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分离分析策略发掘控制玉米分蘖性状位点
1
作者 王久光 王瑷 +4 位作者 丁晓雨 刘朝显 刘志斋 王国强 蔡一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2-48,共7页
分蘖性状不仅与玉米的进化密切相关,对玉米育种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具有共同系谱来源的8个分蘖自交系与3个不分蘖自交系,提取 DNA 并分别等量混合,形成分蘖与不分蘖基因池;采用混合分离分析策略(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 ,BS... 分蘖性状不仅与玉米的进化密切相关,对玉米育种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具有共同系谱来源的8个分蘖自交系与3个不分蘖自交系,提取 DNA 并分别等量混合,形成分蘖与不分蘖基因池;采用混合分离分析策略(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 ,BSA),利用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1013个 SSR 标记对2个基因池进行多态性筛选,共获得了16个与玉米分蘖相关联的位点。这16个位点分布在玉米7条染色体上,其中包括2,4,5,6,7,8和9号染色体。参照IBM22008高密度整合遗传连锁图谱,这16个位点分别位于11个 Bin 区段中,基因功能注释显示这些片段中基因的数量在7~37个之间。这些研究结果为克隆控制玉米分蘖基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分蘖 混合分离分析 基因发掘
下载PDF
混合分离分析法在水产动物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2
作者 郭亚东 王文权 +3 位作者 孟乾 徐大凤 李雪燕 于雯雯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4期22-26,共5页
简述了混合分离分析(BSA)法在水产动物基因定位中的应用。包括基于传统分子标记的BSA、基于转录组测序的BSA和基于基因组测序的BSA。指出了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定位灵敏度和精确度较差的问题。提出,可增加具有极端表型的分离群体的大小,... 简述了混合分离分析(BSA)法在水产动物基因定位中的应用。包括基于传统分子标记的BSA、基于转录组测序的BSA和基于基因组测序的BSA。指出了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定位灵敏度和精确度较差的问题。提出,可增加具有极端表型的分离群体的大小,提高重组热点区域的定位分辨率;采用BSA方法进行初级作图,构建目标区间的遗传图谱和QTL图谱提高定位精度;将BSA与多组学相结合,实现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筛选;采用合适的算法或多种算法联合分析提高定位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分离分析 水产动物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大豆蛋白质有关性状遗传的分离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58-1966,共9页
采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KY)和(Essex×兴县灰布支)×兴县灰布支回交自交衍生群体(BIEX)为材料,应用SDS-PAGE电泳测定11S、7S、11S/7S比值及其10个亚基组的相对含量,用凯氏(Kjeltec)自动定氮仪测... 采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KY)和(Essex×兴县灰布支)×兴县灰布支回交自交衍生群体(BIEX)为材料,应用SDS-PAGE电泳测定11S、7S、11S/7S比值及其10个亚基组的相对含量,用凯氏(Kjeltec)自动定氮仪测定蛋白质含量、自动索氏(Soxtec)抽提仪测定油脂含量。结果表明:(1)两群体蛋白质组分及其亚基组有关性状以及油脂与蛋油总量等均有不同程度超亲分离,双亲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位点互补。(2)蛋白质含量遗传,两群体均为1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1.3%~40.9%和37.2%~53.7%。蛋油总量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主、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9.9%~66.6%和23.2%~27.9%。油脂含量为2~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48.6%~71.7%和4.2%~29.7%。(3)11S组分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14.3%~60.7%和17.0%~50.7%。7S组分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34.5%~44.1%和21.5%~45.1%。11S/7S比值遗传均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56.6%~74.8%和10.1%~20.1%。(4)11S的4个亚基组依次分别为2~3对主基因+多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2~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5)7S的6个亚基组依次分别为1~2对主基因+多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2~3对主基因+多基因、3对主基因+多基因、1~2对主基因+多基因和2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所有16个性状都由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其中有10个性状两群体具相同的主基因数,其他6个性状两群体间相差1对主基因,两群体间遗传模型大同小异。这些相关性状的育种既要利用主基因还必须利用微效多基因,要考虑兼用两者的育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蛋油总量 11S 7S 11S/7S 亚基组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
下载PDF
菜薹抽薹性状的ISSR和SRAP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冒维维 高红胜 +5 位作者 薄天岳 马金骏 徐东进 陈学好 贾志明 王永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9-833,共5页
以早抽薹品种CT07和晚抽薹品种T0601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采用分离集团混合分析法(Bulkedsegregant analysis,BSA)筛选与菜薹抽薹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用45条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引物和20对SRAP(Seq... 以早抽薹品种CT07和晚抽薹品种T0601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采用分离集团混合分析法(Bulkedsegregant analysis,BSA)筛选与菜薹抽薹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用45条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引物和20对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引物组合进行PCR扩增筛选,其中UBC834、UBC876、E13M4和E5M7对亲本和DNA池的扩增图谱表明,4个引物的差异条带均出现在早抽薹品种CT07和早现蕾(抽薹)池中。经F2代群体单株验证,4个标记均与早抽薹基因相连锁,且标记E13M4最近,距离为16.8 cM,这为菜薹抽薹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抽薹性状 ISSR SRAP 分离集团混合分析(BSA)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成株抗白粉病基因定位
5
作者 闫贵云 古春霞 +4 位作者 王敏 谭丹 刘晓宇 卢成达 左静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3,共7页
四倍体小麦是普通小麦的祖先种,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发掘四倍体小麦抗病种质并鉴定其携带的抗病基因,旨在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新抗源。TDI-1是栽培二粒小麦,在多年的田间种植过程中表现出对白粉病免疫的表型。为了确定TDI-1携带的抗... 四倍体小麦是普通小麦的祖先种,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发掘四倍体小麦抗病种质并鉴定其携带的抗病基因,旨在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新抗源。TDI-1是栽培二粒小麦,在多年的田间种植过程中表现出对白粉病免疫的表型。为了确定TDI-1携带的抗病基因,为小麦白粉病抗性遗传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将其与表现为感白粉病表型的硬粒小麦TDU-1进行杂交并构建了遗传群体,然后对亲本及其杂交F_(1)、F_(2)、F_(2:3)群体进行了白粉菌小种E09接种试验和抗病性分析,最后利用混合分离群体分析法(BSA)对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TDI-1在苗期对E09表现为感病,在成株期对E09表现为抗病;TDI-1和TDU-1的F_(1)植株在成株期对E09表现为抗病;F_(2)群体中,表现为抗病的单株数和感病的单株数的比例符合3∶1(χ^(2)_(3∶1)=0.11,P=0.74);F_(2∶3)家系中,纯合抗病、抗病性分离、纯合感病的家系数目之比符合1∶2∶1(χ^(2)_(1∶2∶1)=0.47,P=0.79),表明TDI-1成株期白粉病抗性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暂将其命名为PmTDI-1。对TDI-1和TDU-1及其杂交后代F_(2)群体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发现4个位于2A染色体短臂上的分子标记Xwmc407、NRM-2AS29、NRM-2AS45和NRM-2AS84与PmTDI-1紧密连锁,其中,NRM-2AS45和NRM-2AS84位于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1.8,4.6 cM。由此,将成株期抗白粉病基因PmTDI-1初步定位于2A染色体短臂上。研究结果显示,从四倍体小麦TDI-1中鉴定到1个新的显性成株抗白粉病基因PmTD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小麦 白粉病 抗病基因 混合分离群体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一个萝卜绿皮新基因GST1的遗传定位
6
作者 刘钊 乔宁 +4 位作者 雷阳 张旭 李祯珍 王生武 乔麟轶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6-2073,共8页
为深入理解萝卜皮色形成机制,开发萝卜皮色标记进行辅助育种,本研究利用绿皮萝卜G-2和白皮萝卜W-1构建了遗传群体,明确了绿皮表型的遗传规律;结合混合分离群体分析和RNA-Seq技术(BSA-seq)确定了绿皮调控位点所在染色体,接着开发分子标... 为深入理解萝卜皮色形成机制,开发萝卜皮色标记进行辅助育种,本研究利用绿皮萝卜G-2和白皮萝卜W-1构建了遗传群体,明确了绿皮表型的遗传规律;结合混合分离群体分析和RNA-Seq技术(BSA-seq)确定了绿皮调控位点所在染色体,接着开发分子标记定位了绿皮基因。结果显示,G-2和W-1的F_(1)代植株肉质根表现为介于亲本之间的中间色(浅绿色),其F_(2)代群体单株分离出绿色、中间色和白色肉质根,大致符合1∶2∶1的分离比例(χ^(2)=3.21,P>0.05),表明绿皮表型在遗传后代中呈不完全显性,并由1个主效基因控制,暂将其命名为Green-Skinned Taproot 1(GST1)。BSA-Seq结果显示,有1827个萝卜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在G-2×W-1 F_(2)代群体绿皮池和白皮池间具有多态性,其中31.86%位于R01染色体,并且主要分布在短臂端部0~5 Mb的物理区间内。在此区段附近开发分子标记,最终将GST1定位到标记sxau30和sxau3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6.4和8.3 cM,对应萝卜品种Radicula参考基因组R01:2.93~8.99 Mb的物理区间。此区间共有210个高置信注释基因可在肉质根表皮中表达,其中有44个在绿皮池和白皮池之间表达差异显著,对可能参与叶绿素合成或代谢途径的4个候选基因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其表达水平与BSA-Seq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为萝卜绿皮成色机制解析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皮色分子育种提供了新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绿皮 混合分离群体分析 RNA-Seq测序 基因定位
下载PDF
玉米S组CMS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30
7
作者 郑用琏 李建生 +1 位作者 刘纪麟 石永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共6页
以[Mo17(rf_3rf_3)CMS-唐徐×HZ_1(Rf_3Rf_3)N]×Mo17(rf_3rf_3)N回交群体作为基因定位群体。采用RFLP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定位了Rf_3/rf_3基因。RFLP分析表明,Rf_3/rf_3基因位于第二染色体长臂上的UMC36A和UMC49分子标记之间,... 以[Mo17(rf_3rf_3)CMS-唐徐×HZ_1(Rf_3Rf_3)N]×Mo17(rf_3rf_3)N回交群体作为基因定位群体。采用RFLP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定位了Rf_3/rf_3基因。RFLP分析表明,Rf_3/rf_3基因位于第二染色体长臂上的UMC36A和UMC49分子标记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12.7cM和4.8cM。采用BSA法,筛选了340个10mer随机引物,找到与Rf_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APD Eo8-1.2,将Rf_3/rf_3基因的标记距离缩小到2.7cM,为Rf_3/rf_3基因辅助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分子标记 混合分离分析
下载PDF
甘薯根腐病相关AFLP标记筛选 被引量:4
8
作者 苏文瑾 王连军 +3 位作者 雷剑 赵天瑶 帅秋菊 杨新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254-5255,5265,共3页
甘薯根腐病是由甘薯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简称FSB]引起的一种真菌性毁灭性病害,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近年有向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传播的趋势,对甘薯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在已有的徐薯18与胜利百... 甘薯根腐病是由甘薯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简称FSB]引起的一种真菌性毁灭性病害,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近年有向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传播的趋势,对甘薯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在已有的徐薯18与胜利百号F1分离群体抗性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分离群体混合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与AFLP技术相结合,通过筛选80对引物,定位与甘薯根腐病相关的分子标记,在感病群体中定位到一个显性标记,即标记Eco(45)-Mse(45)被发现与感病基因连锁。所获试验结果对甘薯抗病遗传改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根腐病 AFLP标记 分离群体混合分析
下载PDF
棉花籽指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蓓 姚金波 +4 位作者 李燕 朱守鸿 房圣涛 陈伟 张永山 《中国棉花》 2022年第3期5-8,共4页
为挖掘棉花籽指相关的分子标记,以棉花籽指差异较大的陶小铃和大桃棉为亲本,构建F2群体,对F_(2)群体的籽指进行调查,选取具有极端籽指的植株构建混合群体分离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混池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 为挖掘棉花籽指相关的分子标记,以棉花籽指差异较大的陶小铃和大桃棉为亲本,构建F2群体,对F_(2)群体的籽指进行调查,选取具有极端籽指的植株构建混合群体分离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混池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3个与棉花籽指相关的区域,分别位于A07染色体42.6~91.6 Mbp,A13染色体2.2~5.3 Mbp,D10染色体7.1~8.3 Mbp。3个区域的Δ(SNP-index)峰值区段共包含142个候选基因。这些结果为棉花籽指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籽指 数量性状位点(QTL) 定位 混合群体分离分析(BSA) BSA-seq
下载PDF
Energy conserving effects of dividing wall column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静 赵寒梅 +3 位作者 祁建超 李春利 齐俊杰 郭佳佳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934-940,共7页
The energy-conserving performance of dividing wall column(DWC)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heat transfer through the dividing wall is consider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mmon heat insulation div... The energy-conserving performance of dividing wall column(DWC)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heat transfer through the dividing wall is consider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mmon heat insulation dividing wall column(HIDWC). Based on th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heat transfer dividing wall column(HTDWC) and HIDWC, both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a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energyconserving situation. Mixtures of n-hexane, n-heptane and n-octane are chosen as the example for separ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HTDWC is 50.3% less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distillation column, while it is 46.4% less than that of HIDWC. It indicates that DWC is efficient on separating threecomponent mixtures and HTDWC can save more energy than HIDWC.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heat transfer while applying DWC to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viding wall column ENERGY-SAVING Heat transfer Back-mixing Thermodynamic efficiency
下载PDF
玉米株高主效QTL qPH2.4的定位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梦迪 张晓聪 +2 位作者 李新海 翁建峰 席章营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68,共8页
课题组前期以玉米自交系郑58为轮回亲本,以昌7-2为供体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Z12和W16。Z12和W16在bin2.07区域均含有1个来源于昌7-2的染色体片段,株高均显著高于轮回亲本郑58。利用郑58和Z12为材料构建F2分... 课题组前期以玉米自交系郑58为轮回亲本,以昌7-2为供体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Z12和W16。Z12和W16在bin2.07区域均含有1个来源于昌7-2的染色体片段,株高均显著高于轮回亲本郑58。利用郑58和Z12为材料构建F2分离群体,基于重测序和混合分离分析(BSA)策略,将株高主效QTL qPH2.4定位于第2染色体13.95 Mb(201 457 953~215 022 157 bp)的区域内。利用在目标区间内筛选出的20对多态性分子标记对包含743个单株的郑58×Z12 F2分离群体和包含1 720个单株的郑58×W16 F2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结合田间株高数据进行QTL定位,将株高主效QTL qPH2.4定位在InDel分子标记ph-18和ph-19之间,区间的遗传距离为0.57 cM,物理距离为626 kb。参考B73基因组(RefGen_v4)注释信息,该区间内存在17个注释基因,其中,包含可以调控油菜素内酯信号的基因Zm00001d0066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 混合分离分析 QTL定位
原文传递
全基因组分析策略应用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鉴定的研究和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廷敏 陈在杰 陈松彪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5-1530,共6页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瘟病严重危害水稻生产,每年可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利用水稻抗病基因资源,培育抗病水稻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基于遗传定位及图位克隆,已有一百多个抗稻瘟病基因得到鉴定,其...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瘟病严重危害水稻生产,每年可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利用水稻抗病基因资源,培育抗病水稻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基于遗传定位及图位克隆,已有一百多个抗稻瘟病基因得到鉴定,其中有二十多个基因被克隆。近年来,全基因组分析策略进一步推动了水稻抗稻瘟病基因鉴定的发展。本研究简要总结了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定位和克隆,并概述了全基因组分析策略应用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鉴定的研究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基因 极端分离混合池重测序分析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BSA技术与昆虫杀虫剂抗性基因定位
13
作者 孟晨 仇鑫 +1 位作者 陈斌 张玉娟 《生命的化学》 CAS 2022年第10期1828-1834,共7页
使用杀虫剂进行病虫害防控是有效防治虫媒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大规模使用杀虫剂导致昆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性。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分子标记的应用、大量物种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利用双亲分离后代群体中具有极端表型的个体构... 使用杀虫剂进行病虫害防控是有效防治虫媒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大规模使用杀虫剂导致昆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性。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分子标记的应用、大量物种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利用双亲分离后代群体中具有极端表型的个体构建混池进行测序,通过比较不同混池之间的多态性并结合表型信息,从而定位目的基因的混合群体分离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技术,因其简单、高效的特点得到了快速广泛的应用。采用BSA技术揭示杀虫剂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对抗药性产生风险的有效评估以及新型杀虫剂的改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BSA技术的发展和昆虫杀虫剂抗性分子机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该技术在昆虫杀虫剂抗性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群体分离分析技术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杀虫剂抗性 基因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