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混合还田深度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邹文秀 韩晓增 +4 位作者 陆欣春 陈旭 郝翔翔 严君 尤梦阳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2期139-147,共9页
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还田深度是影响还田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黑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3年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包括4个秸秆混合还田深度,0~15 cm(D15S),0~20 cm(D20S),0~... 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还田深度是影响还田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黑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3年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包括4个秸秆混合还田深度,0~15 cm(D15S),0~20 cm(D20S),0~35 cm(D35S)和0~50 cm(D50S),秸秆还田量均为10 000 kg·hm^(-2)。研究结果表明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导致不同处理秸秆在土壤中的含量(SC)在1.68~6.06 g·kg^(-1)之间,随着秸秆混入土层深度的增加SC值逐渐减小;秸秆混合还田增加了相应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D15S处理相比,D20S、D35S和D50S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加量分别降低了27.3%,48.4%和67.8%,但是秸秆的有机质转化率在D35S处理达到了最大值,与D15S、D20S和D50S相比分别增加了28.6%,32.6%和17.5%,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加的总量表现为D35S>D50S>D15S>D20S,土壤轻组有机碳总量表现出相似的趋势;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没有显著增加相应土层全量养分的含量,但是显著增加了速效养分含量(P<0.05),与初始值相比,D15S、D20S、D35S和D50S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7.17%~20.6%、9.16%~38.2%和12.6%~43.7%,其中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率在D35S处理达到了最大值,说明秸秆深混还田能够促进养分在土壤深层的积累,增加全层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因此,建议研究区域秸秆混合还田的深度为0~35 cm,提高秸秆混合还田对土壤肥力的贡献,实现黑土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混合还田 还田深度 土壤有机质 养分 肥沃耕层
下载PDF
秸秆心土混合犁改良白浆土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朱宝国 张春峰 +8 位作者 贾会彬 王囡囡 孟庆英 匡恩俊 王秋菊 高中超 刘峰 张立波 高雪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7-63,共7页
为将表层秸秆施入心土,改善贫瘠的心土层创造有利条件,该文设计了将白浆土"上翻20 cm,下混30~40 cm,同时将有机物料施入心土层"的秸秆心土混合犁。该研究通过设置秸秆心土混合区和浅翻深松区田间对比试验,调查机械作业后土壤... 为将表层秸秆施入心土,改善贫瘠的心土层创造有利条件,该文设计了将白浆土"上翻20 cm,下混30~40 cm,同时将有机物料施入心土层"的秸秆心土混合犁。该研究通过设置秸秆心土混合区和浅翻深松区田间对比试验,调查机械作业后土壤理化性质,指示作物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指标等,明确秸秆心土混合的改土增产机理,进一步拓宽白浆土改良途径,为机械改土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与浅翻深松相比,秸秆心土混合改善心土层土壤物理性质,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2.69~4.90个百分点;硬度降低44.45%左右,且没有出现峰值;改善土壤通透性,固相降低幅度为4.51~2.14个百分点,液相增加幅度为1.17~4.13个百分点,气相增加幅度为0.38~0.98个百分点,容重下降幅度为0.16~0.11 g/cm^3;提高心土层养分含量,碱解氮提高17.33%,有效磷提高116.39%,速效钾提高37.86%,有机质提高36.66%,同时提高心土层全量养分含量,缓解土壤酸性。连续2 a调查大豆产量,秸秆心土混合区比对照区增产15.77%~16.33%,一次改土后效时间长,增产效果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白浆土及其同类低产土壤改良及作物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物理特性 化学特性 秸秆心土混合 土壤改良 白浆土
下载PDF
褐煤/秸秆混合燃料的成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肖雷 王传真 +3 位作者 姚菁华 万永周 陶秀祥 刘炯天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3,共4页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褐煤/秸秆混合燃料成型工艺过程中不同温度、压力、保压时间、物料配比、秸秆粒度对混合燃料跌落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秸秆粒度为0.16-0.38mm,保压时间为20min,压力为18MPa,温度为140℃时,混...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褐煤/秸秆混合燃料成型工艺过程中不同温度、压力、保压时间、物料配比、秸秆粒度对混合燃料跌落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秸秆粒度为0.16-0.38mm,保压时间为20min,压力为18MPa,温度为140℃时,混合燃料的跌落强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秸秆混合燃料 成型 跌落强度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陶瓷颗粒和小麦秸秆粉混合物堆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芳 李宗果 +2 位作者 李永军 柏雪源 易维明 《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02年第2期29-31,共3页
测定了不同混合比例的陶瓷颗粒和小麦秸秆粉混合物含气堆密度、填充堆密度 .提出了陶瓷颗粒和小麦秸秆粉质量比为 1 :2~ 1 :3 2范围内混合物的堆密度和各成分理论体积系数之间关系的数学关系式 .
关键词 小麦秸秆混合 陶瓷颗粒 堆密度 快速热解液化 热载体 生物质粉 数学关系式
下载PDF
作物秸秆混合料双面立墙式覆土栽培平菇技术
5
作者 何忠诚 鞠赋红 +1 位作者 孙萍 辛友人 《山东蔬菜》 1997年第4期35-37,共3页
近几年,我们在借鉴全国各地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两种或多种作物秸秆混合料科学搭配栽培平菇,其产菇量明显高于用单一作物秸秆作原料,甚至接近或超过用棉籽壳作原料栽培的平菇。作物秸秆混合料栽培平菇,原料广,成本低,效益高,这为平菇种植... 近几年,我们在借鉴全国各地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两种或多种作物秸秆混合料科学搭配栽培平菇,其产菇量明显高于用单一作物秸秆作原料,甚至接近或超过用棉籽壳作原料栽培的平菇。作物秸秆混合料栽培平菇,原料广,成本低,效益高,这为平菇种植业的大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常用的原料配方及双面立墙式覆土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栽培 秸秆混合 双面立墙式覆土
下载PDF
肉羊秸秆型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生产技术
6
作者 向承西 《湖北畜牧兽医》 2020年第3期23-24,共2页
简述了肉羊秸秆型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的定义,结合生产实践分析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肉羊 秸秆型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 机械化 生产工艺
下载PDF
两种薰衣草秸秆混合青贮育肥牛试验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建明 李静 +4 位作者 杨光维 乃比江 刘宜勇 陈春华 赵玉 《饲料博览》 2017年第5期25-28,共4页
试验旨在通过制作薰衣草秸秆与野干草混合青贮、薰衣草与麦秸混合青贮与玉米青贮进行营养成分和育肥牛效果对比试验,观察分析两种薰衣草秸秆混合青贮对育肥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体重约340 kg的新疆褐牛或其杂种牛60头,随机分为3组,分... 试验旨在通过制作薰衣草秸秆与野干草混合青贮、薰衣草与麦秸混合青贮与玉米青贮进行营养成分和育肥牛效果对比试验,观察分析两种薰衣草秸秆混合青贮对育肥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体重约340 kg的新疆褐牛或其杂种牛6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含薰衣草秸秆混合青贮和玉米青贮日粮,育肥试验时间为120 d。结果表明,混合薰衣草秸秆青贮DM含量极显著高于玉米青贮(P<0.01),薰衣草秸秆与野干草混合青贮CP含量达到10.39%,混合薰衣草秸秆青贮NDF、ADF、Ca和P含量极显著高于玉米青贮(P<0.01)。育肥前半期(0~60 d)饲喂薰衣草秸秆与野干草混合青贮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育肥后半期(60~120 d)饲喂薰衣草秸秆与麦秸混合青贮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整个试验期(120 d)饲喂薰衣草秸秆与野干草混合青贮日增重极显著高于薰衣草秸秆与麦秸混合青贮,显著高于玉米青贮组(P<0.05)。结果表明,薰衣草秸秆混合青贮可作为育肥牛粗饲料,且薰衣草秸秆与野干草混合青贮在育肥牛生长速度上优于薰衣草秸秆与麦秸混合青贮和玉米青贮,可提高育肥牛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秸秆混合青贮 玉米青贮 营养成分 育肥牛 日增重
下载PDF
麦秸秆增强沥青混合料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尹继明 王声乐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20年第8期1-8,共8页
为了增强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将粉碎后的短细麦秸秆片直接添加至沥青混合料中。采用马歇尔设计法,以油石比和麦秸秆掺量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麦秸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并测试麦秸秆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结果显示:最佳沥青用量... 为了增强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将粉碎后的短细麦秸秆片直接添加至沥青混合料中。采用马歇尔设计法,以油石比和麦秸秆掺量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麦秸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并测试麦秸秆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结果显示:最佳沥青用量为5.2%,最佳麦秸秆片掺量为0.2%,在此条件下,动稳定度提高了43%,车辙深度减小了近44%,抗弯拉强度提高了23%,弯曲劲度模量提高了42%。这表明添加适量的短细麦秸秆片,可以增强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变形能力和低温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秸秆沥青混合 马歇尔设计法 配合比
下载PDF
饲喂薰衣草秸秆混合青贮对新疆褐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静 李涛 +4 位作者 刘建明 杨光维 张梅 刘宜勇 乃比江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57-61,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用全株玉米秸秆青贮(100%)、混贮1:薰衣草秸秆与野干草(5:5)、混贮2:薰衣草秸秆与小麦秸秆(4:6)饲喂新疆褐牛后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根据生长发育相近的原则,将60头新疆褐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头牛。结... 试验旨在研究用全株玉米秸秆青贮(100%)、混贮1:薰衣草秸秆与野干草(5:5)、混贮2:薰衣草秸秆与小麦秸秆(4:6)饲喂新疆褐牛后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根据生长发育相近的原则,将60头新疆褐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头牛。结果表明,与混贮2组相比,对照组和混贮1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混贮2组(P<0.01),饲喂混贮1组的牛屠宰率分别比对照组、混贮2组高0.5个百分点和1.21个百分点(P>0.05)。肉品质方面,混贮1组的粗蛋白显著高于混贮2组的粗蛋白(P<0.05),玉米青贮和混贮1组的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灰分(Ash)的含量高于混合青贮2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检测氨基酸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混贮1组和混贮2组的天冬氨酸(Asp)、苏氨酸(Thr)、丝氨酸(Ser)、谷氨酸(Glu)、脯氨酸(Pro)、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络氨酸(Tyr)、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和精氨酸(Arg)含量略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各组间均无差异显著性。综上所述,通过青贮的方式可有效改善薰衣草秸秆的饲喂品质及适口性,提高薰衣草秸秆饲草利用率,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薰衣草秸秆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秸秆混合青贮 新疆褐牛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青贮玉米秸秆混合饲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对籽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状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佳强 霍明东 +12 位作者 郭文凯 马志刚 魏念冬 刘学良 杨坤 王志强 黄宇翔 邹跃 张红 李鑫 吕明哲 杨昊天 陈志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794-5799,共6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青贮玉米秸秆混合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碳酸氢钠对籽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状和脏器指数的影响。试验选取4周龄籽鹅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A、B、C和D组分别饲喂添加0、1%、2%和3%碳酸氢... 本试验旨在探究青贮玉米秸秆混合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碳酸氢钠对籽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状和脏器指数的影响。试验选取4周龄籽鹅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A、B、C和D组分别饲喂添加0、1%、2%和3%碳酸氢钠的青贮玉米秸秆混合饲粮,试验期40 d。结果显示:1)各组之间生长性能、屠宰性状和脏器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2)B和C组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A和D组(P<0.05);D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C和D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状和脏器指数为评价依据,籽鹅育成期饲粮中添加适量(干物质含量占饲粮比例在15.09%以下)青贮玉米秸秆时,没有必要添加碳酸氢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鹅 青贮玉米秸秆混合饲粮 碳酸氢钠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屠宰性状
下载PDF
混合花卉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11
作者 张昱 张洪波 +4 位作者 靳松 沈放 程威 张瑜瑜 夏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52-158,共7页
为研究混合花卉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选取玫瑰(Rosa rugosa),百合(Lilium lancifolium),满天星(Gypsophila paniculata),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花卉秸秆混合物与驯化过的猪粪、牛粪混合物进行厌氧发酵试验。设置3种不同的总固体(... 为研究混合花卉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选取玫瑰(Rosa rugosa),百合(Lilium lancifolium),满天星(Gypsophila paniculata),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花卉秸秆混合物与驯化过的猪粪、牛粪混合物进行厌氧发酵试验。设置3种不同的总固体(Totalsolids,TS)浓度(3%、5%和7%)观察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及系统稳定性。采用3种模型(修正的Gompertz、Cone和Logistic模型)进行厌氧发酵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TS浓度3%产甲烷量最高,累计产甲烷量258.07 mL·g^(-1)VS。随TS浓度升高(3%~7%),延滞期时间相应延长(19~32 d)。挥发性脂肪酸含量(volatile fatty acids,VFAs)在3种TS浓度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种TS浓度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平均消解率为60.19%~68.53%。通过动力学分析表明,Cone模型相比修正的Gompertz与Logistic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R^(2)=0.9923~0.9978),较低偏差程度。研究表明,TS浓度3%为最适宜的发酵浓度。其具有最高的甲烷产量,最短的延滞期,有机酸积累较少。Cone模型为最佳拟合及预测混合花卉秸秆厌氧发酵累计产甲烷量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花卉秸秆 产甲烷特性 动力学模型 TS浓度 延滞期
下载PDF
秸秆玉米浆混合发酵对肉羊生长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津平 罗仕洪 +3 位作者 邓道永 蒲华 蒋礼英 姚容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9年第6期159-160,共2页
本文主要就秸秆玉米浆生物混合发酵物对肉羊生长以及血液指标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实践和证实。
关键词 秸秆玉米浆混合发酵饲料 肉羊生长性能 作用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与土壤混合物料成型装置性能及试验研究
13
作者 杨杰 张煜忠 +3 位作者 古冬冬 仵峰 王者然 冯飞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8-175,共8页
目前,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主要实行粉碎掩埋还田的处理方式,针对还田后出现的病虫害且影响小麦生长问题,提出了一种秸秆全量还田的处理方式,即将玉米秸秆和土壤按一定比例形成混合物料,通过成型装置将其挤压成圆柱型,并可结合开沟掩埋机... 目前,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主要实行粉碎掩埋还田的处理方式,针对还田后出现的病虫害且影响小麦生长问题,提出了一种秸秆全量还田的处理方式,即将玉米秸秆和土壤按一定比例形成混合物料,通过成型装置将其挤压成圆柱型,并可结合开沟掩埋机构与秸秆腐解和防病虫药剂来实现秸秆深埋还田处理,使秸秆与小麦种床分离。因此设计了玉米秸秆还田机的核心部件,即混合物料成型装置,其包含5片螺旋叶片且螺距渐变并成阶梯状排布,经螺旋推进可以将混合物料挤压成圆柱型。物料成型出料速率和过程中功率消耗是其核心部件的重要指标,为了验证其性能,基于该装置设计了成型装置试验平台,由传送带、搅龙成型机构及支架、5.5kW交流电机、物料输出平台和测试仪器(钳流计、转速仪、秒表、尺子等)构成。初步试验表明:当以混合物料挤压成型出料速率为参考指标,则物料含水率为20%,螺旋轴转速为397r/min,喂入量为210kg/min时,出料速率达到了最大;当以混合物料成型过程中功率消耗为指标,则物料含水率为23%、螺旋轴转速为477r/min、喂入量为180kg/min时,功率消耗最小。对出料速率和功耗2个指标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按照6∶4的权重分配,进行了综合性能指标分析,得出了最佳组合为物料含水率为23%、螺旋轴转速为477r/min、物料喂入量为210kg/min。上述结论对后期设计整体秸秆还田机械提供技术支持,为秸秆深埋还田技术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处理 秸秆混合物料 含水率 搅龙转速 喂入量 成型速率
下载PDF
奶牛在部分贮藏饲喂应用中,秸秆浓缩混合物不同能量水平的比较
14
作者 李惠萍 《西藏畜牧兽医》 1992年第4期99-104,共6页
关键词 奶牛 秸秆浓缩混合 能量水平
下载PDF
应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发酵作物秸秆和饲喂奶牛试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婷静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8年第4期8-9,共2页
复合微生物菌剂接种量相同,发酵72-96h时玉米小麦混合秸秆的粗蛋白提高28.38%,活菌数达13.15亿/g(P〈0.01);发酵秸秆饲喂奶牛的试验结果表明,头均产奶萤提高85.8kg,净增经济收入177.75元。经济效益显著(P〈0.05)。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剂 玉米小麦混合秸秆 奶牛
下载PDF
玉米秸秆在奶牛饲料中应用形式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德香 李红宇 +2 位作者 王德淑 范永青 殷桂珍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8期12-13,共2页
玉米秸秆是玉米籽实或玉米穗收摘以后在田间剩留的茎秆和叶片部分。有极其丰富的来源,而且相比其他农作物秸秆(如麦秸和稻草),即便未经处理,其营养价值也较高。但是用作饲料的秸秆总量仅为秸秆资源的20%,且经过加工处理后用于家畜饲喂... 玉米秸秆是玉米籽实或玉米穗收摘以后在田间剩留的茎秆和叶片部分。有极其丰富的来源,而且相比其他农作物秸秆(如麦秸和稻草),即便未经处理,其营养价值也较高。但是用作饲料的秸秆总量仅为秸秆资源的20%,且经过加工处理后用于家畜饲喂的仅占5%左右,因此加大玉米秸秆的应用意义重大,现仅对玉米秸秆在奶牛饲料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青贮 秸秆黄贮 秸秆微贮 秸秆混合青贮 秸秆石灰处理 秸秆热处理
下载PDF
茭白秸秆有机肥在鲜食大豆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丽娟 张利英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878-878,882,共2页
磐安县农村能源管理办公室在浙江省农业生态与能源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的支持下,研制了茭白秸秆混合发酵有机肥,在鲜食大豆上进行了肥效试验,效果明显。
关键词 茭白秸秆混合发酵有机肥 鲜食大豆 肥效
下载PDF
玉米马铃薯秸秆混合腐解的非加性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林康 赵平 +2 位作者 王顶 向蕊 龙光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28-1738,共11页
有机残体混合分解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至关重要,但关于农田生态系统中混合秸秆分解过程的研究仍较缺乏。该研究在玉米(Zea mays)单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单作和玉米马铃薯间作小区实验中,设置了为期6个月的玉米秸秆、马铃薯... 有机残体混合分解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至关重要,但关于农田生态系统中混合秸秆分解过程的研究仍较缺乏。该研究在玉米(Zea mays)单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单作和玉米马铃薯间作小区实验中,设置了为期6个月的玉米秸秆、马铃薯秸秆和玉米马铃薯混合秸秆分解袋填埋实验,通过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秸秆类型和分解环境对秸秆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秸秆和玉米秸秆混合对分解过程产生了协同效应,混合秸秆的分解率和微生物代谢活性高于单一秸秆,增加了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底物的利用。这种协同效应随时间延长而削弱。随机森林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以及秸秆碳氮比是驱动秸秆分解的重要因素。总之,秸秆混合促进秸秆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秸秆 间作 微生物代谢活性 有机物腐解 非加性效应
原文传递
不同比例猪粪混合玉米秸秆还田对黑土腐殖质组成及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闫雨东 窦森 +1 位作者 张博岩 韩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3-741,共9页
利用不同比例风干猪粪混合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在试验田微区共设置6种处理,分别为CS[m(秸秆)∶m(风干猪粪)=10∶0]、M0[m(秸秆)∶m(风干猪粪)=0∶10]、M1[m(秸秆)∶m(风干猪粪)=9∶1]、M2[m(秸秆)∶m(风干猪粪)=8∶2]、M3[m(秸秆)∶m(风... 利用不同比例风干猪粪混合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在试验田微区共设置6种处理,分别为CS[m(秸秆)∶m(风干猪粪)=10∶0]、M0[m(秸秆)∶m(风干猪粪)=0∶10]、M1[m(秸秆)∶m(风干猪粪)=9∶1]、M2[m(秸秆)∶m(风干猪粪)=8∶2]、M3[m(秸秆)∶m(风干猪粪)=7∶3]、M4[m(秸秆)∶m(风干猪粪)=6∶4]。通过测定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各组分的碳含量和分析胡敏酸(HA)的元素组成、红外光谱特征、热稳定性质及荧光光谱特征,探究不同比例猪粪混合玉米秸秆还田对黑土腐殖质组成和HA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比例猪粪混合玉米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各组分含量,且M2处理的提高量最大。在HA的结构特征方面,CS、M1处理增强了HA的脂族性、促进其结构年轻化;M2、M4处理增强HA的芳香性,使其结构更稳定、复杂。综上,在不同比例混合玉米秸秆还田的条件下,M2处理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各成分含量最大,M2处理使胡敏酸分子结构最稳定、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混合玉米秸秆 土壤有机质 黑土 腐殖质 胡敏酸
原文传递
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48
20
作者 李振霞 陈渊召 +4 位作者 周建彬 孙爽 刘津源 李政辰 王琪琛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8,共12页
为分析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纤维作用机理,首先采用高速剪切法对"除芯"的饱水玉米秸秆破碎处理,通过提取比例及吸油倍数指标优选得到纤维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基本技术性能进行分析;然后分别评价无纤维、木质素纤... 为分析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纤维作用机理,首先采用高速剪切法对"除芯"的饱水玉米秸秆破碎处理,通过提取比例及吸油倍数指标优选得到纤维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基本技术性能进行分析;然后分别评价无纤维、木质素纤维和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高温抗剪性;最后应用红外光谱分析纤维与混合料的键合作用,利用扫描电镜从微观角度揭示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纤维最佳制备工艺为长度10±2 mm秸秆皮浸泡4 h后,在29 000 r·min^(-1)转速下破碎2 min;玉米秸秆纤维、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均提升20%左右、弯拉应变均增加3.5%左右;木质素纤维、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光谱图为纤维分别与沥青混合料光谱图的叠加,加入纤维后并没有产生表征新化合物出现的波峰,纤维与混合料主要依靠物理黏结作用结合在一起;玉米秸秆纤维表面更加粗糙、长径比更大、更容易分散均决定了其改善效果优于木质素纤维,纤维对沥青的吸附作用能够降低混合料的温度敏感性,纤维的无规则分布在混合料内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具有串联骨架功能,在沥青混合料初始开裂时起到拉伸作用,阻止裂缝进一步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作用机理 试验研究 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 微观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