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同步课堂在地化创新的动因、成效及可持续发展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佳 童名文 +2 位作者 高倩倩 龙陶陶 王建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6,124,共10页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混合同步课堂是我国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ICT手段。然而,混合同步课堂的区域在地化发展面临管理不当、协同不足、机制缺乏等问题,存在叫停...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混合同步课堂是我国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ICT手段。然而,混合同步课堂的区域在地化发展面临管理不当、协同不足、机制缺乏等问题,存在叫停的现象。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学校缺乏混合同步课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手可靠经验。校长是教育改革创新的代理人。创新扩散理论被广泛用于教育创新实践研究。基于此,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从校长视角,以创新扩散理论为框架,选取合适案例,深入剖析混合同步课堂区域在地化创新的动因、成效及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严峻的现实教育问题为主体,以内部创新意识及外部政策为两翼的先决条件为混合同步课堂的在地化发展提供了适宜孵化场。其次,即使混合同步课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因其相对优势、较好的兼容性、可试验性及可观察性而落地。最后,混合同步课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立体、多维成效得以确认,富有人文属性的创新机制保障了其在地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将为更大范围内混合同步课堂的创新扩散提供经验依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混合同步课堂 在地化 创新扩散 可持续发展机制
下载PDF
混合同步课堂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价值和实践逻辑——基于成都七中混合同步课堂的实践探索
2
作者 张辉蓉 俞献林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混合同步课堂因兼具在线教育的空间灵活性和传统教育的共同存在感以及社会存在感而具有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价值:无损放大优质资源,师生共育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协同提质教育教学,重塑学校组织文化;技术赋能拓展育人空间,助推... 混合同步课堂因兼具在线教育的空间灵活性和传统教育的共同存在感以及社会存在感而具有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价值:无损放大优质资源,师生共育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协同提质教育教学,重塑学校组织文化;技术赋能拓展育人空间,助推教育转型升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这些现实价值的实现,必须基于稳定而合理的实践逻辑,包括主动作为、各司其职、多元共襄的管理组织逻辑;求同存异、远程协同、双线融合的教学运行逻辑;以人为本、全面全程、量身定制的服务保障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同步课堂 教育优质均衡 混合同步学习 远程直播教学
下载PDF
混合同步课堂境域下的计算思维教学模式理论建构研究——以智慧教室为环境支撑
3
作者 吴候俣 刘勉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43-148,共6页
混合同步课堂是促进教育均衡的一项重要措施,融合了混合学习和同步课堂各自的优势,以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的方式使远端名师与本地学生进行积极高效的互动.以往的混合同步课堂相关研究较少关注如何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而计算思维是应对... 混合同步课堂是促进教育均衡的一项重要措施,融合了混合学习和同步课堂各自的优势,以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的方式使远端名师与本地学生进行积极高效的互动.以往的混合同步课堂相关研究较少关注如何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而计算思维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挑战所不可或缺的能力.针对此现状,从理论上构建了以智慧教室为环境支撑的混合同步课堂计算思维教学模式,包括模式基础、教学目标、学习空间、操作流程、教学评价等维度,以期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同步课堂 计算思维 智慧教室 教学模式 理论建构
下载PDF
混合同步课堂中师生多模态互动行为的动态协同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小娟 刘清堂 +2 位作者 吴林静 苗恩慧 张喜俊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3-50,共8页
混合同步课堂(BSC)作为一种网络协同教学模式,是应对教育不公平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手段,而师生互动是影响BSC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BSC的协同、互动特征,构建了课堂师生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借助认知... 混合同步课堂(BSC)作为一种网络协同教学模式,是应对教育不公平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手段,而师生互动是影响BSC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BSC的协同、互动特征,构建了课堂师生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借助认知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了BSC在不同实施时期的渐进发展过程,即前期接受技术—中期适应教法—后期双师协同。研究发现:中心校教师与两地学生和教学点教师的互动是BSC师生互动的核心;中心校教师的目光注视、指示性手势和节律性手势具有引导注意、情感支持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能够激发师生积极的社会互动,促进不同模态互动行为间的高效转换,改善师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远端师生的社会存在感。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多方协同培育感知技术有用—主动迁移教法—协同创编案例的自我导向型教师的渐进培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同步课堂 师生多模态互动 多模态话语分析 认知网络分析
下载PDF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杨俊锋 崔丽霞 +2 位作者 吴滕 潘慧 洪河条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56,77,共8页
互联网时代,课堂的形式包括物理课堂、同步网络课堂和异步网络课堂。混合同步网络课堂(BSCC)通常使用具有教学功能的视频会议系统连接不同地区的两个班级,实现网络课堂和物理课堂的混合,可以用来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班级。BSCC的规模化应... 互联网时代,课堂的形式包括物理课堂、同步网络课堂和异步网络课堂。混合同步网络课堂(BSCC)通常使用具有教学功能的视频会议系统连接不同地区的两个班级,实现网络课堂和物理课堂的混合,可以用来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班级。BSCC的规模化应用可以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研究其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宁波市两所小学作为实验学校,开展了两个学年的混合同步网络教学,通过前后测成绩的比较分析、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法探讨了BSCC的有效性。研究发现:(1)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开展后,薄弱学校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近远两端的学生对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效率、交互、环境、教师支持、任务取向和课件设计等几个方面的感知差异不大;(3)教师对近远两端课堂学生的关注基本相同,并没有顾此失彼,这是BSCC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 有效性 实证研究
下载PDF
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52
6
作者 雷励华 左明章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43,共6页
面向农村教学点开展同步互动混合教学,是破解农村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难题,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如何更好地组织与实施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面向农村教学... 面向农村教学点开展同步互动混合教学,是破解农村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难题,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如何更好地组织与实施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环境特征的基础上,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情境化学习理论为依据,分别提出了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互动多元化与课堂协作情景化设计思路,并结合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与教学信息在各要素间的流向,设计了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结构框架。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的应用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组织机制与实施措施,并以访谈为主要方法对该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学点 同步互动混合课堂 同步互动混合教学模式
下载PDF
混合同步网络教学模式应用于非洲进修生教学研究
7
作者 刘伟杰 郑辉 戴岩奇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3期161-164,共4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开展的“中非友谊”奖学金进修生项目受到了非洲学生的青睐,因而来华的非洲进修生数量逐年递增,但由于中国与非洲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洲进修生的学习效果。针对非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开展的“中非友谊”奖学金进修生项目受到了非洲学生的青睐,因而来华的非洲进修生数量逐年递增,但由于中国与非洲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洲进修生的学习效果。针对非洲进修生在华学习期间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课堂学习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索,提出将跨文化差异混合同步网络教学模式应用于非洲进修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以期提高非洲进修生在华的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友谊”奖学金项目 跨文化差异 混合同步课堂 非洲进修生
下载PDF
农村薄弱校教师“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接受度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朱万侠 黄红涛 李肖霞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4,106,共9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薄弱校也开始建设教育信息化环境。为了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教育精准扶贫,以"同步互动混合课堂"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装备开始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落地...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薄弱校也开始建设教育信息化环境。为了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教育精准扶贫,以"同步互动混合课堂"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装备开始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落地应用。为了调查农村薄弱校教师对"同步互动混合课堂"的接受度,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幕阜山片区薄弱校一线教师进行了调查。利用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农村薄弱校教师对"同步互动混合课堂"具有较高的接受度;(2)影响农村薄弱校教师"同步互动混合课堂"使用意向的因素主要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的因素。研究结论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薄弱校 教育均衡 同步互动混合课堂 技术接受模型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大学音乐通识课混合同步教学效果实证研究
9
作者 郑晓明 《当代音乐》 2022年第6期39-42,共4页
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三校协作开展的大学音乐通识课程《音乐鉴赏》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以及课堂观察法开展全方位调查研究,剖析校际协作的混合同步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基于课堂教学有... 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三校协作开展的大学音乐通识课程《音乐鉴赏》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以及课堂观察法开展全方位调查研究,剖析校际协作的混合同步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基于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的结果,从收集的真实数据资料出发,整理归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教师以及教育中介系统三个方面对影响《音乐鉴赏》混合同步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总结提炼,研究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化方案,为高校音乐课程实现信息化有效教学和大学音乐通识课混合同步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音乐通识课 混合同步课堂 教学有效性 调查 优化方案
下载PDF
信息技术助力农村教学点课堂教学结构创新与均衡发展实践 被引量:27
10
作者 黄涛 田俊 吴璐璐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2,共6页
借力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创新面向农村教学点课堂教学结构,是帮助农村教学点解决"开不齐、开不好、开不足课"难题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义务教育在城乡层面上均衡发展的突破口。文章在深入分析了农村教学点... 借力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创新面向农村教学点课堂教学结构,是帮助农村教学点解决"开不齐、开不好、开不足课"难题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义务教育在城乡层面上均衡发展的突破口。文章在深入分析了农村教学点教学环境特征,以及课堂教学结构组成要素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以协同发展理论与情境化学习理论为依据,考虑到城乡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设计了同步互动混合课堂和同步互动专递课堂两种教学结构。以湖北省应用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同步互动课堂虚实结合的实施机制,以及共同体划分和同一张课表的组织形式,并通过访谈法对该教学结构在教师、学生和教学点的发展方面进行了效果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学点 同步互动混合课堂 同步互动专递课堂 教学结构
下载PDF
“互联网+”教学点:新城镇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 被引量:85
11
作者 王继新 施枫 吴秀圆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4,共9页
在新城镇化的进程中,县城学校人数剧增,学校压力不断增大,农村学校尤其是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该文以此为背景,阐述了作者与研究团队在湖北省咸安区、恩施州等多个地区展... 在新城镇化的进程中,县城学校人数剧增,学校压力不断增大,农村学校尤其是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该文以此为背景,阐述了作者与研究团队在湖北省咸安区、恩施州等多个地区展开的以"‘互联网+’教学点"为主题的实践探索与案例成果,包括双轨数字学校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城乡牵手与家校共建以及全媒体适切性资源建设等,并形成了"一体双核四驱"的"咸安模式""三式"破"三难"的恩施模式等具有区域教育特色的教育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同时,该文也总结出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亟待与时俱进;教育管理者的理念有待更新,领导力有待提升;保障机制亟待构建和完善等。最后从"两化一体"协同推进与UGBS协同协作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镇化 双轨数字学校 同步互动混合课堂 同步互动专递课堂
下载PDF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杨俊锋:智能技术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
12
作者 董栋 杨俊锋 《在线学习》 2023年第11期22-25,共4页
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升级,为优化学习场景提供了条件。从学习空间的重构到技术赋能学生和教师,进而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智能技术发挥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学习空间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 应用监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