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式香肠用发酵剂多菌种混培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蒋云升 汪志君 +1 位作者 于海 王畏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10-413,共4页
以耳式葡萄球菌C131、德巴利汉逊酵母Y163、米酒乳杆菌L04为受试菌株构建发酵剂混培养技术体系,当L04、C131和Y163的起始菌构成比分别为1:2:1、1:4:1,使用加有0.1g/L NaNO2的模拟肉汤培养基,于30℃混培养24、12h,混培养液pH值为4.8和5.6... 以耳式葡萄球菌C131、德巴利汉逊酵母Y163、米酒乳杆菌L04为受试菌株构建发酵剂混培养技术体系,当L04、C131和Y163的起始菌构成比分别为1:2:1、1:4:1,使用加有0.1g/L NaNO2的模拟肉汤培养基,于30℃混培养24、12h,混培养液pH值为4.8和5.6时,总菌数达到最高值,L04对C131弱拮抗作用得到有效控制。将这两种混培养液以3%加入如式香肠结果酸度适中,品质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式香肠 混培养 耳式葡萄球菌 德巴利汉逊酵母 米酒乳杆菌
下载PDF
n(NO_3^--N)/n(NO_2^--N)对混培养菌与纯培养菌同步脱氮除硫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子爱 陈会娟 +3 位作者 魏本平 刘刚金 邓良伟 吴力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46-752,共7页
在温度30℃、pH为7、硫氮比为5/3、厌氧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n(NO-3-N)/n(NO-2-N)对荧光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混培养菌同步脱氮除硫影响.随着n(NO-3-N)/n(NO-2-N)减小,荧光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NOx-N去除率逐渐增高,而S2-去除率... 在温度30℃、pH为7、硫氮比为5/3、厌氧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n(NO-3-N)/n(NO-2-N)对荧光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混培养菌同步脱氮除硫影响.随着n(NO-3-N)/n(NO-2-N)减小,荧光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NOx-N去除率逐渐增高,而S2-去除率却依次减少,混培养菌对NOx-N去除效率先增加后趋于平稳.n(NO-3-N)/n(NO-2-N)对混培养菌去除S2-几乎没有影响.荧光假单胞菌能迅速将NO-3-N转化为NO-2-N,但NO-2-N转为N2却相对缓慢,培养液中出现NO-2-N累积;而铜绿假单胞菌将NO-2-N还原N2的能力明显比荧光假单胞菌强,培养液未反应的NOx-N以NO-3-N为主,未出现NO-2-N累积.混培养菌对NOx-N转化的情况介于荧光假单胞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之间.荧光假单胞菌同时获得较高NOx-N、S2-去除的n(NO-3-N)/n(NO-2-N)为5/5,铜绿假单胞菌为10/0,混培养菌为5.0/5.0.混培养菌对NOx-N、S2-的同步去除效果优于单菌株荧光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N03-N) n(NO 2-N) 混培养 荧光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脱氮 除硫
原文传递
高产胞外多糖嗜热链球菌混菌培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艳 陈历俊 +2 位作者 王昌禄 牟光庆 陈晓璇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
探讨高产胞外多糖嗜热链球菌混菌培养的产酸、产香、产黏特性。以发酵酸度、乙醛质量浓度和黏度为综合指标,确定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S.t.)、保加利亚乳杆菌(L.b.)、嗜酸乳杆菌(L.a.)混菌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42℃,总接菌量体积... 探讨高产胞外多糖嗜热链球菌混菌培养的产酸、产香、产黏特性。以发酵酸度、乙醛质量浓度和黏度为综合指标,确定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S.t.)、保加利亚乳杆菌(L.b.)、嗜酸乳杆菌(L.a.)混菌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42℃,总接菌量体积分数4%,V(S.t.):V(L.b.):V(L.a.)=3:2:1。在此条件下,混菌培养可以显著地提高酸度、乙醛质量浓度、黏度、胞外多糖质量浓度、β-半乳糖苷酶酶活、蛋白酶水解能力(P<0.01)。发酵过程中,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与黏度,β-半乳糖苷酶酶活与酸度,蛋白酶酶活与酸度、乙醛质量浓度的相关性系数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培养 酸度 黏度
下载PDF
纤维素酶液体混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桂转 范帅尧 +3 位作者 杨君芳 刘杰博 张百良 常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8-691,695,共5页
以绿色木霉和黑曲霉为出发菌种,采用Placket-Burma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优化的方法,对生物质水解复合纤维素酶混菌培养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确定了培养基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了优化培养基组成为:微晶纤维素20 g.... 以绿色木霉和黑曲霉为出发菌种,采用Placket-Burma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优化的方法,对生物质水解复合纤维素酶混菌培养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确定了培养基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了优化培养基组成为:微晶纤维素20 g.L-1,玉米芯20 g.L-1,蛋白胨1 g.L-1,(NH4)2SO44 g.L-1,K2HPO44 g.L-1,CaCl2.2H2O 0.5 g.L-1,Tween-80 5 g.L-1.结果表明,此条件下的滤纸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为2.15,6.52 U.mL-1,高于单菌发酵(1.18 U.mL-1)及未优化混菌发酵(4.99 U.mL-1)的最高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培养 发酵 响应面法
下载PDF
Lotka-Voherra数学模型在小米混菌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靳志强 王延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6-99,共4页
目的:对小米混菌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对乳酸菌生长代谢的影响加以研究,并建立混菌发酵生长动力学模型。方法:以小米为生长基质,将乳酸菌和酵母菌分别纯培养和混菌培养,研究发酵液中细胞浓度、游离氨基氮(FAN)、还原糖、乳酸及乙醇含量的变... 目的:对小米混菌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对乳酸菌生长代谢的影响加以研究,并建立混菌发酵生长动力学模型。方法:以小米为生长基质,将乳酸菌和酵母菌分别纯培养和混菌培养,研究发酵液中细胞浓度、游离氨基氮(FAN)、还原糖、乳酸及乙醇含量的变化;在对Lotka-Voherra种间竞争模型改进的基础上构建混菌发酵生长模型,利用origin软件求解参数并对模型进行拟合验证。结果:加入辅助菌株酵母菌进行混菌发酵,酵母菌对乳酸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对其发酵产酸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乳酸菌的存在对酵母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酵母菌主要产物乙醇的产量却显著增加;混菌发酵生长模型求得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混菌培养过程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乳酸菌 酵母菌 培养 Lotka—Voherra模型
下载PDF
双联混菌培养物对泌乳期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卫正 王根林 《中国奶牛》 2015年第15期4-8,共5页
本文研究了酿酒酵母与枯草芽孢杆菌双联混菌培养物对泌乳期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体况相近的荷斯坦泌乳牛配对分成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另外添加1kg/(头·d)混菌培养物,预试期7d,正试期35d,测定试... 本文研究了酿酒酵母与枯草芽孢杆菌双联混菌培养物对泌乳期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体况相近的荷斯坦泌乳牛配对分成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另外添加1kg/(头·d)混菌培养物,预试期7d,正试期35d,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奶量及乳品质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混菌培养物35d后试验组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09kg/(头·d),差异显著(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以及乳中尿素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17%、1.16%、1.62%、0.71%(P>0.05);牛奶体细胞数降低了20.80%(P<0.05)。本试验证实,添加混菌培养物可以明显提高产奶量,对乳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 荷斯坦牛 产奶量 乳品质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培养技术——正交法研究光合细菌的混合培养
7
作者 曹希亮 倪学勤 +1 位作者 曾东 周小秋 《饲料工业》 2007年第4期31-33,共3页
利用光合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协同生长的特点进行混菌培养试验。蜡样芽孢杆菌好氧,光合细菌兼性厌氧,通过两种细菌的不同添加比例,寻找一种最好的添加比例,使光合细菌活菌数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值。试验过程中,采用正交试验对两种菌... 利用光合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协同生长的特点进行混菌培养试验。蜡样芽孢杆菌好氧,光合细菌兼性厌氧,通过两种细菌的不同添加比例,寻找一种最好的添加比例,使光合细菌活菌数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值。试验过程中,采用正交试验对两种菌的比例进行了科学的组合,从而找到两种菌的最佳配比:在光合细菌1%或5%、芽孢杆菌1%的添加量的情况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光合细菌菌数达到理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培养 正交法
下载PDF
混年级培养的房地产营销顶岗实习的教学思考与改革
8
作者 陈威 王丽娜 《住宅与房地产》 2016年第18期250-,共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市场的变化与竞争日益加剧,加之新课程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促使我国各类高职院校纷纷加强了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企业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工作岗位及实习岗位的机会增多,但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企业品牌意识、增...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市场的变化与竞争日益加剧,加之新课程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促使我国各类高职院校纷纷加强了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企业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工作岗位及实习岗位的机会增多,但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企业品牌意识、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并使学生能够满足所需工作岗位的需求,是现代企业与高职院校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混年级培养的房地产营销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教学方面进行思考,并简单介绍房地产营销顶岗实习的改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级培养 房地产营销 顶岗实习 教学思考 改革策略
下载PDF
多元混菌培养对棉花黄萎菌拮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国 赵辉 +6 位作者 刘元元 张梦恬 庞学兵 郭建强 李湘钰 祝建波 王爱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1-439,共9页
特基拉芽胞杆菌C-9和鞘氨醇杆菌A1是分离得到的2株对棉花黄萎菌具有较好生防效果的菌株,平板对峙试验测定菌株C-9与A1的抑菌率分别为77.8%和83.3%,根据脂肽类抗生素相关合成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2株生防菌都能检测到surfactin、fengycin... 特基拉芽胞杆菌C-9和鞘氨醇杆菌A1是分离得到的2株对棉花黄萎菌具有较好生防效果的菌株,平板对峙试验测定菌株C-9与A1的抑菌率分别为77.8%和83.3%,根据脂肽类抗生素相关合成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2株生防菌都能检测到surfactin、fengycin和mycosubtilins相关基因片段。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液体混菌培养体系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对棉花黄萎菌具有较好防效的最佳混菌比例A1:C-9=1:9,在此比例下的混菌培养物对棉花黄萎菌的抑制能力较单菌株A1和C-9提高了131%和36.7%。镜检发现混菌培养物抑制可致黄萎菌菌丝发生膨大畸形。盆栽试验表明,混菌培养物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6.7%,混菌培养物处理的棉花在挑战接种棉花黄萎菌后,棉花体内防御酶系CAT酶活快速响应,在达到峰值时比同时期的CK组增加了135.3%。POD和SOD的基础酶活较CK分别提高22.5%和39.8%,且MDA含量始终低于CK。综合分析表明,混菌发酵可提高菌株对黄萎菌的抑制效果,可通过直接抑制黄萎菌生长和诱导植物产生防御反应来提高对棉花黄萎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 棉花黄萎菌 诱导抗性
下载PDF
三联混菌培养物对泌乳期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刘金龙 王卫正 王根林 《今日畜牧兽医(奶牛)》 2014年第6期63-66,共4页
本文研究了面包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三联混菌培养物对泌乳期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体况接近的奶牛配对分成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另外添加1千克/(头/天)混菌培养物,预试期7天,正试期3... 本文研究了面包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三联混菌培养物对泌乳期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体况接近的奶牛配对分成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另外添加1千克/(头/天)混菌培养物,预试期7天,正试期35天,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奶量及乳品质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混菌培养物35天后试验组产奶量显著提高了5.17%(P〈0.05),乳脂率、蛋白率、乳糖率以及尿素氮分别提高了2.17%、1.16%、1.62%、0.71%,体细胞降低20.80%(P〉0.05)。本实验证实,添加混菌培养物可以明显提高产奶量,对乳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 荷斯坦牛 产奶量 乳品质
下载PDF
三联混菌培养物对泌乳期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刘金龙 王卫正 王根林 《今日畜牧兽医(奶牛)》 2014年第8期61-64,共4页
本文研究了面包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三联混菌培养物对泌乳期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体况接近的奶牛配对分成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另外添加1千克/头·天混菌培养物,预试期7天,正试期3... 本文研究了面包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三联混菌培养物对泌乳期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体况接近的奶牛配对分成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另外添加1千克/头·天混菌培养物,预试期7天,正试期35天,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奶量及乳品质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混菌培养物35天后试验组产奶量显著提高了5.17%(P〈0.05),乳脂率、蛋白率、乳糖率以及尿素氮分别提高了2.17%、1.16%、1.62%、0.71%,体细胞降低20.80%(P〉0.05)。本实验证实,添加混菌培养物可以明显提高产奶量,对乳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 荷斯坦牛 产奶量 乳品质
下载PDF
科学名师工作室“混搭培养”的策略研究
12
作者 孙旭亮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第2期26-27,共2页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名师工作室活动,名师工作室的作用是引领、示范、辐射。而科学名师工作室是所有工作室中非常特殊的工作室,因为专职科学教师少,大部分学校根本没有。所以,工作室的学员大都是主线学科兼科学学科,怎样才能将学科混...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名师工作室活动,名师工作室的作用是引领、示范、辐射。而科学名师工作室是所有工作室中非常特殊的工作室,因为专职科学教师少,大部分学校根本没有。所以,工作室的学员大都是主线学科兼科学学科,怎样才能将学科混合体教师培养成优秀的名师呢?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混搭培养"方式对学科混合体教师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混搭培养"的模式和方法策略进行分析,让每个教师在工作室的平台上均有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 培养 策略研究
下载PDF
混菌发酵提高甘薯渣饲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淑军 吕明生 王永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45,共6页
对选育的扣囊拟内孢霉K991株、产朊假丝酵母C986株和绿色木霉T995株混合发酵甘薯渣生产的单细胞蛋白产品的饲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发酵产品的粗蛋白含量由发酵前8%提高到 2 6 9% ,纤维素降解了 36 16 % ,产品富含酵母活细胞和消化酶。替... 对选育的扣囊拟内孢霉K991株、产朊假丝酵母C986株和绿色木霉T995株混合发酵甘薯渣生产的单细胞蛋白产品的饲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发酵产品的粗蛋白含量由发酵前8%提高到 2 6 9% ,纤维素降解了 36 16 % ,产品富含酵母活细胞和消化酶。替代 2 0 %饲喂猪试验表明 :产品适口性好 ,能降低料肉比 ,促进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价值 淀粉废渣 甘薯渣 单细胞蛋白 培养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共底物混菌发酵产1,3-丙二醇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国 赵亚囡 +2 位作者 姚善泾 张光亚 方柏山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69,共6页
以葡萄糖和甘油作为共底物培养基,将利用葡萄糖产甘油的酵母Candida krusei和利用甘油产1,3-丙二醇的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进行混菌培养,考查了双菌混合培养转化葡萄糖生成1,3-丙二醇的能力。首先考察了不同初始甘油和葡萄糖浓度... 以葡萄糖和甘油作为共底物培养基,将利用葡萄糖产甘油的酵母Candida krusei和利用甘油产1,3-丙二醇的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进行混菌培养,考查了双菌混合培养转化葡萄糖生成1,3-丙二醇的能力。首先考察了不同初始甘油和葡萄糖浓度对发酵结果的影响,在葡萄糖浓度为100 g/L和甘油浓度为80 g/L时得到较好的结果。然后在混合培养基中,对Candida krusei和Klebsiella pneumoniae分别独立培养时的生长情况,与双菌混合培养时的菌体生长情况作了比较,并同时对底物的利用和产物的生成情况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葡萄糖的加入会抑制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生长,但是随着Candida krusei对葡萄糖的不断利用,葡萄糖对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生长的抑制会减弱。双菌混合培养可以将部分葡萄糖转化为1,3-丙二醇,但是其转化效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 发酵 甘油 1 3-丙二醇
下载PDF
维生素C二步发酵混菌接种控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可丽 张海宏 +1 位作者 孙传宝 张忠泽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15,共3页
本文研究维生素C二步发酵接种种液状态与发酵转化的关系,指明接种种液浓度为6.5×109个/ml,二菌数量之比为0.3,种液酸量为7mg/ml时.可获得较好的发酵转化效率。
关键词 维生素C 二步发酵 接种 培养
下载PDF
一株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YG14的筛选及混菌发酵提高梗丝品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文莉 张娟 +2 位作者 堵国成 罗诚 李东亮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4-72,共9页
基于产香及促进漆酶合成的特性,从烟梗中筛选获得一株产类胡萝卜素物质的胶红酵母YG14(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YG14)。通过灵芝菌、胶红酵母YG14单菌和共培养混菌固态发酵梗丝,进行了细胞壁物质成分分析、梗丝中性致香成分检测及品... 基于产香及促进漆酶合成的特性,从烟梗中筛选获得一株产类胡萝卜素物质的胶红酵母YG14(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YG14)。通过灵芝菌、胶红酵母YG14单菌和共培养混菌固态发酵梗丝,进行了细胞壁物质成分分析、梗丝中性致香成分检测及品吸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胶红酵母YG14与灵芝菌共培养后,混菌固态发酵梗丝在细胞壁物质降解、中性致香成分质量分数和感官品吸等方面的改善比两株菌单独固态发酵梗丝效果显著增强。共培养混菌固态发酵结束后梗丝总细胞壁物质降解率达到37.20%;中性致香成分质量分数提升20.44%;感官品吸评价为甜感提升明显,木质气息改善明显,香气量有一定提升,灼烧刺激感改善明显,香气更显圆润。胶红酵母YG14与灵芝菌共培养后固态发酵梗丝能够显著改善梗丝的品质,增加梗丝在卷烟中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红酵母YG14 灵芝菌 培养菌固态发酵 梗丝 细胞壁物质 香气成分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大肠杆菌混菌发酵生产咖啡醇糖苷
17
作者 王帅 庄以彬 +2 位作者 刘浩 毕慧萍 刘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7-13,共7页
利用大肠杆菌混菌发酵生物合成咖啡醇糖苷。通过在酪氨酸高产大肠杆菌BTAL中表达异源基因酪氨酸解氨酶(tyrosine ammonia-lyase from Rhodotorula glutinis,RgTAL),对羟基肉桂酰辅酶A连接酶(hydroxycinnamate:CoA ligase from Petroseli... 利用大肠杆菌混菌发酵生物合成咖啡醇糖苷。通过在酪氨酸高产大肠杆菌BTAL中表达异源基因酪氨酸解氨酶(tyrosine ammonia-lyase from Rhodotorula glutinis,RgTAL),对羟基肉桂酰辅酶A连接酶(hydroxycinnamate:CoA ligase from Petroselinum crispum,Pc4CL)和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innamyl-CoA reductase from Arabidopsis thaliana,AtCCR),与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对羟基苯乙酸3-羟化酶HpaBC和糖基转移酶(UGT73C5 from A.thaliana,AtUGT73C5)混合培养发酵生产了3种咖啡醇葡萄糖苷,其中2种为非天然化合物。优化共培养比例至3∶1,咖啡醇-4-O-葡萄糖苷的最高产量达到(141.63±3.42)mg/L。这是首次微生物异源合成咖啡醇糖苷的报道,该工作扩大了咖啡醇糖苷的结构多样性,为后续的构效分析提供了新的候选化合物,有望得到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咖啡醇糖苷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醇糖苷 生物合成 大肠杆菌 培养 发酵生产
下载PDF
混菌同步糖化固态发酵丁醇的研究
18
作者 赵启红 陈洪章 王岚 《生物产业技术》 2018年第3期45-49,共5页
生物丁醇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燃料。目前工业丁醇生产仍存在能耗高、产量低以及污染严重等问题。固态发酵体系中由于固体物含量较高容易造成传质传热困难、酶解效率低等难题,难以实现丁醇混菌固态发酵。针对以上问题,从... 生物丁醇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燃料。目前工业丁醇生产仍存在能耗高、产量低以及污染严重等问题。固态发酵体系中由于固体物含量较高容易造成传质传热困难、酶解效率低等难题,难以实现丁醇混菌固态发酵。针对以上问题,从混合培养的优势以及固态发酵过程强化角度思考,以期为高效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制备燃料丁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醇固态发酵 菌种选育 培养 木质纤维素 周期蠕动
下载PDF
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汤韵涵 刘岩松 +4 位作者 高豪 章文明 蒋羽佳 信丰学 姜岷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3年第2期153-163,175,共12页
厨余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比巨大,已对食品安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故亟须实现厨余垃圾的有效处理及利用。目前处理厨余垃圾最常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填埋与焚烧,但存在易产生二次污染、耗能大等问题,阻碍了其大规模应... 厨余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比巨大,已对食品安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故亟须实现厨余垃圾的有效处理及利用。目前处理厨余垃圾最常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填埋与焚烧,但存在易产生二次污染、耗能大等问题,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厨余垃圾具有有机质含量高的特性,通过生物炼制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如有机酸等),不仅可实现产品的清洁生产,也可提高厨余垃圾的经济价值。本文首先概括了国内外厨余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其中厌氧消化法可清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展示出巨大的研究潜力。因此,对厌氧消化厨余垃圾合成化学品进展进行详细综述,最后对构建人工混菌培养体系和生物膜调控在厨余垃圾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生物制造 厌氧消化 高附加值化学品 培养
下载PDF
微生物共发酵提高三七糠饲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殷月兰 王永坤 +2 位作者 王淑军 朱国强 周继红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对白地霉Y96101株、绿色木霉Y96301株、米曲霉L96201株和产朊假丝酵母P96401株混合发酵三七糠生产的单细胞蛋白(SCP)产品的饲用价值进行了研究。混菌发酵三七糠SCP的纯蛋白质含量比发酵前提高130%... 对白地霉Y96101株、绿色木霉Y96301株、米曲霉L96201株和产朊假丝酵母P96401株混合发酵三七糠生产的单细胞蛋白(SCP)产品的饲用价值进行了研究。混菌发酵三七糠SCP的纯蛋白质含量比发酵前提高130%,纤维素比发酵前降低30.7%、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微核试验均证明该产品无毒性。鹅的饲养试验表明:三七糠SCP产品适口性好、能降低料肉比、促进生长,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糠 单细胞蛋白 培养 动物实验 饲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