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方言清入字的归派及其与北京话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梁晓玲 李晓鑫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33,240,共11页
入声的变化是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声调演变的重要表现之一,入声字的归调也是汉语方言分区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入声字的归派是各地方言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在东北官话研究中尤为重要。东北官话入声字尤其是清入字的归调问题至今还没... 入声的变化是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声调演变的重要表现之一,入声字的归调也是汉语方言分区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入声字的归派是各地方言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在东北官话研究中尤为重要。东北官话入声字尤其是清入字的归调问题至今还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东北官话清入字的归派与北京话清入字归派的异同,也是学界长期关注而一直悬而未解的问题。以黑龙江方言为个案,系统考察清入字在黑龙江方言中的具体归派情况结果显示,东北官话清入字归派与北京话清入字归派的差别不能以派入字数多少为比较标准,而应该以两种方言各调类差别字的数量与总数量之比作为比较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两种方言清入字归派差别最大的是阳平,其次才是上声。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上声、去声两调归派的差别,主要因为明代江淮官话的迁入扰乱了北京话派入上声的进程而产生了二次归派,在二次归派中,部分北京话受江淮官话影响派入去声,而在黑龙江方言中仍然保留上声;阴平、阳平两调的差别,一部分也与此事件有关,表现为北京话中一些读阴平、阳平的字,黑龙江方言中读上声或去声,保留更早的层次。另外,阴平、阳平的差别也与两种方言与河北等方言的不同接触有关。两种方言清入字归派比较的结果支持东北官话源于幽燕方言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入字 黑龙江方言 北京话 声调归派
原文传递
二百年来北京话清入字归调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晓东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4,共9页
本文借助文献材料和笔者的实地调查材料,考察了二百年来北京话清入字归调的变化。文章以《李氏音鉴》等材料分别代表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北京话,选取材料中共有的245个常用清入字,逐个考察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异读、调类归并及读音的保留... 本文借助文献材料和笔者的实地调查材料,考察了二百年来北京话清入字归调的变化。文章以《李氏音鉴》等材料分别代表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北京话,选取材料中共有的245个常用清入字,逐个考察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异读、调类归并及读音的保留、增减和转移等情况,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二百年来北京话清入字的演变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清入字 语言演变 方言 音调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声调演变的两种类型 被引量:59
3
作者 曹志耘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9-99,共11页
汉语方言声调演变的两种类型曹志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一引言汉语声调的起源和演变是汉语语音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关于声调的起源,学术界已经有了多种理论(徐通锵1997)。本文不打算讨论汉语声调的起源问题。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在研... 汉语方言声调演变的两种类型曹志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一引言汉语声调的起源和演变是汉语语音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关于声调的起源,学术界已经有了多种理论(徐通锵1997)。本文不打算讨论汉语声调的起源问题。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在研究汉语声调起源问题时,必须充分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入字 汉语方言 官话方言 声调演变 普通话 北京话 入声韵母 语言学 汉藏语言 方言声调
下载PDF
河北无极方言音系记略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同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55-62,共8页
河北无极方言音系记略杨同用无极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无极人均操汉语,方言内部差异不大,较为明显的是县内中部、东部与西部在声调上有明显区别,以县城为代表的大部分地区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五个声调,而西部地区则只有... 河北无极方言音系记略杨同用无极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无极人均操汉语,方言内部差异不大,较为明显的是县内中部、东部与西部在声调上有明显区别,以县城为代表的大部分地区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五个声调,而西部地区则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音系 阴阳 无极县 清入字 方言特点 字音表 声韵调 形容词 次浊入声字 文白异读
下载PDF
普通话审音的一个难点——中古入声字的异读:历史、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洪君 《语言规划学研究》 2016年第1期3-22,共20页
本文首先说明新一期普通话审音工作所依据的五条原则及其用于入声字定音所遇到的困难;然后统计分析元代以来有关北方通语或北京音的六部重要韵书(《中原音韵》《蒙古字韵》《合并字学篇韵便览》《李氏音鉴》《音韵逢源》《京音字汇》)... 本文首先说明新一期普通话审音工作所依据的五条原则及其用于入声字定音所遇到的困难;然后统计分析元代以来有关北方通语或北京音的六部重要韵书(《中原音韵》《蒙古字韵》《合并字学篇韵便览》《李氏音鉴》《音韵逢源》《京音字汇》)所记录的入声字韵母异读和声调异读,并结合社会因素的变迁分析这些异读历时变化的原因和趋向;之后再考察当前在广大官话方言中入声异读的不同类型及各种异读类型在地域分布上的广狭,并进一步分析地域分布广狭与文献所反映的历时变化趋向的关联;最后是对审音工作如何处理中古入声字异读的一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入声字韵母异读 清入字声调异读
原文传递
《董西厢》清入作上、次入作去证 被引量:1
6
作者 黎新第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3-431,共9页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一.问题的提出;二.论证;三.余论。论证共分三个步骤:1.《董西厢》曲句句末仄仄连出已经开始回避上上和去去;2.《董西厢》曲名中的古清入字和次入字都派入仄声;3.从是否回避上上、去去看,无论是在曲句中还是在非曲句中...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一.问题的提出;二.论证;三.余论。论证共分三个步骤:1.《董西厢》曲句句末仄仄连出已经开始回避上上和去去;2.《董西厢》曲名中的古清入字和次入字都派入仄声;3.从是否回避上上、去去看,无论是在曲句中还是在非曲句中,《董西厢》的清入字和次入字都分别与处于同样位置的上声字和去声字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西厢》 声韵 次入字 清入字 上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