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作用条件下烟道气与轻质原油混相规律 被引量:2
1
作者 席长丰 王伯军 +7 位作者 赵芳 花道德 齐宗耀 刘彤 赵泽麒 唐君实 周游 王红庄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3,共7页
通过细长管混相驱替实验开展高温高压条件下烟道气与不同类型轻质原油的热混相规律研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烟道气可以与轻质原油实现混相驱替;相同温度条件下,烟道气驱油效率与压力呈近线性关系;相同压力条件下,随温度增加驱油效率先平... 通过细长管混相驱替实验开展高温高压条件下烟道气与不同类型轻质原油的热混相规律研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烟道气可以与轻质原油实现混相驱替;相同温度条件下,烟道气驱油效率与压力呈近线性关系;相同压力条件下,随温度增加驱油效率先平缓增加,然后急速增加,驱油效率快速达到90%以上,实现混相驱,驱油效率急速增加过程与稀油轻质组分随温度增加发生蒸馏相变有着密切关系;相同压力条件下,原油越轻,烟道气与原油的最小混相温度越低,越容易实现混相,注空气热混相驱替开发效果越好;高温高压条件下轻质原油与烟道气的混相更多体现的是超临界状态的高温相变特征,与常规高压条件下CO_(2)的接触抽提混相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原油 烟道气驱 相驱 相规律 蒸馏相变 最小相压力 最小相温度
下载PDF
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技术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敏 张亦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9-294,共26页
在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2021年以来,中国品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实现突破,围绕中国市场特点与消费者用车习惯推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范围内领先的混合动力汽车产品。近期混合动力汽车市场销量呈爆发式增长,2023年... 在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2021年以来,中国品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实现突破,围绕中国市场特点与消费者用车习惯推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范围内领先的混合动力汽车产品。近期混合动力汽车市场销量呈爆发式增长,2023年中国市场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超300万辆,同比增长83%。然而,受近年来汽车领域电动化浪潮影响,行业内尚存关于混合动力汽车仅为过渡性技术的观点,部分消费者对国产混动汽车技术产品力仍存质疑。为纠正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片面性、偏见性认识,该文围绕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技术路线展开,聚焦多样化的混动架构与专用化的核心部件,提出新的混合度定义作为动力总成电气化程度的统一评价标准,探讨国内外主流混动技术异同,剖析当下中国最前沿的混动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厘清中国混动汽车动力总成的发展脉络。研究表明:中国式混动汽车以大容量动力电池与插电式混合动力为技术特色,实现发动机、电机两大驱动动力源以及动力电池、增程系统两大动力能量源的灵活混合与优势互补。与纯内燃机车相比,得益于电驱动技术辅助,混合动力汽车聚焦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发动机高效区利用率以及整车燃油经济性。与纯电动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则基于发动机的增程发电,以高性价比和高便利度解决纯电动车的补能焦虑;并通过结合发动机直驱、变速器动力放大等机械驱动技术,以更低的硬件成本实现更稳定的强劲动力输出。混合动力汽车的独特优势使其作为长期性技术路线,将成为带动汽车产业向碳中和方向转型升级的关键,该文对当下市场的深度分析和未来趋势的理性推测将为中国混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动力汽车 动专用变速器 动专用发动机 动力总成
下载PDF
玄武岩-聚乙烯醇纤维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司政 田爽 +3 位作者 皇甫秉辉 黄灵芝 杜晓奇 张飞跃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3,共7页
为了推广再生混凝土在高海拔和北方寒冷地区的应用,对单掺、混掺不同体积掺量玄武岩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再生混凝土进行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损失率3项抗冻性能指标的探究,并用SEM对200次冻融循环后混掺纤维再生混凝... 为了推广再生混凝土在高海拔和北方寒冷地区的应用,对单掺、混掺不同体积掺量玄武岩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再生混凝土进行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损失率3项抗冻性能指标的探究,并用SEM对200次冻融循环后混掺纤维再生混凝土进行细观作用机理分析,最后结合响应面法对混掺纤维掺量进行优选。结果显示:外掺纤维能够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而混掺纤维效果优于单掺纤维;2种纤维在试件内部呈网状分布,协同受力,与基体互相约束,很大程度限制了裂缝的扩展和数量;纤维优化结果显示当聚乙烯醇纤维与玄武岩体积掺量分别为0.170%和0.246%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优。研究成果对玄武岩-聚乙烯醇纤维再生混凝土纤维掺量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凝土 掺纤维 纤维掺量优选 冻融循环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尾巨桉萌芽林与混交改造林径流水质变化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伍琪 任世奇 +3 位作者 韦振道 韦俏娜 杨中宁 刘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7,共8页
【目的】探讨桉树纯林及桉树混交林坡面径流水质变化特征,揭示水质变化的客观规律,为正确回答和解决桉树人工林水质问题,实现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以桉树纯林、桉树×灰木莲混交林(带状混交、行间混交、... 【目的】探讨桉树纯林及桉树混交林坡面径流水质变化特征,揭示水质变化的客观规律,为正确回答和解决桉树人工林水质问题,实现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以桉树纯林、桉树×灰木莲混交林(带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灰木莲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对森林水质有关键影响作用的因子,采用连续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不同栽培模式条件下径流水质变化差异。【结果】1)试验样地坡面径流水pH值、COD、BOD5均达到我国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对pH值(5.5~8.5)、COD(<150.00 mg·L^(-1))、BOD5(<60.00 mg·L^(-1))浓度的要求;2)桉树纯林坡面径流水中单宁含量(7.77 mg·L^(-1))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达到空白对照样地(1.22 mg·L^(-1))的6.4倍,桉树×灰木莲混交后可以有效降低坡面径流水中单宁含量,其中桉树×灰木莲行间混交模式效果最明显;3)桉树和灰木莲纯林坡面径流水中腐殖酸含量均高于混交林,其中桉树×灰木莲带状混交模式更有利于其坡面径流水中腐殖酸含量的降低。【结论】桉树混交模式的营建在保证坡面径流水质主要指标达标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坡面径流水中单宁及腐殖酸含量,桉树混交栽培模式进一步缓解了桉树纯林对土壤酸碱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水质 交林 坡面径流 交模式
下载PDF
基于SMX静态混合器的天然气掺氢流动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永振 陈天昊 +4 位作者 赵序海 Ihsan Shahid Anas 肖秋红 马凡华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为了获取均匀的天然气掺氢混合气,确保掺氢燃气管道稳定、安全输送,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天然气与氢气在SMX静态混合器中的掺混特性及影响因素,详细分析了掺混单元数量、运行工况和掺氢体积比等因素对掺混性能的影响。... 为了获取均匀的天然气掺氢混合气,确保掺氢燃气管道稳定、安全输送,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天然气与氢气在SMX静态混合器中的掺混特性及影响因素,详细分析了掺混单元数量、运行工况和掺氢体积比等因素对掺混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氢气与天然气的混合主要依赖于混合单元不断改变流动状态,实现左旋和右旋相互交替,达到均匀混合。流动损失主要取决于静态混合器内流动速度,综合考虑SMX静态混合器的压力损失和混合均匀度性能指标,采用4个掺混单元、进口气流速度10 m/s是一个优选方案。此外,增大掺氢体积比和加长流经混合器出口下游管道长度均有利于提升氢气和天然气掺混均匀度,要结合燃气管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掺氢体积比的合理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合器 天然气 氢气 单元 合均匀度 流动损失 掺氢体积比
下载PDF
异钢种连铸混浇模型及试验研究
6
作者 李新 初仁生 +3 位作者 刘洋 宁林新 张虎成 谢翠红 《上海金属》 CAS 2024年第4期71-77,共7页
针对连铸异钢种混浇过程化学成分变化及混浇坯长度预测的问题,基于某厂实际钢液混浇过程,建立了异钢种混浇模型,并结合工业试验研究了连铸工艺条件对混浇坯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混浇模型预测的铸坯化学元素含量偏差在±2%以内,... 针对连铸异钢种混浇过程化学成分变化及混浇坯长度预测的问题,基于某厂实际钢液混浇过程,建立了异钢种混浇模型,并结合工业试验研究了连铸工艺条件对混浇坯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混浇模型预测的铸坯化学元素含量偏差在±2%以内,可用于混浇坯的化学元素含量预测及长度判定。铸机通钢量保持34.6 m^(3)/h不变,中间包剩余钢液质量从38 t减少至30 t,混浇坯长度从7.13 m减小至5.70 m;中间包剩余钢液质量34 t,通钢量从26.9 m^(3)/h增至42.3 m^(3)/h,混浇坯长度从10.45 m减小至5.70 m;中间包剩余钢液质量34 t,通钢量为34.6 m^(3)/h时,新钢液注入流量从50.0 m^(3)/h增至73.1 m^(3)/h,混浇坯长度均约8.71 m,新钢液注入流量对混浇坯长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以炉次分割线为基准可以实现混浇坯和正常坯的精确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钢种 浇模型 成分变化 浇坯判定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双线混融教学变革框架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宗模 侯羽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1,共10页
随着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持续推进和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课堂场域和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技术进步、产业驱动和教育创新,推动着数字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双线混融教学”。双线混融教学以数字化转型为起点,以新型建构主义理... 随着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持续推进和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课堂场域和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技术进步、产业驱动和教育创新,推动着数字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双线混融教学”。双线混融教学以数字化转型为起点,以新型建构主义理论为变革依据,以融合共生为目标,以线上与线下边界消融、跨界学习生态圈形成和人技共智赋能教育减负增效为愿景。基于智能技术演进逻辑,引入职业教育教学场景,其基本架构可以从搭建虚拟现实混融学习空间、创建互联共享混融资源体系、营造多元互动混融交互场域、创生动态服务混融管理模式、构建人机协同混融评价模型五个方面进行微观分析和应用设想,为双线混融教学落地实施提供变革框架,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式教学 双线融教学 教学设计 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棉纺混抓棉技术现状及全唛混抓棉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8
作者 倪远 《纺织器材》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为了提高开清棉工序混棉、抓棉的效率和混和均匀性,详述纺纱生产中原料纤维强制性混和、分散性混和的原理以及混和不匀对纺纱品质的影响,分析现有抓棉、混棉机械以及混抓棉技术在功能、纤维品种适应性、纺纱产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 为了提高开清棉工序混棉、抓棉的效率和混和均匀性,详述纺纱生产中原料纤维强制性混和、分散性混和的原理以及混和不匀对纺纱品质的影响,分析现有抓棉、混棉机械以及混抓棉技术在功能、纤维品种适应性、纺纱产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实时全唛混抓棉的新概念和新模式,构建实时全唛混抓棉机架构模型,并与现有抓棉机多个技术经济项目进行对比。指出:现有抓棉机及抓棉混棉技术以抓棉为主、粗犷配棉混棉,无法达到强制性混和阶段精细混和的要求;实时全唛混抓棉机,混配在先、混抓结合、以抓带混、精确抓取、精细混棉、精准配比,同时附加多项重要功能,其研发契合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要求,有利于纺纱生产工艺技术的转型升级,通过与整个纺纱工艺流程做系统性的优化、完善和适配,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优势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棉 排包 连续喂送 强制性 随机性 全唛 棉块级小质量单元
下载PDF
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9
作者 张春林 南金生 +3 位作者 秦海英 安江红 徐振朋 韩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9-1200,共12页
为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最佳混播组合、比例和刈割期,本研究以燕麦‘蒙饲燕1号’(‘Mengsiyan 1’)、‘蒙饲燕2号’(‘Mengsiyan 2’)、‘青引1号’(‘Qing yin1’)分别和箭筈豌... 为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最佳混播组合、比例和刈割期,本研究以燕麦‘蒙饲燕1号’(‘Mengsiyan 1’)、‘蒙饲燕2号’(‘Mengsiyan 2’)、‘青引1号’(‘Qing yin1’)分别和箭筈豌豆混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混播组合和比例的饲草在不同刈割期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土壤养分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混播能够显著提高箭筈豌豆的株高、鲜重和干重(P <0.05);以燕麦150 kg·hm^(−2)和箭筈豌豆75 kg·hm^(−2)单播量配比的‘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3:1)在乳熟期、‘蒙饲燕2号’+箭筈豌豆混播(1:1)在乳熟末期干草产量最高;‘青引1号’+箭筈豌豆混播在各刈割期干草产量均低于同期燕麦单播产量。2)不同混播处理粗蛋白含量较燕麦单播基本呈增加趋势,粗蛋白含量从抽穗期、乳熟期到乳熟末期逐渐降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在乳熟末期达到最高;不同混播组合在1:3的比例下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均最低。3)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对混播饲草产量与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各混播组合中‘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蒙饲燕2号’+箭筈豌豆混播(1:1)和‘青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分别在乳熟末期刈割隶属综合评价值较高,其中‘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最佳(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组合 播比例 刈割期 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钢-植物纤维混掺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会团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在混凝土中加入外掺纤维材料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几种外掺纤维通过一定的比例混掺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相比单一纤维单掺入有更好的增强效果。植物纤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有产量大、易获取、环保且可再生等优点。选取竹纤维... 在混凝土中加入外掺纤维材料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几种外掺纤维通过一定的比例混掺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相比单一纤维单掺入有更好的增强效果。植物纤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有产量大、易获取、环保且可再生等优点。选取竹纤维、剑麻和黄麻3种植物纤维与钢纤维混掺,通过试验分析钢-植物纤维混掺对混凝土劈裂抗拉、抗剪以及抗冲击性能的增强效果,并与单掺钢纤维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钢-植物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对3种植物纤维与钢纤维混掺的掺入量和配合比进行影响分析,提出了钢-植物纤维混掺增强混凝土的优化方案,并提出响应掺入量、配合比的建议值,为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 植物纤维 纤维 凝土 试验研究
下载PDF
500m^(2)烧结机强化混匀技术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刘周利 张娜 +2 位作者 梁海全 何晓义 张国成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9,80,共8页
针对实际生产中,当混合机填充率无法达到设计水平以及混合料中配加难制粒物料时而导致的混匀制粒效果不理想,烧结矿转鼓指数差的问题,本文在500 m^(2)烧结机工艺中配加20%FMG粉矿的条件下,结合弗鲁德准数计算,对烧结机混料系统工艺进行... 针对实际生产中,当混合机填充率无法达到设计水平以及混合料中配加难制粒物料时而导致的混匀制粒效果不理想,烧结矿转鼓指数差的问题,本文在500 m^(2)烧结机工艺中配加20%FMG粉矿的条件下,结合弗鲁德准数计算,对烧结机混料系统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一次混合机的设计转速低于合理转速(6.94 r/min)时,烧结混料系统混匀制粒效果较差,通过采取将一次混合机加水比例由80%降低至75%并后延加水位置3 m的技术措施,增强了一次混合机混合料的混匀水平,使混合料制粒效果由39.12%提高至48.98%,解决了配加20%的FMG粉矿之后出现的烧结混合料黏结团聚、制粒效果差的问题,消除了烧结矿断面不均匀现象,最终使得烧结矿转鼓指数由76.14%提高至78.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合机 匀制粒 加水量 加水位置
下载PDF
融入智能网联汽车的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
12
作者 梁军 杨航 +3 位作者 任彬彬 陈小波 陈龙 杨相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380,共8页
为了研究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辨析影响混行车队混沌程度的因素,在传统交通流理论基础上,利用Cao方法和改进的Cao方法确定混行交通流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对混行交通流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并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判定其混沌特性.对混... 为了研究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辨析影响混行车队混沌程度的因素,在传统交通流理论基础上,利用Cao方法和改进的Cao方法确定混行交通流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对混行交通流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并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判定其混沌特性.对混行交通流中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协同自适应巡航(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比例及延迟时间关键参数进行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跟驰过程中车头间距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小于0时,混行交通流存在混沌;CACC车辆比例增加能够减弱混沌的时间区域,比如当CACC车辆比例达到0.6时,跟驰系统趋于稳定;CACC车辆的延迟时间对混沌的影响显著,保持低通信延迟才能发挥CACC车辆的作用,从而有效抑制混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行交通流 沌特性 相空间重构 李雅普诺夫指数
下载PDF
基于FSC和TCSC混合复用的交直流混联线路潜供电弧特性
13
作者 刘洋 何柏娜 +6 位作者 吴硕 孟凡涛 林莘 代维汉 尉元龙 王硕 张东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437-9444,共8页
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高补偿度串补装置广泛投入使用,但线路故障后潜供电流存在高幅值的低频分量,潜供电弧难以自熄。针对此问题,基于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串补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影响,提出了一种固定串补(... 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高补偿度串补装置广泛投入使用,但线路故障后潜供电流存在高幅值的低频分量,潜供电弧难以自熄。针对此问题,基于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串补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影响,提出了一种固定串补(fixed series compensation,FSC)和可控串补(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TCSC)混合复用抑制潜供电弧的方法。此外,为满足线路对高补偿度的需求,设计FSC和TCSC混合复用串补度最佳配置方案。结果表明,交直流混联线路采用串补度40%的双平台分散布置方式,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达到最小,燃弧时间最短。高补偿度串补线路TCSC采用串补度10%、20%的配置方案更利于熄弧,提高重合闸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联输电线路 FSC和TCSC合复用 潜供电弧 串补度配置方案设计
下载PDF
基于混合储能的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功率分级协调控制策略
14
作者 王力 胡佳成 +2 位作者 曾祥君 赵斌 张治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11-2324,共14页
针对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孤岛运行时,仅靠互联变流器协调网间功率无法有效缓解系统频率与电压波动,且单一蓄电池储能难以适用多场景功率需求的问题,提出利用超级电容和蓄电池混合储能的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将混合储能作为... 针对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孤岛运行时,仅靠互联变流器协调网间功率无法有效缓解系统频率与电压波动,且单一蓄电池储能难以适用多场景功率需求的问题,提出利用超级电容和蓄电池混合储能的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将混合储能作为储能子网连接在直流母线上,优先采用超级电容平抑交直流子网内功率波动,提出以储能荷电状态来划分五种工作模式的改进混合储能控制策略。兼顾超级电容快速响应特性和减少互联变流器的频繁起动,根据直流子网电压和交流子网频率波动程度,提出功率自治和功率互济工况的两级分层协调控制策略。通过设计混合储能处于不同工作模式的网间功率互济场景,仿真证明了所提混合储能和互联变流器协调控制策略能够平抑各子网负荷功率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联微电网 合储能 互联变流器 功率协调控制
下载PDF
风沙土混拌刀具的改良设计与试验
15
作者 李明 董帅 +2 位作者 庞永强 燕洁华 叶汪忠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6,共10页
为解决风沙土改良设备研制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探讨混拌刀具与风沙土-改土材料间相互作用机理,以国标旋耕刀IT245为基础,分析其作用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专用于风沙土改良的混拌刀具,通过离散元仿真模拟及室内沙槽试验,以改土材料体积比... 为解决风沙土改良设备研制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探讨混拌刀具与风沙土-改土材料间相互作用机理,以国标旋耕刀IT245为基础,分析其作用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专用于风沙土改良的混拌刀具,通过离散元仿真模拟及室内沙槽试验,以改土材料体积比为评价指标对国标刀及专用刀具5层深度下的混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风沙土混拌刀具偏转角度越大,改土材料体积比越大,当深度150—120 mm、偏转角为60°时达到最大值(35.67%);风沙土混拌刀具弯折角越大,改土材料体积比越大,当深度150—120 mm、弯折角为130°时达到最大值(36.02%)。风沙土混拌刀具与国标旋耕刀IT245混拌效果相比,深度越浅,改土材料体积比越大,混合效果越好,在深度90—60、60—30 mm时,偏转角60°的风沙土混拌刀具作业后改土材料体积比分别比IT245增加了3.19%、5.11%。研究结果为风沙土混拌刀具及风沙土治理机械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土 改土材料 离散元 拌刀具 拌效果
下载PDF
基于同态加密的区块链混币方案
16
作者 王冬 李政 肖冰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区块链混币技术是一种保护交易隐私、实现交易的不可链接性的重要方案。然而,其结合了Pedersen承诺的验证过程,需要数百字节的空间开销,极大地降低了可用性。利用国密SM2算法、同态加密和混淆地址,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块链混币方案。该方... 区块链混币技术是一种保护交易隐私、实现交易的不可链接性的重要方案。然而,其结合了Pedersen承诺的验证过程,需要数百字节的空间开销,极大地降低了可用性。利用国密SM2算法、同态加密和混淆地址,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块链混币方案。该方案通过使用EC-ElGamal半同态加密技术加密交易金额,在链上交易过程中完全隐藏交易金额,将隐藏金额后的交易进行两次验证和一次重随机化后发送到一次性的混淆地址中,打破交易发起方和接收方的联系,实现了交易的不可链接性和不可追踪性。所提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交易数据隐私保护的强度,增强对分析攻击、密钥重放攻击和女巫攻击的抵抗能力,同时单次交易的空间占用减少了82.25%,交易吞吐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淆地址 隐私保护
下载PDF
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受力及理论计算
17
作者 施洲 张莹 +2 位作者 李英铭 何知明 时均伟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2-291,共10页
为研究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结构的受力及其理论计算公式,在既有公路桥梁钢-混结合段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截面应力、顶底板剪力连接件、承压板传力验算公式;并以主跨335 m汉巴南铁路嘉陵江特大桥为研究背景,采... 为研究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结构的受力及其理论计算公式,在既有公路桥梁钢-混结合段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截面应力、顶底板剪力连接件、承压板传力验算公式;并以主跨335 m汉巴南铁路嘉陵江特大桥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探究结合段受力特性及应力纵、横向分布规律,进而开展结合段受力理论与数值计算对比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结合段混凝土均处于受压状态,不同截面位置处结合段钢、混应力横向分布均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公式验算结果表明:结合段混凝土应力均受压,满足截面应力验算要求;剪力连接件的抗力系数介于1.30~4.49,结合段剪力连接件具有良好的安全储备;承压板抗力系数介于3.18~10.08,表明前后承压板抗力远大于计算传力荷载,并具有优化的空间。理论公式计算的结合段顶底板混凝土应力、剪力钉应力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总体相近,在修正后可用于钢-混结合段的防开裂/脱离、抗剪受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合梁 钢-结合段 受力理论 剪力键 承压板
下载PDF
方钢管砖混再生骨料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有限元研究
18
作者 刘晓 申燊 +1 位作者 侯东序 李迎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7-866,共10页
目的 研究方钢管砖混再生骨料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推动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方法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方钢管砖混再生骨料混凝土短柱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分析砖混骨料取代率、倒角率、钢管屈... 目的 研究方钢管砖混再生骨料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推动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方法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方钢管砖混再生骨料混凝土短柱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分析砖混骨料取代率、倒角率、钢管屈服强度及厚度对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砖混骨料取代率小于50%时,极限承载力降低幅度在10%以内;当倒角率提高至0.16时,极限承载力有小幅度提升;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随着钢管的厚度及屈服强度的增大而提高。结论 砖混骨料取代率较小时对试件承载能力影响较小,外包钢管的强度与厚度对试件承载能力有较大影响。对于方柱,适当提高倒角率可以使钢管更好约束混凝土,提高试件承载能力,但倒角率过大时截面面积有较大削弱,承载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方钢管凝土 倒角率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组合梁栓钉对高性能混凝土约束收缩效应研究
19
作者 占玉林 王吉坤 +3 位作者 邵俊虎 沈东 荆国强 贾银钧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7,共9页
为探究高性能混凝土在栓钉约束作用下的收缩特征及开裂行为,制作了钢-混凝土组合构件,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栓钉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约束收缩应变、约束度及开裂风险的影响规律,运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栓钉直径、间距、高度对高性能混凝土... 为探究高性能混凝土在栓钉约束作用下的收缩特征及开裂行为,制作了钢-混凝土组合构件,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栓钉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约束收缩应变、约束度及开裂风险的影响规律,运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栓钉直径、间距、高度对高性能混凝土约束收缩的影响,得到了主要敏感因素。结果表明:高性能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的约束收缩应变发展趋势更为平滑;各栓钉因素对约束收缩的敏感性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直径、间距、高度;混凝土收缩在组合梁高度方向上呈现出一定的收缩梯度,混凝土约束收缩应变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但栓钉高度在30 mm处、间距在75 mm处、直径在150 mm处对高性能混凝土约束收缩几乎没有影响;栓钉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可定义为3个阶段,即约束增强阶段、约束下降阶段和约束稳定阶段;组合梁构件最大开裂风险发生在栓钉的根部,当栓钉间距由150 mm减少到75 mm,直径由13 mm增加到22 mm时,最大开裂风险分别增加了20.03%和36.05%,栓钉高度的改变对最大开裂风险没有影响;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以及直径小、高度高的栓钉布置方式可以有效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及开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组合梁 栓钉 高性能凝土 正交试验 约束收缩 开裂风险
下载PDF
植物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20
作者 贺会团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3期54-59,共6页
以剑麻纤维、黄麻纤维和竹纤维为增强体,研究了植物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压、抗折等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以及植物纤维的长度、掺入量和纤维分布对增强效果的影响,并与聚丙烯纤维增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证明:植物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 以剑麻纤维、黄麻纤维和竹纤维为增强体,研究了植物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压、抗折等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以及植物纤维的长度、掺入量和纤维分布对增强效果的影响,并与聚丙烯纤维增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证明:植物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对混凝土抗折强度产生重要影响。剑麻纤维(长度20 mm,体积分数1.5%)、竹纤维(长度10 mm,体积分数1.0%)和黄麻纤维(长度10 mm,体积分数1.5%)增强效果均较好,竹纤维增强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植物纤维。植物纤维混掺增强效果优于单一植物纤维增强效果,总体积分数1.5%的“剑麻纤维—黄麻纤维—竹纤维”混掺增强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聚丙烯纤维 凝土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