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清代晚期戏园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薛林平 《华中建筑》 2009年第1期155-161,共7页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后,上海开放为商埠,并很快发展成为国际性商业大城市。与之相应的是,各种戏曲剧种也纷纷涌入上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随着戏曲的发展,以商业赢利为目的的戏园逐渐兴起,成为上海清代晚期最为重...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后,上海开放为商埠,并很快发展成为国际性商业大城市。与之相应的是,各种戏曲剧种也纷纷涌入上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随着戏曲的发展,以商业赢利为目的的戏园逐渐兴起,成为上海清代晚期最为重要的演出场所。清代晚期的上海戏园达百余座,数量居全国之首,在中国剧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根据大量文献史料以及当时的写实性画报中的形象资料,分析了上海清代晚期戏园的历史沿革、空间特征、建筑形式、观演形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清代晚期 戏园 戏曲
下载PDF
清代晚期的九江关及其商品流通
2
作者 廖声丰 廖剑南 刘生文 《老区建设》 2017年第2期28-30,共3页
清代前期九江关税收居全国第二,是清政府主要大关之一。鸦片战争后,九江出现"一地两关",即清政府管理的九江关(常关)和外籍人员操办九江海关,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清代晚期九江关(常关)不断衰弱,难于维继。
关键词 清代晚期 九江关 商品流通
下载PDF
清代晚期徽州山区经济研究——以婺源茶叶贸易为例
3
作者 王丽君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0-22,共3页
分析了徽州山区的自然条件和清代晚期的经济产业结构,回顾了婺源的茶叶种植和贸易历史,探讨了清代晚期婺源地区茶叶贸易的经营方式与特色。认为清代晚期婺源的茶商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商业道德,推动了社会发展。
关键词 清代晚期 徽州山区 婺源 茶叶贸易
下载PDF
档案记载宣化县清代晚期至民国年间赋税 被引量:1
4
作者 武世平 《档案天地》 2014年第4期11-12,27,共3页
不同时期地契、税票等档案是研究土地、税收发展脉络的重要文献资料.笔者收藏有一套大清宣统元年的官方地契,及民间土地、房屋、器物交易契约和执照、串票若干.
关键词 民国年间 清代晚期 档案 宣化县 赋税 记载 宣统元年 文献资料
下载PDF
浅析新沂市博物馆馆藏两件清代晚期文物
5
作者 李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4期6-8,共3页
新沂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两件清代晚期文物,分别是“太平天国丁巳七年置造”青铜炮和清“邳州砲车圩壮练”木印。文章通过对这两件文物的梳理、解读发现,两件文物出现时间相近,且相互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涉及清晚期新沂周边地区历史... 新沂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两件清代晚期文物,分别是“太平天国丁巳七年置造”青铜炮和清“邳州砲车圩壮练”木印。文章通过对这两件文物的梳理、解读发现,两件文物出现时间相近,且相互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涉及清晚期新沂周边地区历史、战争、地方守备等多方面问题,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直观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晚期 新沂 太平天国 青铜火炮 团练
下载PDF
清代中晚期程朱陆王论争问题的历史发展
6
作者 徐公喜 卢庆辉 《齐鲁学刊》 2023年第2期26-38,共13页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朱子升配十哲之列,朱子学备受尊崇。及至清中晚期,理学内部的道统问题基本解决,程朱陆王之学乃以调和的姿态共同对付来自理学之外的学术冲击成为主流。随着清中晚期乾嘉汉学的兴起与消长、西学的渗透与冲击,理学...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朱子升配十哲之列,朱子学备受尊崇。及至清中晚期,理学内部的道统问题基本解决,程朱陆王之学乃以调和的姿态共同对付来自理学之外的学术冲击成为主流。随着清中晚期乾嘉汉学的兴起与消长、西学的渗透与冲击,理学士人更是会通汉学与宋学,程朱陆王学术融合成为主流。不过,这种“融合”却多从形式上会通,而少有理论内涵上的创新。程朱陆王论争问题的重点已不再以是否“正统”为主要内容,而是转变成了纯学术方法论的问题,注重以不同的方法、范式来表达自我,回归朱陆文本元典。同样的,在十九世纪后期以至近现代朱子学时期,虽然程朱陆王论争问题成为学界一再提及的话题,但这时对于程朱陆王学术思想的辨析基本都与方法之变有关,并没有太多关于其学术内涵本质性差异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晚期 程朱陆王论争问题 文化政策 调和 方法论
下载PDF
从现存图样资料看清代晚期长春宫改造工程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畅 王时伟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0-206,共17页
本文通过调研现存的图样和文字资料,逐步深入地考察了清代晚期长春宫改造工程的过程和工程项目,从而揭示了今天故宫博物院长春宫一区原状陈列展览所无法展现的历史面貌,并以此为线索对于清代宫廷生活、建筑空间及其使用、审美好尚进行... 本文通过调研现存的图样和文字资料,逐步深入地考察了清代晚期长春宫改造工程的过程和工程项目,从而揭示了今天故宫博物院长春宫一区原状陈列展览所无法展现的历史面貌,并以此为线索对于清代宫廷生活、建筑空间及其使用、审美好尚进行了初步分析,特别着重分析了咸丰皇帝和懿贵妃(后来的慈禧太后)在这里扮演的历史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存图样资料 清代晚期 长春宫改造工程 建筑空间 内檐装修 戏院 紫禁城 中国
原文传递
清代晚期中国城市用地规模重建与城市体系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万智巍 连丽聪 +4 位作者 徐梦兰 鄢梦瑶 胡水莲 吕俊捷 蒋梅鑫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4,共7页
定量重建近百年来中国城市用地规模数据集是历史LUCC的重要内容,基于新挖掘的晚清和民国时期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完成的军事地形图资料,格网化重建和测度了中国传统农区17个省区1910s城市用地规模和城市体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 定量重建近百年来中国城市用地规模数据集是历史LUCC的重要内容,基于新挖掘的晚清和民国时期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完成的军事地形图资料,格网化重建和测度了中国传统农区17个省区1910s城市用地规模和城市体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县级以上城市用地规模总和为1812. 149km^2,平均值为1.215km^2,变异系数为2. 338。城市用地规模最大的直隶为236. 054km^2,最小的广西为43. 003km^2。全部1022个格网中共计745个有城市用地,其中最大值为65. 236km^2、最小值为0. 068km^2。城市规模分布呈现北部高、南部低,东部高、西部低的特点,无城市分布的格网主要集中在川西和云南西部。总体的城市体系分形维数q=0. 729,R^2=0. 882,具有较好的分形结构特征。热点分析显示,共有6个城市聚集区超过了90%置信度水平,其中三个一级聚集区为京津地区、直隶南部和鲁豫交界区、苏浙皖地区;三个二级集聚区为关中平原、成都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全部省区的城市体系可以分为三类:广西、山东、湖北、福建、湖南、江西、云南、安徽、浙江、山西为第一类,河南、四川、陕西、广东、贵州为第二类,直隶和江苏为第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晚期 中国传统农区 军事地形图 城市用地规模 历史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清代晚期:改建长春宫
9
作者 张杰 《金融博览》 2020年第24期86-89,共4页
自1644年清军入关,沿用明代宫殿,共有十位皇帝为满足其理政、寝居、祭祀等活动的需求,在不改变总体布局的基础上,重修或重建,形成了今日紫禁城的基本格局。《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中,共节选清代八个重要建筑历史事件,不... 自1644年清军入关,沿用明代宫殿,共有十位皇帝为满足其理政、寝居、祭祀等活动的需求,在不改变总体布局的基础上,重修或重建,形成了今日紫禁城的基本格局。《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中,共节选清代八个重要建筑历史事件,不难发现,清代的工程繁简一直与其政治、经济、文化紧密依存,也经历了从融合稳定到繁荣鼎盛,再到衰落颓败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晚期 清军入关 基本格局 总体布局 紫禁城
原文传递
清代中晚期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及其遏止措施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祥稳 惠富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21,共9页
清代中晚期,我国渭河至黄河下游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人们广泛开垦山地,种植玉米,许多地方出现了“遍山漫谷皆包谷”的景象。大面积的山地开垦和玉米种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植被,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不同地区,官方和民间对... 清代中晚期,我国渭河至黄河下游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人们广泛开垦山地,种植玉米,许多地方出现了“遍山漫谷皆包谷”的景象。大面积的山地开垦和玉米种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植被,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不同地区,官方和民间对开山种玉米的利弊有不同认识。在四川、湖北、湖南等省,政府对开辟荒山种植玉米的行为基本上是听之任之;但在浙江、皖南和陕南等地,政府和民间曾采取多种积极措施,遏止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晚期 山地 玉米生产 水土流失 遏止措施
下载PDF
清代中晚期山地广种玉米之动因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祥稳 惠富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4-38,72,共6页
16世纪初玉米由美洲传入我国。清代中晚期,玉米在我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不宜传统五谷的山田坡地获得普遍推广和大规模种植。促成此期玉米在我国山地广泛种植的主要动因有四:一是玉米耐旱、耐寒、喜沙质土壤,生物特性适合山... 16世纪初玉米由美洲传入我国。清代中晚期,玉米在我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不宜传统五谷的山田坡地获得普遍推广和大规模种植。促成此期玉米在我国山地广泛种植的主要动因有四:一是玉米耐旱、耐寒、喜沙质土壤,生物特性适合山地的气温、水利和土壤条件;二是清代乾、嘉、道时期垦荒政策的刺激;三是山区外来人口对山地所有者的利益诱惑;四是市场对玉米的逐步认可和在价格上对玉米生产的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晚期 山地 玉米 作物推广
下载PDF
清代中晚期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及其遏止措施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祥稳 惠富平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6,共4页
清代中晚期,我国渭河至黄河下游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人们广泛开垦山地,种植玉米,许多地方出现了"遍山漫谷皆包谷"的景象。大面积的山地开垦和玉米种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植被,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不同地区,官方... 清代中晚期,我国渭河至黄河下游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人们广泛开垦山地,种植玉米,许多地方出现了"遍山漫谷皆包谷"的景象。大面积的山地开垦和玉米种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植被,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不同地区,官方和民间对开山种玉米的利弊有不同认识。在四川、湖北、湖南等省,政府对开辟荒山种植玉米的行为基本上是听之任之;但在浙江、皖南和陕南等地,政府和民间曾采取多种积极措施,遏止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玉米生产 水土流失 遏止措施 清代晚期
下载PDF
试论清代中晚期汾河上游人类活动与太原水患加剧之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海晓 任伯平 王尚义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03-106,136,共5页
作者应用水患频率五年滑动平均数法,分析了清乾隆初年至公元1911年间太原阳曲两县水患频率的增长情况.指出:乾隆初年fd=0.085,fd<0.2水患较轻,但以后逐步加剧,至清末0.2<fd<0.5灾情已相当严重,同频率的特大洪峰增大了一倍以上... 作者应用水患频率五年滑动平均数法,分析了清乾隆初年至公元1911年间太原阳曲两县水患频率的增长情况.指出:乾隆初年fd=0.085,fd<0.2水患较轻,但以后逐步加剧,至清末0.2<fd<0.5灾情已相当严重,同频率的特大洪峰增大了一倍以上.分析认为这与汾河上游人口增加、耕地扩张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水患 汾河上游 清代晚期
下载PDF
子弟书中侍卫形象解析——兼论清代中晚期侍卫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美雨 《昆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41-144,共4页
子弟书中描写的清代侍卫,是清代中后期侍卫的一个缩影,是对他们的高度概括与艺术浓缩。从子弟书的描述可以看出,清代中后期的侍卫生活在日渐奢靡浮华和腐败不堪的政治群体中,不但"国语骑射"能力差,而且骄奢淫逸。由这样的侍... 子弟书中描写的清代侍卫,是清代中后期侍卫的一个缩影,是对他们的高度概括与艺术浓缩。从子弟书的描述可以看出,清代中后期的侍卫生活在日渐奢靡浮华和腐败不堪的政治群体中,不但"国语骑射"能力差,而且骄奢淫逸。由这样的侍卫来维护清朝统治者的安全实则痴人说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弟书 清代晚期 清代侍卫 宫廷侍卫 侍卫生活
下载PDF
清代中晚期中西饮食文化交流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旗 谢有斌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3年第4期15-19,共5页
清代是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分为闭关自守和门户开放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力度都受到极大的限制,交流的时间短,交流内容局限于高档菜肴和广东地方特色菜,并以西方人对东方餐饮文化的感受为交流特点;第二... 清代是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分为闭关自守和门户开放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力度都受到极大的限制,交流的时间短,交流内容局限于高档菜肴和广东地方特色菜,并以西方人对东方餐饮文化的感受为交流特点;第二阶段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力度空前增强,中国人接触西餐的机会明显增多,西餐的影响扩大了。同时,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推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广泛外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国家 饮食文化 文化交流 清代晚期
下载PDF
清代晚期上海“港埠建筑”油画研究
16
作者 崔灏 蒋理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63,共2页
本文尝试从上海贸易画的缘起展开,通过对“港埠建筑”这一类典型题材作品的物象与表达分析,梳理总结晚清时期上海贸易油画的图像研究价值和艺术特点,弥补上海美术史中对这一特殊题材、特殊油画形式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 清代晚期 贸易画 港埠建筑 上海
原文传递
读兰州黄河铁桥档案看清代晚期货币多元化之乱
17
作者 王艾邦 《档案》 2014年第7期41-43,共3页
兰州黄河铁桥档案记载:“查兰州黄河建修铁桥一道,统共需用桥价、关税,并津、郑、陕运费,暨甘肃公家预备木杆、麻绳、船支,并一切杂费等项,共合库平银叁拾壹万零贰百贰拾捌两四钱零陆厘贰毫叁丝捌忽。”“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一日,
关键词 黄河铁桥 清代晚期 兰州 档案 多元化 货币
原文传递
清代东北男性结婚难问题研究与启示——基于中国多世代人口数据库的分析
18
作者 王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26-137,共12页
男性结婚难是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历史人口数据库的分析研究能够为应对当前男性结婚难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基于中国多世代人口数据库,运用描述性统计和离散时间事件史分析技术,全面考察清代中晚期东北男性的婚姻行为特征... 男性结婚难是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历史人口数据库的分析研究能够为应对当前男性结婚难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基于中国多世代人口数据库,运用描述性统计和离散时间事件史分析技术,全面考察清代中晚期东北男性的婚姻行为特征、婚姻困难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发现,男性终身不婚率很高并存在上升趋势;男性所属社会阶层越低,其婚姻困难越严重;家庭的成员构成及其社会经济特征对男性婚姻困难有重要影响。研究认为,男性结婚难的根本原因是婚姻制度对底层男性的排斥,经济因素是男性结婚难的关键原因,人口与社会因素则加剧了男性结婚难程度;当前应对男性结婚难问题需要长期、全面和系统的政策措施和多方协作形成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结婚难 中国多世代人口数据库 清代晚期
下载PDF
清代中晚期台湾水墨画的发展脉络与风格研究
19
作者 刘北一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3-27,共5页
台湾清代中晚期水墨画的发展受到了福建画风的重要影响,早期以内地渡台画家的水准及风格为主,后台湾本土画家逐渐成长起来,基本继承了渡台画家的水墨画风格。台湾学界将这种画风称之为"闽习",意指此阶段台湾水墨画呈现出的&qu... 台湾清代中晚期水墨画的发展受到了福建画风的重要影响,早期以内地渡台画家的水准及风格为主,后台湾本土画家逐渐成长起来,基本继承了渡台画家的水墨画风格。台湾学界将这种画风称之为"闽习",意指此阶段台湾水墨画呈现出的"狂野"的风格与意趣。台湾早期的水墨画题材与内涵具有文人画的一些因素,又兼具台湾早期社会的本土化特征。渡台画家长期往来于两岸之间,对于内地水墨画风格在台湾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且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日据时期。故而台湾水墨画风在"闽习"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一些内地其他地域及画派的风格,如海派、常州画派等,这种"多元化"的趋势丰富了清代台湾水墨画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晚期 台湾水墨画 发展脉络 风格特征
下载PDF
清代裱糊作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仲傑 《紫禁城》 1995年第1期47-47+43,43,共2页
當我們參觀皇宮的宏偉建築時,很自然地想到這些巍峨的宮殿都出自古代建築工匠之手,就是這些能工巧匠創造了一代建築文化。 中國古代稱建築業為營造。明代營建皇宮是採用班匠输役制,由地方選派工匠進京服役參加皇家建築的營建。清初改為... 當我們參觀皇宮的宏偉建築時,很自然地想到這些巍峨的宮殿都出自古代建築工匠之手,就是這些能工巧匠創造了一代建築文化。 中國古代稱建築業為營造。明代營建皇宮是採用班匠输役制,由地方選派工匠進京服役參加皇家建築的營建。清初改為僱役制,平時內務府的營造司招僱一部份工匠應承皇宮的歲修(即小修小補)。如遇大修再隨時招僱。 清代早期的文獻記載,營造業的工匠有二、三十種,分工十分詳細。通過實踐中的不斷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子弟 装顶棚 工匠 文昌帝君 清代早期 清代晚期 桑文化 搭脚手架 营造司 役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