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空气混合对流换热试验研究
1
作者 杨鹏 王国栋 +3 位作者 李万总 黄思洋 周明慧 刘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1-782,共12页
为论证大型非能动核电厂空气导流板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搭建了安全壳冷却能力验证试验台架(COCOVET)。本文选取COCOVET空气冷却试验工况,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手段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环腔的空气流动可视化,通过对比试验数据和... 为论证大型非能动核电厂空气导流板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搭建了安全壳冷却能力验证试验台架(COCOVET)。本文选取COCOVET空气冷却试验工况,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手段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环腔的空气流动可视化,通过对比试验数据和程序模拟结果,研究PCS环腔空气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并存的混合对流换热现象,论证导流板优化方案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PCS环腔下降段空气到达导流板尾部区域后,大部分空气折流180°进入上升段,沿导流板向上流动,少量空气沿冷却面继续向下流动。在无导流板区域,加热面传热方式以偏自然对流类型为主,加热面热流密度沿高度方向基本不变。在有导流板区域,PCS环腔上升段存在明显的入口效应,加热面热流密度呈现迅速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安全壳安全分析程序计算值和试验值符合良好,适用于模拟空气混合对流换热过程。研究结果验证了大型非能动核电厂导流板优化方案可行性,也丰富了空气混合对流换热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导流板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空气混合对流换热 程序适用性
下载PDF
方形空间内混合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邹宽 杨茉 +2 位作者 张宏艳 王建刚 林宗虎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7-210,共4页
以建筑物内人工环境控制为应用背景,对有对称空气射流的方形空间内混合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这种具有对称结构的混合对流换热解的分岔问题。数值结果表明,Reynolds数、强制通风气流的射流角度、以及方形空间的宽高... 以建筑物内人工环境控制为应用背景,对有对称空气射流的方形空间内混合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这种具有对称结构的混合对流换热解的分岔问题。数值结果表明,Reynolds数、强制通风气流的射流角度、以及方形空间的宽高比都会影响解的分岔。当Re数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会出现非对称数值解。宽高比减小,出现非对称解的临界Re数也随之减小。Re数、宽高比一定,仅当通风气流的射流角度在某个范围内时,能够得到非对称的数值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对流换热 数值模拟 分岔 方形空间
下载PDF
冷冻过程中食品表面混合对流换热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冯亦步 季阿敏 +1 位作者 周维 郭运 《黑龙江商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4-29,共6页
用龙格一库塔法进行了混合对流换热的数值求解,结合食品冷冻分析了数值计算结果,探讨了食品冷冻中冷风的合理流向。
关键词 混合对流换热 食品工业 冷冻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垂直矩形窄缝流道中混合对流换热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潘良明 何川 辛明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直接使用N -S方程 ,采用将重力项化为与温度和差压有关函数的处理方法 ,对垂直矩形窄缝流道中定热流密度下混合单相层流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 ,发现在整个流道靠近加热壁面区域存在强烈的“烟囱效应”。在层流流动时 ,由于该效应的存... 直接使用N -S方程 ,采用将重力项化为与温度和差压有关函数的处理方法 ,对垂直矩形窄缝流道中定热流密度下混合单相层流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 ,发现在整个流道靠近加热壁面区域存在强烈的“烟囱效应”。在层流流动时 ,由于该效应的存在 ,使近壁区域的工质扰动加强 ,从而提高局部对流换热系数 ,但将造成整个加热壁面换热系数分布不均匀 ,故该种对流方式只能用于较低热流密度的传热 ,若壁面的热流密度过高 ,将对整个流道的安全性造成很大威胁。本文所建立的浮力影响模型可以预测混合对流时的传热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直矩形窄缝流道 烟囱效应 混合对流换热 数值模拟 压水堆
下载PDF
倾斜矩形通道中湍流混合对流换热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正瑞 杨燕华 +1 位作者 顾汉洋 程旭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5,共6页
在文献中对重力影响的湍流流动与换热的分析,多数集中在对竖直通道的研究,少有述及倾斜角度的影响。本文针对倾斜矩形通道中的湍流混合对流进行了数值分析,以考察倾斜角度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分别分析了空气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的工况,... 在文献中对重力影响的湍流流动与换热的分析,多数集中在对竖直通道的研究,少有述及倾斜角度的影响。本文针对倾斜矩形通道中的湍流混合对流进行了数值分析,以考察倾斜角度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分别分析了空气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的工况,倾斜角度的调整范围在15°~90°之间,矩形通道的下侧板单侧进行加热。采用了数种两方程湍流模型(k-ε模型),通过与文献中的竖直通道混合对流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最为合适的湍流模型。然后,基于这个湍流模型对倾斜的工况进行研究。文中主要考察了倾斜角度分别在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中对沿程努塞尔数(Nu)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矩形通道 湍流 混合对流换热 标准k-ε模型 RNGk-ε模型 LB低Rek-ε模型 两层低Re模型
下载PDF
中低雷诺数条件下单侧加热矩形通道内混合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炜波 胡珀 杜卡帅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0-356,共7页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是先进压水堆非能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空气对流换热的能力较差,对安全影响较大,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大尺寸垂直单侧加热矩形通道内空气自下而上流动时的混合对流换热,用于模拟核电厂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是先进压水堆非能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空气对流换热的能力较差,对安全影响较大,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大尺寸垂直单侧加热矩形通道内空气自下而上流动时的混合对流换热,用于模拟核电厂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的换热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小雷诺数条件下自然对流的影响不能忽略且自然对流会占据主导作用;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强迫对流换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当前学者所用经验关系式都不能很好地体现出自然对流在混合对流中起的作用,因此本文还通过实验数据拟合了一个新的计算混合对流换热的关系式,该公式在一定雷诺数范围内与实验值能很好地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垂直矩形通道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混合对流换热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离心浮升力对湍流混合对流换热影响的数值模拟
7
作者 阳祥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24,43,共6页
为研究离心浮升力对旋转设备中流动与换热的影响,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径向旋转轴向出流通道内充分发展湍流进行了研究。湍流雷诺数、旋转数和普朗特数分别保持为300、1.5和0.71,对格拉晓夫数分别为0、9 000、20 000以及50 000情况下... 为研究离心浮升力对旋转设备中流动与换热的影响,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径向旋转轴向出流通道内充分发展湍流进行了研究。湍流雷诺数、旋转数和普朗特数分别保持为300、1.5和0.71,对格拉晓夫数分别为0、9 000、20 000以及50 000情况下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主流速度、温度和二次流均随离心浮升力的增加而增强,最大主流速度和最小温度出现在非稳定侧;随离心浮升力增加,速度脉动增强,温度脉动在非稳定侧先增强再减弱,在稳定侧则是先减弱再增强;随离心浮升力增加,稳定壁面的换热增强,非稳定壁面换热则是先增强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直接数值模拟 混合对流换热 离心浮升力
下载PDF
三维方腔内竖直平板混合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翠珍 杨茉 +1 位作者 卢枚 王治云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0-482,共3页
本文建立了三维方腔内竖直板混合对流换热的数学模型,探讨Re数、进风口位置、竖直板位置对混合对流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Re数增加,竖直板下部的平均Nu_2下降,而总体平均Nu_1增加。随送风口高度增加,竖直板对流换热量增加。在竖直板位... 本文建立了三维方腔内竖直板混合对流换热的数学模型,探讨Re数、进风口位置、竖直板位置对混合对流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Re数增加,竖直板下部的平均Nu_2下降,而总体平均Nu_1增加。随送风口高度增加,竖直板对流换热量增加。在竖直板位置L_1/H=0.5~1.5的范围内,竖直板处于中间位置L_1/H=1.0时,竖直板混合对流换热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腔 混合对流换热 数值研究
原文传递
用低雷诺数NH模型模拟室内混合对流气流组织
9
作者 魏琪 夏国泉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利用标准两方程模型、低雷诺数NH模型,分别对室内空气流动换热的速度场、温度场、湍动能场进行了模拟,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低雷诺数NH模型能对室内空气流动换热的速度场、温度场、湍动能场进行较好的数值模拟... 利用标准两方程模型、低雷诺数NH模型,分别对室内空气流动换热的速度场、温度场、湍动能场进行了模拟,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低雷诺数NH模型能对室内空气流动换热的速度场、温度场、湍动能场进行较好的数值模拟,标准两方程模型的模拟的准确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调节 气流组织 混合对流换热 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进出口空间紊流混合对流的数值研究
10
作者 黄永红 何杰 《湖南电力》 1998年第5期4-7,共4页
采用K—ε两方程模型、壁面函数法等对多进出口空间紊流混合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对不同边界条件在较宽的参数范围内进行数值模拟,总结出紊流混合对流换热的若干规律。
关键词 混合对流换热 紊流 数值研究 换热
下载PDF
对称开口空间紊流混合对流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11
作者 黄永红 何杰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78-383,共6页
对工程实际中广为应用的紊流混合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具有计算对象为具有对称边界条件的多进出口空调房间的传热.针对此对象编制了一个应用程序,并运用此程序在较宽的参数范围内对不同的配风方式及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 对工程实际中广为应用的紊流混合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具有计算对象为具有对称边界条件的多进出口空调房间的传热.针对此对象编制了一个应用程序,并运用此程序在较宽的参数范围内对不同的配风方式及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相应的速度场、温度场及其它物理量场的分析,进而总结出紊流混合对流换热的一些规律.通过与相关文献的对比,说明了本文数值模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对流换热 紊流 K-ε两方程模型
下载PDF
用湍流传热模型模拟室内空气流动和换热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琪 夏国泉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利用低雷诺数NH模型、NK传热模型及模型系数改进后的NK传热模型,分别对室内空气流动和换热的速度场、温度场、湍动能场进行了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低雷诺数NH模型、NK传热模型及模型系数改进后的NK传... 利用低雷诺数NH模型、NK传热模型及模型系数改进后的NK传热模型,分别对室内空气流动和换热的速度场、温度场、湍动能场进行了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低雷诺数NH模型、NK传热模型及模型系数改进后的NK传热模型均能对室内空气流动及换热的速度场、温度场、湍动能场进行较好的数值模拟,其中模型系数改进后的NK传热模型模拟的准确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调节 气流组织 混合对流换热 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地下储气库热力学改进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中明 廖峻慧 +2 位作者 肖喆臻 杨江寅 黄湘宜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目的】明晰地下储气库的热力学过程是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电站安全设计与运行调度的重要基础。【方法】现有地下储气库热力学模型在计算热量交换时,存在高压储气阶段热损失偏大和低压储气库阶段补热过... 【目的】明晰地下储气库的热力学过程是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电站安全设计与运行调度的重要基础。【方法】现有地下储气库热力学模型在计算热量交换时,存在高压储气阶段热损失偏大和低压储气库阶段补热过多的不足。本文在全面分析地下储气库热力学模型理论基础合理性的前提下,先分析储气库热量计算偏差的形成根源;再提出改进模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热力学计算解析模型忽略了CAES地下储气库在运行过程中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这种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导致储气室洞壁与压缩空气之间的对流换热模型失真,导致温度计算结果偏差大。考虑混合对流换热的改进模型二可以较好地解决储气阶段温度计算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偏差过大的问题。算例分析证明了改进模型二的合理性。【结论】本文的改进模型二可为CAES地下储气库容积优化设计与效率分析提供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地下储气库 热力学改进模型 自然对流换热 强迫对流换热 混合对流换热
下载PDF
Mixed convectiv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analysis for peristaltic transport in an asymmetric channel with Soret and Dufour effects 被引量:5
14
作者 F.M.Abbasi A.Alsaedi T.Hayat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585-4591,共7页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ddresses the simultaneous effect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the mixed convection peristaltic flow of viscous fluid in an asymmetric channel. The channel walls exhibit the convective bound...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ddresses the simultaneous effect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the mixed convection peristaltic flow of viscous fluid in an asymmetric channel. The channel walls exhibit the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due to Soret and Dufour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Resulting problems are solved for the series solutions. Numerical value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rates are displayed and studi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of the fluid increase whereas the mass transfer rate at the wall decreases with increase of the mass transfer Biot number. Furthermore,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eat transfer Biot nu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staltic transport heat and mass transfer Soret and Dufour effects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下载PDF
Mixed convection characteristics in lid-driven cavity containing heated triangular block 被引量:2
15
作者 Krunal M.Gangawane B.Manikanda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381-1394,共14页
This research work numerically analyzes 2D,steady state,mixed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for Newtonian fluids in lid driven square enclosure with centered triangular block(blockage—10%or 30%)maintained either at the ... This research work numerically analyzes 2D,steady state,mixed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for Newtonian fluids in lid driven square enclosure with centered triangular block(blockage—10%or 30%)maintained either at the constant wall temperature or constant heat flux thermal conditions.The fluid flow in the enclosure is initiated by top moving wall in+x-direction,while all other walls are stationary.The top and bottom walls are thermally insulated.In particular,the governing field equations are solved for range of governing parameters such as,Reynolds number(1–1000),Prandtl number(1–100),and Grashof nu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convection Lid-driven cavity Reynolds number Numerical study Grashof number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Friction Factor on the Convective and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in Inclined Cylindrical Annulus
16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3年第11期2027-2036,共10页
The effect of friction factor on the unsteady state mixed convective-radiative heat transfer in an inclined cylindrical annulus is investigated from continuity, momentum and energy equations. The outer cylinder is kep... The effect of friction factor on the unsteady state mixed convective-radiative heat transfer in an inclined cylindrical annulus is investigated from continuity, momentum and energy equations. The outer cylinder is kept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while the inner cylinder is heated with constant heat flux.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normalized and solved using the vorticity-stream function and the BFC (body fitted coordinates) methods. The two heat transfer mechanisms of convection and radiation are treated independently and simultaneously. A computer program (Fortran 90) was built to calculate Nusselt number (Nu) and friction factorffor unsteady state condition for fluid Prandtl number fixed at (Pr = 0.7) (for air as working fluid) with radius ratio (/~ = 2.6), Rayleigh number (0 〈 Ra 〈 103), Reynolds number (50 〈 Re 〈 2,000), conduction-radiation parameter (0 〈 N 〈 10), optical thickness (0 〈 l" 〈 10) and different annulus inclination with horizontal plane (0~ _〈 d 〈 90~) for concentric cylindrical annulus. For the range of parameters considered, results show that radiation enhance heat transfer. It is also indicated in the results that as 3 increasefwill be decrease and also when Re increasefwill be decrease for any value of Ra causing increase in heat transfer. The maximum value off can be recognized at ~ = 90~ and the minimum value at 6 = 0~ for low Re. There is an optimum value of annulus inclination that gives maximum value of Nu, this maximum value appears at 90~ of annulus inclination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 with the previous work shows a good agre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inar flow mixed convection RADIATION inclined annulus friction factor.
下载PDF
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 of Mixed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in a Driven Cavity with Non-uniform Heating of the Bottom Wall
17
作者 Soufiene Bettaibi Ezeddine Sediki +1 位作者 Frdric Kuznik Sauro Succi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91-100,共10页
The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numerically the mixed convection in a differentially heated rid-driven cavity with non-uniform heating of the bottom wall. The velocity field is solved by a hybrid scheme with mult... The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numerically the mixed convection in a differentially heated rid-driven cavity with non-uniform heating of the bottom wall. The velocity field is solved by a hybrid scheme with multiple relaxation time Lattice Boltzmann (MRT-LBM) model, while the temperature field is obtained by resolution of the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DM). First, the model is checked and validated using data from the riterature. Validation of the present resuJts with those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shows a good agreement. A good efficiency in time simulation is confirmed. Thereafter, the model has been applied to mixed convection in a driven cavity with non-uniform heating wall at the fixed Grashof number Gr = 106. It is found that, the heat transfer is weakened as the Richardson number is augmented. For Gr = 106, we note the appearance of secondary vortice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cavity corn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LBM)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DM) heated Lid-driven cavity mixed convection non-uniform heating wal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