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汪琬与清初古文论争——兼及清初古文“中兴”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圣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9,共5页
在清初古文复兴大潮中,"清文"创立,"明文"隐退,构成古文运动主流动向。汪琬与清初古文家的论争,对清初古文的"中兴"及清代古文的嬗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论争源于易代之变、文风之变、学风之变。大型... 在清初古文复兴大潮中,"清文"创立,"明文"隐退,构成古文运动主流动向。汪琬与清初古文家的论争,对清初古文的"中兴"及清代古文的嬗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论争源于易代之变、文风之变、学风之变。大型的论争共有八次,即与周容的第一次与明遗民交锋,与陈僖以文法与明道为中心之争,与吴殳以《正钱录》为中心的与明遗民第二次争锋,与归庄的第三次与明遗民之争,与魏禧的第四次与明遗民之争,与叶燮以文法与八股为中心之争,与阎若璩以经学为中心兼及文章体例之争,与黄宗羲以本之六经、小说笔墨为中心的第五次与明遗民之争。这些激烈的"对话"都关系着清初古文运动的大问题,体现了一代文学思潮的急剧变革与复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琬 清初古文“中兴” 古文论争 理论意义
下载PDF
清初古文三大家与清初文坛格局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婵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0-14,共5页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汪琬、魏禧以迥异的创作风格成为清初多样化文坛的典型代表。其扭转、改造文风的努力和文道合一的创作追求促成了清初经世文风的形成,直接影响清初文坛的格局变化和清代散文的走向,昭示出古文由明清之际的多样化...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汪琬、魏禧以迥异的创作风格成为清初多样化文坛的典型代表。其扭转、改造文风的努力和文道合一的创作追求促成了清初经世文风的形成,直接影响清初文坛的格局变化和清代散文的走向,昭示出古文由明清之际的多样化文风向清代盛世桐城派正统文风逐渐转变的发展脉络,在一定程度上为桐城文派的形成开辟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古文三大家 经世致用 清初文坛
下载PDF
姜宸英与清初古文家交游考论
3
作者 杜广学 《励耘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52-65,共14页
姜宸英是清初著名的古文家,与冯宗仪、王猷定、计东、董以宁、魏禧等人情趣相投,交往密切。他们在古文领域中的频繁互动,切磋琢磨,对姜宸英的古文观念、古文创作与文坛声名均有着重要影响。从社会交往的维度审视姜宸英古文创作特色... 姜宸英是清初著名的古文家,与冯宗仪、王猷定、计东、董以宁、魏禧等人情趣相投,交往密切。他们在古文领域中的频繁互动,切磋琢磨,对姜宸英的古文观念、古文创作与文坛声名均有着重要影响。从社会交往的维度审视姜宸英古文创作特色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无疑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位清初古文名家的认知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宸英 清初古文 交游 影响
下载PDF
张谦宜《絸斋论文》古文思想榷论
4
作者 计敏 《荆楚学刊》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絸斋论文》是清初文人张谦宜于康熙六十年(1721)“竭六日力”而作,篇中所论集中反映了张谦宜的古文思想。其一,张谦宜认可“文以载道明理”的古文功能,延续了自唐宋以来文以载道、文以明理的文章传统;其二,张谦宜提倡以“苍”“涩”... 《絸斋论文》是清初文人张谦宜于康熙六十年(1721)“竭六日力”而作,篇中所论集中反映了张谦宜的古文思想。其一,张谦宜认可“文以载道明理”的古文功能,延续了自唐宋以来文以载道、文以明理的文章传统;其二,张谦宜提倡以“苍”“涩”“雅”“静”“核”为标准的古文品格,肯定了“以无套数为佳”的行文技巧,并且极力创新古文批评语术;其三,张谦宜以文论写作践行其“详略剪裁”的古文观念,其中“详写”见诸于比喻阐释,而“略叙”以切中肯綮的精简点评为代表。同时,《絸斋论文》也是张谦宜个人文学理想的最后书写,是其鉴于清初文学风会以及彼时文学创作而生发的有感之文,其欲通过论文著述纠正清初古文的创作偏颇,以期推动清代古文的学术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古文 絸斋论文 载道明理 无套数为佳 详略剪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