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交毛竹林植物多样性与枯梢病感病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谢菲 梁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0-523,共4页
调查了江西省竹–针混交林、竹–阔混交林、毛竹纯林3种毛竹林的植物多样性和毛竹枯梢病的病情,分析毛竹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枯梢病感病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竹–针混交林感病指数为6.321±1.530,枯梢病为... 调查了江西省竹–针混交林、竹–阔混交林、毛竹纯林3种毛竹林的植物多样性和毛竹枯梢病的病情,分析毛竹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枯梢病感病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竹–针混交林感病指数为6.321±1.530,枯梢病为害最严重;毛竹纯林感病指数为4.460±1.903,受害最小;竹–阔混交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S)、香浓威纳指数(H)和辛普森指数(D)最高,毛竹纯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最低,毛竹纯林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竹–针混交林草本层的最低;竹–阔混交林和竹–针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均与感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毛竹纯林乔木层的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感病指数呈正相关;竹–阔混交林灌木层的辛普森指数和香浓指数、毛竹纯林的丰富度指数与感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竹–针混交林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与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竹–阔混交林和毛竹纯林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感病指数均呈正相关,竹–针混交林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感病指数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 毛竹枯梢病 感病指数 植物多样性 江西
下载PDF
檫树毛竹混交林中毛竹鞭根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桂华 李宏开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5-389,共5页
采用固定标准地定位观测法,对新造竹林中栽植檫树后形成的檫树(14~15年)毛竹混交林竹鞭根结构和鞭体养分进行了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檫树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混交竹林有利于毛竹鞭根结构的优化和鞭体养分的提高.与毛竹纯林相比,檫树密... 采用固定标准地定位观测法,对新造竹林中栽植檫树后形成的檫树(14~15年)毛竹混交林竹鞭根结构和鞭体养分进行了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檫树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混交竹林有利于毛竹鞭根结构的优化和鞭体养分的提高.与毛竹纯林相比,檫树密度为420~615株*h m-2的混交竹林,其鞭长、鞭径及其整齐度、新鞭年生长量、壮幼鞭比例、健壮芽数量、鞭根体积等,均在不同程度上高于毛竹纯林中的对应部分.当檫树密度超过735株*hm -2时,混交竹林中的上述指标则低于毛竹纯林中的对应部分,但单位鞭长的分岔次数明显加大.回归分析表明,鞭总长、鞭节长、新鞭生长量、鞭径、鞭径整齐度及单位鞭长分岔次数与檫树密度之间的关系密切(r=0.92956~0.99530).混交竹林中鞭体的N、P、K、Ca、M g养分含量高于纯林中的对应值,其中鞭体中N含量较纯林平均高出7.6%~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檫树 毛竹 混交竹林 鞭根 密度 养分
下载PDF
不同毛竹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特征比较 被引量:27
3
作者 高志勤 傅懋毅 《林业科技开发》 2005年第6期12-15,共4页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位于浙江省富阳尖山的集约经营毛竹纯林(含垦复)、天然起源的毛竹木荷混交林,在2004年春季采集不同林分下0~10,20~30,40~50 cm 3个层次的土壤容重圈样品,测定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水分常数).结果表明,3类林分土壤...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位于浙江省富阳尖山的集约经营毛竹纯林(含垦复)、天然起源的毛竹木荷混交林,在2004年春季采集不同林分下0~10,20~30,40~50 cm 3个层次的土壤容重圈样品,测定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水分常数).结果表明,3类林分土壤总孔隙度是42.98V%~66.45V%,其中非毛管孔隙占总孔隙1/6~1/2,通透性良好.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之比值为未垦复毛竹纯林(3.07)>垦复毛竹纯林(2.20)>毛竹木荷混交林(1.66),因而,毛竹木荷混交林土壤通气状况好于垦复毛竹纯林,未垦复毛竹纯林通气状况相对较差.若以0~50 cm层次着眼:毛竹纯林田间持水量8.43~30.02 mm,毛竹木荷混交林为3.76~48.94 mm;毛竹纯林最佳含水率下限为12.45~88.01 mm,毛竹木荷混交林为46.05~115.20 mm.毛竹木荷混交林的水源涵养潜力和改良土壤结构作用优于毛竹纯林,垦复之后的毛竹林土壤通透性显著提高,但蓄水量又小于相似立地条件下的毛竹纯林或竹木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纯林 混交竹林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水源涵养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土壤容重 竹林 特征比较 土壤总孔隙度 竹木 毛竹纯林 土壤通透性 田间持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