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青岛滨海环境温湿度作用与混凝土内部温湿度响应
- 1
-
-
作者
王缘
王鹏刚
田砾
王兰芹
-
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省高校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
出处
《土木工程》
2019年第10期1473-1482,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706222)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GSF110006)
+1 种基金
山东省“双一流”建设工程–土木
青岛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7-1-1-13-jch)。
-
文摘
国内外研究人员往往在实验室通过干湿循环试验,研究氯离子在混凝土内部的传输规律。然而,不同研究人员采用的干湿比和干燥温度差异性非常大,导致不同加速制度下的试验结果无法对比,室内加速试验与暴露试验的相关性也没有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实测青岛滨海环境温湿度作用和混凝土内部温度和湿度响应,为合理设置室内加速试验制度提供依据。研究发现:浪溅区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受潮高、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变化趋势与大气温度有明显差异,呈现三类典型的变化规律。潮汐区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冬季,高潮位混凝土内部温度低于低潮位混凝土内部温度。其他季节,高潮位混凝土内部温度高于低潮位混凝土内部温度。水下区混凝土内部温度与海水温度基本一致。浪溅区混凝土表层0~10 mm范围以内相对湿度基本维持在95%以上,混凝土表面下25 mm及更深处混凝土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水下区、潮汐区混凝土内部也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建议室内干湿循环试验干湿比为1:5~5:1。在进行室内加速试验的过程中,不建议将混凝土试块烘干,否则将改变混凝土内部的氯离子传输机理,与实际不符。亟需建立统一的室内加速试验制度,并给出加速系数。
-
关键词
海洋环境
混凝土内部温度响应
混凝土内部湿度
干湿循环制度
-
分类号
TU5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