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曹操的用人之道及其效果
1
作者 吉家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93-100,共8页
三国时期是中华民族人才荟萃的时期,也是各个英雄争揽人才应用人才的时期。曹操能在争霸过程中取得节节胜利,最后统一北方,是与他的用人政策和思想分不开的。在他从政三十多年里,逐渐形成了一套招揽贤能,应用人才的独特思想和方法。在... 三国时期是中华民族人才荟萃的时期,也是各个英雄争揽人才应用人才的时期。曹操能在争霸过程中取得节节胜利,最后统一北方,是与他的用人政策和思想分不开的。在他从政三十多年里,逐渐形成了一套招揽贤能,应用人才的独特思想和方法。在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引下,所订政策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时期 官渡之战 用人政策 折冲将军 沮授 魏氏春秋 董卓之乱 淳于琼 高览 郭图
下载PDF
续《<三国志>札记》驳论
2
作者 李纯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21-29,114,共10页
前文《【三国志札记】驳论》(载南充师院学报【哲社版】一九八八年第三期),对赵冀《廿二史札记》中考论《三国志》之有曲笔回护诸条,已粗陈胸臆陋识,因篇幅所限,犹有未周焉。兹作续篇,以言未尽者。
关键词 陶谦 郭淮 哲社版 董卓传 淳于琼 曹腾 范哗 曹真 司马氏 吴书
下载PDF
官渡之战二题
3
作者 陈家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79-81,共3页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袁绍率“精卒十万,骑万匹”南下攻曹,而曹操投入此役的兵力则“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兵力对比约为十比一。因此,官渡之战被誉为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袁绍率“精卒十万,骑万匹”南下攻曹,而曹操投入此役的兵力则“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兵力对比约为十比一。因此,官渡之战被誉为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曹操则仅得兗、豫三州,况且后方又不稳定,总的力量对比,曹方处于劣势,无庸置疑。曹操说得十分明白:“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而诸葛亮也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将寡。”不过就官渡战役而论,《三国志》记载曹操兵力如此少,恐有失实之处,且与有关记载亦有矛盾。对此,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曾经指出:“记述者欲以少见奇,非其实录也。”根据有关记载分析,我以为袁曹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其根据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渡之战 兵力对比 《三国志》 沮授 何仪 淳于琼 力量对比 史涣 为之奈何 徐晃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中官渡、赤壁两战描写之比较
4
作者 张清河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46-52,共7页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历来是史家所注目的三国时期两次重大的战役。前者为曹操廓清中原铺平了道路;后者则为孙刘同曹氏三分天下打下基础,二者对当时历史的具体走向都是大关键。至于这两次战役酝酿之久、曲折之多、决战之烈,前者总是远胜...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历来是史家所注目的三国时期两次重大的战役。前者为曹操廓清中原铺平了道路;后者则为孙刘同曹氏三分天下打下基础,二者对当时历史的具体走向都是大关键。至于这两次战役酝酿之久、曲折之多、决战之烈,前者总是远胜于后者的,可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后者的名声却又远胜于前者了。这个现象缘由是多方面的,远的暂且不说,就明清以降而论,《三国演义》在社会上的影响,实在是扩大这种逆向反差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官渡之战 《三国志》 沮授 三国时期 淳于琼 高览 《资治通鉴》 先主 《前赤壁赋》
下载PDF
袁绍论
5
作者 史义银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56-58,82,共4页
袁绍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时期的一位风云人物。对于这样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史学界却研之甚少。笔者不揣冒昧,撰此小文,尚祈方家指正。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出身世家,高祖父袁安,汉明帝时为楚郡太守,章帝时... 袁绍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时期的一位风云人物。对于这样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史学界却研之甚少。笔者不揣冒昧,撰此小文,尚祈方家指正。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出身世家,高祖父袁安,汉明帝时为楚郡太守,章帝时擢为司徒,位列三公。袁安生二子:袁京、袁敞。袁京为蜀郡太守;袁敞为司空,亦居三公位。袁京生子袁汤,为太尉。汤生四子:平、成、逢、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敞 蜀郡太守 军阀割据 汝南 官渡之战 河南商 袁安 淳于琼 迎大驾 西园八校尉
下载PDF
谈曹操的用人和律己
6
作者 黄季耕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71-75,共5页
曹操,字孟德(155——220),沛国谯(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之所以在政治上得到迅速成功,为统一全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因为他能摧抑豪强,代表了地主阶级中较寒微阶层的势力;实行屯田,在经济上减轻广大人... 曹操,字孟德(155——220),沛国谯(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之所以在政治上得到迅速成功,为统一全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因为他能摧抑豪强,代表了地主阶级中较寒微阶层的势力;实行屯田,在经济上减轻广大人民的负担,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尤其在用人上,真正做到了用贤任能,这是他政治上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时期 用贤 沛国 袁涣 满宠 求贤 从弟 五色棒 淳于琼 举贤勿拘品行令
下载PDF
读史札记二则
7
作者 陈金凤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1996年第1期16-20,共5页
一、曹操坑杀袁绍数万降卒质疑曹、袁官渡之战,以曹胜袁败而告终。然而有关曹操消灭或坑杀袁绍的兵数,史书中却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记载:(1)《三国志》卷1《武帝纪》称:'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 一、曹操坑杀袁绍数万降卒质疑曹、袁官渡之战,以曹胜袁败而告终。然而有关曹操消灭或坑杀袁绍的兵数,史书中却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记载:(1)《三国志》卷1《武帝纪》称:'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裴松之注引《献帝起居注》载曹操上言日:'与战官渡,乘圣朝之威,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绍与子谭轻身进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渡之战 《三国志》 淳于琼 武帝纪 圣朝 白马之战 黄巾 张绣 郡中正 东晋南朝
下载PDF
简评《三国演义》中三大关键性战役
8
作者 武月梅 《内蒙古电大学刊》 1990年第10期27-29,共3页
《三国演义》艺术地反映了从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184年)开始,一直到晋武帝灭吴统一全国(280年)为止,前后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规迹和变迁。这是一个动乱的世纪,军阀纷起,各据一方,争城夺地,战争彼伏此起,连年不断。作为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艺术地反映了从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184年)开始,一直到晋武帝灭吴统一全国(280年)为止,前后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规迹和变迁。这是一个动乱的世纪,军阀纷起,各据一方,争城夺地,战争彼伏此起,连年不断。作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把这近一个世纪众多的战争,在基本上忠于历史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的需要,做了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描叙。对于决定曹操、孙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历史小说 人物塑造 争城夺地 艺术加工 黄巾 高览 许攸 淳于琼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被误读的袁绍
9
作者 张正良 《企业观察家》 2015年第9期91-93,共3页
读三国,有种很不爽的经历——读着读着,发现原先奉为神级的、让人无限景仰的人物,并不是那么回事儿,其酣畅淋漓的故事与一些神来之笔,不是借张三一点儿,就是挪李四一点儿,再就是干脆无中生有,搞得像真龙天子下凡似的,鬼道、神道、佛道,... 读三国,有种很不爽的经历——读着读着,发现原先奉为神级的、让人无限景仰的人物,并不是那么回事儿,其酣畅淋漓的故事与一些神来之笔,不是借张三一点儿,就是挪李四一点儿,再就是干脆无中生有,搞得像真龙天子下凡似的,鬼道、神道、佛道,看着看着,心里发凉,"天雨粟,鬼夜哭",原来周瑜没那么不堪,鲁肃没那么窝囊,赵子龙没世不二出,诸葛亮也没那么神奇莫测……慢慢才知道史书中不乏曲笔,比如对三国的误读如黄河泥沙愈积愈深,其中最大的误读不是上述神将,而是袁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奇莫测 真龙天子 佛道 沮授 利者 黄河泥沙 《三国志》 淳于琼 州牧 势倾天下
原文传递
官渡之战
10
作者 朱晓平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2-15,69-2,共16页
片头统一片头。牢狱内日阴暗的石砌牢房,一缕阳光自小窗口透进来。田丰盘坐于草铺上,伏身小几前,正挥笔疾书。老狱卒提盒送饭进,见状轻唤几声“田先生……”田丰全然不觉,仍挥笔写着; 老狱卒叹口气道:“白马一战之前,先生曾力谏袁主公... 片头统一片头。牢狱内日阴暗的石砌牢房,一缕阳光自小窗口透进来。田丰盘坐于草铺上,伏身小几前,正挥笔疾书。老狱卒提盒送饭进,见状轻唤几声“田先生……”田丰全然不觉,仍挥笔写着; 老狱卒叹口气道:“白马一战之前,先生曾力谏袁主公不可妄兴大兵。主公不听,反将先生下了狱。这次,先生难道还想劝阻袁主公么?我说先生莫白费心思了,主公已调集四州兵马,朝许都进发了!”老狱卒一言,如五雷贯顶,顿使田丰惊呆,他浑身颤抖,如自语一般嘟嚷着:“今且宜坐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不可妄兴大兵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渡之战 沮授 高览 淳于琼 郭图 审配 乌巢 铺上 许都 承相
原文传递
袁绍兵败官渡原因试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祖祥 《军事历史研究》 1987年第4期157-165,共9页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关于袁绍兵败官渡的原因,史学界虽有论述,但大都倾重于政治因素的分析,而忽略了军事、经济等其他因素的考察。例如,在谈到袁绍兵败官渡的原因时,有人认为,“袁绍世代相传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关于袁绍兵败官渡的原因,史学界虽有论述,但大都倾重于政治因素的分析,而忽略了军事、经济等其他因素的考察。例如,在谈到袁绍兵败官渡的原因时,有人认为,“袁绍世代相传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是充满了腐朽性的。表现在政略上,是‘以宽济猛’,以致豪强放恣,军令不行,人民怨恨;表现在战略上,是不能灵活用兵,以致处处被动,行动迟缓,这是袁绍兵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略 州牧 淳于琼 秦失其鹿 河北地区 黄巾 党锢之祸 审配 夸伐 乘虚迭出
原文传递
官渡之战:为什么输家是袁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国刚 《月读》 2015年第10期37-44,共8页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不仅是袁绍与曹操的对决,也是三国局面开始明朗、逐渐成型的第一仗。这场对决,以袁绍的失败而告终。然而,许多人的预测,包括曹营人士的预测,袁绍取胜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否则,许下都城,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写信给袁...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不仅是袁绍与曹操的对决,也是三国局面开始明朗、逐渐成型的第一仗。这场对决,以袁绍的失败而告终。然而,许多人的预测,包括曹营人士的预测,袁绍取胜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否则,许下都城,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写信给袁绍,为自己谋划后路了。《资治通鉴》和《后汉书》《三国志》所有诸家评论,都肯定袁绍具有政治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渡之战 《资治通鉴》 《后汉书》 沮授 审配 郭图 《三国志》 袁隗 淳于琼 州牧
原文传递
也谈官渡之战
13
作者 赵荣植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08-112,共5页
《文史知识》1991年第6期刊登张铁民同志《官渡之战曹操并非以少胜多》一文,读后对该文的论点有不同看法,提出来就教高明。一东汉末年,州郡务相兼并,以自强大。经过几年混战,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地。
关键词 官渡之战 张铁民 中原腹地 张绣 黄巾 淳于琼 陶谦 邓艾 文史知识 董卓之乱
原文传递
曹操奇袭乌巢
14
作者 张国刚 《月读》 2015年第10期45-47,共3页
曹操出兵与袁绍战,不胜,复还,坚壁①。绍为高橹②,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而行。操乃为霹雳车③,发石以击绍楼,皆破;绍复为地道攻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操众少粮尽,士卒疲乏,百姓困于征赋,多叛归绍者。操患之,与荀彧书,议欲还许,... 曹操出兵与袁绍战,不胜,复还,坚壁①。绍为高橹②,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而行。操乃为霹雳车③,发石以击绍楼,皆破;绍复为地道攻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操众少粮尽,士卒疲乏,百姓困于征赋,多叛归绍者。操患之,与荀彧书,议欲还许,以致绍师④。彧报曰:"绍悉众聚官渡⑤,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巢 于征 荀彧 为高 荀攸 郭图 史涣 淳于琼 为之奈何 沮授
原文传递
《三国演义》中的火攻
15
作者 时培军 《浙江消防》 2002年第1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官渡之战 乌巢 周郎赤壁 蜀军 淳于琼 高览 七擒孟获 扼守阵地 庞统
原文传递
火在战争中的应用—三国演义之乌巢焚粮
16
《中国消防》 2016年第23期52-52,共1页
官渡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此战役决胜的关键在于曹操夜袭乌巢,焚毁袁绍有恃无恐的军粮。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拥有10万重兵的袁绍与仅有2万人马的曹操对峙于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处于决战的关键时刻,... 官渡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此战役决胜的关键在于曹操夜袭乌巢,焚毁袁绍有恃无恐的军粮。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拥有10万重兵的袁绍与仅有2万人马的曹操对峙于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处于决战的关键时刻,袁绍又派大将淳于琼率万余兵丁扶送军粮,集中于袁军大营后方40公里的乌巢(今河南省封丘县),以为稳操胜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巢 官渡之战 三国演义 淳于琼 河南省中牟县 袁军 战争中 封丘县 许攸 沮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