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混合单元法用于评价注气混相机理
1
作者 杨付林 陈雄 周雄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7-52,共6页
为了准确地评价注气混相机理,通过寻找所用关键系线,以关键系线长度为零确定最小混相压力(MMP)的标准,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确定MMP的多混合单元(MMC)法。在此基础上,用历史图和剖面图可观察到细管中油气多次接触的混相过程,阐明油气相间... 为了准确地评价注气混相机理,通过寻找所用关键系线,以关键系线长度为零确定最小混相压力(MMP)的标准,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确定MMP的多混合单元(MMC)法。在此基础上,用历史图和剖面图可观察到细管中油气多次接触的混相过程,阐明油气相间组分、密度、含油饱和度等变化规律,揭示油气混相机理的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最小关键系线长度控制油气混相过程,交叉系线为蒸发/凝析并存的混相机理,初始油系线为蒸发混相机理;随着压力的增加,临界距离d_(c)的最小值越小,油气混相的过渡区越窄,越趋于混相;改进的MMC法可以简单、快速地确定混相机理,并观察到细管中油气多次接触的动态混相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单元法 MMP 混相机理 细管实验模拟
下载PDF
含酸气挥发油藏回注溶解气混相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晨朔 范子菲 +3 位作者 许安著 赵伦 赵亮东 罗二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7年第2期41-46,共6页
针对高含酸气组分(H_2S和CO_2)的挥发油藏,基于热力学平衡理论和组分数值模型,利用模拟注气膨胀实验、最小混相压力计算、模拟多级接触实验和模拟细管实验,研究了回注溶解气的混相方式、混相压力和混相过程以及酸气组分对混相的作用机... 针对高含酸气组分(H_2S和CO_2)的挥发油藏,基于热力学平衡理论和组分数值模型,利用模拟注气膨胀实验、最小混相压力计算、模拟多级接触实验和模拟细管实验,研究了回注溶解气的混相方式、混相压力和混相过程以及酸气组分对混相的作用机制。以目标区块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回注溶解气混相方式为蒸发和凝析并存,且凝析混相机理占主导地位;原油中的酸气组分能够降低最小混相压力,增强凝析式混相作用,其中H_2S的作用效果强于CO_2;在蒸发和凝析并存的动态混相过程中,尤其在向前接触段酸气组分有利于减少接触次数,降低混相难度;另外,酸气组分还有助于降低气油流度比,改善注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藏 酸气 溶解气回注 蒸发 凝析 混相机理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动态混相驱过程机理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文 汤勇 +3 位作者 梁涛 孙雷 刘伟 陈祖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80,117,共4页
以国内CS油田注CO2混相驱典型实例为基础,在油藏地层流体注CO2驱膨胀实验和细管最小混相压力实验拟合基础上,建立一维组分注气驱细管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研究CO2注入过程中油气两相组成、油气两相黏度、密度和界面张力等动态特... 以国内CS油田注CO2混相驱典型实例为基础,在油藏地层流体注CO2驱膨胀实验和细管最小混相压力实验拟合基础上,建立一维组分注气驱细管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研究CO2注入过程中油气两相组成、油气两相黏度、密度和界面张力等动态特性参数沿注气井到生产井距离的变化规律。以及注气量和注气压力对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CO2在原油中的溶解能力强,工程混相条件下,摩尔含量达到0.7。注入CO2抽提原油中的中间烃,甚至C19+以上的重烃,与地层油在前缘达到混相。CO2注入量增加,混相带增长,CO2波及区域增加,有利于驱油效率增加。随着注入压力的提高,从非混相到混相,CO2在地层油中的溶解量增加,界面张力降低,油的黏度降低。达到混相后,继续增加压力对驱油影响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相驱 混相机理 细管模拟 注气
下载PDF
混相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涂军 赵楠 +2 位作者 陆晓峰 汪洋 汤超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7期81-82,共2页
本文对混相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发展作了概述,阐述了当今国内外气体混相驱的应用及发展,分析了气体混相驱采油的机理、对应的开发方式,并结合气体混相驱采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并综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具体情况,指... 本文对混相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发展作了概述,阐述了当今国内外气体混相驱的应用及发展,分析了气体混相驱采油的机理、对应的开发方式,并结合气体混相驱采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并综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具体情况,指出发展我国注气混相驱提高采收率事业的关键是气源问题,应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同时,还需要加强注气驱的先导试验和相关理论及其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R 相驱 混相机理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南海礁灰岩稠油油藏注富气混相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亚会 闫正和 +4 位作者 涂乙 汤小龙 张晓林 徐伟 汪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106,共7页
南海东部礁灰岩L油田原油黏度高、裂缝发育复杂、非均质性强、采出程度低,为提高采收率,选取附近高气油比油田H油田的伴生富气开展了混相驱室内实验研究。首先为明确注入气的驱油机理,对配置的实验用注入富气与原油进行了PVT相态物性测... 南海东部礁灰岩L油田原油黏度高、裂缝发育复杂、非均质性强、采出程度低,为提高采收率,选取附近高气油比油田H油田的伴生富气开展了混相驱室内实验研究。首先为明确注入气的驱油机理,对配置的实验用注入富气与原油进行了PVT相态物性测试;然后开展了地层温度不同压力下注入1.2 PV的细管驱替实验、原始地层压力下高倍数注入体积(最大4.0 PV)的扩展细管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气具有较好的增容、降黏效果,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地层原油的膨胀系数增大了1.25倍,原油黏度由50 mPa·s降低至6.7 mPa·s;在原始地层压力12 MPa下,注入体积大于3.0 PV时可以实现多次接触后缘凝析气驱混相;因此原始地层压力下,H油田具备注伴生富气混相驱的条件。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下步长岩心物模、混相数模和矿场实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灰岩 稠油油藏 富气驱 混相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