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临床疗效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英杰 何念海 +4 位作者 牛润章 刘俊 文红伟 李嘉佳 王宇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61-463,共3页
目的构建新型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初步评价其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用血浆置换装置、活性炭灌流器和培养人或猪肝细胞生物反应器构成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对30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与治疗. 结果 30例患者... 目的构建新型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初步评价其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用血浆置换装置、活性炭灌流器和培养人或猪肝细胞生物反应器构成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对30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与治疗. 结果 30例患者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显效率43.3%(13/30),有效率43.3%(13/30),总有效率86.7%.好转出院11例,成功等到肝移植6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7例. 结论所建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衰竭有明显的肝支持作用,可作为重型肝炎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生物人工肝 治疗 衰竭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设备的研制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林怀 梁晓会 +2 位作者 杨树欣 辛绍杰 荣毅辉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2年第7期4-6,38,共4页
目的:结合临床应用需求,研制一种新式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应用系统。方法:以2个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控制系统核心,辅以多种安全监测报警装置,具有密闭、洁净和恒温的生物反应治疗环境,为离线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提供一体化集成解决... 目的:结合临床应用需求,研制一种新式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应用系统。方法:以2个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控制系统核心,辅以多种安全监测报警装置,具有密闭、洁净和恒温的生物反应治疗环境,为离线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提供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结果:该设备能实现对血液流量、流速、质量等参数的精确控制,并提供温度、气泡、漏血等参数的报警监测功能。控制系统操作简便,人机界面友好,并为封闭式生物反应离线治疗过程提供实时影像监控。结论:新型治疗设备实现了混合式生物反应人工肝的离线治疗,有效缩短了生物人工肝治疗时间,同时改善了生物治疗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备 PLC 混合生物人工肝 离线
下载PDF
人肝细胞离线混合生物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一例
3
作者 游绍莉 荣义辉 +5 位作者 刘鸿凌 胡燕 侯俊 刘婉妹 貌盼勇 辛绍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应用转染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基因的HepG2细胞筛选出一株肝细胞作为生物材料,并建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经检测具有良好生物合成及转化功能。我们采用离线混合生物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慢加急性衰竭 混合生物人工肝 细胞 治疗 生物人工支持系统 再生增强因子 HEPG2 生物材料
原文传递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凯 赵显国 +2 位作者 段钟平 王欣芳 李素珍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7期389-392,共4页
目的评估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6只中国实验小型猪采用D-氨基半乳糖静脉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在给药48h后给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 目的评估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6只中国实验小型猪采用D-氨基半乳糖静脉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在给药48h后给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先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再经过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处理。观察比较实验动物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后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处理后血液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实验动物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实验动物血液中总胆红素、氨、丙氨酸转移酶、内毒素、肌酐明显减少(P<0.01),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甲胎蛋白明显增加(P<0.01);与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比较,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所增加(P<0.05),血氨、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应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安全、有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较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滤过)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生物人工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急性衰竭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罗红涛 刘全妹 +4 位作者 张沛华 吴有全 钟佩琴 罗钻弟 薛毅珑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12期31-34,共4页
目的 观察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由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与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2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 目的 观察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由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与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2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56次支持治疗,设同期住院病情相似的20例患者作对照组,仅用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20例患者中均有显著疗效,中毒症状明显好转,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内毒素明显下降,血氨明显下降。最终5例临床治愈出院,10例好转出院,1例接受肝移植,2例病情一度好转,自动出院,2例病情恶化死亡或自动出院。治愈好转率75%,有效率90%,不良反应少。对照组4例临床治愈,2例好转,14例死亡,治愈好转率3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有显著的支持治疗作用,耐受性良好,能明显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生物人工 重型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单晶 赵秀英 +3 位作者 韩大康 刘青 薛毅珑 段钟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观察以血浆置换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5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诊断为急性重型(ALF)3例和亚急性重型(sALF)2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配合混合型... 目的 观察以血浆置换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5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诊断为急性重型(ALF)3例和亚急性重型(sALF)2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配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HBL)治疗。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氨、PTA及内毒素水平变化。结果 5例患者4例乏力、腹胀明显减轻,3例伴肝性脑病患者意识状态均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患者TBIL明显降低(P<0.01),PTA及CHE显著升高(P<0.05),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P<0.01)。治疗中未发生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2例患者痊愈,1例1周后成功实施肝移植,其余2例分别存活8日和21日。结论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可有效改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乏力、腹胀等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升高PTA,降低内毒素水平。患者耐受较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生物人工 重型 衰竭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顺霖 李敏 +1 位作者 叶江锋 张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2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HBV相关ACLF患者68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血浆置换治疗,研究组给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 目的:探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HBV相关ACLF患者68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血浆置换治疗,研究组给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LB、ALT高于对照组,TBi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HBV相关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混合生物人工 慢加急性功能衰竭
下载PDF
中国人肝细胞系1运用于生物人工肝的生物代谢功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饶小惠 简国登 +3 位作者 张志 汪艳 潘明新 高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8期3295-3302,共8页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分化程度高且生物代谢功能良好,并且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组织学上来源于正常肝组织,较其他来源于肿瘤源性的肝细胞系更为安全。目的:探讨中国人肝细胞系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中...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分化程度高且生物代谢功能良好,并且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组织学上来源于正常肝组织,较其他来源于肿瘤源性的肝细胞系更为安全。目的:探讨中国人肝细胞系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中的生物代谢功能。方法:15只食蟹猴随机分成对照组(n=5)和治疗组(n=10),均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治疗组接受以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建立的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进行治疗。结果与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血清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尿素氮、肌酐、血氨均明显上升,而白蛋白、Fischer指数则显著下降;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后,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血清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尿素氮、肌酐、血氨和白蛋白均恢复。提示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中生物代谢功能良好,表现出良好的肝特异性生物合成及生物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移植与人工器官 细胞 人工器官 混合生物人工 特异性生物合成 食蟹猴 863项目
下载PDF
人工肝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宇明 吴易东 《传染病信息》 1995年第4期170-171,共2页
各种原因所致暴发性肝衰竭(FHF)的救治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由于此类患者的大部分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功能衰竭,依靠多种药物疗法均未获得突破性进展。为此,国外学者一直致力于非内科药物疗法即人工肝及肝移植治疗的研究,并... 各种原因所致暴发性肝衰竭(FHF)的救治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由于此类患者的大部分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功能衰竭,依靠多种药物疗法均未获得突破性进展。为此,国外学者一直致力于非内科药物疗法即人工肝及肝移植治疗的研究,并已取得重大进展。现将国外有关研究综述如下。一、人工肝的意义及疗效(一)人工肝的意义人工肝研究的出发点有三:首先.肝衰竭必然造成严重的代谢紊乱及毒性物质积聚,反过来又影响肝细胞再生.形成恶性循环;利用人工肝可望代偿肝脏的解毒与生物合成两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支持疗法 研究进展 细胞再生 多种药物疗法 生物合成 暴发性衰竭 功能衰竭 培养细胞 混合生物人工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阻断发展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青 段钟平 +1 位作者 黄春 赵春惠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通过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对急性或亚急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内毒素的清除作用 ,探讨其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程度并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的效果。方法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 目的 通过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对急性或亚急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内毒素的清除作用 ,探讨其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程度并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的效果。方法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 5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 (急性重型 3例和亚急性重型 2例 )各行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 1次 ,时间约 10~ 12h ,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 3个不同时段取血分别测肝功能、肾功能、血氨、血清TNF -α、IL 6及内毒素水平 ,并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和神经系统症状。结果  3例治疗前伴肝性脑病患者昏迷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 ,血清总胆红素 (TBIL)、TNF -α、IL 6及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 (P<0 0 1) ,胆碱脂酶 (CHE)、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升高 (P <0 0 1)。治疗前合并 2种器官衰竭者 4例 ,3种器官衰竭者 1例。治疗后未再继续发展。其中 2例患者痊愈 (2种器官衰竭 ) ,1例 1周后成功实施肝移植 (3种器官衰竭 ) ,其余 2例分别存活 8日和 2 1日 ,治疗后有效为 4 5 ,存活为 3 5。结论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能明显的降低重症肝炎急性期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内毒素的水平 ,是遏制从SIRS到MODS病理发展、促进衰竭脏器恢复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生物人工 重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原文传递
基于猪肝细胞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支持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青 段钟平 +4 位作者 韩大康 赵秀英 单晶 李颖 郭会敏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661-663,共3页
目的 观察 5例经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病人的治疗效果 ,探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5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病人 (急性重型 3例和亚急性重型 2例 )各行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 1次 ,时间为 10~ 1... 目的 观察 5例经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病人的治疗效果 ,探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5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病人 (急性重型 3例和亚急性重型 2例 )各行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 1次 ,时间为 10~ 12h ,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 4个不同时段取血分别测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内毒素水平 ,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3例治疗前伴肝性脑病病人昏迷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 ,病人血清总胆红素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脂酶显著升高 (P <0 0 1和P <0 0 5 )。 2例病人痊愈 ,1例 1周后成功实施肝移植 ,其余 2例分别存活 8d和 2 1d ,存活率为 6 0 %。结论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可能是治疗急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有效方法 ,并作为判断病人能否自然恢复或必须进行肝移植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混合生物人工 重型 移植
原文传递
微载体培养人肝细胞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系统上的应用
12
作者 陈燕凌 唐南洪 +3 位作者 王晓茜 李秀金 杨焕星 殷凤峙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27-629,共3页
目的 探讨微载体培养L 0 2人肝细胞株应用于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系统 (HBLS)及其治疗实验效果。方法 采用微载体Cytodex 3培养人肝细胞 ,经简易体外灌流实验后装配成HBLS ,用于治疗急性肝衰犬 ;观察模型犬的临床体征、生存时间、生化指... 目的 探讨微载体培养L 0 2人肝细胞株应用于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系统 (HBLS)及其治疗实验效果。方法 采用微载体Cytodex 3培养人肝细胞 ,经简易体外灌流实验后装配成HBLS ,用于治疗急性肝衰犬 ;观察模型犬的临床体征、生存时间、生化指标以及死亡后各脏器的病理检查。结果 HBLS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 (7 9± 2 3)h和 (3 4± 1 4 )h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空舱对照组生化指标呈现进行性恶化趋势 ,而HBLS组治疗过程中 ,FBI上升 ,TBIL、ALT、AST、LDH、PT指标呈下降趋势 ;肝组织的病理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减轻。结论 微载体培养L 0 2人肝细胞株成功应用于HBLS ,能改善急性肝衰犬的状态 ,延长生命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载体 培养 细胞 混合生物人工系统
原文传递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犬的研究
13
作者 陈燕凌 唐南洪 +4 位作者 殷凤峙 王晓茜 李秀金 杨焕星 朱金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混合生物人工 急性衰竭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a novel 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based on a multi-layer flat-plate bioreactor 被引量:3
14
作者 Xiao-Lei Shi Yue Zhang +8 位作者 Xue-Hui Chu Bing Han Jin-Yang Gu Jiang-Qiang Xiao Jia-Jun Tan Zhong-Ze Gu Hao-Zhen Ren Xian-Wen Yuan Yi-Tao Di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8期3752-3760,共9页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HBAL)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iver failure. METHODS: Canine model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were introduced with intravenous administ...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HBAL)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iver failure. METHODS: Canine model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were introduced with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D-galactosamine. The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the HBAL treatment group (n = 8), in which the canines received a 3-h treatment of HBAL; the bioartificial liver (BAL) treatment group (n = 8), in which the canines received a 3-h treatment of BAL; the non-bioartificial liver (NBAL) treatment group (n = 8), in which the canines received a 3-h treatment of NBAL; the control group (n = 8), in which the canines received no additional treatment.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survival time were determined. Levels of xenoantibodies, RNA of 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 (PERV) and reverse transcriptase (RT) activity in the plasma were detected. RESULTS: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ll treatment groups. The TBIL level in the HB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other groups (2.19 ± 0.55 mmol/L vs 24.2 ± 6.45 mmol/L, 12.47 ± 3.62 mmol/L, 3.77 ± 1.83 mmol/L, P < 0.05). The prothrombin time (PT) in the BAL and HBAL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NBAL and control groups (18.47 ± 4.41 s, 15.5 ± 1.56 s vs 28.67 ± 5.71 s, 21.71 ± 3.4 s, P < 0.05), and the PT in the HBAL group was shortest of all the groups. The albumin in the BAL and HBAL group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 was observed in the HB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BAL group (27.7 ± 1.7 g/L vs 25.24 ± 1.93 g/L). In the HBAL group, the ammonia level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54.37 ± 6.86 to 37.75 ± 6.09 after treatment (P <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mmonia levels between other the groups (P < 0.05). The levels of antibodies were simila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PERV RNA and the RT activity in the canine plasma were all negative. CONCLUSION: The HBAL showed great efficiency and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iver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Acute liver failure Flat plate bioreactor CO-CULTURE Nanofiber scaffol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