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9
1
作者 赖俊谕 代远斌 范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治疗的186例下肢DVT的临床资料。下腔静脉滤器植入116例,其中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手术取栓62例,深静脉置管溶栓54例。随机分为3组,置管溶栓组54例,手术取栓组6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治疗的186例下肢DVT的临床资料。下腔静脉滤器植入116例,其中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手术取栓62例,深静脉置管溶栓54例。随机分为3组,置管溶栓组54例,手术取栓组62例,抗凝组70例。结果:149例(80.1%)随访3~72个月,平均40个月。116例滤网均展开良好,有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胀痛,l周后逐渐消失,无移位、倾斜和扩张不良。多普勒及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发现2例l8个月后滤器中血栓形成,其他下腔静脉均通畅。溶栓组显效45例,有效6例,无效3例。手术组显效5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抗凝组显效13例,有效43例,无效14例。手术组和溶栓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1),但手术组和溶栓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与抗凝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手术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和预防下肢DVT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治疗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 溶栓
下载PDF
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因素分析
2
作者 巫松辉 叶少腾 陈凯宁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6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因素分析.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随机分组方法,将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钢板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以接受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静脉... 目的:探讨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因素分析.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随机分组方法,将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钢板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以接受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钙结合下肢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IPC)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有12例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事件,观察组发生3例,发生率为7.5%,对照组共有9例发生,发生率为22.5%,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消肿时间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第2、7天D-二聚体的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的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肢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作为辅助气压治疗具有更加确切的疗效,可作为临床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深静脉血栓/治疗
下载PDF
中西药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书耀 李骞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65-65,共1页
目的 探讨中西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对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所获数据经t检验。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75%,对照组77.78%,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病在一般治疗加... 目的 探讨中西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对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所获数据经t检验。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75%,对照组77.78%,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病在一般治疗加用中药溶栓汤疗效好,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联合手术治疗
4
作者 赵博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经股静脉切开治疗对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40例治疗成功,37例髂静脉狭窄,10例放置支架;随访40例,3~32个月。33例患肢肿胀消失,6例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1例球囊...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经股静脉切开治疗对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40例治疗成功,37例髂静脉狭窄,10例放置支架;随访40例,3~32个月。33例患肢肿胀消失,6例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1例球囊扩张复发。随访时血管造影20例,18例血管形态良好,2例呈血栓后综合征表现。结论效果满意,多数患者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外科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合四妙散加减防治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46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俊瑞 岳宗进 孙永强 《中医研究》 2011年第3期23-24,共2页
经过近四十余年临床实践和随访研究发现,对于那些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重症膝关节疾病,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并能够获得良好的长期疗效。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深静脉血栓/治疗
下载PDF
老年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被引量:4
6
作者 牛艳艳 赵让 许建民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气压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固定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患者80例术前,术后第2、7 d凝血指标(D-二聚体等)及术后第2、7、14 d肢体肿胀程度评分,并常规术后第7、14 d...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气压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固定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患者80例术前,术后第2、7 d凝血指标(D-二聚体等)及术后第2、7、14 d肢体肿胀程度评分,并常规术后第7、14 d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有5例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事件,治疗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2.5%,对照组共有4例发生,发生率为10%,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第2、7天D-二聚体的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2 d肢体肿胀的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14 d肢体肿胀的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气压治疗组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固定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单纯给药利伐沙班未联合气压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的凝血功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利伐沙班用药安全性高,辅助气压治疗后具有更加确切的疗效,可作为临床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治疗应用 气压治疗 粗隆间骨折 PFNA 深静脉血栓/治疗
下载PDF
老年妇女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韩素新 周剑利 朱洁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739-739,共1页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学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临时型下腔静脉滤器在骨科复杂创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翟建国 周硕霞 +1 位作者 丛海波 隋海明 《中医正骨》 2008年第9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下腔静脉滤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电针防治腰椎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29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郭风莲 《中医研究》 2010年第6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电针 腰椎骨折 深静脉血栓/治疗
下载PDF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报告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凤勇 张磊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8-58,60,共2页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3例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对大隐静脉术后发生LDVT 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发生术后LDVT的原因和治疗效果。结论:总结评估大隐静脉曲张术前危险因素、手术规...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3例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对大隐静脉术后发生LDVT 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发生术后LDVT的原因和治疗效果。结论:总结评估大隐静脉曲张术前危险因素、手术规范操作、降低术后L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手术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袁临益 王文斌 +2 位作者 冯米敬 应伦 陈桂新 《中医正骨》 2006年第4期6-7,共2页
为评价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随机将169例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分为未用药组(对照组)和丹参预防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80例,观察组89例。观察组术前5天。术后7天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患者... 为评价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随机将169例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分为未用药组(对照组)和丹参预防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80例,观察组89例。观察组术前5天。术后7天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于术后作Doppler超声检查。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DVT发生率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3.5%,对照组为4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提示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中医药疗法丹参注射液/治疗应用 下肢骨折临床研究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梦琪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2期47-49,8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剖宫产者58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2例,血栓前其状态者42例,占10.71%。对照组197例,血栓前其状态者21例,占10.66%。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拟剖宫产者...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剖宫产者58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2例,血栓前其状态者42例,占10.71%。对照组197例,血栓前其状态者21例,占10.66%。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拟剖宫产者术前均行双下肢深静脉血管检查。对照组:按照择期剖宫产术管理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对下肢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术前采用抗血栓压力带和术中使用充气压力泵。两组术前与术后5天观察下肢症状、体征,超声检测血栓前期状态发生情况;入院第1天与手术后第5天抽晨起空腹血,检测D-二聚体、抗凝血酶、蛋白S、蛋白C。应用SPSS20.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2检验。结果两组住院期间下肢肿胀、疼痛、DVT的发生情况比较,P<0.005。剖宫产术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对照组术后53例,术后发生32例,占16.24%。观察组术后45例,术后发生3例,占0.77%。两组比较,P<0.005。两组手术前D-D、AT、PS、PC比较,P>0.05。同组手术前后D-D、AT、PS比较:对照组手术前后D-D、AT、PS比较,P>0.05;PC比较,P<0.0005。观察组手术前后D-D、AT、PS比较,P>0.05;PC比较,P<0.0005。两组手术后D-D、AT、PS、PC比较,P>0.05。结论孕产妇36周时常规超声检测下肢静脉血栓前期状态,住院后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及时使用抗血栓压力带和充气压力泵可有效治疗及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并发症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控制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学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护理干预 血栓压力带/治疗应用 充气压力泵/治疗应用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轩 曹艳君 王立强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2期80-81,共2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的凝结。该病可以累及所有的年龄、种族、社会阶层,每年发病人数约为56-122人/10万,而且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控制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下载PDF
Analysis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14
作者 刘心 张梅 +2 位作者 刘陕西 祈光裕 刘亚民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6 patients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6 patients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treated by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and dispersion drug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thrombolytic effect was significant. After treatment, the deep veins were recanalized without regurgitation in 75.3% of the patien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 Only three patients had hemorrhagic complication, but none of the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for DVT at the early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ower extremity vena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下载PDF
Deep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in adults 被引量:2
15
作者 明树红 齐增飞 +1 位作者 王鲁宁 朱克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95-397,共3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clinical features, radiographic findings and therapeutic outcomes of non-acute intracrani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adults. METHODS: Five patients who presented with incr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clinical features, radiographic findings and therapeutic outcomes of non-acute intracrani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adults. METHODS: Five patients who presented with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were examined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and angiography, diagnosed as having non-acute intracrani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They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3 men and 2 women, aged from 22 to 49 years. Symptom duration ranged from 1 month to 7 months, and 4 of the 5 patie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Two patients developed cold and fever before the onset of disease, and 3 patients had no evident predisposing factors. After the infusion of thrombolytic and systemic anti-coagulant therapy, the neurolog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the patients were alleviated. CONCLUSION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is more sensitive and accurate than MRI on diagnosing intracrani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 Thrombolysis and anticoagulation of intracrani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ppears to be a safe and efficacious treatment not only in the acute stage but also in the non-acute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Veins ADULT Angi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TICOAGULANTS Female Humans Male Middle Aged Retrospective Studies Thrombolytic Therapy Treatment Outcome Urin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 Venous Thrombo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