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家之谋:清代京城牙行的管理与运行
1
作者 高福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229,230,共12页
牙行是明清时期商业运行不可或缺的交易媒介,也是政府实施基层市场管理的重要内容。清初除沿用明代的官牙制度之外,针对牙行推行了一系列限制性政策,其中以“退帖顶补”为代表,强调牙帖定额发放并强化官方管理。同时,在京城牙行的市场... 牙行是明清时期商业运行不可或缺的交易媒介,也是政府实施基层市场管理的重要内容。清初除沿用明代的官牙制度之外,针对牙行推行了一系列限制性政策,其中以“退帖顶补”为代表,强调牙帖定额发放并强化官方管理。同时,在京城牙行的市场职能之外,赋予其必须担负的其他职责,诸如科考场差、包揽上税等事务。不过,无论是市场催生的中介职能,还是政府设定的制度身份,都在牙行的实际运行中偏离了既有轨道,形成了另一种利益格局。晚清政府为扩大财源,转以牙税征缴作为管理重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初以来制度管理与市场需求相悖对牙行发展造成的影响。从清代京城牙行的政策调整及具体运行来看,交织着中央制度与地方实践、政策制定与市场发展、政府财税与行业利益等多方力量的博弈,对我们进一步探讨清代财税制度变革以及地方市场发展的实际进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京城 牙行 牙帖 定额 牙税
原文传递
基于古文献语义分析的清代北京城人居环境游憩活动及空间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肖遥 邵明 马源 《风景园林》 2022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游憩空间是人居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将清代志书及文人笔记中的游憩信息作为离散点,使用语义分析定量描述清代北京游憩活动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反映清代北京人居环境状况,还原人居景观格局。研究发现:清代游憩活动以民... 游憩空间是人居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将清代志书及文人笔记中的游憩信息作为离散点,使用语义分析定量描述清代北京游憩活动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反映清代北京人居环境状况,还原人居景观格局。研究发现:清代游憩活动以民俗宗教、游憩游赏、宴饮聚会为主,在内城西部、东部内外城交界处和西山山麓3处分布较为集中。西城组团游憩意象为水体,以寺观为主的节点和标志物围绕水体布局;东城组团游憩意象为水利设施和人文建筑,空间节点散点布局;西北郊组团游憩意象为宗教景观,由山体和散布其中的寺观节点构成。研究讨论了游憩活动、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的关系,认为游憩活动与寺观和水体关联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游憩活动 游憩空间 清代京城 语义分析
下载PDF
从《万寿盛典图》解析清代北京城街道活动空间 被引量:1
3
作者 阴劼 王安杰 石悦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66,共6页
以康熙《万寿盛典图》为对象,结合乾隆《京城全图》对所绘街道场景进行转译,解析清代北京城街道活动空间,发掘中国古代街道空间的内涵特征。结果表明:康熙《万寿盛典图》所描绘的清代北京城街道场景具有极强的写实性;其次,街道活动空间... 以康熙《万寿盛典图》为对象,结合乾隆《京城全图》对所绘街道场景进行转译,解析清代北京城街道活动空间,发掘中国古代街道空间的内涵特征。结果表明:康熙《万寿盛典图》所描绘的清代北京城街道场景具有极强的写实性;其次,街道活动空间包含围合式、开放式、沿街式的形态类型,空间相对独立,实质性质与"广场"相似,串联分布,在街道上具有连贯性;最后指出,由于街道上的公共活动使得街道形态由线性空间发展为树状空间,形成富有变化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活动空间 街寺组合 万寿盛典图 乾隆京城全图 清代京城
下载PDF
从《沈阳百咏》探析光绪初年盛京城人居文化景观
4
作者 谢淼伊娜 王飒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39,共7页
【目的】从人居环境学的角度,探究在清末外部变化影响下仍是帝国陪都的盛京城内文化景观和城市空间变化,以填补盛京城清末文化景观研究的不足。【方法】以《沈阳百咏》为依据,运用文本挖掘语义分析、时间地理学分析、历史地理空间分析... 【目的】从人居环境学的角度,探究在清末外部变化影响下仍是帝国陪都的盛京城内文化景观和城市空间变化,以填补盛京城清末文化景观研究的不足。【方法】以《沈阳百咏》为依据,运用文本挖掘语义分析、时间地理学分析、历史地理空间分析量化光绪初年盛京城人居文化景观类型和时空信息,探讨文化景观的分布规律,并通过对比清朝前、中、末期城市空间,总结光绪初年盛京城的风貌特点。【结果】将盛京城人居文化景观归纳为“游憩玩赏”“盛京旧制”“市井生活”“信俗集会”4个一级分类及15个二级分类,发现文化景观类型与季节农时有强关联,不同文化景观在地理空间分布上有显著差异,整体上集中于关厢地带,城北景观密度高于城南。通过将《沈阳百咏》中城市空间与清前、中期城市空间对比发现,光绪初年盛京城已成为有满族特色的地方中心性城市。【结论】对《沈阳百咏》的深入挖掘填补了清末盛京城文化景观研究的缺环,为清代盛京城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后续通过诗文分析盛京城文化景观格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人居环境学 诗词 文本挖掘 时空结构 清代京城
下载PDF
基于《乾隆京城全图》的清北京内城水井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可石 姜雨奇 《特区经济》 2013年第6期40-42,共3页
水井是清朝北京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不同时期水井的数量和分布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从时代演变的角度,通过对《乾隆京城全图》和《京师坊巷志稿》中内城水井的解读,重点分析水井在不同年代的演变特点,并尝试从商业... 水井是清朝北京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不同时期水井的数量和分布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从时代演变的角度,通过对《乾隆京城全图》和《京师坊巷志稿》中内城水井的解读,重点分析水井在不同年代的演变特点,并尝试从商业市场和卖水行业的发展解释这种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京城 水井 《乾隆京城全图》 《京师坊巷志稿》
下载PDF
军警合一:清代北京城的栅栏与堆拨
6
作者 王子涵 雷炳炎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20-32,共13页
清代在北京城设置了数量颇巨的栅栏和堆拨,派遣八旗和绿营官兵驻守。栅栏起到封闭道路、拦阻奸匪、维持夜间秩序的作用,堆拨官兵则在该管地段巡逻守卫、盘查违法活动,展示了军警合一的形象与功能。但随着年深日久,栅栏和堆拨日渐倾颓,... 清代在北京城设置了数量颇巨的栅栏和堆拨,派遣八旗和绿营官兵驻守。栅栏起到封闭道路、拦阻奸匪、维持夜间秩序的作用,堆拨官兵则在该管地段巡逻守卫、盘查违法活动,展示了军警合一的形象与功能。但随着年深日久,栅栏和堆拨日渐倾颓,步军统领衙门又因经费紧张而无力修护;而且驻守官兵玩忽懈怠,并不认真巡缉奸匪,所以至清末京城的栅栏和堆拨不仅大量损坏,并且丧失了维持社会治安之功能。作为王朝国家在城市内设置的军事设施,在北京城向近代城市转变的过程中,栅栏和堆拨不可避免地被淘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京城 军警合一 栅栏 堆拨 军事设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