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材料/十四酸混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与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媚质 杨鲁伟 +1 位作者 张振涛 杨俊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97-4105,共9页
选用纳米金属Cu和碳素材料石墨烯纳米片(GnPs)为改性剂分别添加至十四酸(MA)中,制备出Cu质量分数为1%、2%、3%和4%的Cu/MA混合相变蓄热材料及GnPs质量分数为1%、2%和3%的GnPs/MA混合相变蓄热材料,并对混合相变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 选用纳米金属Cu和碳素材料石墨烯纳米片(GnPs)为改性剂分别添加至十四酸(MA)中,制备出Cu质量分数为1%、2%、3%和4%的Cu/MA混合相变蓄热材料及GnPs质量分数为1%、2%和3%的GnPs/MA混合相变蓄热材料,并对混合相变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MA固态和液态热导率随Cu质量分数增加呈线性提高,1%(质量)GnPs/MA固态热导率较纯MA显著提高101.51%,随GnPs质量分数增加,热导率增幅减缓;FT-IR谱图表明Cu与MA及GnPs与MA间的混合均为物理作用;DSC结果显示添加Cu或GnPs可降低MA的过冷度和相变潜热,且随质量分数增加,相变潜热逐渐降低;4%(质量)Cu/MA和3%(质量)GnPs/MA放热时间相比于纯MA分别减少了23.4%和38.7%;4%(质量)Cu/MA和3%(质量)GnPs/MA在经历300次快速热循环试验后,晶体结构和相变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相变潜热分别降至168 J·g^(-1)和181 J·g^(-1)左右,仍满足蓄放热要求,两种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酸 纳米材料 混合相变蓄热材料 热性能 相互作用 稳定性
下载PDF
改性CaCl_(2)·6H_(2)O混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与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媚质 杨俊玲 杨鲁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76-1684,共9页
选用碳素材料(C)石墨(Gr)、石墨烯纳米片(GnPs)、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SrCl_(2)·6H_(2)O(SCH)为改性剂添加至无机相变材料CaCl_(2)·6H_(2)O(CCH)中,制备出不同质量分数碳素材料的无机混合相变蓄热材料C/0.2%SCH/CCH,并表征... 选用碳素材料(C)石墨(Gr)、石墨烯纳米片(GnPs)、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SrCl_(2)·6H_(2)O(SCH)为改性剂添加至无机相变材料CaCl_(2)·6H_(2)O(CCH)中,制备出不同质量分数碳素材料的无机混合相变蓄热材料C/0.2%SCH/CCH,并表征混合相变材料性能。结果表明:混合相变材料液态导热系数随碳素材料质量分数增加均呈线性提高,其中2.0%石墨烯纳米片可将导热系数提高69.35%;XRD谱图表明碳素材料、SrCl_2·6H_(2)O和CaCl_(2).6H_(2)O之间的混合都为物理作用;DSC结果显示随碳素材料质量分数增加,相变潜热逐渐降低;质量分数4.0%Gr、2.0%GnPs和2.8%MWCNTs将0.2%SCH/CCH的放热时间分别减少了18.0%、41.9%和12.8%;4.0%Gr/0.2%SCH/CCH、2.0%GnPs/0.2%SCH/CCH和2.8%MWCNTs/0.2%SCH/CCH在经历100次加速热循环实验后,相变潜热分别降至186 J/g、189 J/g和183 J/g左右,仍满足蓄热要求,混合相变蓄热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l_(2)·6H_(2)O 碳素材料 混合相变蓄热材料 热性能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