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訄书·清儒》的学术史与思想史二重奏
1
作者 刘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31,213-215,共15页
重订本《訄书》所收《清儒》篇,是现代清学史的开山之作,已有研究大都采取单纯的学术史视角,而没有进入章太炎的思想体系之中,因此没有意识到,这篇文章不但体现了章太炎对清代学术史的敏锐洞察力,它更是一篇重要的思想文献。单讲学术史... 重订本《訄书》所收《清儒》篇,是现代清学史的开山之作,已有研究大都采取单纯的学术史视角,而没有进入章太炎的思想体系之中,因此没有意识到,这篇文章不但体现了章太炎对清代学术史的敏锐洞察力,它更是一篇重要的思想文献。单讲学术史,此前研究也忽略了《清儒》中隐含的文学与经学、文士与经儒的对立叙事,如果由此视角进入,既可以观察到乾嘉以后学术的独立性和学者的专业化倾向,更会发现,章太炎借由强调这种对立,完成了对儒学与经学的裂分。由此章氏解构了政治性的旧儒学,而创造了一种历史性的新经学。而这一工作进一步的思想方向则是现代中国的文化再造问题。在这一意义上,章太炎是五四学人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清儒 学术史 思想史
下载PDF
清儒礼学研究中的“礼意”追求
2
作者 林存阳 罗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4,共9页
在礼学的发展过程中,“礼意”受到治礼者的重视。“礼意”源自“礼义”,可看作是对“礼”的义理或意蕴的诠释。作为记载礼学内容的“礼文”经层累的构建而愈密,“礼意”经层累的构建而愈精。历代的礼学研究均注重寻求“礼意”,也关注到... 在礼学的发展过程中,“礼意”受到治礼者的重视。“礼意”源自“礼义”,可看作是对“礼”的义理或意蕴的诠释。作为记载礼学内容的“礼文”经层累的构建而愈密,“礼意”经层累的构建而愈精。历代的礼学研究均注重寻求“礼意”,也关注到了“礼文”和“礼意”的关系。清儒在治礼过程中格外关注对“礼意”的寻求,主张“通礼文之穷”以寻求蕴藏在“礼文”背后的“礼意”,并呈现出清初“礼时为大”、清中期“即器明道”、晚清“会通汉宋”的阶段性特征。对“礼意”的寻求与阐发,既是一种治“礼”的方法,也是一种治“礼”的理念,更是一种治“礼”的目的,展现了清儒“通经明道”的立学旨趣及“以礼经世”的礼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礼学 礼意 礼义 通经明道 以礼经世
下载PDF
论清儒经典诠释的拓展与限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吉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41,共14页
人与宇宙始终为相即相融的关系,在诠释的活动中,主体客体始终无从分离,儒家经典的汉学解释和宋学解释,均不例外。通过分析《易经》"身体→语言→义理"思想架构,发现,其中《易》卦与人的身体对应,并反映客观的外在世界之规律... 人与宇宙始终为相即相融的关系,在诠释的活动中,主体客体始终无从分离,儒家经典的汉学解释和宋学解释,均不例外。通过分析《易经》"身体→语言→义理"思想架构,发现,其中《易》卦与人的身体对应,并反映客观的外在世界之规律。卦爻辞以身体源出天地阴阳之规律,视语言为发自身体而建构一切政治伦理价值,以字、词为核心,在卦爻辞中作种种的延伸衍释,等于运用语言来作为身体之内在价值与外在世界相遇的媒介。以此一宇宙观为基础,可了解到宋儒对于先秦经典中生命与宇宙一体的奥义,实有瑰丽而深邃的阐扬,但却忽略了语言的重要性;清儒注意到经典语言作为身体及义理实践的桥梁,也了解"语言多义性"的奥义,将宋明儒诠经忽略语言的偏失扭转过来。汉宋典范对儒典的解释,长短互见。儒家经典传统是跨越千百年时代交替的有机生命体,随着不断继起的新诠释,而持续发生转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易卦 身体观 经典诠释 语言
下载PDF
知人论世,诗史互证——论清儒笺注唐人别集的史学化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雪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100,共6页
清朝是唐代文学传播与研究的全盛时期,仅以笺注唐人别集而言,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即前无古人。此外,清人在笺注唐人别集的过程中还表现出明显的史学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作者年谱的大量改订或补作、诗文的系年化倾向以及笺注过程中诗史互... 清朝是唐代文学传播与研究的全盛时期,仅以笺注唐人别集而言,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即前无古人。此外,清人在笺注唐人别集的过程中还表现出明显的史学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作者年谱的大量改订或补作、诗文的系年化倾向以及笺注过程中诗史互证方法的普遍运用等三个方面。这种史学化特征是清代考据学影响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知人论世"理论在笺注唐人别集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笺注 唐人别集 史学化
下载PDF
清儒治生观念刍议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世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2-85,共4页
清儒对治生问题广泛关注这一现象与社会结构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强调儒者治生的合理性以及治生,对儒者独立人格的重要意义清儒的治生观念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特别是对宋明理学道德理想主义精神的一次强烈冲击。
关键词 清儒 治生 道德理想主义
下载PDF
清儒文集所见荀子文献管窥——兼论荀子“性”“群”的观念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吉雄 《邯郸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23,共19页
近百年来学术界多认为清代学者治学以经部为主,史学亦甚衰微,遑论先秦诸子?自梁启超提示晚清诸子学大盛,学者始着眼于晚清,而不悟清初至清中叶学者讨论先秦诸子,亦颇热切。其中《荀子》之讨论,亦颇不少。胪列清儒讨论荀子其人其书的笔... 近百年来学术界多认为清代学者治学以经部为主,史学亦甚衰微,遑论先秦诸子?自梁启超提示晚清诸子学大盛,学者始着眼于晚清,而不悟清初至清中叶学者讨论先秦诸子,亦颇热切。其中《荀子》之讨论,亦颇不少。胪列清儒讨论荀子其人其书的笔记序跋等文章共48条,并讨论清儒论点之得失,兼及荀子"性"、"群"观念,用以略窥擅长训诂声韵之学的清儒,亦难免忽略荀子延续孟、告"生之谓性"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清儒
下载PDF
清儒整理唐代文献的成就与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雪玲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2-67,共6页
有清一代,学者们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唐代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与研究,在唐代史料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观清儒整理唐代文献的历程及成就,不难发现其具有寓学术研究于文献整理之中及以刊刻与汇辑出版为主、辑佚校勘并重等特... 有清一代,学者们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唐代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与研究,在唐代史料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观清儒整理唐代文献的历程及成就,不难发现其具有寓学术研究于文献整理之中及以刊刻与汇辑出版为主、辑佚校勘并重等特点,同时也存着学术研究重实践轻总结、学术成果缺乏专门化系统化等局限与不足。总结清儒整理唐代文献的成就、特点及不足,有助于全面认识清代文献学的成就,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唐代文献 整理 成就
下载PDF
清儒辑佚缘起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国庆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0年第1期88-92,共5页
清代辑佚的繁兴是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但具体到每一位学者而言,他们辑佚的缘起又有所不同。文章从为学术研究、重视某类文献、不满已有辑本、重应用、因师承家学五个方面对清儒辑佚的缘起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清儒 辑佚 清代辑佚 辑佚大家
下载PDF
清儒研究《内经》的方法与成就 被引量:2
9
作者 许敬生 许振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7-40,共4页
以人物为线索,对以小学为工具研究《内经》的诸家清懦分别条还。通过总结他们对《内经》的校勘、训信、音韵、文字的研究,展示其科学地研究《黄帝内经》这一古典医籍的概况,凸现其学术成就,彰明其治学方法。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校勘 训诂 音韵 小学 清儒
下载PDF
集清儒郑学之成 凿《三礼》郑注之户——读杨天宇著《郑玄三礼注研究》
10
作者 王彦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三礼》 郑学 郑玄 郑注 清儒 礼学研究 史学界
下载PDF
清儒笺注唐别集的时代特征
11
作者 王雪玲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7,共8页
清朝是唐代文学传播与研究的全盛时代,就清儒笺注唐别集而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越前代。清朝又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集大成时期,清儒笺注唐别集又具有明显的集大成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不仅表现在全力以赴精校细勘以求唐别集完备无... 清朝是唐代文学传播与研究的全盛时代,就清儒笺注唐别集而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越前代。清朝又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集大成时期,清儒笺注唐别集又具有明显的集大成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不仅表现在全力以赴精校细勘以求唐别集完备无缺,还表现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前贤时哲的研究成果,广泛搜集汇编别集作者的传记及别集作品的序跋、评论、题咏等相关研究资料等。这些都是清代学术集大成特征的具体表现,也是集大成时代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笺注 唐别集 时代特征
下载PDF
略论清儒对“汉学”、“宋学”的继承与创新——以清儒对周天子宗庙祭祖礼制的诠释为中心
12
作者 郭善兵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69,共7页
关于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宗庙四时祭,清儒既有遵循郑玄学说者,以《周礼》、《诗经》、《公羊传》、《尔雅》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周代礼制,《礼记》之《王制》、《郊特牲》、《祭义》、《祭统》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夏、商礼制,也有对郑玄学... 关于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宗庙四时祭,清儒既有遵循郑玄学说者,以《周礼》、《诗经》、《公羊传》、《尔雅》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周代礼制,《礼记》之《王制》、《郊特牲》、《祭义》、《祭统》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夏、商礼制,也有对郑玄学说提出异议者,认为上述文献记载的皆为周代礼制。就"禘"、"祫"祭祖礼制而言,清儒或遵循郑玄等汉儒之说,或遵循赵匡、王安石等唐、宋儒者之说,或折中诸说,或另倡新说,对"禘"、"祫"祭礼名实异同,"禘"祭礼的含义,"禘"、"祫"祭礼类型,"禘"、"祫"祭礼举行的时间间隔等问题进行诠释。以"汉学"、"宋学"对清儒经学诠释进行畛域分明的划分,则有失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周代 天子宗庙 祖先祭祀 礼制
下载PDF
清代学术的历史总结与思想突破——章太炎《清儒》的四重解读
13
作者 孟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8,共9页
《訄书·清儒》是章太炎对于清代学术史的全面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清儒》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奠基地位、古文经学与太炎对清代学术精神的总结、太炎对清代学术的思想突破,以及从《訄书》到《检论》的学术发展四个角度,... 《訄书·清儒》是章太炎对于清代学术史的全面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清儒》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奠基地位、古文经学与太炎对清代学术精神的总结、太炎对清代学术的思想突破,以及从《訄书》到《检论》的学术发展四个角度,可以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展现太炎对清代学术的历史总结与思想突破。具体而言,《清儒》在学术史的分期、脉络、派别、视角、体例等方面奠定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框架。《清儒》将清代学术精神总结为"求是观化",深刻把握了清代学术的总体特点,体现出章太炎立足清代学术,建立现代意义的中国文化的思想追求。在这一点上,清代学术对于章太炎的学术思想具有本质意义。在《检论》中,太炎进一步修订增删《清儒》,体现出学术史研究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訄书》 《检论》 清代学术 清儒 求是观化 六经皆史
下载PDF
清儒性一元论初探
14
作者 武才娃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52,共9页
关键词 气一元论 清儒 “气质之性” 人性问题 人性论 义理 宋儒 批判
下载PDF
清儒戏曲观探考
15
作者 张晓兰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3期73-81,共9页
清儒的戏曲观大多集中在对戏曲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上,并且受所处时代学术思潮的影响。清初理学家对待戏曲的态度基本以反对或轻视为主。清中叶汉学家的经学本位主义立场决定了对戏曲的态度,或是将戏曲视为经学的附庸,认为戏曲有功经学,或... 清儒的戏曲观大多集中在对戏曲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上,并且受所处时代学术思潮的影响。清初理学家对待戏曲的态度基本以反对或轻视为主。清中叶汉学家的经学本位主义立场决定了对戏曲的态度,或是将戏曲视为经学的附庸,认为戏曲有功经学,或是将戏曲视为小道。清末的学者大多能认识到戏曲启发民智和启迪人心的作用,努力提高戏曲的社会地位,并推进戏曲的研究。大多数清儒对戏曲的态度较为矛盾,一方面他们爱好观剧,为戏曲剧本题写序跋,肯定其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却从内心轻视戏曲。这种矛盾态度与戏曲本身的内容取向和审美取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戏曲观 理学 经学本位 西学
下载PDF
安徽清儒编印丛书概说
16
作者 叶坤 叶树声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1999年第4期57-58,共2页
论述了安徽清代学者编印丛书概况和主要贡献。
关键词 丛书 清儒 学者 安徽 概况 清代
下载PDF
清儒的学术精神与实质——兼论中医文献研究
17
作者 黄作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有清一代 ,学术昌明 ,学者济济。大凡前代之学问 ,清儒无有不涉猎 ,无有不质疑 ,无有不梳理 ,无有不光大。但清儒的成就中更值得我们今人珍视的是他们的学术精神 ,即勇于批判的精神、疑古求真的精神、博考实证的精神、师友传承的精神。... 有清一代 ,学术昌明 ,学者济济。大凡前代之学问 ,清儒无有不涉猎 ,无有不质疑 ,无有不梳理 ,无有不光大。但清儒的成就中更值得我们今人珍视的是他们的学术精神 ,即勇于批判的精神、疑古求真的精神、博考实证的精神、师友传承的精神。而最重要的 ,就是要继承清儒“经世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学术精神 实质 中医文献研究
下载PDF
论清儒江藩的生平及著述的几个问题
18
作者 连凡 《华夏文化》 2018年第2期16-22,共7页
北大中文系教授漆永祥先生在《汉学师承记笺释》(上、下册)、《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研究》和《江藩集》三种著作中,基本上搜集了目前所能见到的关于江藩的各种记载,正如漆先生在"笺释缘起与后记"中所说的:"我想在江藩与《汉学师... 北大中文系教授漆永祥先生在《汉学师承记笺释》(上、下册)、《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研究》和《江藩集》三种著作中,基本上搜集了目前所能见到的关于江藩的各种记载,正如漆先生在"笺释缘起与后记"中所说的:"我想在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的研究方面,以后的学者,可以对拙著正讹纠谬,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但在资料的获取方面,要想有更多新的发现,我想将会是很困难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藩 著述 生平 清儒 师承 汉学 中文系 笺释
下载PDF
清儒胡澍、俞樾校注《素问》的特点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庆炜 孙中堂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217-220,共4页
清儒对《素问》曾进行过精审的校注,这些医籍成为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旨在分析清儒胡澍、俞樾校注《素问》的规律,进而总结出"综合考证、多维分析,引征广博,考辨严密精审,探微索隐、辨讹释疑正误,方法革新、从文献学角... 清儒对《素问》曾进行过精审的校注,这些医籍成为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旨在分析清儒胡澍、俞樾校注《素问》的规律,进而总结出"综合考证、多维分析,引征广博,考辨严密精审,探微索隐、辨讹释疑正误,方法革新、从文献学角度校勘《素问》,说理精确、措词简明,文理与医理相结合"之校注特点,以期对今后中医古籍研究与整理具有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胡澍 俞樾 校注 素问
下载PDF
论清儒“贤贤易色”诠释及其时代精神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瑞 乔东义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1-45,共5页
"贤贤易色"历来有诸多解释,而以"夫妇之道"来解释的则在有清一代居多。其中,清中叶以来,以宋翔凤、戴望、刘宝楠、康有为等人的观点最具影响力。以"夫妇之道"解"贤贤易色",这既有以"男女... "贤贤易色"历来有诸多解释,而以"夫妇之道"来解释的则在有清一代居多。其中,清中叶以来,以宋翔凤、戴望、刘宝楠、康有为等人的观点最具影响力。以"夫妇之道"解"贤贤易色",这既有以"男女喻君臣"的美刺传统折射出的时代精神,又有文本自身的目的要求。这种解释表面反映的是一种诠释方式,其内在反映的是清中叶以来知识人的抗争精神和批判力量。在极力追求终极目的同时,杂取众家诠释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经学诠释的固有理路。再次疾呼经世救国,为传统学术思想注入了活力。采取西方的理论价值观念注解传统经书,革新了传统学术风气,引导了后来学习西方的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贤贤易色 夫妇之道 时代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