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米-高筋小麦混合粉面团的静态和动态流变学特性 被引量:9
1
作者 贺殷媛 陈凤莲 +3 位作者 李欣洋 杨杨 王冰 张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38,共9页
本实验研究了6种稻米-高筋混合粉面团的静态和动态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稻米粉添加量的增加,在动态流变频率扫描中,混合面团的储存模量(G′)和损耗模量(G″)整体呈上升趋势,损耗角正切(tanδ)整体呈规律性下降趋势;在静态流变的蠕... 本实验研究了6种稻米-高筋混合粉面团的静态和动态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稻米粉添加量的增加,在动态流变频率扫描中,混合面团的储存模量(G′)和损耗模量(G″)整体呈上升趋势,损耗角正切(tanδ)整体呈规律性下降趋势;在静态流变的蠕变松弛实验中,最大蠕变应变量、最大蠕变柔量和瞬时恢复柔量逐渐减小,零剪切黏度和瞬间恢复比率逐渐增加,表明加入稻米粉后面筋蛋白有所稀释,但稻米粉中的淀粉吸水膨胀相互黏附,且与米蛋白相互作用赋予面团更高的弹性模量和更复杂的内部结构。在动态流变的温度扫描中,糊化温度前后混合面团的黏弹性变化明显,G′和G″曲线类似淀粉糊化曲线,说明生面团加热的过程中,影响其流变学特性的主要成分为淀粉;降温过程中,稻米粉添加量的影响较小,高温区G′和G″呈规律性增加,温度低于60℃后各项流变指标规律性差;在整个降温的过程中样品均具有类固体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粉 混合粉面团 静态流变学 动态流变学
下载PDF
淀粉酶、谷氨酰胺转氨酶及黄原胶对燕麦-小麦混合粉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建芳 赵俊梅 +2 位作者 李毅丽 高山 牟德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57,共6页
本文测定了20%燕麦-小麦混合粉面团的粉质、色泽、质构以及流变特性,并与纯小麦面团进行比较,研究添加一定总酶活(3 U/g)的淀粉酶、谷氨酰胺转氨酶、淀粉酶(1.5 U/g)及谷氨酰胺转氨酶(1.5 U/g)、两种酶(各1.5 U/g)以及黄原胶(0.3 g/100... 本文测定了20%燕麦-小麦混合粉面团的粉质、色泽、质构以及流变特性,并与纯小麦面团进行比较,研究添加一定总酶活(3 U/g)的淀粉酶、谷氨酰胺转氨酶、淀粉酶(1.5 U/g)及谷氨酰胺转氨酶(1.5 U/g)、两种酶(各1.5 U/g)以及黄原胶(0.3 g/100 g)对燕麦-小麦混合粉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转氨酶使混合面团的稳定时间延长为(6.95±0.07) min,增大了混合面团的硬度,淀粉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的结合使用有效地降低了燕麦-小麦混合粉面团的弱化度,改善了面团的面筋质量,添加了淀粉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面团的ΔE值最大,与小麦面团最接近,对面团色泽改善效果最好;淀粉酶及谷氨酰胺转氨酶的结合使用和淀粉酶、谷氨酰胺转氨酶、黄原胶三种改良剂的结合使用对20%燕麦小麦混合面团的弹性改良效果最好,其弹性与小麦粉面团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这两个方案面团的弹性与小麦粉面团弹性相近,品质较好,并且这两种方案面团的弹性模量(G′)、粘性模量(G″)和损耗角正切值(tanδ)曲线与小麦面团的最接近,表明这两个处理对面团的流变特性改善效果最好。综上所述,淀粉酶及谷氨酰胺转氨酶的结合使用和淀粉酶、谷氨酰胺转氨酶、黄原胶三种改良剂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的改善20%燕麦-小麦混合粉面团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淀粉酶 谷氨酰胺转氨酶 燕麦-小麦混合粉面团 粉质特性 流变特性
下载PDF
小麦糊粉层饼干的研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军辉 卢铁宝 朱克庆 《粮食加工》 2017年第4期22-24,共3页
以小麦糊粉层粉替代部分低筋粉研制饼干,并对混合粉面团粉质特性进行测定、对饼干的感官品质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当糊粉层粉的添加量在20%时,所烘烤出的混合粉饼干成品口感酥脆、容重轻、薄厚均匀、花纹清晰、香味浓、风味纯正。
关键词 糊粉层 混合粉面团 粉质特性 饼干 品质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