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和液态混合烷烃拉曼特征峰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1
作者 张鼐 张兰坤 +4 位作者 魏彩云 帅燕华 李良景 黄惠兰 郭建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0-330,共11页
天然气和液态混合烷烃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原位拉曼测试表明,天然气和液态混合烷烃的拉曼特征峰随温度增高向高波数移动,随压力增大而表现出不同的拉曼位移趋势。2917 cm^(−1)左右为天然气的C-H对称伸缩振动峰(ν1),随压力增大向低波... 天然气和液态混合烷烃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原位拉曼测试表明,天然气和液态混合烷烃的拉曼特征峰随温度增高向高波数移动,随压力增大而表现出不同的拉曼位移趋势。2917 cm^(−1)左右为天然气的C-H对称伸缩振动峰(ν1),随压力增大向低波数移动,甲烷占烃类的比例和C_(2+)烃类含量对ν1拉曼位移有影响。<150℃时,液态混合烷烃的C-H对称伸缩振动峰和C-H不对称伸缩振动峰随压力增加向高波数移动,拉曼特征峰位移与压力相关性曲线变化趋势一致;≥150℃时,液态混合烷烃的部分拉曼特征峰随压力增大向低波数移动,拉曼特征峰位移与压力相关性曲线变化趋势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液态混合烷烃 拉曼 温度 压力
下载PDF
热泵精馏技术在碳五混合烷烃分离过程中运用分析
2
作者 乔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4期9-12,共4页
本文将围绕碳五混合烷烃分离原理与存在的不足开展分析,阐述热泵精馏技术的工作方式,并提出热泵精馏技术在碳五混合烷烃分离过程中的运用路径,通过对比常规精馏以及热泵精馏技术能耗情况,可提出以下结论,烷烃纯度超过99%时,热泵精馏技... 本文将围绕碳五混合烷烃分离原理与存在的不足开展分析,阐述热泵精馏技术的工作方式,并提出热泵精馏技术在碳五混合烷烃分离过程中的运用路径,通过对比常规精馏以及热泵精馏技术能耗情况,可提出以下结论,烷烃纯度超过99%时,热泵精馏技术的节省冷能效果达到43%,节省热能效果达到53%,总能耗可减少近48%,证明节能效果明显,能够满足预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软件 热泵精馏技术 能源供应 碳五混合烷烃分离
下载PDF
改性纳米HZSM-5沸石催化剂上C5~C8混合烷烃的芳构化反应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建宏 赵云 +4 位作者 宋金富 艾沙·努拉洪 胡佳 陈黎行 郭洪臣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65-670,共6页
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水蒸气钝化及过渡金属(Ni,Co,Cu,Zn)改性对调变纳米HZSM-5沸石催化剂上c5~C8混合烷烃芳构化反应的作用.采用NH3-TPD和Py-FT-IR方法表征了改性催化剂的表面酸性质,并与其催化芳构化性能进行了关联.... 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水蒸气钝化及过渡金属(Ni,Co,Cu,Zn)改性对调变纳米HZSM-5沸石催化剂上c5~C8混合烷烃芳构化反应的作用.采用NH3-TPD和Py-FT-IR方法表征了改性催化剂的表面酸性质,并与其催化芳构化性能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在450℃下进行水蒸气钝化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芳构化选择性,减少甲烷和乙烷等低碳烷烃的生成;催化剂进一步用锌盐或铜盐溶液浸渍改性,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抗积炭失活能力.这是由于水蒸气钝化能适当减少沸石表面的酸量,降低酸强度,而铜、锌改性可进一步减少B酸中心,增加L酸中心,并与B酸中心协同作用形成具有脱氢活性的催化中心,从而影响混合烷烃的活化方式与芳构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C8混合烷烃 芳构化 HZSM-5沸石 水蒸气钝化 浸渍 过渡金属
下载PDF
基于MVR热泵的三元混合烷烃热耦精馏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德明 王颖 +2 位作者 谭建凯 蒋宇 高晓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6-159,共4页
以正己烷、环己烷、异辛烷三元混合烷烃的分离为研究对象,利用Aspen Plus软件,选用RK-SOAVE方程,以年总费用(TAC)最低为目标函数,考察了中间组分分配比对热偶精馏的能耗及TAC等方面的影响,得到最佳分配比为0.47。在此基础上,把蒸汽再压... 以正己烷、环己烷、异辛烷三元混合烷烃的分离为研究对象,利用Aspen Plus软件,选用RK-SOAVE方程,以年总费用(TAC)最低为目标函数,考察了中间组分分配比对热偶精馏的能耗及TAC等方面的影响,得到最佳分配比为0.47。在此基础上,把蒸汽再压缩(MVR)热泵技术应用于热偶精馏,提出了MVR热偶精馏工艺,研究了压缩比对MVR热偶精馏的影响,得到了相关的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研究结果表明,MVR热耦精馏与常规热耦精馏相比,可节能约38%,节省年总费用约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烷烃 热偶精馏 MVR热泵技术 模拟 年总费用
下载PDF
混合烷烃对野油菜黄单胞菌合成黄原胶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欧杰 李柏林 程抒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73-276,共4页
本实验研究野油菜黄单胞菌以玉米淀粉作为碳源进行黄原胶生物合成过程中,添加作为携氧剂的混合烷烃对提高产胶率的影响,同时电镜观察不同发酵时期野油菜黄单胞菌的产胶情况。在摇瓶发酵的基础上,进行发酵罐实验。添加8%混合烷烃发酵66h... 本实验研究野油菜黄单胞菌以玉米淀粉作为碳源进行黄原胶生物合成过程中,添加作为携氧剂的混合烷烃对提高产胶率的影响,同时电镜观察不同发酵时期野油菜黄单胞菌的产胶情况。在摇瓶发酵的基础上,进行发酵罐实验。添加8%混合烷烃发酵66h后,黄原胶产胶率和碳源转化率明显提高。结果显示:摇瓶发酵产胶率可达3.84%(对照组为2.58%),碳源转化率为76.8%(对照组为51.6%);发酵罐产胶率可达4.18%(对照组为2.90%),碳源转化率为83.6%(对照组为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混合烷烃 野油菜黄单胞菌
下载PDF
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7种混合烷烃的方法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傅玉 曹霞 王勇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4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壬烷、环戊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7种烷烃类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二硫化碳溶剂解吸法,用气相色谱进行测定。结果 7种烷烃类物质均在10min内出峰,分离效果显著;在...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壬烷、环戊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7种烷烃类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二硫化碳溶剂解吸法,用气相色谱进行测定。结果 7种烷烃类物质均在10min内出峰,分离效果显著;在1μg/mL~40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97,方法的检出限为0.05~1.18μg/mL(S/N=3);样品的解吸率为96.0%~100.9%,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7.0%~104.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混合烷烃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工作场所空气 混合烷烃
下载PDF
基于热耦精馏的三组分混合烷烃分离工艺
7
作者 杨德明 王颖 +1 位作者 谭建凯 高晓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62-866,共5页
采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选用RK-Soave方程计算物性数据,以分离过程的年总费用(ATC)最低为目标函数,对侧线精馏热耦工艺、侧线提馏热耦工艺和完全热耦精馏工艺用于三组分混合烷烃的分离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侧线精馏热耦工... 采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选用RK-Soave方程计算物性数据,以分离过程的年总费用(ATC)最低为目标函数,对侧线精馏热耦工艺、侧线提馏热耦工艺和完全热耦精馏工艺用于三组分混合烷烃的分离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侧线精馏热耦工艺、侧线提馏热耦工艺和完全热耦精馏工艺分别需要274,293,142块塔板;侧线精馏热耦工艺比侧线提馏热耦工艺塔板少19块,但能耗增加14.98%;完全热耦精馏工艺比侧线提馏热耦工艺的能耗降低24.32%;完全热耦精馏工艺比侧线精馏热耦工艺和侧线提馏热耦工艺的ATC分别减少34.35%和23.08%;完全热耦精馏工艺的塔板数、能耗和ATC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烷烃 热耦精馏 分离工艺 模拟 能耗 三元物系
下载PDF
CO2与混合烷烃最小混相压力的界面张力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小杰 黄帅帅 +1 位作者 美合日阿依·穆泰力普 刘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92,共6页
实验模拟伊朗西南部的阿瓦兹-班吉斯坦油田原油组分中的烷烃成分,不考虑沥青质,结合传统测界面张力的高压悬滴法和先进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分别测量了40℃和60℃下、压力范围分别为3.0~8.5 MPa和3.0~9.5 MPa时混合烷烃和被NaCl溶液饱... 实验模拟伊朗西南部的阿瓦兹-班吉斯坦油田原油组分中的烷烃成分,不考虑沥青质,结合传统测界面张力的高压悬滴法和先进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分别测量了40℃和60℃下、压力范围分别为3.0~8.5 MPa和3.0~9.5 MPa时混合烷烃和被NaCl溶液饱和后的CO2之间的界面张力,用外推法得到了对应的最小混相压力,成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对比文献讨论了实验结果。主要从原油组成成分和系统温度分析影响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低碳正构烷烃可以加快界面张力随压力下降的速度,高温下影响界面张力的综合因素造成压力关键点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 混合烷烃 界面张力 最小混相压力 外推法
下载PDF
热泵精馏技术在碳五混合烷烃分离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汪文健 孟园 +4 位作者 孙国江 唐小淋 邹琳玲 安良 晋梅 《辽宁化工》 CAS 2022年第1期89-91,95,共4页
采用Aspen Plus V11软件,对异戊烯生产过程中的碳五混合烷烃分离工段分别采用常规精馏技术和热泵精馏技术进行稳态模拟,并对两种不同技术的能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各烷烃纯度>99.00%(质量分数)的条件下,相比于常规精馏技... 采用Aspen Plus V11软件,对异戊烯生产过程中的碳五混合烷烃分离工段分别采用常规精馏技术和热泵精馏技术进行稳态模拟,并对两种不同技术的能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各烷烃纯度>99.00%(质量分数)的条件下,相比于常规精馏技术,采用塔顶汽相直接压缩式热泵精馏技术可节省冷能耗42.47%,热能耗53.21%,总能耗降低47.91%,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n Plus软件 碳五混合烷烃 热泵精馏技术 模拟与优化 节能
下载PDF
烷烃混合物在Cu-BTC中的吸附与分离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丹 张丽 +1 位作者 刘迎春 王琦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227-2234,共8页
用巨正则系综Monte Carlo(GCMC)和构型导向Monte Carlo(CBMC)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了298K下甲烷-乙烷-丙烷体系以及正丁烷-异丁烷体系在1,3,5-苯三甲酸铜(II)(Cu-BTC)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u-BTC对丙烷以及异丁烷的吸附分离都有较好的选择... 用巨正则系综Monte Carlo(GCMC)和构型导向Monte Carlo(CBMC)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了298K下甲烷-乙烷-丙烷体系以及正丁烷-异丁烷体系在1,3,5-苯三甲酸铜(II)(Cu-BTC)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u-BTC对丙烷以及异丁烷的吸附分离都有较好的选择性.通过我们发展的"材料剖面成像"方法研究了烷烃混合物在Cu-BTC中不同压力下的吸附位点,从而进一步分析了烷烃混合物在Cu-BTC中的分离性能.结果发现,在吸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两种效应,即能量效应和尺寸效应的竞争.在甲烷-乙烷-丙烷体系中,较高压力下,由于尺寸效应的影响,丙烷主要吸附在主孔道中,而对甲烷和乙烷组分,能量效应占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乙烷主要吸附在四面体孔内,甲烷则主要吸附在三角形孔窗外.在正丁烷-异丁烷体系中,能量效应起主导作用,从而使异丁烷主要吸附在四面体孔内,而正丁烷主要吸附在主孔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混合 吸附 分离 Cu—BTC 吸附位点
下载PDF
某混合烷烃装置职业病危害调查
11
作者 李秀菊 刘丽红 郭勇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2-303,共2页
为了解混合烷烃生产装置的职业卫生现状,我们对某公司混合烷烃生产过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对该生产装置5个有害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各岗位的有毒物质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噪声8 h... 为了解混合烷烃生产装置的职业卫生现状,我们对某公司混合烷烃生产过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对该生产装置5个有害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各岗位的有毒物质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噪声8 h等效连续A声级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在正常工作环境中不会对操作工人造成健康危害。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齐全;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已建立;但仍存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工作人员防护意识薄弱,装置区没有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烷烃 职业病危害 调查
原文传递
分隔壁精馏塔分离三组分烷烃混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叶青 杜雷 +1 位作者 薛青青 张春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5,共5页
利用自制的分隔壁精馏塔小试装置对正己烷、正庚烷和辛烷三组分混合物的分离进行了实验。考察了进入侧线采出段的液体流量与进入预分离段的液体流量之比(简称液体分配比)、进料位置和出料位置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与带侧线采出的精馏塔... 利用自制的分隔壁精馏塔小试装置对正己烷、正庚烷和辛烷三组分混合物的分离进行了实验。考察了进入侧线采出段的液体流量与进入预分离段的液体流量之比(简称液体分配比)、进料位置和出料位置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与带侧线采出的精馏塔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分配比为1、进料位置为分隔壁中间、出料位置为分隔壁中间时,塔顶馏出物中正己烷的质量分数可达99.72%,侧线采出物中正庚烷的质量分数可达95.48%,塔釜液中辛烷的质量分数可达96.80%;采用分隔壁精馏塔比常规带侧线精馏塔可得到更高纯度的中间产物和塔釜产物;采用Aspen Plus流程软件对分隔壁精馏塔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隔壁精馏塔 烷烃混合 带侧线采出精馏塔 ASPEN PLUS软件
下载PDF
短链烷烃二元混合物在分子筛上吸附分离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玲红 王琦 刘迎春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232-1240,共9页
用巨正则系综MonteCarlo (GCMC)与构型偏倚 (CBMC)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了MFI分子筛对甲烷 -丙烷、乙烷 -丙烷体系 (3 0 0K ,3 45kPa)的吸附平衡 ,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相吻合 .分别模拟了FER ,ISV ,MEL ,MFI,MOR ,TON等六种分子筛对甲烷 ... 用巨正则系综MonteCarlo (GCMC)与构型偏倚 (CBMC)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了MFI分子筛对甲烷 -丙烷、乙烷 -丙烷体系 (3 0 0K ,3 45kPa)的吸附平衡 ,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相吻合 .分别模拟了FER ,ISV ,MEL ,MFI,MOR ,TON等六种分子筛对甲烷 -丙烷、乙烷 -丙烷体系 (3 0 0K ,3 45kPa)的吸附 ,得出甲烷 -丙烷体系中分子筛对较长链烷烃的选择性大小顺序 (气相甲烷摩尔分数为 0 .5时 )为ISV >MFI >MEL >FER >TON >MOR ,对乙烷 -丙烷体系选择性大小顺序 (气相乙烷摩尔分数为 0 .5时 )为ISV >MOR >MFI >FER >MEL >TON .MOR型分子筛对两个不同体系的吸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两个体系中ISV的吸附量均最大 ,MFI ,MEL ,FER次之 ,此三种分子筛具有相似的吸附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烷烃二元混合 分子筛 吸附分离 分子模拟 巨正则系综 构型偏倚 天然气
下载PDF
烷烃二元混合物导热率的测定与预测
14
作者 于养信 高光华 冯昕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830-833,共4页
用实验室建立的小型液体导热率测试仪,测定常压下正庚烷-正十二烷和正十一烷-正十六烷两个二元烷烃混合物体系在313.15K、333.15K及353.15K时的导热率数据。另外,还将流体传递性质的vanderWals模型... 用实验室建立的小型液体导热率测试仪,测定常压下正庚烷-正十二烷和正十一烷-正十六烷两个二元烷烃混合物体系在313.15K、333.15K及353.15K时的导热率数据。另外,还将流体传递性质的vanderWals模型扩展,应用该模型合适的混合规则,对研究的两个烷烃二元混合物体系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率进行了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混合 导热率 测定 预测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烷烃混合物在石墨烯表面取向
15
作者 刘艳芳 杨华 张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9-1733,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烷烃混合物在石墨烯表面取向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温度能够改变链取向的方向,相对较低的温度对链垂直表面取向有利,相对较高的温度对链平行于表面取向有利;温度升高短链烷烃会发生脱离混合物的情况,且...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烷烃混合物在石墨烯表面取向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温度能够改变链取向的方向,相对较低的温度对链垂直表面取向有利,相对较高的温度对链平行于表面取向有利;温度升高短链烷烃会发生脱离混合物的情况,且温度越高发生脱离行为的烷烃数目越多.烷烃链与石墨烯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混合 取向 石墨烯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渗透汽化芳烃/烷烃分离膜材料 被引量:10
16
作者 叶宏 李继定 +2 位作者 林阳政 陈剑 陈翠仙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芳烃/烷烃混合物的分离在石油化工及环保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与传统的萃取精馏等技术相比,渗透汽化膜技术以其清洁、节能和高效的优点,应用于芳烃/烷烃混合物的分离并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渗透汽化芳烃/烷烃分离膜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渗... 芳烃/烷烃混合物的分离在石油化工及环保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与传统的萃取精馏等技术相比,渗透汽化膜技术以其清洁、节能和高效的优点,应用于芳烃/烷烃混合物的分离并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渗透汽化芳烃/烷烃分离膜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渗透汽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重点介绍了用于渗透汽化芳烃/烷烃分离的聚酰亚胺、聚氨酯等高分子膜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分离性能。总结了膜材料的接枝、共聚和共混,添加传质促进剂的改性方法。分析了渗透汽化芳烃/烷烃分离膜材料的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对渗透汽化芳烃/烷烃分离膜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芳烃/烷烃混合 分离膜
下载PDF
碳氢化合物及其混合物的过热极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国恒 吴元欣 +1 位作者 黄红 黄小键 《化学工程师》 CAS 1989年第6期11-12,共2页
本文依据热力学原理,对碳氢化合物及其混合物的热极限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依据试验结果及文献值,对Peng-Robinson方程用于处理碳氢化合物的过热极限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所用实验装置测得的数据误差<3%。 Peng-Robinson方程可用于处... 本文依据热力学原理,对碳氢化合物及其混合物的热极限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依据试验结果及文献值,对Peng-Robinson方程用于处理碳氢化合物的过热极限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所用实验装置测得的数据误差<3%。 Peng-Robinson方程可用于处理碳氢化合物的过热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 烷烃混合 过热极限
下载PDF
烷烃类混合气体测量中宽谱干扰抑制解析方法研究
18
作者 彭云涛 张志荣 +7 位作者 夏滑 蔡永军 孙鹏帅 王前进 王夏春 庞涛 吴边 刘旭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77-287,共11页
随着我国油气管网铺设里程的增加以及城市燃气管网的广泛使用,油气管道泄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油气泄漏产生的气体挥发物的主要成分除了甲烷以外,还包括丙烷和丁烷等标志性气体,精确测量它们的体积分数可以弥补甲烷单一测量的不足,具... 随着我国油气管网铺设里程的增加以及城市燃气管网的广泛使用,油气管道泄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油气泄漏产生的气体挥发物的主要成分除了甲烷以外,还包括丙烷和丁烷等标志性气体,精确测量它们的体积分数可以弥补甲烷单一测量的不足,具有非常重要的安全指导价值和环保意义。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光谱选择性、快速响应、高测量精度等优点,笔者选取近红外波段1685.9~1686.8 nm,同时测量了丙烷和丁烷的直接吸收与二次谐波信号,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建立体积分数预测模型,有效提高了测量灵敏度和测量极限。该模型可以探测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低至168×10^(-6)(为丙烷爆炸下限的0.8%)的丙烷以及体积分数低至171×10^(-6)(为丁烷爆炸下限的0.9%)的丁烷。对于混合气体中丙烷和丁烷体积分数在100×10^(-6)~800×10^(-6)范围内的实验组,丙烷的预测最大绝对误差为34×10^(-6),丁烷的预测最大绝对误差为51×10^(-6);对于混合气体中丙烷和丁烷体积分数在2000×10^(-6)~10000×10^(-6)范围内的实验组,丙烷的预测最大绝对误差为64×10^(-6),丁烷的预测最大绝对误差为148×10^(-6)。误差均控制在爆炸下限的3%以下。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系统的稳定性,在高低体积分数下分别持续记录了30 min的光谱信号并进行了体积分数反演,所建立的模型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动态稳定性,可以满足油气管道泄漏检测的实际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 油气管道泄漏 烷烃混合 偏最小二乘回归
原文传递
复合芯材相变微胶囊及调温SMS墙纸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轶 刘星 +1 位作者 刘吉平 史汝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6-218,211,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芯材的微胶囊及其对纺粘—熔喷—纺粘(SMS)非织造布墙纸调温性能的影响,利用原位聚合法,分别以正十八烷、正二十烷及两种烷烃以质量比1∶1混合的混合烷为芯材,以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树脂为壁材,制得三聚氰胺-尿素-甲醛... 为了研究不同芯材的微胶囊及其对纺粘—熔喷—纺粘(SMS)非织造布墙纸调温性能的影响,利用原位聚合法,分别以正十八烷、正二十烷及两种烷烃以质量比1∶1混合的混合烷为芯材,以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树脂为壁材,制得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正十八、二十、混合烷相变微胶囊。通过SEM、DSC等手段分析其样貌特征、热焓值等。通过干法涂层工艺将3种微胶囊整理至SMS织物上,制得智能调温织物。通过SEM、红外测温仪、强力测试仪、织物透气量仪等仪器测试方法,研究整理后织物的表面形貌、强力变化、透气率变化和不同芯材微胶囊调温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变微胶囊形状均一,粒径分布集中,球形表面光滑。经相变微胶囊整理后的织物具有一定的调温蓄热功能,升降、温过程中均有较为明显的平台期,混合芯材具有调温范围广、作用时间长的优点。断裂强力与拉伸断裂伸长率均有提高,这些都有利于作为墙纸的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十八烷 正二十烷 混合烷烃 相变微胶囊 调温织物墙纸 性能
下载PDF
烹调油烟中十一烷、十二烷等烷烃混合物的测定方法研究
20
作者 柯华 郑申西 +1 位作者 陈柯星 林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95-1697,共3页
目的:研究日常烧菜油烟中十一烷、十二烷、十八烷、二十烷4种烷烃混合物一次性吸附、一次分离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溶剂解吸型活性炭采样管吸附油烟后,进行溶剂(CS2)解析,样品在气相色谱上用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外标法峰面积定量,分... 目的:研究日常烧菜油烟中十一烷、十二烷、十八烷、二十烷4种烷烃混合物一次性吸附、一次分离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溶剂解吸型活性炭采样管吸附油烟后,进行溶剂(CS2)解析,样品在气相色谱上用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外标法峰面积定量,分析这4种烷烃化合物的含量。结果:上述4种物质的回归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样品平均解析率为85%~98%,相对标准偏差为0.76%~1.6%,检出限在0.10μg/mL^0.20μg/mL之间。结论:该方法可以一次进样快速检测上述烷烃在油烟中的含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烟 烷烃混合 气相色谱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