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巡台御史巡台文献》校读琐记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继光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清代巡台御史巡台文献》一书为中央政府管理台湾历史文献丛编之一种,为清代台湾史和海峡两岸关系史研究者提供了文献检索之便。但其中还存在较多文字讹、脱、衍、倒及标点不当、易识字而以□代之等错误。参照相关影印文献,对其作进一... 《清代巡台御史巡台文献》一书为中央政府管理台湾历史文献丛编之一种,为清代台湾史和海峡两岸关系史研究者提供了文献检索之便。但其中还存在较多文字讹、脱、衍、倒及标点不当、易识字而以□代之等错误。参照相关影印文献,对其作进一步校勘整理,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巡台御史巡台文献 点校 俗字 文例
下载PDF
清代首任巡台御史黄叔璥生平及其学术成就简述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仲华 《唐都学刊》 2005年第6期144-148,共5页
黄叔璥(1681-1757),清顺天府大兴县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历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湖广道御史、第一任巡台御史等职。其学术涉及历史地理、金石目录以及理学义理等方面,著有《南征纪程》、《国朝御史题名录》、《近思录集朱》等... 黄叔璥(1681-1757),清顺天府大兴县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历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湖广道御史、第一任巡台御史等职。其学术涉及历史地理、金石目录以及理学义理等方面,著有《南征纪程》、《国朝御史题名录》、《近思录集朱》等书,尤其是《台海使槎录》一书是清代台湾历史上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黄叔礅 学术成就
下载PDF
清代第一任“巡台御史”——大兴黄叔璥(上) 被引量:1
3
作者 吉路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7-67,共1页
据中国新闻社驻台北记者报道,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六日,台湾当局首次主办的大型监察档案展在台北开幕,在约百件展品中,
关键词 清代 中国新闻社 湾当局 监察
下载PDF
清代第一任“巡台御史”——大兴黄叔璥(下) 被引量:1
4
作者 吉路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1-61,共1页
用今日流行语汇表述,黄叔墩当属“学者型官员”,他在台巡察的两年间,一方面大量搜集行政史料、了解风土人情,
关键词 清代 学者型官员 风土人情 行政
下载PDF
清代福建军政大员巡台制度考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宏斌 《台湾历史研究》 2022年第1期16-28,共13页
御史巡台制度出现于1722年,福建军政大员巡台制度终结于1885年,1788年初则是二者转换的节点。御史巡台制度实施了66年,福建军政大员巡台制度执行了97年。无论是御史巡台制度还是福建军政大员巡台制度,对于台湾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 御史巡台制度出现于1722年,福建军政大员巡台制度终结于1885年,1788年初则是二者转换的节点。御史巡台制度实施了66年,福建军政大员巡台制度执行了97年。无论是御史巡台制度还是福建军政大员巡台制度,对于台湾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尽管各有特点,但就加强政治控制来说,福建军政大员巡台制度比御史巡台制度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制度 福建军政大员制度
下载PDF
巡台御史杨二酉
6
《前进》 2019年第12期61-62,共2页
杨二酉(1705—1780年),太原晋祠镇人,字学山,号又邨,别号西园、恕堂、柳南、一梅居士,晚年号悔翁。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贵州监察御史、协理山西道监察御史、巡察台湾御史、工科给事中、兵科掌印给事中等职。才学出... 杨二酉(1705—1780年),太原晋祠镇人,字学山,号又邨,别号西园、恕堂、柳南、一梅居士,晚年号悔翁。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贵州监察御史、协理山西道监察御史、巡察台湾御史、工科给事中、兵科掌印给事中等职。才学出众一岁六迁杨二酉,出生于太原晋祠镇一个富庶的乡绅之家,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史载其"幼聪敏,美丰度,天性恺悌,学力精纯,工书善画,娴吟咏,长于古文辞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 翰林院编修 给事中 梅居士
下载PDF
张湄《瀛百咏》之台湾地区食农书写
7
作者 赖丽娟 《闽台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81-96,共16页
张湄著有《瀛百咏》,为其吟咏台湾风物之写实作品,对了解当时台湾地区的风物民情,大有神益。兹以笔者数年前发现乾隆七年刊刻的《瀛百咏》一卷为底本,结合笔者成长背景、务农经验,分析《瀛百咏》中有关食物和水果的书写,以探讨清代前期... 张湄著有《瀛百咏》,为其吟咏台湾风物之写实作品,对了解当时台湾地区的风物民情,大有神益。兹以笔者数年前发现乾隆七年刊刻的《瀛百咏》一卷为底本,结合笔者成长背景、务农经验,分析《瀛百咏》中有关食物和水果的书写,以探讨清代前期台湾社会之农业生活。其中食物分为主食、副食、饮料、调味品;主食又细分为小米、“都都”;副食则为鹿肉、鱼肉;饮料专指酒;调味品则指蔗糖。水果方面有:、西瓜、菩提果、番柑、番橘、波罗蜜、菠萝、番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湄 :《瀛百咏》 《柳渔诗钞》 食农
下载PDF
清代台湾学政制度研究
8
作者 杨文军 李振广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8-86,共9页
清朝收复台湾后,学政事宜归福建督抚与学政管辖并设分巡台湾道具体实施。每年的岁、科两试作为台湾学政重要事宜,其规制来源于祖国大陆。学政作为处理台湾学政事务的官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央学政规制办事,因地制宜处理当地学政事宜。康熙... 清朝收复台湾后,学政事宜归福建督抚与学政管辖并设分巡台湾道具体实施。每年的岁、科两试作为台湾学政重要事宜,其规制来源于祖国大陆。学政作为处理台湾学政事务的官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央学政规制办事,因地制宜处理当地学政事宜。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置巡台御史,巡视台湾学政等事宜。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御史巡台制度被废除,台湾学政事宜由台湾道全权负责。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建省后,台湾学政由巡抚刘铭传兼任,至此,台湾学政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对台湾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道 学政制度
下载PDF
清代巡台御史制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祖基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8-45,共8页
派遣御史巡察台湾是清代治台政策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制度共实行了60多年。本文试从巡台御史的设立与派遣、职责和作为,巡台御史与地方官员的关系以及清廷对巡台御史的态度等方面对清代巡台御史制度作一比较系统的考察。
关键词 清代 政策 制度 设立 职责 作为 地方官员
原文传递
雍正年间“台湾北路番乱事件”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笑婕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3年第1期104-121,共18页
雍正年间“台湾北路番乱事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由大甲西社主导的“番乱”倾向于“泄愤”,因未触及清廷在台统治,官府在剿抚初期偏重于“安抚”;第二阶段由牛骂、沙辘、南大肚三社主导的“番乱”具有明显的“谋逆”倾向... 雍正年间“台湾北路番乱事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由大甲西社主导的“番乱”倾向于“泄愤”,因未触及清廷在台统治,官府在剿抚初期偏重于“安抚”;第二阶段由牛骂、沙辘、南大肚三社主导的“番乱”具有明显的“谋逆”倾向,且南、北二路在这一阶段皆有暴动发生,因此官方采取“重兵围剿”方式进行平叛。此次“番乱”处理中官方的被动应对与民间力量的主导性作用,共同反映了国家视野下地方治理偏重“治官”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皇帝 大甲西社 剿抚
下载PDF
清初台湾禅济布案考辨
11
作者 刘佳明 《闽江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3-58,共6页
清初,中央在台湾实行巡台御史监察制度,规定设置满族御史和汉族御史各一人。由于两者职权的争夺,导致了清朝初期满汉官员之间固有的矛盾加深,最终爆发了禅济布案。案件爆发前期,主要是满汉御史之间的相互较量;随着两位御史的互相弹劾,... 清初,中央在台湾实行巡台御史监察制度,规定设置满族御史和汉族御史各一人。由于两者职权的争夺,导致了清朝初期满汉官员之间固有的矛盾加深,最终爆发了禅济布案。案件爆发前期,主要是满汉御史之间的相互较量;随着两位御史的互相弹劾,内地大员也被卷入其中,案件陷入了僵局;最终,案件由于皇权的介入而定案。案件虽然得以解决,但皇帝逐渐不再信任满族巡台御史,更对巡台御史制度失去了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禅济布案
下载PDF
孔子与弦歌台
12
作者 潘守冰 孔令祯 《中州今古》 2004年第9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昭公 淮阳城 陈蔡 绝粮 得意弟子 知礼 明成 春秋末期
下载PDF
巡台御史杨二酉
13
作者 黄俊群 蒋春发 《福建乡土》 2006年第2期20-22,共3页
青年得志 皇恩眷宠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初冬的瑞雪纷纷扬扬地洒落在三晋大地上。这天,一个男孩降生在晋祠镇南堡街的杨宅。杨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孩子的外祖父闻讯后极为高兴,他说,古书记载湖南沅陵县有大酉山和小酉山.山下... 青年得志 皇恩眷宠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初冬的瑞雪纷纷扬扬地洒落在三晋大地上。这天,一个男孩降生在晋祠镇南堡街的杨宅。杨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孩子的外祖父闻讯后极为高兴,他说,古书记载湖南沅陵县有大酉山和小酉山.山下有藏书洞,洞藏万卷经书,就给孩子取名二酉,字学山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二酉 清朝 研究
原文传递
闽台学术著作推介
14
《闽台文化研究》 2010年第4期162-162,共1页
本书以巡台御史的巡台文献为整理与研究对象.从散见手清代官方档案、地方志书、碑传史料以及巡台御史的文集中,搜集整理巡台御史在台期间留下的重要文献。
关键词 地方志书 海洋文明 闽南文化 日据时期 精神家园 丰班 人口数据 政治 详尽介绍
下载PDF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丕翁先生巡视台阳图》考——兼及统一之初“权独隆焉”的巡台制度
15
作者 姜舜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1-159,共19页
国博藏《丕翁先生巡视台阳图》,原认为作者款伪,画中主人公推定为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二年任"巡视台湾御史"(巡按)的严瑞龙。本文认为:此画作蒋伊署名是可信的。画中描绘清政府统一台湾后,首任"分巡台厦道"周昌于康熙... 国博藏《丕翁先生巡视台阳图》,原认为作者款伪,画中主人公推定为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二年任"巡视台湾御史"(巡按)的严瑞龙。本文认为:此画作蒋伊署名是可信的。画中描绘清政府统一台湾后,首任"分巡台厦道"周昌于康熙二十三至二十五年,作为台湾府最高官员开展巡视等治台施政情形。熟悉蒋伊、周昌,继周昌之后的分巡台湾道尹士俍及福建按察使乔学尹、台湾县知县路以周、台湾府知府徐林和徐治民,题跋均对画作者无疑义,并指出蒋伊作《流民图》获康熙帝赏识。统一台湾之初,清政府对台实行特殊管理制度,设官分职"并同内地",而将巡察置于知府等军政大员之上,"宣威布化,权独隆焉"。分巡台厦道、巡按在台施政均可称为"巡视",康熙六十年设巡按之前专指前者。"分巡道开先者为周昌,因俗兴革,海甸改观","布化宣仁仍复尔","三载弼成柔远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 《丕翁先生阳图》 厦道 周昌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的几个特征
16
作者 宋阳 唐进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5年第3期41-42,共2页
一、地方监察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自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监察区建立刺史制度始,地方监察权便与行政权完整分离。各州部刺史是中央派遣常驻在地方监察区的监察官,直隶于中央的御史中承,垂直管理,... 一、地方监察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自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监察区建立刺史制度始,地方监察权便与行政权完整分离。各州部刺史是中央派遣常驻在地方监察区的监察官,直隶于中央的御史中承,垂直管理,不受地方干涉。此后,隋朝的谒者台持节按察官吏及司隶台,唐朝的察院监察御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察司 谒者 监察制度 监察官 监察区 部刺 监察机关 司隶 十三部
下载PDF
清初对台政策评析
17
作者 胡淑慧 《现代台湾研究》 2009年第6期43-48,共6页
清朝建立后,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经历了经济封锁、招抚、武力统一和治理的完整过程,综合运用了政治、经济、军事与心理等多种手段。清初政府对台政策的制订与调整,不仅反映了整体环境及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而且体现了决策者对形势发展的判... 清朝建立后,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经历了经济封锁、招抚、武力统一和治理的完整过程,综合运用了政治、经济、军事与心理等多种手段。清初政府对台政策的制订与调整,不仅反映了整体环境及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而且体现了决策者对形势发展的判断与战略目标的设定。其所取得的客观效果,给后人留下诸多启示.对于思考当前的台湾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政策演变与效果清初对台政策演变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抚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 官兵 康熙 郑氏 姚启圣 施琅 郑经 湾府 中央政府 澎湖 清廷 政权 刘国轩
原文传递
武夷一峰——闽北渡台传教第一僧
18
作者 罗小平 《炎黄纵横》 2009年第1期26-27,25,共3页
闽台两地佛教和民间信仰渊源深厚。明清以来,大批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其中不少明末遗臣和僧人在岛内创建草庐,布道传教;闽南居民则将原乡神带入台湾,立庙以祀。台湾的众多寺庙中,弥陀寺与闽北渊源深厚,参与这座寺庙扩建的有来自武夷山的... 闽台两地佛教和民间信仰渊源深厚。明清以来,大批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其中不少明末遗臣和僧人在岛内创建草庐,布道传教;闽南居民则将原乡神带入台湾,立庙以祀。台湾的众多寺庙中,弥陀寺与闽北渊源深厚,参与这座寺庙扩建的有来自武夷山的僧人一峰。台湾的寺庙可追溯到明代荷据时期。王礼、陈文达《台湾县志·杂记志九》载:"在广储东里,大道公庙,红毛时建。"广储东里即今台南县新化镇,红毛即荷兰人。王必昌《重修台湾县志》卷六《祠宇志》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县志 湾府志 寺庙 僧人 北渡 高拱乾 祠宇 第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