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联合鼻饲补钾治疗重症监护室低钾血症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朱俊 邹其银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456-458,共3页
目的评价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联合鼻饲补钾治疗重症监护室低钾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入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室中低钾血症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30,采用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联合鼻饲补钾治疗)与对照... 目的评价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联合鼻饲补钾治疗重症监护室低钾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入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室中低钾血症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30,采用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联合鼻饲补钾治疗)与对照组(n=30,采用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补钾治疗),分析补钾时间、补钾液体数量、血钾浓度与不良反应、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补钾时间、补钾液体数量、血钾浓度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低钾血症治疗的工作中,采用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联合鼻饲补钾手段,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补钾时间,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 深静脉微量泵 鼻饲补钾 重症监护室 低钾血症
下载PDF
血管活性药经外周静脉及深静脉微量泵泵入对血管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韩雪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144-144,共1页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经外周静脉及深静脉微量泵泵入对血管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本院接收的危重患者62例,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法,予以分组探讨,即常规组31例(经外周静脉)、研究组31例(深静脉微量泵泵入)...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经外周静脉及深静脉微量泵泵入对血管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本院接收的危重患者62例,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法,予以分组探讨,即常规组31例(经外周静脉)、研究组31例(深静脉微量泵泵入)。结果研究组收缩压的变化并不显著(P>0.05),常规组用药后3min、5min收缩压变化比较明显(P<0.05),且研究组用药后3min、5min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经外周静脉而言,血管活性药经深静脉微量泵泵入后,对血管的影响更轻,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 经外周静脉 深静脉微量泵
下载PDF
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联合鼻饲补钾处理重症监护室患者低钾血症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梁修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8年第9期23-23,共1页
目的为了研究分析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联合鼻饲补钾在处理重症监护室患者低钾血症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重症监护室低钾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 目的为了研究分析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联合鼻饲补钾在处理重症监护室患者低钾血症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重症监护室低钾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联合鼻饲补钾进行治疗,对照组只采用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补钾时间,补钾液体量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补钾时间与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补钾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联合鼻饲补钾治疗重症监护室低钾血症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低钾血症情况,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 鼻饲补钾 重症监护室 低钾血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