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性胸水用深静脉置管引流并化疗的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任爱香 刘杰 毛伟 《齐鲁护理杂志》 2002年第3期196-197,共2页
关键词 癌性胸水 静脉置管引流 护理 化学疗法 联合治疗
下载PDF
经腹深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 被引量:2
2
作者 邵丽华 秦向荣 +1 位作者 蒋利锋 张维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年第12期911-91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腹腔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引流在腹腔积液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3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行经皮腹腔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引流腹腔积液,对照组62例予传统腹腔穿刺抽液,治疗3d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目的:探讨经皮腹腔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引流在腹腔积液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3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行经皮腹腔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引流腹腔积液,对照组62例予传统腹腔穿刺抽液,治疗3d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体重下降,腹围减小,24h尿量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增高,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K+,Na+,Cl-等电解质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缓解率97%,对照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明显低于对照组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腹腔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引流较腹腔穿刺抽液治疗腹腔积液具有简单、方便、安全、创伤少、不易感染、治疗效果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经皮腹腔穿刺 静脉导管引流 难治性腹腔积液
下载PDF
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1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53例胸腔积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科收取的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共10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术,观察组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53例胸腔积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科收取的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共10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术,观察组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比两组胸腔积液改善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1%(P<0.05)。结论在胸腔积液治疗中,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可缩短积液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少,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 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
下载PDF
胸部外伤胸腔积液早期深静脉导管引流的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杰 易建华 +2 位作者 李强 巴力 张茂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2期207-208,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深静脉导管引流在外伤后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在超声测量定位下,以积液最深值为标准,2.5~4.5cm为A组,大于4.5cm为B组,获得分组即开始穿刺引流,观察拔管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引流量的变化、气胸的发生率。结果 A组病... 目的观察早期深静脉导管引流在外伤后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在超声测量定位下,以积液最深值为标准,2.5~4.5cm为A组,大于4.5cm为B组,获得分组即开始穿刺引流,观察拔管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引流量的变化、气胸的发生率。结果 A组病人的各项指标(拔管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引流量)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气胸的发生两者类似。结论早期胸水引流,可以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减少胸腔感染的机会,有利于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胸腔积液 治疗 静脉导管引流
下载PDF
深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大量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萍 周向荣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22期3403-3403,共1页
目的:观察深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2例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持续引流胸水,对照组21例,常规胸腔穿刺抽液,首次700ml,以后每次1000ml,两组患者同时... 目的:观察深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2例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持续引流胸水,对照组21例,常规胸腔穿刺抽液,首次700ml,以后每次1000ml,两组患者同时进行病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5%,对照组有效率85.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深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大量胸腔积液操作简便有效,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胸腔积液 静脉导管胸腔引流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卫红 袁东运 徐立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 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经皮胸腔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引流在胸腔积液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东方 李江波 +2 位作者 梁月强 陈志雄 陈以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24期50-,17,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胸腔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引流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52例行经皮胸腔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与50例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对比。结果置入深静脉导管组胸积液缓解率明显高于胸腔穿刺抽液组,而并... 目的探讨经皮胸腔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引流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52例行经皮胸腔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与50例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对比。结果置入深静脉导管组胸积液缓解率明显高于胸腔穿刺抽液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胸腔穿刺抽液组。结论经皮胸腔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引流较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胸腔积液具有简单、方便、安全、创伤少、不易感染、治疗效果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胸腔穿刺 胸腔静脉导管引流 胸腔积液治疗
下载PDF
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静脉引流方式
8
作者 沈杰 江涛 赵兵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脑内不同深静脉引流方式与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PMSA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MSAH 30例为PMSAH组,动脉瘤性SAH 60例为对照... 目的探讨脑内不同深静脉引流方式与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PMSA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MSAH 30例为PMSAH组,动脉瘤性SAH 60例为对照组。单侧大脑半球静脉引流分为A型(正常的连续):基底静脉有大脑深中静脉引流,引流入Galen大脑大静脉;B型(正常的不连续):基底静脉与前方的钩静脉、后方的Galen静脉有不连续静脉引流;C型(原始的变异):未向Galen大脑大静脉引流,中脑周围静脉向岩上窦引流,或基底静脉直接引流入横窦、直窦。双侧大脑半球静脉引流的不同组合分为:正常型引流(Ⅰ型:AA),不连续型引流(Ⅱ型:AB、BB),原始型引流(Ⅲ型:AC、BC、CC),比较两组静脉引流方式的差异。结果 PMSAH组中,Ⅰ、Ⅱ型引流均占26.7%(各8例),Ⅲ型引流占46.7%(14例)。对照组中Ⅰ型引流占48.3%(29例),Ⅱ型引流占28.3%(17例),Ⅲ型引流占23.3%(14例)。3种静脉引流方式在两组中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04,P=0.055),但Ⅲ型静脉引流(46.7%比23.3%)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24)。结论 PMSAH患者的深静脉引流多表现为基底静脉引流入硬脑膜静脉窦,而并非向大脑大静脉引流。提示原始引流入硬膜窦的方式较引流入大脑大静脉的方式更容易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 深静脉引流方式 基底静脉
下载PDF
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在闭合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徐萌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1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在闭合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闭合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胸穿抽气治疗闭合性气胸,观察组患者实施深静脉留置针闭式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引流后的治愈情况及治... 目的探讨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在闭合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闭合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胸穿抽气治疗闭合性气胸,观察组患者实施深静脉留置针闭式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引流后的治愈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愈24例,治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中治愈19例,治愈率为76.0%;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并发症(官腔阻塞0例、局部感染1例、皮下气肿1例)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者中并发症(官腔阻塞2例、局部感染2例、皮下气肿2例)发生率为24.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在闭合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气胸 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 引流效果
下载PDF
深静脉导管引流和导管护理在胸腔积液患者中的运用分析
10
作者 陈茜 杨世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243-245,共3页
分析在胸腔积液患者中应用深静脉导管引流和导管护理的具体方法,并对其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110例胸腔积液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5-2020.11,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将患者均分入实验组(深静脉导管引流和导管护理,组内55例)和对照组... 分析在胸腔积液患者中应用深静脉导管引流和导管护理的具体方法,并对其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110例胸腔积液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5-2020.11,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将患者均分入实验组(深静脉导管引流和导管护理,组内5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内同55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引流时间、积液消失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同时其护理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更高,P<0.05,统计学差异均有意义。结论:通过将深静脉导管引流和导管护理应用在胸腔积液患者中,可以显著改善其各项临床指标,安全性好,护理效果优,因此适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导管引流 导管护理 胸腔积液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龚升玄 吴金海 《社区医学杂志》 2020年第15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脑出血为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本研究分析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影响因素,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临床评估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03-01-2019-06-30收治... 目的脑出血为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本研究分析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影响因素,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临床评估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03-01-2019-06-30收治的8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一般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影像学陈旧性出血证据和病理学含铁血黄素普鲁士蓝染色,判断患者是否合并静息态病灶内微出血。将其中存在影像学陈旧性出血证据即存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39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无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破裂出血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血管团破裂出血例数为34例,高于对照组的19例,χ2=17.459,P<0.001;病例组多支供血动脉例数为7例,低于对照组的22例,χ2=9.956,P=0.001;普鲁士蓝染色阳性例数为36例,高于对照组的14例,χ2=32.09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血动脉数量(OR=0.265,95%CI为0.089~0.792,P=0.018)、深静脉引流(OR=6.196,95%CI为2.845~17.496,P<0.001)、陈旧性出血(OR=3.864,95%CI为1.658~9.014,P=0.014)、普鲁士蓝染色(OR=5.112,95%CI为1.983~13.052,P=0.006)是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破裂出血影响因素。结论供血动脉数量多、深静脉引流、陈旧性出血、普鲁士蓝染色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动静脉急性破裂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陈旧性出血 普鲁士蓝染色 供血动脉 深静脉引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