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胭脂》为视角看清代刑事司法审判制度及实践
1
作者 戴英 鲍唐成 《商情》 2014年第12期383-383,共1页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有《胭脂》一文,这是个悲剧故事但终以喜剧结局。在欣赏完蒲松龄先生文学巨著之时,笔者也发现许多关于清代司法审判中的做法,基于此,本文将以《胭脂》为视角,探究清代刑事司法审判制度及其实践。
关键词 清代刑事审判 古代诉讼文化 婚姻观念
下载PDF
寓理于情:驳案所见“情”与司法制度逻辑
2
作者 邢天宇 《南大法学》 CSSCI 2024年第4期158-173,共16页
“情”的使用蕴含了清代重案审判制度的思维模式与权力构造。在驳案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根据案情重大疑难与否,参与案件讨论的主体构成会发生变化,也会带来不同的思考方式。同时这种思考方式反映了清代重案审判中蕴含的等差式的权力构造,... “情”的使用蕴含了清代重案审判制度的思维模式与权力构造。在驳案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根据案情重大疑难与否,参与案件讨论的主体构成会发生变化,也会带来不同的思考方式。同时这种思考方式反映了清代重案审判中蕴含的等差式的权力构造,即“主者守文”“大臣释滞”和“人主权断”的等差式审判权力配比。对上述思维模式与权力构造进行深入考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清代司法的权力运作样态,也可以在“逐级审转复核制”之外提供一种法学的观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 个案逻辑 权力分配 清代审判 驳案
下载PDF
关于清代听讼制度所见“自相矛盾”现象的理解——对黄宗智教授的“表达与实践”理论的批判 被引量:1
3
作者 郑芙蓉(译) 《私法》 2004年第3期431-461,共31页
本篇论文的目的是对构成黄宗智教授的《中国的民事审判——清代的表达与实践》的三个主要要素重新进行批判性地分析。这三个主要要素分别是,清代国家的民事审判曾依据国家实定法保护当事人的权利;但是这种实践与清代国家在维护秩序所显... 本篇论文的目的是对构成黄宗智教授的《中国的民事审判——清代的表达与实践》的三个主要要素重新进行批判性地分析。这三个主要要素分别是,清代国家的民事审判曾依据国家实定法保护当事人的权利;但是这种实践与清代国家在维护秩序所显现出来的表达不一致;中华民国以后的法制的发展是清代保护权利的实践的延伸。第1节从整体上分析了黄教授的著作和笔者观点的关系。第2节,探讨了黄教授观点的前提,即汪辉祖的'听断以法'这一措辞,指出它的意思并不是指依据实定法保护民事权利,而是指把纠纷作为刑事案件来处理并施加必要的刑罚。第3节,通过分析具有刑事性质的清代听讼是怎样解决民事利益纠纷的这一问题,揭示了当时的表达与实践的关系并不是'矛盾背离'(paradoxical disjunction)。第4节,从其他的角度分析了清代听讼所固有的结构上的难点,指出黄教授的观点是不完全的。第5节,提示了笔者对清代法秩序和近现代中国法秩序的关系的理解,对黄教授的近代主义的历史理解提出了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国的民事审判 黄宗智 以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