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性嗜铬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
作者 高利昆 阎红琳 袁静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混合性嗜铬细胞瘤(composite pheochromocytoma,CP)-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3例CP-节细胞神经瘤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37~64岁;其中例3为纵隔... 目的探讨混合性嗜铬细胞瘤(composite pheochromocytoma,CP)-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3例CP-节细胞神经瘤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37~64岁;其中例3为纵隔原发。镜下见瘤组织均由两种成分构成:一种为瘤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胞质细颗粒状,排列成器官样,核分裂象罕见;一种为束状排列的神经纤维瘤样背景下,散在及聚集分布的神经节细胞;结节边缘尚可见残留的肾上腺组织。免疫表型:嗜铬细胞瘤成分中CD56、CgA、Syn、vimentin均阳性,SMA、Melan-A、α-inhibin、NF均阴性,S-100支持细胞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节细胞神经瘤成分中NF、S-100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其内神经节细胞中CgA、Syn弱阳性或阴性。结论CP是相对较罕见的肿瘤,而节细胞神经瘤为相对常见的一种混合成分,其在临床及放射学上无法与嗜铬细胞瘤区分,目前仅基于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诊断,需根据其内混合的不同成分(良性或恶性)来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嗜铬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下载PDF
^(99m)Tc-HYNIC-TOC显像和^(131)I-MIBG显像在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中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王宇 童安莉 +4 位作者 周玥 张文倩 崔云英 景红丽 李玉秀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3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讨^(99m)Tc标记肼基烟酰胺奥曲肽类似物(^(99m)Tc-HYNIC-TOC)显像与^(131)I-间碘苄胍(^(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对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PG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35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的PPGL患者... 目的探讨^(99m)Tc标记肼基烟酰胺奥曲肽类似物(^(99m)Tc-HYNIC-TOC)显像与^(131)I-间碘苄胍(^(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对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PG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35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的PPG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99m)Tc-HYNIC-TOC生长抑素受体显像与^(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的诊断敏感性及影响因素。结果319例行^(99m)Tc-HYNIC-TOC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病灶检出阳性184例,诊断敏感性为57.7%;279例行^(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病灶检出阳性232例,诊断敏感性为83.2%,原发灶位于肾上腺、腹膜后、头颈部、心脏及纵膈、盆腔及膀胱部位的^(99m)Tc-HYNIC-TOC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敏感性分别为53.3%、62.5%、95.0%、66.7%、50.0%和11.0%,^(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敏感性分别86.7%、88.5%、45.4%、50.0%、75.0%和33.3%。不同遗传背景[包括琥珀酸脱氢酶(SDH)、希佩尔-林道(VHL)及RET原癌基因(RET)基因突变]的PPGL患者中,两种方法诊断PPGL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的中位数为4.4(3.0,6.1)cm。^(99m)Tc-HYNIC-TOC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和^(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对较大肿瘤组(≥4.4 cm)的诊断敏感性均显著高于较小肿瘤组(<4.4 cm)(64.0%vs.51.3%;92.3%vs.74.1%)(P<0.01);19例患者(占5.3%)的肿瘤对这两种显像方法均不摄取。结论本研究为迄今中国最大PPGL队列的^(99m)Tc-HYNIC-TOC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及^(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的研究。总体而言,^(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敏感性较^(99m)Tc-HYNIC-TOC生长抑素受体显像高,但对部分部位的肿瘤,如头颈副神经节瘤,后者有明显优势,两者有互补性,临床中需要结合患者的特点进行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神经 ^(99m)Tc-HYNIC-TOC生长抑素受体显像 ^(131)I-MIBG显像 诊断敏感性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不同生化表型的CT征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晓芳 杨萍 +4 位作者 刘柳 李庆姝 李易 陶奉明 毛芸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分析生化阴性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s)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征象是否有别于生化阳性PPGLs,同时了解生化阳性PPGLs不同表型的CT征象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 目的:分析生化阴性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s)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征象是否有别于生化阳性PPGLs,同时了解生化阳性PPGLs不同表型的CT征象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PPGLs患者的术前腹部增强CT图像,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囊变坏死、液-液分层、钙化、向心结节状强化、肿瘤内粗大血管、强化包膜、绝对廓清率及相对廓清率。根据生化水平,将患者分为生化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进一步分为去甲肾上腺素型、肾上腺素型及多巴胺型。比较各组及各表型间的CT征象差异。结果:相较于生化阴性组,阳性组PPGLs更大(Z=-2.064,P=0.039)、囊变坏死(χ2=6.610,P=0.010)及向心结节状强化(χ2=3.909,P=0.048)的比例更高;相较于去甲肾上腺素型,肾上腺素型PPGLs更大(Z=-2.036,P=0.042)、强化包膜比例更高(χ2=7.242,P=0.007)。结论:肿瘤大小、囊变坏死及向心结节状强化的CT征象有助于术前诊断生化阴性PPGLs,肿瘤大小及强化包膜有助于解释去甲肾上腺素型及肾上腺素型PPGLs不同临床表现产生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神经 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血NSE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天翊 张文倩 +4 位作者 陈映含 周玥 崔云英 王宇 童安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533-538,共6页
目的 研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断的501例PPGL患者,按照NSE正常(≤16.3 ng/mL)和NSE升高(>16.3 ng/mL)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别。... 目的 研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断的501例PPGL患者,按照NSE正常(≤16.3 ng/mL)和NSE升高(>16.3 ng/mL)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别。结果 NSE升高组患者与NSE正常组相比,肿瘤原发灶直径更大(5.00 cm vs 4.60 cm),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NE),24 h尿多巴胺(DA)水平更高,出现转移病变的比例更高(31.6%vs 13.7%)(P<0.05)。NSE水平与肿瘤原发灶大小(r=0.131,P<0.05)、24 h尿NE水平(r=0.195,P<0.05)、24 h尿DA水平(r=0.119,P<0.05)成正相关。结论 在PPGL患者中,NSE水平与肿瘤大小、分泌功能以及是否发生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嗜铬细胞/副神经 儿茶酚胺 转移
下载PDF
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和病理诊断价值
5
作者 白琳琳 王鹏 徐洪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结果32例嗜铬细胞瘤中31例INSM1阳性(31/32,96.88%),其中高表达20例(20/32,62.50%)。9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INSM1均阳性,其中高表达8例(8/9,88.89%)。3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中INSM1均阴性。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P<0.001)。INSM1高表达的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具有更高的Ki67增殖指数(P=0.016),但与患者性别(P=0.190)、年龄(P=0.439)、肿瘤TNM分期(P=0.793)、生长模式(P=0.495)、凝固性坏死(P=0.790)和脉管/包膜侵犯(P=0.790)均无显著相关性。INSM1鉴别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与肾上腺皮质腺瘤的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88。结论INSM1表达于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细胞核,而不表达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可有效鉴别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神经 肾上腺皮质腺 INSM1
下载PDF
术前多沙唑嗪准备时长对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
作者 景晓利 陶磊 张富军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目的分析在精确麻醉管理模式下,多沙唑嗪术前准备时长对嗜铬细胞瘤(phaeochromocytoma,PCC)和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5... 目的分析在精确麻醉管理模式下,多沙唑嗪术前准备时长对嗜铬细胞瘤(phaeochromocytoma,PCC)和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5年1月—2021年1月择期行PCC和PGL切除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232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PCC 199例,PGL 33例。按照患者术前多沙唑嗪准备时长[以天(T)表示]分为4组:组1 T<14 d;组2 T为14~28 d;组3 T为<28~42 d;组4 T>42 d。计算4组术前多沙唑嗪准备时长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hemodynamic instability,HI)的发生率。比较非HI与HI患者的一般资料、ASA分级、合并症、术前用药等。观察4组患者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最大值、最小值及波动范围,术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术中强心药的使用率。采用Clavien-Dindo评分标准评估4组患者的术后早期预后并记录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32例患者中,98例发生了HI,纳入HI组,剩余134例纳入非HI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HI组比较,HI组ASAⅢ级患者占比、糖尿病患者占比,以及术前最高水平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和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数值显著增高(P值均<0.05)。将单因素分析中P<0.25的变量及术前多沙唑嗪准备时长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ASA分级高、合并糖尿病是其术中发生HI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而术前多沙唑嗪准备时长不是术中发生HI的危险因素(P>0.05)。与组1相比,组2、组4患者合并术前高血压的患者占比均显著增高(P值均<0.05/6)。4组术前多沙唑嗪准备时长患者术中HI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水平、麻醉时长、手术时长、强心药物使用情况、液体正平衡水平、各手术方式占比,以及术中使用各类血管活性药物单位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与组1相比,术后组2、组4中Clavien-Dindo 2级患者的占比均显著增高(P值均<0.05/6)。术后,4组间的Clavien-Dindo 1、3、4级的患者占比,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4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的院内死亡。结论在精确麻醉管理模式下,术前多沙唑嗪准备时间长短对PCC和PGL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无显著影响。“理想麻醉状态”的维持、完善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以及个体化快速短效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神经 多沙唑嗪 Α-受体阻滞剂 精确麻醉管理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及其相关综合征的临床与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朋 兰卫华 +7 位作者 张尧 张军 舒泽华 李珂 黄灶明 黄义强 刘秋礼 江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83,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 PCC/PGL)及其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型、遗传特征及其治疗随访策略。方法 共纳入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22年8月临床确诊的44例PCC/PGL患者,收... 目的 探讨不同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 PCC/PGL)及其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型、遗传特征及其治疗随访策略。方法 共纳入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22年8月临床确诊的44例PCC/PGL患者,收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信息,采用二代测序对43例患者进行遗传学检测,以及采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进行突变验证。结果 共15例患者确诊为遗传性PCC/PGL,其中7例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3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MEN2),5例家族性副神经节瘤综合征。7个VHL综合征家系按照临床表现分别诊断为VHL2A(c.500G>A)、VHL2B(c.239G>T和c.444_457del)和VHL2C(c.293A>G)3种亚型,先证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2例复发性PCC及多发性肾癌患者还接受了舒尼替尼靶向治疗。3个MEN2家系分别携c.1901G>C、c.1832G>A和c.1901G>A错义突变,临床诊断均符合MEN2A,所有患者接受肾上腺及甲状腺切除手术,其中1例为预防性甲状腺切除。5个家族性副神经节瘤综合征家系中,共检测到4例SDHB突变患者,1例SDHD突变患者(SDHB:c.343C>T,c.541-2A>G,c.575G>A,c.268C>T;SDHD:c.337_340del),以散发性腹膜后PGL多见。结论 超过1/3的PCC/PGL患者可携带胚系基因突变,并具有明显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基因诊断技术在临床精准治疗及随访、遗传咨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神经 遗传综合征 临床特点 VHL RET
下载PDF
预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术后低血压的风险:新的预测列线图的开发和评估
8
作者 许巧 张高杰 +3 位作者 彭钺强 王林峰 黄勇 袁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0-754,共5页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线性模型,用于预测影响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s)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因素及概率。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线性模型,用于预测影响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s)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因素及概率。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腹膜后肿瘤切除并经过病理学诊断为PPGLs的315例患者,记录每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疾病特征、α肾上腺受体拮抗剂使用情况、24 h尿香草扁杏仁酸(vanillylmandelic acid,VMA)、术中资料及术后资料,将血压低于术前30%或者术后需要升压药维持的患者纳入低血压组。而后采用LASSO回归对数据进行特征缩减和筛选,然后利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有用性来评估该预测模型的表现。结果:预测模型中包含的预测因子包括24 h尿香草扁杏仁酸、α肾上腺受体拮抗剂使用情况、肿瘤大小以及手术失血量。该模型显示出良好的区分能力,C指数为0.882(95%CI=0.872~0.886),并且具有良好的校准性,ROC值为0.88。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具有临床价值。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对PPGLs患者术后出现低血压的情况进行术前个体化预测,为患者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恢复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低血压 列线图 嗜铬细胞和副神经 切除术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免疫微环境
9
作者 周玥 童安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742-747,共6页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s)是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遗传易感性高,其中SDHx突变为主的假性缺氧型肿瘤恶性潜能大。约10%~17%的PPGLs肿瘤会发生转移,转移性PPGLs缺乏有效的治疗,预后差。免疫微环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能够预测...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s)是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遗传易感性高,其中SDHx突变为主的假性缺氧型肿瘤恶性潜能大。约10%~17%的PPGLs肿瘤会发生转移,转移性PPGLs缺乏有效的治疗,预后差。免疫微环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能够预测患者预后及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反应。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初步描绘了PPGLs免疫图谱。本文主要就PPGLs免疫微环境中各类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基因背景及肿瘤转移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更好地理解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并为转移性PPGLs患者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副神经 转移性嗜铬细胞/副神经 免疫微环境 免疫细胞 免疫检查点
下载PDF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0
作者 李赟 高洪波 +4 位作者 李隆敏 陈凯琳 刘海春 张晓勇 邵玉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3066-3071,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PGL)临床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6例妊娠合并PPGL患者及按年龄相匹配的32例非妊娠合并PPGL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无...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PGL)临床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6例妊娠合并PPGL患者及按年龄相匹配的32例非妊娠合并PPGL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差异。结果:妊娠合并PPGL组与非妊娠合并PPGL组在高血压发生率、24小时尿肾上腺素(E)、24小时尿去甲肾上腺素(NE)的表达、基因突变、复发转移数量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PPGL的PFS较非妊娠组短(χ^(2)=28.107,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PGL合并妊娠、基因突变、突变基因SDHB是PPGL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妊娠合并PPGL出现复发转移数量较多且时间较早,妊娠是影响PPGL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嗜铬细胞 神经 预后
下载PDF
肾上腺混合性嗜铬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一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勤 刘贵秋 +1 位作者 马喆 张传山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81-481,共1页
肾上腺混合性嗜铬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composite pheochromocytomaganglioneuroma,Pheo—Gn)罕见,发病年龄范围广,临床症状不典型,组织构成具有多样性,故临床医师对其缺乏认识,容易误诊。2010年1月,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细胞神经 嗜铬细胞 混合性 肾上腺 临床医师 症状不典型 Pheo 发病年龄
原文传递
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不同生化表型的CT征象对比研究
12
作者 邱德意 李海威 《医学研究前沿》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生化阴性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征象是否有别于生化阳性PPGLs,同时了解生化阳性PPGLs不同表型的CT征象是否存在差异。对此,我们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5月-2023年11月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生化阴性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征象是否有别于生化阳性PPGLs,同时了解生化阳性PPGLs不同表型的CT征象是否存在差异。对此,我们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5月-2023年11月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15例为生化阳性PPGLs,15例为生化阴性PPGLs。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我们比较了两组患者的CT征象,包括肿瘤的形态、密度、强化特点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结果显示,生化阴性PPGLs在CT上表现为肿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强化不显著,周围组织受累较少。而生化阳性PPGLs在CT上表现为肿瘤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强化显著,周围组织受累较多。此外,我们还发现生化阳性PPGLs中不同表型(如肾上腺素型、去甲肾上腺素型等)的CT征象也有所不同,这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神经 CT征象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德宏 范骏平 +4 位作者 朱梦丽 李金泽 黄引 魏强 朱育春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4-260,共7页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是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年来,多模态影像组学、病理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遗传组学、代谢及蛋白组学等领域不断发展为我们更好地理解PPGL的复杂转移机制提供了思路。本文就PPGL的精准分型体系...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是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年来,多模态影像组学、病理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遗传组学、代谢及蛋白组学等领域不断发展为我们更好地理解PPGL的复杂转移机制提供了思路。本文就PPGL的精准分型体系、现阶段各组学诊断研究进展以及临床预后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神经 诊断 治疗 预后 研究进展
下载PDF
FH缺陷型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建国(摘译) 方三高(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46-846,共1页
高达40%的嗜铬细胞瘤(PCCs)和副神经节瘤(PGLs)属于遗传性肿瘤。富马酸水合酶(FH)的胚系突变/缺失导致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FH缺陷型子宫/皮肤平滑肌瘤和肾细胞癌(RCCs),这些肿瘤的特征是FH的免疫组织化学(IHC... 高达40%的嗜铬细胞瘤(PCCs)和副神经节瘤(PGLs)属于遗传性肿瘤。富马酸水合酶(FH)的胚系突变/缺失导致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FH缺陷型子宫/皮肤平滑肌瘤和肾细胞癌(RCCs),这些肿瘤的特征是FH的免疫组织化学(IHC)表达缺失和(或)2SC染色阳性。作者调查了FH缺陷型PCC/PGL的发生率、形态学和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细胞 嗜铬细胞 平滑肌 皮肤平滑肌 缺陷型 表达缺失 胚系突变
下载PDF
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护理专家共识
15
作者 王春立 武莹 +7 位作者 何梦雪 苏玲 张洪燕 郭欣 程方方 李丹 孙丹 王翠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947,共7页
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报告以及本研究参与人员临床实践经验,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函询及专家研讨对神经节苷脂-2(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包括准备以及要求、药品配制、药品输注、输注期间护... 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报告以及本研究参与人员临床实践经验,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函询及专家研讨对神经节苷脂-2(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包括准备以及要求、药品配制、药品输注、输注期间护理以及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等内容的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护理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NB) 神经苷脂-2(GD2) 达妥昔单抗β 护理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诊疗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吴小荣 陈勇辉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5-10,共6页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是较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2022年WHO对PHEO/副神经节瘤(paranganglioma,PGL)作出了新的定义,并介绍了治疗进展。本文对PHEO分型、诊断、治疗及临床预后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汇总,以指导临床医...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是较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2022年WHO对PHEO/副神经节瘤(paranganglioma,PGL)作出了新的定义,并介绍了治疗进展。本文对PHEO分型、诊断、治疗及临床预后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汇总,以指导临床医师进行相应的诊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神经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混合性副神经节瘤-节细胞神经瘤2例报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雯 王鸿雁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6期370-372,共3页
混合性副神经节瘤-节细胞神经瘤(composite paraganglioma-ganglioneuroma,CPG)是副神经节瘤与节细胞神经瘤混合的肿瘤,非常罕见.大约90%的肿瘤发生于肾上腺,少数发生于腹膜后.膀胱等处[1].本组2例均发生于腹膜后,本文通过对其临床... 混合性副神经节瘤-节细胞神经瘤(composite paraganglioma-ganglioneuroma,CPG)是副神经节瘤与节细胞神经瘤混合的肿瘤,非常罕见.大约90%的肿瘤发生于肾上腺,少数发生于腹膜后.膀胱等处[1].本组2例均发生于腹膜后,本文通过对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细胞神经 混合性
下载PDF
安罗替尼单药及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贤达 马楠 +2 位作者 郭胜杰 刘振华 尧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106-3110,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PPGL)患者接受安罗替尼单药及联合方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就诊的晚期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 目的探讨晚期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PPGL)患者接受安罗替尼单药及联合方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就诊的晚期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9例;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分为4组:安罗替尼单药组3例,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免疫治疗组3例,安罗替尼联合免疫及化疗组2例,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组1例;分析安罗替尼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接受安罗替尼单药及联合治疗的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44%),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44%),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44%),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89%),其中SDH基因突变患者ORR 100%,分别为SDHB和SDHD;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6.3月(IQR:11.3~21.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6.3月(IQR:9.8~20.8个月);药物不良反应事件≥3/4级者有2例,均为高血压。结论安罗替尼单药及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具有初步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罗替尼 嗜铬细胞 神经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19
作者 杨嘉鑫 郑杨煌 +4 位作者 施鸿金 王海峰 左毅刚 王剑松 张劲松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111-115,共5页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副神经节瘤,可导致难治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在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中PPGL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有研究建立了联合临床、病理、分子标志物的预测...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副神经节瘤,可导致难治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在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中PPGL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有研究建立了联合临床、病理、分子标志物的预测模型评估PPGL的转移风险;间碘苄基胍(MIBG)显像和18F-脱氧葡萄糖PET/CT对定位转移性PPGL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优于CT;大约40%的PPGL与已知致病基因的胚系突变有关,因此基因检测可用于肿瘤复发或多发的诊断。手术切除是治疗PPGL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对于转移性PPGL而言只能作为一种姑息性选择。化疗对转移性PPGL整体效果不佳,^(131)I-MIBG和肽放射性核素治疗转移性PPGL更有优势。目前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价值有限,但随着新靶点的发现,靶向药物仍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神经 转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骨转移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隆敏 高洪波 +4 位作者 李赟 李征 刘海春 张晓勇 邵玉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PPGLs)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术后2年内)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60例初诊为PPGLs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骨转移灶的分...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PPGLs)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术后2年内)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60例初诊为PPGLs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骨转移灶的分布差异。结果:60例PPGLs患者单发骨转移14例(23.3%),多发者46例(76.7%)。发生骨转移的中位时间为84个月,早期骨转移者15例(25%)。单因素分析示PPGLs患者的年龄与早期骨转移有关(χ^(2)=6.207,P=0.045)。早期骨转移中年龄<60岁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00,P=0.000)。PPGLs共发现骨转移灶353处,其中胸椎转移79处。27例(45.0%)患者出现骨转移相关并发症,依次为骨痛(88.9%)、麻木(51.9%)、骨折(37.0%)、瘫痪(11.1%)及高钙血症(3.7%)。结论:PPGLs患者的年龄与早期骨转移有关,年龄<60岁者发生早期骨转移多见,绝大多数骨转移发生在手术2年以后。PPGLs骨转移灶通常为多发,其中以胸椎转移最为常见。骨转移相关并发症最常见为骨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神经 骨转移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