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区混凝土比例对建筑钢材脆度的关系分析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魏震 汪玲玲 佘立中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9-201,共3页
提出基于最小二乘法的高寒区混凝土比例对建筑钢材脆度影响的测量方法。利用超声波技术,采集建筑钢材脆度相关信号。计算超声波谱之间的关联性,并且给出建筑材料混凝土比例以建材脆度的关系分析模型,完成高寒区混凝土比例对建筑钢材脆... 提出基于最小二乘法的高寒区混凝土比例对建筑钢材脆度影响的测量方法。利用超声波技术,采集建筑钢材脆度相关信号。计算超声波谱之间的关联性,并且给出建筑材料混凝土比例以建材脆度的关系分析模型,完成高寒区混凝土比例对建筑钢材脆度影响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进行高寒区混凝土比例对建筑钢材脆度影响测量,可以极大地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从而满足实际建筑过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比例 建筑钢材 脆度测量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的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孟庆利 黄思凝 郭迅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小比例尺模型,提出了考虑不同材料(混凝土和配筋)间相似性协调问题的一种新型设计方法,即通过调整配筋率、配箍率或者截面有效高度(h0)、箍筋间距等,对微粒混凝土和配筋的相似性协调进行考虑,并且通过构件试验、振动... 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小比例尺模型,提出了考虑不同材料(混凝土和配筋)间相似性协调问题的一种新型设计方法,即通过调整配筋率、配箍率或者截面有效高度(h0)、箍筋间距等,对微粒混凝土和配筋的相似性协调进行考虑,并且通过构件试验、振动台实验和数值模拟来研究其可行性、有效性,而且通过相似偏差分析可知:相似性协调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原型结构弹塑性性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 振动台实验 相似性协调
下载PDF
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探讨
3
作者 冯步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8期0005-0008,共4页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详细研究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包括混凝土自收缩裂缝、水化热裂缝、干缩裂缝、构造裂缝等,并重点讨论了如何从材料选择、混凝土拌合比例、施工...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详细研究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包括混凝土自收缩裂缝、水化热裂缝、干缩裂缝、构造裂缝等,并重点讨论了如何从材料选择、混凝土拌合比例、施工工艺、后期养护等多个环节入手控制裂缝产生。论文建立了一个综合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案,并通过对多个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这一方案包括在设计阶段就采取合理的构造设计,选用高性能混凝土和添加剂,以及合理的配筋方案;并在施工阶段采取规范的施工工艺,早期切割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及时的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最后在后期养护阶段采取科学的养护措施。实地考察结果显示,应用这一方案的工程裂缝产生率显著降低,明显改善了工程质量。故此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风险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 控制措施 施工工艺 后期养护 混凝土拌合比例
下载PDF
建筑废弃物应用于路基填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魏继合 李鸿运 《低温建筑技术》 2017年第12期10-13,共4页
为了明确建筑废弃物应用于路基填料的使用性能,通过系统的室内试验,研究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通过标准击实试验以及承载比试验,得出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以及CBR值,分析了建筑废弃物混合料不同砖混凝土比例以及在土中... 为了明确建筑废弃物应用于路基填料的使用性能,通过系统的室内试验,研究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通过标准击实试验以及承载比试验,得出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以及CBR值,分析了建筑废弃物混合料不同砖混凝土比例以及在土中的不同掺量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得出了建筑废弃物混合料用于路基填料中的最佳配比。经试验和模拟分析,各配比混合料下的CBR值均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可以在道路工程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废弃物 路基 再生骨料掺量 混凝土比例
下载PDF
Compressive Strength Prediction of Porous Concrete Using Nondestructive Tests
5
作者 Young Sang Cho Jeom Han Kim Sung Uk Hong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1年第12期1053-1064,共12页
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a prediction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in porous concrete based on the ratio of air-entrained agents in the concrete slab using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s such as the Impact Echo (IE) meth... 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a prediction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in porous concrete based on the ratio of air-entrained agents in the concrete slab using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s such as the Impact Echo (IE) method, Spectra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 (SASW) method and Free-Free Resonance (FFR) test. The method that best predicts the strength of the concrete slab can be derived from a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ressive strengths and stress wave velocities. Concrete slab specimens of varying air content, were formed with a mix ratio of air-entrained agent of 0%, 0.15%, 0.3%, 0.7% and 1.5% by weight. These slabs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to measure the stress wave velocities in order to develop a correlation with compressive strengths. The plot between the stress waves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s showed a stiffslope up to an air ratio of 4% with a less steep slope beyond this point. In the process of predicting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slab specimens, the prediction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based on the compression wave velocity caused an average error of 4.9% in the compression wave velocity,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based on the surface wave velocity caused an average error of 2.2% in the surface wave velo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destructive test impact echo method SASW method free-free resonance test compressive strength air conten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