈地幔(热的,主元素饱满、微量元素亏损的,塑性流变性质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地幔1,冷的,主元素贫瘠、微量元素富集的,刚性的,以方辉橄榄岩为代表)以及现今的岩石圈地幔(地幔2,主元素饱满、微量元素亏损,以二辉橄榄岩为代表,可能包括多时期形成的)组成。古老岩石圈地幔与地幔2样品的共存、100-4.3Ma在地幔内部持续发生的古老岩石圈与软流圈的相互作用以及上述作用的时空不均一性,都表明了岩石圈减薄是软流圈呈“蘑菇云状”大规模上涌的结果。上述事件发生于100Ma以后。软流圈来源的玄武岩大范围喷发并伴随了岩石圈的强烈拉伸是事件发生的主要标志,岩石圈减薄是一个深部地质过程,不像是突发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减薄 软流圈上涌 蘑菇云状 深部地质过程
下载PDF
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测量 被引量:14
7
作者 谢鸿森 周文戈 +4 位作者 赵志丹 李玉文 郭捷 许祖鸣 徐济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29-337,共9页
详细介绍了本世纪60年代以来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度测量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有代表性的三个研究小组(德国ChristianAlbrechts大学Kern领导的研究小组... 详细介绍了本世纪60年代以来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度测量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有代表性的三个研究小组(德国ChristianAlbrechts大学Kern领导的研究小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hristensen领导的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谢鸿森领导的研究小组)采用的实验方法,举例说明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测量在推测深部地质过程和构筑区域岩石圈结构及物质组成模型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岩石弹性波速 深部地质过程 岩石圈结构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中天然气汞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践发 王万春 朱岳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2-354,共3页
天然气中汞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 (可达 3个数量级 ) ,主要受源岩母质类型的影响 ,但盆地构造背景和深部地质过程的影响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东部地区拉张活动型盆地天然气中汞含量相对较高 ;而中部稳定克拉通盆地天然气中汞含量相对... 天然气中汞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 (可达 3个数量级 ) ,主要受源岩母质类型的影响 ,但盆地构造背景和深部地质过程的影响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东部地区拉张活动型盆地天然气中汞含量相对较高 ;而中部稳定克拉通盆地天然气中汞含量相对较低 ;西北亚稳定型盆地天然气中汞含量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天然气中汞含量的这种变化趋势在油型气中表现尤为明显。天然气中汞含量与稀有气体3 He/ 4He比值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表明天然气中一部分汞可能是来自地球深部的挥发分或与深部地质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盆地 天然气 母质类型 构造背景 深部地质过程 氦同位素
下载PDF
深部过程中地幔流体现实微观踪迹的实验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显凡 赵甫峰 +4 位作者 李春晖 楚亚婷 邓碧平 宋祥峰 张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1-1166,共6页
伴随深部地质过程的地幔流体作用是引发地壳中成矿作用的重要物质源和动力源。由于地幔流体的超深源性及由此决定其性质和演化的复杂性,使人们很难具体捕捉其实际存在,或者多数情况下很难准确界定。通过岩相学、岩石化学、电子探针和扫... 伴随深部地质过程的地幔流体作用是引发地壳中成矿作用的重要物质源和动力源。由于地幔流体的超深源性及由此决定其性质和演化的复杂性,使人们很难具体捕捉其实际存在,或者多数情况下很难准确界定。通过岩相学、岩石化学、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的综合研究发现,地幔流体活动的现实微观踪迹和存在方式可以表现为富铁熔浆包体和富铁微晶玻璃,二者在透射偏光显微镜下无光性,呈黑色不透明状;反射偏光显微镜下不反光,但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显微晶质结构,显示微晶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之间呈熔离交生,超微晶矿物组成以硅酸盐和石英为主,尤其是经过成分配比换算,得到碳硅石,含铬自然铁、钛铁矿、磷灰石和含钛镜铁矿等地幔标型矿物,反映了地幔流体的熔浆性质。捕捉和揭示深部地质过程中地幔流体作用的现实微观踪迹,对于深入分析和认识地壳地质作用的机制和成矿效应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质过程 富铁熔浆包体 富铁微晶玻璃 地幔标型矿物 地幔流体踪迹
原文传递
壳幔混染成矿机制的流体包裹体证据——以滇西老王寨金矿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碧平 刘万顺 +3 位作者 曾东 唐东渤 武继雷 缪榆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5-20,共6页
深部地质过程的流体包裹体示踪显示,老王寨金矿床含矿石英中NaCl-H2O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发育,含矿热液从成矿前阶段→成矿阶段→成矿后阶段,其均一温度、成矿压力、盐度与侵位深度变化依次表现为226.2~374.9 ℃→173.1 ~251.1℃→1... 深部地质过程的流体包裹体示踪显示,老王寨金矿床含矿石英中NaCl-H2O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发育,含矿热液从成矿前阶段→成矿阶段→成矿后阶段,其均一温度、成矿压力、盐度与侵位深度变化依次表现为226.2~374.9 ℃→173.1 ~251.1℃→107.2 ~ 170.9℃、(827 ~1 084)×10^5 Pa→(711 ~736)×10^5 Pa→(410~460)×10^5 Pa、9.208% ~9.857%→4.496% ~4.651%→2.736% ~4.651%和3.19~4.18 km→2.74 ~2.84 km→1.59~1.78 km.综合研究表明,矿区初始含矿流体主要为含CO2的地幔流体,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含矿热液温度、压力、盐度和侵位深度不断降低,导致成矿流体由高温熔浆性质向低温热液性质演变,从而表现出壳幔混染特征.这一深部地质演化过程反映,高温高压的含矿地幔流体,在参与成矿过程中,与地壳岩石相互作用,引发交代蚀变及壳幔物质混染叠加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质过程 流体包裹体示踪 含矿地幔流体演化 壳幔物质混染叠加成矿 滇西老王寨金矿
下载PDF
湘赣地区中生代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圈厚度变化
11
作者 刘勇 李廷栋 +4 位作者 肖庆辉 邢光福 王涛 寇彩化 段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19-2232,共14页
湘赣地区中生代是多金属矿产的集中地区,是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最终制约因素来自地球深部,岩石圈厚度是探索地球深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湘南宁远玄武岩、长城岭辉绿岩和赣西北基性岩的研究,运... 湘赣地区中生代是多金属矿产的集中地区,是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最终制约因素来自地球深部,岩石圈厚度是探索地球深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湘南宁远玄武岩、长城岭辉绿岩和赣西北基性岩的研究,运用玄武岩主量元素对玄武岩的形成深度进行了定量模拟,初步探讨了湘赣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厚度随时间的演化关系。研究表明,湘西南宁远地区晚三叠世岩石圈厚度约为53km,湘中南长城岭晚三叠世岩石圈厚度约为81~84km,赣西北早白垩世岩石圈厚度的形成深度约60~63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深度反演 中生代 岩石圈厚度 深部地质过程 美国科迪勒拉 地幔动态熔融模型 软流圈上涌
下载PDF
滇西六合正长斑岩和花岗岩包体中锆石U-Pb年代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文晶 赵甫峰 +4 位作者 任科法 刘显凡 邓江红 杨蜜蜜 楚亚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4-167,共14页
六合正长斑岩是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的典型代表,以发育各类深浅不一的岩石包体而闻名,其中包括了同期的花岗岩包体;主岩和包体所蕴含的深部地质过程对于富碱岩浆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约束作用。本文以六合正长斑岩和其中花岗岩包体的锆... 六合正长斑岩是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的典型代表,以发育各类深浅不一的岩石包体而闻名,其中包括了同期的花岗岩包体;主岩和包体所蕴含的深部地质过程对于富碱岩浆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约束作用。本文以六合正长斑岩和其中花岗岩包体的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为研究重点,结合主岩主量元素、锆石U-Pb年龄、Ti温度、锆石氧逸度的对比研究,分析和探讨富碱岩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锆石U-Pb年龄所限定的六合富碱岩浆活动时限为(37.89±0.96)^(35.87±0.58) Ma;而花岗岩包体代表的同期富硅酸性岩浆活动时限为(38.21±0.44)^(36.21±0.36) Ma;两者几乎同步活动。锆石微量元素成因判别图显示主岩锆石主要位于钾镁煌斑岩范围,暗示富碱岩浆源区具地幔属性;花岗岩包体锆石大多位于花岗岩范围,两者在花岗岩范围有部分重叠,证实了主岩锆石和花岗岩包体锆石结晶时存在共同的生长环境。Ce^(Ⅳ)/Ce^((Ⅲ))比值估算和Ti温度计算显示,在36.42~36.41Ma范围内富碱岩浆氧逸度和锆石结晶温度发生突变,指示在该时限内富碱岩浆及所裹挟的花岗质岩浆发生了混合作用;氧逸度的振荡降低反映了后期幔源岩浆的补充。综合研究认为,六合地区来自富集地幔的喜山期富碱岩浆底侵熔化上覆深部地壳长英质岩石形成花岗质岩浆,随即以富碱岩浆为主与少量花岗质岩浆不均一混合并同步结晶成岩形成含有花岗岩包体的正长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合正长斑岩 锆石U-Pb年代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壳慢岩浆混合 深部地质过程
下载PDF
13
作者 常印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I0001-I0002,共2页
安徽地跨华北板块、扬子板块、秦岭一大别造山带3个一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郯庐断裂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以及江南隆起带等著名的地质现象集中分布,显示出安徽及其邻区在特提斯构造与太平洋构造共同作... 安徽地跨华北板块、扬子板块、秦岭一大别造山带3个一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郯庐断裂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以及江南隆起带等著名的地质现象集中分布,显示出安徽及其邻区在特提斯构造与太平洋构造共同作用和长期演化下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深部地质过程,已成为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深部地质过程 大地构造背景 区域大地构造 构造单元 大别造山带 郯庐断裂带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Some important scientific problems in current lithospheric physics research in China 被引量:7
14
作者 Teng Jiwen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7年第1期66-72,共7页
China has achieved much during recent years in the area of lithospheric physics research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eosciences (Teng, 2004). However, in the 21^st century, national needs and policy challen... China has achieved much during recent years in the area of lithospheric physics research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eosciences (Teng, 2004). However, in the 21^st century, national needs and policy challenges the science of lithospheric physics. I suggest a general analysi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lithospheric physics and point out clearly the content, core problems, and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in this fiel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arth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basic mechanisms of mountains, basins, minerals, and natural disasters depend basically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of geophysics, the delineation of the fine structure of crust and mantle (2D and 3D) inside the lithosphere, substance and energy exchanges in the deep earth, the process of deep physical,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actions, and deep dynamical response. Therefore, geophysics should be the pioneer in the geosciences fiel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1^st century. I end with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som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research of lithospheric phys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s of the lithosphere exchanges of deep substance and energy resources energy and disaster pioneer function and deep dynamical process.
下载PDF
孕震介质演化过程的多尺度研究
15
作者 杜建国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5年第12期90-91,共2页
地震发生在地下700千米的范围内,孕育介质是地壳和上地幔的岩石(包括矿物和流体)。孕育介质演化决定了地震孕育、发生及地震前兆的产生过程。孕震介质演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地球内部在物质组成、性质、物理化学条件等都具有复... 地震发生在地下700千米的范围内,孕育介质是地壳和上地幔的岩石(包括矿物和流体)。孕育介质演化决定了地震孕育、发生及地震前兆的产生过程。孕震介质演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地球内部在物质组成、性质、物理化学条件等都具有复杂性。由于难以直接得到地球深部的样品或直接观测深部地质过程,所以在地球内部条件下,多尺度研究孕震介质演化过程及其伴随的物理、化学变化,对深入揭示地震孕育机理、地震前兆形成机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研究 演化过程 介质 孕震 物理化学条件 深部地质过程 地震发生 地震前兆
原文传递
Early Permian Tarim Large Igneous Province i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3
16
作者 YANG ShuFeng CHEN HanLin +4 位作者 LI ZiLong LI YinQi YU Xing LI DongXu MENG LiF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2015-2026,共12页
Tarim Large Igneous Province (TLIP) is the second Late Paleozoic LIPs in China after the recognition of Emeishan LIP, and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geoscience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history abou... Tarim Large Igneous Province (TLIP) is the second Late Paleozoic LIPs in China after the recognition of Emeishan LIP, and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geoscience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history about TLIP,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 search result during last twenty years and suggests the key research area in the future. The residual distribution range of TLIP is up to 250000 km2, and the largest residual thickness is 780 m. The eruption of basalt happened during 290-288 Ma and be- longs to LIPs magmatic event with fast eruption of magma. The lithological units of the TLIP include basalt, diabase, layered intrusive rock, breccia pipe mica-olivine pyroxenite, olivine pyroxenite, gabbro, ultramafic dyke, quartz syenite, quartz syenite porphyry and bimodal dyke. The basalt and diabase of TLIP exhibit OIB-like trace element patterns and enrichment of LILE and HFSE, and mainly belong to high TiO2 series. There i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isotope among the basalt from Keping and the basalt and dibase from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 The basalt from Keping with negative eNa and high REE value derives from enriched mantle, and the diabase and basalt from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 with positive ENa and low REE value axe re- lated to depleted mantle. The crust uplifting in the Early Permi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icrite and large scale dyke and for- mation of large scale V-Ti-Magnetite deposit in Wajilitag area support the view that the TLIP is related to mantle plume. The TLIP has a temporal-spatial relationship with Permian basic to ultra-basic igneous rock, which is distributed widely in Central Asia, and they represent a tectono-magmatic event with very important geodynamic setting. This paper also suggests that the deep geological process, the relation with mantle plume, mineralization, the 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biological evolution, and the geodynamics of the TLIP will be the key research topic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asin Early Permi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s temporal-spatial characteristic evolution of magma mantleplum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