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清代考据学批评之批评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康松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0,共6页
前人对考据学批评较多的是“复古”、“繁琐”、“门户之见”,这些批评有可商榷之处。考据学重视先秦两汉文献是由他们的研究课题所决定的 ,具有极大的合理性 ,并非是复古。繁琐不是考据学者们的追求 ,他们讲究博征 ,注明出处是为了增... 前人对考据学批评较多的是“复古”、“繁琐”、“门户之见”,这些批评有可商榷之处。考据学重视先秦两汉文献是由他们的研究课题所决定的 ,具有极大的合理性 ,并非是复古。繁琐不是考据学者们的追求 ,他们讲究博征 ,注明出处是为了增强结论的科学性 ,不能不加区别地视为繁琐。考据学派中的吴派矫枉过正 ,确有较深的门户之见 ,但皖派、扬州学派都主张实事求是 ,不以汉宋论是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考据 复古 门户之见
下载PDF
顾炎武与清代考据学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俊义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83-89,共7页
老一代史学家范文澜在论述清代考据学的发展时曾指出:“自明清之际起,考据学就是一种很发达的学问,顾炎武启其先行,戴震为其中坚,王国维集其大成,其间卓然名家者无虑数十人,统称其为乾嘉考据学派”.事实也是如此.追溯乾嘉考据学派的渊源... 老一代史学家范文澜在论述清代考据学的发展时曾指出:“自明清之际起,考据学就是一种很发达的学问,顾炎武启其先行,戴震为其中坚,王国维集其大成,其间卓然名家者无虑数十人,统称其为乾嘉考据学派”.事实也是如此.追溯乾嘉考据学派的渊源,首先提到的正是顾炎武.本文拟对顾炎武的学术倾向、他与乾嘉学派的联系、区别等问题,试作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清代考据 《日知录》 考据学派 学术思想 经世致用 古文经学 博学于文 梁启超 乾嘉时期
下载PDF
清代考据学与篆刻艺术的复兴 被引量:1
3
作者 廖晓晴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8,共7页
学界皆知,清代考据学曾在当时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复古主义思潮,其影响至深且广。然而学界一般仅停留在这个认识水准,至于如何至深且广,则很少有人去探索。有鉴于此,笔者本文拟对当时的篆刻艺术界进行微观研究,通过阐述和剖析篆刻艺... 学界皆知,清代考据学曾在当时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复古主义思潮,其影响至深且广。然而学界一般仅停留在这个认识水准,至于如何至深且广,则很少有人去探索。有鉴于此,笔者本文拟对当时的篆刻艺术界进行微观研究,通过阐述和剖析篆刻艺术在清代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藉以揭开和凸显考据学对篆刻艺术影响的全部具体细节,从而深化人们对考据学的认识和理解,推动清代文化史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考据 篆刻 复古
下载PDF
竹添光鸿《左氏会笺》与清代考据学关系考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赫男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1-175,共5页
作为一部重要的《左传》注疏之作,日本著名汉学家竹添光鸿的《左氏会笺》深受中国清代考据学的影响。该著不但在书籍征引方面大量汲纳顾炎武等人的《左传》注疏及文字、音韵、训诂等成果,而且在注疏内容和方法上广泛接受清代考据学家的... 作为一部重要的《左传》注疏之作,日本著名汉学家竹添光鸿的《左氏会笺》深受中国清代考据学的影响。该著不但在书籍征引方面大量汲纳顾炎武等人的《左传》注疏及文字、音韵、训诂等成果,而且在注疏内容和方法上广泛接受清代考据学家的观点,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濡染他们重训诂、崇实学、尚校勘等学术风气。竹添氏《左氏会笺》所受清人之影响,反映了江户时期日本汉学界在清代学风影响下考证之风的盛行,对认识清代学术与日本汉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多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添光鸿 《左氏会笺》 清代考据
下载PDF
清代考据学与辑佚的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国庆 《文教资料》 2009年第20期10-13,共4页
清代辑佚的繁兴最根本的原因是辑佚和学术研究活动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互动。考据学的深入发展与典籍缺佚的矛盾,是辑佚发展的内在深层动力。本文从尊古崇汉的治学理念对辑佚的影响和促进、佚书佚文在学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与辑佚的发... 清代辑佚的繁兴最根本的原因是辑佚和学术研究活动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互动。考据学的深入发展与典籍缺佚的矛盾,是辑佚发展的内在深层动力。本文从尊古崇汉的治学理念对辑佚的影响和促进、佚书佚文在学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与辑佚的发展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考据 辑佚 尊古崇汉 佚书佚文
下载PDF
清代考据学述论 被引量:3
6
作者 来新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9,共9页
考据并非清代所独有。它萌芽于对历史文献的致疑,肇端于汉代学者的整理文献典籍。自汉以来,考据一直为历代学者用作整理历史文献的一种技能或方法。直至清代,考据成为一种专门之学①,作者蜂起,著述丛出,而称一时的“显学”。它随... 考据并非清代所独有。它萌芽于对历史文献的致疑,肇端于汉代学者的整理文献典籍。自汉以来,考据一直为历代学者用作整理历史文献的一种技能或方法。直至清代,考据成为一种专门之学①,作者蜂起,著述丛出,而称一时的“显学”。它随着历史发展的要求而出现各具特点的不同发展阶段。本文只就其渊源、发展与特点诸问题略作述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考据 述论 历史文献 文献典籍 整理 学者 作者
下载PDF
评《清代考据学研究》
7
作者 罗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清代 考据 学术研究 考据方法 清代考据学研究》
下载PDF
顾炎武与清代考据学 被引量:1
8
作者 郝润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6-97,共2页
清代的考据学,或称之为汉学或朴学。汉代的儒士们治经,多注重训诂、文字及名物制度的考订,与空疏的宋、明理学相区别。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又开清学之先河,阎若璩、胡渭继其后,发展到后来的乾嘉学派达到顶峰。如此之类,就象冯友兰先生所... 清代的考据学,或称之为汉学或朴学。汉代的儒士们治经,多注重训诂、文字及名物制度的考订,与空疏的宋、明理学相区别。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又开清学之先河,阎若璩、胡渭继其后,发展到后来的乾嘉学派达到顶峰。如此之类,就象冯友兰先生所说“讲汉人之经学者,以宋明人所讲之道学,以别于自己所讲之汉学”。钱穆先生认为,清学源于宋学,治近代学术者“必始于宋”,“近世揭橥汉学之名以与宋学敌,不知宋学,则无以平汉、宋之是非。且言汉学渊源者,必溯诸晚明诸遗老,然其时如夏峰、梨洲、二曲、船山、桴亭、亭林、蒿菴、习斋,一世魁儒耆硕,靡不寝馈于宋学,继此而降,如恕谷、望溪、穆堂、谢山乃至慎修诸人,皆于宋学有甚深契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清代考据 乾嘉学派 汉学 日知录 考证 宋学 清学 近代学术 乾嘉时代
下载PDF
为清代考据学辩护
9
作者 邹华清 《出版科学》 2002年第2期76-76,共1页
清代考据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来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深入系统的作品并不多见。由于考据学本身所具有的局限,长期以来,或受文字狱成因说的影响,或沿袭学家旧说,造成有些学者对考据学的评价偏低,甚或据此否定整... 清代考据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来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深入系统的作品并不多见。由于考据学本身所具有的局限,长期以来,或受文字狱成因说的影响,或沿袭学家旧说,造成有些学者对考据学的评价偏低,甚或据此否定整个考据学的价值。那么,考据学的功用和价值到底如何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考据学研究》 郭康松 文献资料 儒家 治学精神
下载PDF
滨口富士雄对清代考据学的研究
10
作者 宙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25-26,共2页
日本学者滨口富士雄先生,近年来在《东方学》、《东洋学集刊》、《日本中国学会会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介绍与评价我国清代训诂学的成就。从他的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是把清代考据学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他系统地研究了顾炎武... 日本学者滨口富士雄先生,近年来在《东方学》、《东洋学集刊》、《日本中国学会会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介绍与评价我国清代训诂学的成就。从他的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是把清代考据学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他系统地研究了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焦循等学者的论著,对惠楝、程瑶田、江声、钱大昕、孙星衍、卢文弨、阮元等人的著述也有所涉猎。正因为他的研究比较全面,所以能够在总体上认识与把握清代考据之学,并能多方引证,互相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学者 东方学 中国学会 段玉裁 孙星衍 钱大昕 清代考据 通假 东洋 尔雅
下载PDF
清代考据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1
作者 张蔚 《科教导刊》 2016年第12Z期154-155,共2页
民国时期的古代文学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不容忽视。深受传统旧学根基熏陶与欧风美雨学术理念与方法洗礼下的民国学者,治学上视野开阔、角度新颖、方法独特、材料丰富,所作论著,大都具有开山之功,且后世奉为经典... 民国时期的古代文学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不容忽视。深受传统旧学根基熏陶与欧风美雨学术理念与方法洗礼下的民国学者,治学上视野开阔、角度新颖、方法独特、材料丰富,所作论著,大都具有开山之功,且后世奉为经典。本文着重探讨传统清代考据学对中国近代社会与民国学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考据 中国近代社会
下载PDF
论清代考据学的学术规范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康松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5-69,共5页
From the Qing Dynasty ’ s standard of academic demonst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principle and standard in quotation,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academic standardization of textual research studies in the Qing Dynasty... From the Qing Dynasty ’ s standard of academic demonst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principle and standard in quotation,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academic standardization of textual research studie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academic standardization has fostered an upright academic moral standard for scholars, and has prevented the possibility of plagiarism, and in turn it has facilitated later researc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考据 《日知录》 顾炎武 学术规范 国朝汉学师承记 皇清经解 王鸣盛 学术研究 前人成果 邵晋涵
原文传递
清代考据学派的学术特色及学术贡献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康松 陈莉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46,共9页
考据之学在清代发展壮大,到乾嘉时期已经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代考据学派。清代考据学派追求由小学以通经明道的学术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建立了严格的学术规范,探索出了科学的治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清代考据学派... 考据之学在清代发展壮大,到乾嘉时期已经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代考据学派。清代考据学派追求由小学以通经明道的学术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建立了严格的学术规范,探索出了科学的治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清代考据学派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不仅经学研究成果丰硕,而且在小学、史学、历算等学科亦有建树,还整理刊刻了大量古文献。此外,他们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学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考据学派 学术宗旨 治学精神 学术规范 学术贡献
原文传递
论清代数学考据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康松 胡继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78-82,共5页
研究清代考据方法的论著很多,但极少有人注意清人对数学考据方法的运用。本文分析总结了清代考据学者所使用的具有近代意义的用数学考据文史的方法:运算法、量化统计法、用数学法则研究《周易》,并认为数学知识。
关键词 清代考据 数学考据方法 运算法 量化统计法 数学法则
下载PDF
清代考据家的义理之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正 《文献》 1987年第4期263-276,共14页
"义理"一词,在先秦文献中多指"道理"。至汉代,始见用来指文章的内容和道理。刘向《晏子叙录》:"文章可观,义理可法。"又王充《论衡·谢短篇》:"讲授章句,滑习义理。"其后,亦常指经义名理... "义理"一词,在先秦文献中多指"道理"。至汉代,始见用来指文章的内容和道理。刘向《晏子叙录》:"文章可观,义理可法。"又王充《论衡·谢短篇》:"讲授章句,滑习义理。"其后,亦常指经义名理、微言大义。至宋明以降,将理学称为"义理之学",亦简称"义理"。本文取刘向、王充之意,用"义理"指古书的内容和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理之学 清代考据 相结合 经世致用 客观 清代学术 因声求义 实事求是 代表人物 黄宗羲
原文传递
清代骈体文的复兴与考据学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积高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83-87,99,共6页
本文论述清代骈体文的复兴首先是受到我国文学传统中浓淡、奇偶两对审美情趣交互兴降的规律的推动,是明代诗文复古运动的发展,与清乾隆后翰林院考试律赋也有密切关系。考据学的兴盛对骈文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骈文与“古文”争文章... 本文论述清代骈体文的复兴首先是受到我国文学传统中浓淡、奇偶两对审美情趣交互兴降的规律的推动,是明代诗文复古运动的发展,与清乾隆后翰林院考试律赋也有密切关系。考据学的兴盛对骈文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骈文与“古文”争文章正统的局面,扩大了骈文的应用范围,较少道学腐气,以及文词典雅或博丽等特点,并由此形成清代骈文的优点与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考据 陈子龙 复兴 律赋 古文家 经世致用 基本原因 桐城派 毛奇龄 文学传统
下载PDF
清代考据学的科学解释与现代想象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念群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60,共14页
在当代学术研究体系中,对清代考据学的评价一直趋于两个极端,一种观点认为考据学只具有寻究古典文献来源的技术含义,没有什么'思想性',另一种观点则极力论证清代考据学具有不同于宋明儒学的新'义理',并不缺乏'经世&... 在当代学术研究体系中,对清代考据学的评价一直趋于两个极端,一种观点认为考据学只具有寻究古典文献来源的技术含义,没有什么'思想性',另一种观点则极力论证清代考据学具有不同于宋明儒学的新'义理',并不缺乏'经世'意义。更有甚者,考据学被认为是最具有'准科学'性质的学问,与西方近代学术传统可以构成对话关系。本文拟对以往学界流行的清代考据学评价模式进行反思和梳理,以分析其利弊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考据 义理 六经皆史
原文传递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清代考据学的社会性格
18
作者 张循 《文化纵横》 2013年第5期15-15,共1页
张循认为,清史学者杨念群《何处是江南》一书的核心观点——清代士林思想在清朝严酷控制的氛围下以难以自足的状态存活下去,而越来越成为清廷整体政治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值得商榷的。清代考据“小”学相对于宋明理学具有两个鲜... 张循认为,清史学者杨念群《何处是江南》一书的核心观点——清代士林思想在清朝严酷控制的氛围下以难以自足的状态存活下去,而越来越成为清廷整体政治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值得商榷的。清代考据“小”学相对于宋明理学具有两个鲜明特点:第一,传统的“行道”之途虽已阻断,但考据学预设“道”在古经之中,必通文字训诂方能得道,以此高峻的得道门槛为士人保留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守道”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考据 社会性格 君子 文字训诂 相对自由 杨念群 “小”
原文传递
连续性与断裂性——试论清代考据学的理论前设
19
作者 張永奇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09年第1期256-265,共10页
清代学者在一定意义上继承了宋明理学家关于儒家道统存在断裂的论断,而对其接续工作的不满,则是他们从事考据学的理论动机。经过层层追问,他们发现,存在相通之理的文字、音韵、训诂乃是断裂时期中较为连续的存在,并因此主张通过订正三... 清代学者在一定意义上继承了宋明理学家关于儒家道统存在断裂的论断,而对其接续工作的不满,则是他们从事考据学的理论动机。经过层层追问,他们发现,存在相通之理的文字、音韵、训诂乃是断裂时期中较为连续的存在,并因此主张通过订正三者来彰显经典的本义。清代学者在这一思考模式下所从事的工作具有相当的价值,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 断裂性 清代考据
原文传递
滨口富士雄:《清代考据学的思想史研究》
20
作者 吴震 《中国学术》 2001年第3期288-292,共5页
《从理学到朴学》的作者艾尔曼在撰成该著十年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我常常感到,如果这部书用日语写作的话,也许会得到更多的理解。”这是他为滨口富士雄的著作——《清代考据学的思想史研究》作“序”时披露的感想。艾尔... 《从理学到朴学》的作者艾尔曼在撰成该著十年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我常常感到,如果这部书用日语写作的话,也许会得到更多的理解。”这是他为滨口富士雄的著作——《清代考据学的思想史研究》作“序”时披露的感想。艾尔曼想说的是:在清代考据学这一研究领域,日本的研究远远领先于美国以及中国,因此,他的著作在日语世界当中也许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理解。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否与他曾经留学日本的个人经历有关,此且不论。不过,他又谦虚地表示滨口氏的著作已经足以取代他的这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口富士雄 清代考据学的思想史研究》 书评 儒学思想 文字训诂 诠释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