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9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马英文 李辉 +2 位作者 殷延龄 樊延霞 彭连栋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302-303,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数值的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 方法 测定10 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A组)、发病第3~4周时的D -二聚体数值(其中未并发下肢DVT的为B组,并发下肢DVT的为C组)。对三...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数值的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 方法 测定10 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A组)、发病第3~4周时的D -二聚体数值(其中未并发下肢DVT的为B组,并发下肢DVT的为C组)。对三组间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B组与A组(P <0 .0 5 ) ,C组与A组(P <0 .0 1) ,C组与B组(P <0 .0 5 )三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并发下肢DVT的病人D -二聚体明显升高。 结论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 d-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Caprini评分、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高冕 杨雄杰 周守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95-99,共5页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Caprini评分、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根据住院期间双下肢...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Caprini评分、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根据住院期间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将其分为血栓组(42例)和无血栓组(80例),收集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两组FAR、Caprini评分、D-D等指标的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曲线比较FAR、Caprini评分、D-D单独及联合对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栓组糖尿病患者占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4分患者占比、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患者占比、使用脱水药物>5 d患者占比、Caprini评分及D-D、FAR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prini评分(OR=1.803,95%CI:1.173~2.769)、D-D(OR=1.589,95%CI:1.235~2.043)、FAR(OR=1.609,95%CI:1.075~2.408)为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aprini评分、FAR、D-D三者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高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 FAR、Caprini评分、D-D与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有关,可作为LDVT的预测指标,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Caprini评分 d-
下载PDF
肢体血管超声及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评估价值分析
3
作者 邵仲萍 卞心怡 姜彬彬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肢体血管超声及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对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安徽省濉溪县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瘫痪患者91例,根据患者有无下肢DVT分为血栓组(n=45)... 目的分析肢体血管超声及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对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安徽省濉溪县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瘫痪患者91例,根据患者有无下肢DVT分为血栓组(n=45)和无血栓组(n=4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病情情况、肢体血管超声结果及实验室指标,混杂因素校正分析肢体血管超声及血浆D-D、纤维蛋白原与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DVT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肢体血管超声及血浆D-D、纤维蛋白原对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DVT的评估价值。结果血栓组患者年龄≥60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分、卧床时间≥14 d、瘫痪肢体分级0~1级、有静脉置管、肢体血管回声异常占比明显高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7、8.004、5.166、9.570、6.721、15.182,P<0.05)。血栓组患者肢体血管内径明显大于无血栓组,肢体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64、16.358,P<0.05)。血栓组患者血浆D-D、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80、26.729,P<0.05)。校正混杂因素分析显示,肢体血管内径大,肢体血流速度慢、血浆D-D、纤维蛋白原水平高是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χ^(2)=14.608、9.960、5.994、16.484、27.016,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肢体血管超声及血浆D-D、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评估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0.884、特异性97.30%,较4项指标单独检测高。结论肢体血管超声及血浆D-D、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DVT密切相关,通过严密监测患者肢体血管超声及血浆D-D、纤维蛋白原水平,能够早期特异性识别脑卒中瘫痪患者DVT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瘫痪 血管超声 d- 纤维蛋白原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D-二聚体监测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疗效判断的意义
4
作者 刘瑶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采取D-二聚体监测对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如东县中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采取D-二聚体监测对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如东县中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置管溶栓治疗。对比两组D-二聚体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7 d,观察组D-二聚体指标水平依次为(68.14±2.13)、(70.71±2.29)、(75.76±2.01)、(71.58±2.37)、(61.24±2.22)、(52.21±2.56)、(28.22±2.01)mg/L,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11、48.766、49.042、49.693、58.197、40.223、13.706,P均<0.05)。治疗后第8天,两组D-二聚体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4.63±1.42)分]比对照组更低,静脉通畅率[(62.98±14.26)%]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D-二聚体监测方式,能够较为准确评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疗效判断
下载PDF
入室VTE评分和D-二聚体对ICU脓毒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效能分析
5
作者 亓志玲 韩秀霞 +4 位作者 李宗强 宫燕 张燕 郝翠平 杨富国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入室静脉血栓栓塞(VTE)评分和D-二聚体(D-D)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收治的789例脓毒症患者,其中下肢DVT... 目的:探讨入室静脉血栓栓塞(VTE)评分和D-二聚体(D-D)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收治的789例脓毒症患者,其中下肢DVT患者164例(DVT组),非DVT患者625例(非DVT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室VTE评分(内科患者采用Padua评分,外科患者采用Caprini评分)与外周血D-D预测脓毒症患者下肢DVT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DVT组入室VTE评分和D-D水平均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TE评分和D-D水平均为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VTE评分、D-D水平和联合指标(VTE+D-D)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分别为0.700、0.732和0.746,特异度分别为0.674、0.765和0.767;截断值分别为5.5分、3.255 mg/L和1.375;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高于单一指标。结论:入室VTE评分和D-D水平可为脓毒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下肢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 d- Padua评分 Caprini评分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相关临床特征与孕晚期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萍 张臻 +3 位作者 王小芬 苏沙沙 范小军 黄鹏九 《大医生》 2023年第15期105-108,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清D-二聚体(D-D)水平及相关临床特征与孕晚期孕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收治的30例孕晚期伴DVT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DVT组,另... 目的 分析血清D-二聚体(D-D)水平及相关临床特征与孕晚期孕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收治的30例孕晚期伴DVT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DVT组,另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同期未发生DVT的170例孕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非DVT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孕妇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血清D-D水平,分析D-D预测孕晚期孕妇发生DVT的价值,分析导致DVT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DVT组孕妇35~42岁年龄范围占比、多胎占比、有高血压病史占比、有糖尿病病史占比、有血栓史占比、BMI≥24 kg/m^(2)占比及血清D-D水平均明显高于非DVT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证实,血清D-D可用于孕晚期孕妇发生DVT的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47,敏感度为70.00%,特异度为84.40%,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多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栓史、BMI≥24 kg/m^(2)及血清D-D≥439.678μg/L均是导致孕晚期孕妇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发生DVT的孕晚期孕妇血清D-D明显升高,且高龄、多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栓史及BMI高均是导致孕晚期孕妇发生DVT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鉴别这些因素,监测孕晚期孕妇血清D-D水平,以降低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临床特征 孕晚期妊娠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脉络疏通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全膝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红蛋白、D-二聚体的影响
7
作者 王跃辉 陈宾 +2 位作者 司文腾 徐一川 李锋侦 《中医研究》 2023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脉络疏通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全膝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血红蛋白(Hb)、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190例行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两组TKA术后第1天开始... 目的:观察脉络疏通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全膝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血红蛋白(Hb)、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190例行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两组TKA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术后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次/d,0.4 mL/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脉络疏通丸(药物组成:黄芪、金银花、黄柏、薏苡仁、玄参、苍术、当归、白芍、甘草片、水蛭、蜈蚣、全蝎),12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后判定疗效。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7、14天对比两组不同时间(Hb)、D-二聚体水平和下肢周径差,并观察DVT的发生情况,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Hb水平较术前均降低,且同一时间点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H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第3、7、14天D-二聚体水平高于术前,且同一时间点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大腿周径差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出现下肢DVT者共13例,其中对照组10例,血栓发生率为10.53%(10/95);治疗组3例,血栓发生率为3.16%(3/95)。两组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伤口严重出血和愈合不良等事件发生。结论:脉络疏通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能提高Hb水平,降低D-二聚体水平,有效预防TKA术后DVT的发生,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全膝置换术 脉络疏通丸 血红蛋白 d-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结合术后Fib、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蒋佳 杨婷婷 陈霞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hromb elasto graphy,TEG)结合术后Fib、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11...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hromb elasto graphy,TEG)结合术后Fib、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DVT分成DVT组(n=23)和非DVT组(n=87)。术后次日清晨检测患者TEG、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D-D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EG、Fib、D-D单独及联合预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的效能。结果经超声诊断,23例(20.91%)患者发生DVT,血栓平均发生在第(5.51±1.25)天。DVT组R短于非DVT组,K、MA均长于非DVT组,α角大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Fib(3.61±0.61)g/L、D-D水平(853.41±0.57)mg/L均高于非DVT组(3.02±0.37)g/L、(0.67±0.2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3、10498.561,P<0.05)。TEG参数、Fib、D-D单独检测对患者术后DVT的诊断价值中等(AUC:0.7~0.9),联合检测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9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存在血栓弹力图与Fib、D-D的异常表达,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筛查DVT高危群体,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纤维蛋白原 d- 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学亭 李玉娟 庄文玉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4期69-72,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潍坊市中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骨科手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于术前、术后采集静脉血液,进行TEG、D-二聚体检测,分析对术后深静脉血栓...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潍坊市中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骨科手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于术前、术后采集静脉血液,进行TEG、D-二聚体检测,分析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 患者术后血液处于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R值、K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Angle值、MA值高于术前(P<0.05);D-二聚体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监测中,R值、K值、Angle值、MA值检出率为73.17%,6.09%,20.73%,4.87%;82例患者术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证实发生深静脉血栓者8例,阳性率为9.76%,其中TEG检出阳性率为37.50%,D-二聚体检出阳性率为12.50%,二者联合检出率为87.50%,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骨科患者术后血液即出现高凝状态,TEG是判断骨科围术期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之一,TEG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可用于监测骨科围术期凝血状态变化,可作为诊断DVT的一项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术后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弹力图 d-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浆ApoB/ApoA1比值和D-二聚体水平的列线图模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心室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赵德轩 刘慧 贾蕾蕾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8-234,270,共8页
[目的]分析血浆ApoB/ApoA1比值和D-二聚体(D-D)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血栓形成(LVT)的预测价值,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术后2... [目的]分析血浆ApoB/ApoA1比值和D-二聚体(D-D)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血栓形成(LVT)的预测价值,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术后28天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LVT组和非LVT组。对两组患者血浆ApoB/ApoA1比值和D-D水平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STEMI患者PCI术后L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列线图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血浆ApoB/ApoA1比值升高(OR=1.320,95%CI:1.057~1.648)、D-D水平增加(OR=1.031,95%CI:1.020~1.042)、术前TIMI为0级(OR=4.141,95%CI:1.018~16.849)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OR=0.906,95%CI:0.853~0.963)是PCI术后L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上述指标预测LVT形成的AUC分别为0.792、0.800、0.623和0.726。基于以上指标建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表明,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926,校正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论]STEMI患者血浆ApoB/ApoA1比值升高和D-D水平增加与PCI术后LVT形成具有密切关系,基于上述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LVT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利于临床医务人员对高危患者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1 d- 左心室血栓形成
下载PDF
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监测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及治疗指导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强 胡莹 邱玉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3期5-8,15,共5页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联合纤维蛋白原(Fib)监测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预测及治疗指导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DVT分为DV...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联合纤维蛋白原(Fib)监测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预测及治疗指导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32例)与NDVT组(4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D-D、Fib水平变化情况,比较D-D、Fib、D-D+Fib对患者发生DVT的预测效能。并比较DVT组中不同溶栓疗效患者[疗效良好组(19例)和疗效欠佳组(13例)]的溶栓治疗前后D-D比值与Fib比值。结果DVT组患者入院时(T_(0))、入院后3 d(T_(1))、入院后7 d(T_(2))时D-D水平均高于N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患者T_(0)、T_(1)、T_(2)时的Fib水平均高于N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指标预测时,D-D与Fib预测的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联合Fib预测DVT的AUC值高于单一检测D-D及Fib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疗效良好组患者的抗凝治疗前后D-D比值、Fib比值高于疗效欠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联合Fib监测预测脑卒中患DVT形成的效能较好,监测发生DVT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的D-D与Fib水平变化,可以较好地评估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纤维蛋白原 缺血性脑卒中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应变式弹性成像联合D-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新萌 张丹 孙兵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9期2091-2094,共4页
目的 探讨应变式弹性成像(SE)联合D-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经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下肢DVT的患者86例。根据下肢DVT临床分期标准分为急性期(发... 目的 探讨应变式弹性成像(SE)联合D-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经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下肢DVT的患者86例。根据下肢DVT临床分期标准分为急性期(发病14 d内)28例、亚急性期(发病15 d~6个月)31例、慢性期(发病6个月以上)27例。行SE检查与D-D检测。比较不同分期患者SE参数[SE弹性评分、血栓应变率比值(SR)]和D-D水平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E联合D-二聚体对下肢DVT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不同分期患者SE参数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者SE弹性评分及SR分别为(1.96±0.48)分、0.97±0.29,均低于亚急性期[(3.01±0.63)分、1.69±0.56]和慢性期患者[(4.14±0.59)分、3.07±0.73],D-二聚体水平为(0.96±0.09) mg/L,高于亚急性期[(0.75±0.09) mg/L]和慢性期患者[(0.59±0.08) mg/L],亚急性期患者SE弹性评分及SR均低于慢性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慢性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E联合D-二聚体诊断下肢DVT分期(急性期、亚急性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989,敏感度为93.55%,特异度为96.55%,95%CI:0.919~1.000,预测价值较好(P<0.001);SE联合D-二聚体诊断下肢DVT分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978,敏感度为92.59%,特异度为96.77%,95%CI:0.901~0.999,预测价值较好(P<0.001)。结论 SE对下肢DVT分期有诊断作用,且联合D-二聚体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式弹性成像 d- 下肢静脉血栓 临床分期
下载PDF
D_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深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13
作者 周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8-0041,共4页
研究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深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评估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患者,合理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下D-D、Hcy、hs-CRP水平,分析... 研究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深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评估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患者,合理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下D-D、Hcy、hs-CRP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D-D、Hcy、hs-CRP水平;治疗前后上膝周径差、下膝周径差。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下D-D、Hcy、hs-CRP水平异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下D-D、Hcy、hs-CRP水平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膝周径差、下膝周径差比较(P<0.05)。结论 通过检测D-D、Hcy、hs-CRP水平,可根据检测结果,对下肢骨折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实现早期评估,进而对患者临床效果、预后效果进行评估,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静脉血栓性疾病 早期诊断价值
下载PDF
铜川地区孕产妇D-二聚体参考范围的建立及其对孕产期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燕 刘涛 韩月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1期5-9,共5页
目的建立铜川地区孕产妇D-二聚体水平参考范围,探讨其对孕产妇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11月于门诊进行孕检的740名孕妇作为健康孕妇组,根据孕周将其分为孕早组249名(妊娠10~14周)、孕中组287名(妊娠15~28... 目的建立铜川地区孕产妇D-二聚体水平参考范围,探讨其对孕产妇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11月于门诊进行孕检的740名孕妇作为健康孕妇组,根据孕周将其分为孕早组249名(妊娠10~14周)、孕中组287名(妊娠15~28周)、孕晚组204例(妊娠29~40周);另选取经正常孕期后自然分娩(491名)及剖宫产分娩(474名)单胎且婴儿健康的965名产妇作为产妇组,根据产后时间将其分为产后1组(<48 h)345名、产后2组(48~72 h)320名、产后3组(>72 h)300名;选取体检的270名健康育龄期非孕产女性作为非孕产组;另选取59例发生DVT孕产妇作为DVT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水平,以单侧上限(P95)值作为D二聚体参考范围;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水平对孕产妇DVT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孕周孕妇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后时间剖宫产组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孕周的增加,D-二聚体水平明显上升(r=0.775,P<0.05);建立D-二聚体参考范围为,孕10~14周、15~28周、29~40周分别为≤0.85 mg/L、≤1.71 mg/L、≤3.82 mg/L;自然分娩后<48 h、48~72 h、>72 h分别为≤5.86 mg/L、≤5.86 mg/L、≤2.62 mg/L;剖宫产后<48 h、48~72 h、>72 h分别为≤7.44 mg/L、≤7.44 mg/L、≤3.79 mg/L;健康非孕产女性为≤0.49 mg/L。不同年龄段同一孕周、同一产后时间孕妇的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相同年龄段不同孕周、不同产后时间孕妇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产后<48 h及产后48~72 h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DVT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产后1组、产后2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8、0.864。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铜川地区孕产妇D-二聚体水平参考范围,为D-二聚体诊断孕产妇DVT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孕产妇 静脉血栓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联合血浆D-二聚体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效能
15
作者 张冠楠 肖华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3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血浆D-二聚体(D-D)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31例)和非DVT组(129例...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血浆D-二聚体(D-D)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31例)和非DVT组(129例)。比较两组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液凝固时间(K)、凝固角(Angle)、最大振幅(MA)]和血浆D-D水平,分析各指标与DVT发生的相关性,ROC分析其对术后发生DVT的预测效能及危险度。结果术后1d及7d DVT组R、K值低于非DVT组,Angle、MA、D-D水平高于非DVT组,且R、K值水平与DVT发生均呈负相关,Angle、MA、D-D水平与DVT发生均呈正相关(P<0.05);术后1d及7d R、K、Angle、MA、D-D水平联合预测术后发生DVT的AUC分别为0.738、0.805,且术后1d各指标高水平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患者的0.468、0.548、2.435、3.023、3.671倍,术后7d其危险度是低水平患者的0.411、0.468、3.886、4.757、5.704倍(P<0.05)。结论TEG指标和血浆D-D与DVT形成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对术后DVT有预测效能,可作为早期预测术后发生DVT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血栓弹力图 d-
下载PDF
老年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临界值的研究
16
作者 黄朝敏 吴娟 +2 位作者 何清贵 张文 杨家乐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9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与D-二聚体(D-D)临界值的关系。方法:选取会理市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的423例老年住院患者,按有无双下肢DVT形成分为DVT组118例与无DVT组305例,DVT组按年龄分...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与D-二聚体(D-D)临界值的关系。方法:选取会理市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的423例老年住院患者,按有无双下肢DVT形成分为DVT组118例与无DVT组305例,DVT组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28例、70~79岁组54例及≥80岁组36例。全部患者均行D-D检测,并对D-D≥0.5 mg/L的患者定期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分析D-D临界值对老年患者双下肢DVT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DVT组的D-D水平较无DVT组高(P<0.05)。在老年患者双下肢DVT形成的预测方面,当D-D临界值为0.5 mg/L时,60~69岁组与70~79岁组的预测特异性分别为95.00%、97.44%,均较≥80岁组的80.00%高(P<0.05);当D-D临界值为2 mg/L时,60~69岁组与70~79岁组的预测特异性分别为70.83%、78.26%,均较≥80岁组的96.55%低(P<0.05);当D-D临界值为3 mg/L时,60~69岁组与70~79岁组的预测灵敏性分别为50.00%、42.86%,均较≥80岁组的100.00%低(P<0.05),预测特异性分别为70.83%、75.60%,均较≥80岁组的96.30%低(P<0.05)。结论:老年患者双下肢DVT形成与D-D临界值密切相关,D-D临界值0.5 mg/L适用于预测60~79岁老年患者,而D-D临界值2 mg/L适用于预测≥80岁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 临界值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颖 钱申贤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2期1985-198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意义及DVT患者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5例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在体检人群中随机选择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DVT患者中135例初诊时的危险因...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意义及DVT患者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5例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在体检人群中随机选择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DVT患者中135例初诊时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监测其中的33例DVT患者治疗后1-3d、7-10d、15d的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结果 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抗凝治疗的有效率为78.8%。治疗有效组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下降程度与无效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5)。年龄<40岁的DVT患者中手术和外伤是主要危险因素,而年龄≥40岁患者中肿瘤、内科疾病、中心静脉置管及长期卧床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浆D-二聚体是DVT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DVT危险因素是其一级预防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 疗效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年龄调整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彭凯 朱恬仪 +5 位作者 王凤凯 王雅琦 李亮 刘向东 张彦荣 李云松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663-668,共6页
目的评估年龄调整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42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术前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将患者分... 目的评估年龄调整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42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术前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入院时血液检测指标、合并疾病及受伤相关资料。以年龄调整D-二聚体水平作为主变量,其他变量作为协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调整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结果42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63例患者术前发生了深静脉血栓,364例患者术前未发生深静脉血栓。以传统的0.5 mg/L为截断值时,两组D-二聚体水平﹥0.5 mg/L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年龄调整的D-二聚体为截断值时,血栓组中D-二聚体水平大于截断值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调整的D-二聚体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传统截断值(0.5 mg/L)下的D-二聚体不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另外,年龄、超声监测时间间隔亦均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最终模型的拟合度良好(Nagelkerke R2=0.224,P﹥0.05)。结论年龄调整D-二聚体较传统截断值(0.5 mg/L)能够更好地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可考虑作为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的常规因子,有助于临床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管理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水平联合血清三酰甘油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伟 刘正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174-3177,共4页
目的探索凝血纤溶指标及血脂标志物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观察指标包括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 目的探索凝血纤溶指标及血脂标志物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观察指标包括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标志物[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I],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临床变量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诊断效能。结果DVT组PT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APTT水平显著低于非DVT组,TG及LDL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均P<0.05),D-二聚体升高(OR=1.78,P=0.013)、TG升高(OR=1.58,P=0.032)是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联合TG曲线下面积为0.72(P=0.002)。结论血清D-二聚体水平联合血清TG水平对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作为预测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后并发下肢DVT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创伤性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 d- 三酰甘油
下载PDF
D-二聚体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瑜 王乐 张静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4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妇科137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绝经状态,家族史,肿瘤分化、国...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妇科137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绝经状态,家族史,肿瘤分化、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D-二聚体、糖类抗原125(CA125)、血小板计数。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相关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检测D-二聚体及年龄诊断DVT的最佳临界值。结果DVT组年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与非DVT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绝经状态、家族史、分化、CA125、BMI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及D-二聚体是卵巢癌患者DVT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但是FIGO分期与血小板不是DVT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年龄诊断卵巢癌患者DV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1,D-二聚体为0.767。其中年龄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52.5岁,D-二聚体为2.44mg/L。D-二聚体诊断的敏感度为84%,与年龄相同。D-二聚体诊断的特异度为67.0%,高于年龄的44.6%。结论D-二聚体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发生DVT有很强预测作用,其诊断作用优于排除作用,可以在临床上作为一种筛查DVT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d- 下肢 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