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注射分析中混合釜体积与进样量的关系
1
作者 吴宁生 吴国胜 史文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765-767,共3页
在流路系统和载流流速一定且进样体积不大于反应器体积的0.45倍时,系统混合釜总体积Vm与进样体积Sv的关系可表示为:Vm=(a+bSv)/(1+Sv),a和b为与实验条件有关的常数。单釜体积为定值,与进样体积无关,在... 在流路系统和载流流速一定且进样体积不大于反应器体积的0.45倍时,系统混合釜总体积Vm与进样体积Sv的关系可表示为:Vm=(a+bSv)/(1+Sv),a和b为与实验条件有关的常数。单釜体积为定值,与进样体积无关,在流路系统和进样体积一定时,混合釜总体积为定值,与载流流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分析 串联模型 混合釜 进样量
下载PDF
流动注射分析系统混合釜数的测量
2
作者 吴宁生 程宏茂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1420-1422,共3页
根据串联釜模型,提出一个计算流动注射分析系统混合釜数的关系式,此关系式为式中,α为系统混合釜数,W0.25为由系统所得响应曲线峰高1/4处的峰宽,tp为响应曲线起峰点至峰极大处所经历的时间。W0.25和tp的单位应相同。
关键词 流动注射分析 混合釜模型 峰宽 响应曲线
下载PDF
混合釜温控系统的仿真应用技术
3
作者 史增芳 姜岩蕾 《电工技术》 2003年第5期35-35,共1页
以化工生产过程中混合釜温度调节系统为例,简述计算机仿真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化工生产过程 混合釜 温控系统 计算机仿真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混合釜气动升降翻转装置的设计和优化
4
作者 肖淑芬 李渊 李锡文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为了降低物料混合后转运工作的劳动强度和对不同规格混合釜的适应性,设计了一套混合釜气动升降翻转装置,该装置由定位机构、升降机构和翻转机构组成,采用气压传动为升降翻转装置提供动力,以满足高黏度和热敏性材料的转运工作。其中,对... 为了降低物料混合后转运工作的劳动强度和对不同规格混合釜的适应性,设计了一套混合釜气动升降翻转装置,该装置由定位机构、升降机构和翻转机构组成,采用气压传动为升降翻转装置提供动力,以满足高黏度和热敏性材料的转运工作。其中,对不同规格混合釜的适应性通过控制多位置气缸活塞杆位置实现,混合釜翻转时的转轴位置通过参数优化实现,优化后的转轴位置为距离混合釜耳部0.5656 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釜 升降翻转 气动 设计 优化
下载PDF
大型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混合搅拌釜设计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邱永宁 刘世平 张万尧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53-56,共4页
混合搅拌釜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偏心搅拌转子对渣油新鲜进料、减压循环料、液态催化剂进行均相混合,然后排出混合液的超大型非标搅拌釜(全容积580 m3),是3.0 Mt/a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的关键核心大型动设备。从混合搅拌釜结构出发,介绍了混... 混合搅拌釜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偏心搅拌转子对渣油新鲜进料、减压循环料、液态催化剂进行均相混合,然后排出混合液的超大型非标搅拌釜(全容积580 m3),是3.0 Mt/a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的关键核心大型动设备。从混合搅拌釜结构出发,介绍了混合搅拌釜釜体及搅拌器的设计、制造与热处理要求。通过优化结构,改善了凸缘法兰上表面水平度;釜体支撑采用锥形裙座,解决了设备的稳定性及热膨胀问题;采用高效轴流型曲面宽叶片偏心搅拌,有利于不同介质的混合、流动。在设计温度360℃、设计压力1.2 MPa的条件下,混合搅拌釜封头、凸缘法兰和裙座校核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床 渣油加氢装置 混合搅拌 偏心搅拌 应力强度 搅拌器 热处理
下载PDF
液—气—固三相在机械搅拌下形成混合体系的流体力学
6
作者 周敏 《木薯精细化工》 2001年第4期37-45,49,共10页
本文讨论了在设置搅拌的混合釜中能形成液-气-固三相混合体系扩散的流体力学条件。根据Rushton型搅拌器和折叶式涡轮搅拌器的实验结果,介绍了液-气-固三相扩散而形成混合体系的机理,比较了两者产生径向和轴向液体流动形式的殊异... 本文讨论了在设置搅拌的混合釜中能形成液-气-固三相混合体系扩散的流体力学条件。根据Rushton型搅拌器和折叶式涡轮搅拌器的实验结果,介绍了液-气-固三相扩散而形成混合体系的机理,比较了两者产生径向和轴向液体流动形式的殊异性,并评价它们在液-气-固三相混合体系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气固三相混体体系 机械搅拌 流体力学 混合釜
下载PDF
一种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1
7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11年第5期58-59,共2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是将相对分子质量为150万~800万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粉料和溶剂按质量比为1~10:100、抗氧剂混合一起在混合釜加热搅拌,抗氧剂的添加量为溶质质量的2%~5%,
关键词 聚乙烯纤维 制备方法 高强高模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质量比 混合釜 抗氧剂 添加量
下载PDF
一种氯化丁基橡胶生产工艺
8
作者 赵敏 《橡胶工业》 CAS 2017年第10期639-639,共1页
由浙江信汇合成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 103467637B,公开日期2016-01-20)"一种氯化丁基橡胶生产工艺",通过串联的两级高效混合器和一级混合釜实现了氯化丁基橡胶(CIIR)的合成。
关键词 氯化丁基橡胶 生产工艺 清华大学 公开号 新材料 混合釜 混合 合成
下载PDF
CSTR中放热反应的热稳定性问题及其判别方程
9
作者 彭小平 《上饶师专学报》 1991年第2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反应器 混合釜 热稳定性
下载PDF
An aligned mixture probabilist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fault detection of multimode chemical processes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雅伟 马玉鑫 +1 位作者 宋冰 侍洪波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1357-1363,共7页
A novel approach named aligned mixture probabilist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MPPCA)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for fault detection of multimode chemical processes. In order to exploit within-mode correlations,the... A novel approach named aligned mixture probabilist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MPPCA)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for fault detection of multimode chemical processes. In order to exploit within-mode correlations,the AMPPCA algorithm first estimates a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for each operating mode by applying mixture probabilist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PCA). As a comparison, the combined MPPCA is employed where monitoring results are softly integrated according to posterior probabilities of the test sample in each local model. For exploiting the cross-mode correlations, which may be useful but are inadvertently neglected due to separately held monitoring approaches, a global monitoring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aligning all local models together. In this way, both within-mode and cross-mode correlations are preserved in this integrated space. Finally, the ut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AMPPCA are demonstrated through a non-isothermal 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 and the TE benchmark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de process monitoring Mixture probabilist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odel alignment Fault dete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