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口水利枢纽遗址考古与保护利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倩 祁小东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654-659,共6页
清口水利枢纽是大运河沿线最重要的水利枢纽之一。为了配合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进一步了解清口地下水工遗存情况,2008年到2013年淮安市博物馆在清口水利枢纽核心地带进行了五年的考古工作,基本上摸清了地下埋藏情况,并对天妃坝、顺黄坝... 清口水利枢纽是大运河沿线最重要的水利枢纽之一。为了配合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进一步了解清口地下水工遗存情况,2008年到2013年淮安市博物馆在清口水利枢纽核心地带进行了五年的考古工作,基本上摸清了地下埋藏情况,并对天妃坝、顺黄坝等保存情况较好、价值较高的文物点进行了重点发掘,为清口水利枢纽保护展示工作提供了最基础的信息,也为进一步佐证清口水利枢纽的科学价值提供了实物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口水利枢纽 调查勘探 发掘 保护利用
下载PDF
淮安清口水利枢纽的遗产构成及其价值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新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9,共4页
作为大运河沿线重要遗存的清口水利枢纽,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清口水利枢纽的形成、完善和衰落,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留下了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 清口水利枢纽 历史文化遗产 价值评估
下载PDF
明清时期清口水利枢纽治水思想的实践——以王营新减坝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春华 胡兵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9-286,共8页
一、清口水利枢纽概述清口这一区域概念的形成,是长期以来自然力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它有着不同的空间范围。淮河水自盱眙而来,经过原淮阴县西,与西北徐州而来的古泗水汇合,泗水的水流甚清,所以这里称清泗口,... 一、清口水利枢纽概述清口这一区域概念的形成,是长期以来自然力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它有着不同的空间范围。淮河水自盱眙而来,经过原淮阴县西,与西北徐州而来的古泗水汇合,泗水的水流甚清,所以这里称清泗口,又称清口。古泗水在今淮阴区三岔以下形成分支,以不同的角度和线路向东南汇流入淮河。其北侧为主流,称为大清河,汇淮处称为大清河口或大清口。南侧为支流,称为小清河,汇淮处称为小清河口或小清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水思想 大清河 淮河水 清口水利枢纽 小清河 淮阴县 淮阴区 自然力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水工技术初探——以江苏淮安清口水利枢纽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祁小东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6-112,I0007-I0008,共9页
2008—2013年,淮安市博物馆对淮阴区码头镇和洪泽县境内的里运河故道、坝址等明清水利工程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对这些遗产所体现的水利科技与水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揭示。大运河上最著名的清口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特有的防洪工程形式,... 2008—2013年,淮安市博物馆对淮阴区码头镇和洪泽县境内的里运河故道、坝址等明清水利工程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对这些遗产所体现的水利科技与水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揭示。大运河上最著名的清口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特有的防洪工程形式,堤防主要以土筑堤坝为主,自身有一套完整的防洪体系和养护方法,在堤坝的险要区段或薄弱地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增强其稳固性和抗冲击能力。遗址体现的土工技术、砖石工技术和埽工技术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记,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淮安 清口水利枢纽 水工技术
原文传递
淮安清口顺黄坝的成因及遗产价值
5
作者 祁小东(文/图) 王梦珊(文/图) 吴桐(文/图) 《大众考古》 2024年第3期37-43,共7页
顺黄坝,又名顺水堤,其性质为“挑水坝”,主要作用是挑溜和抵御黄河倒灌大运河和洪泽湖,从而保障漕运畅通。自乾隆(1736—1795)初年设置,至中期基本完善,在淮安清口水利枢纽众多堤防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的构筑方式、护岸工程等也具有较高... 顺黄坝,又名顺水堤,其性质为“挑水坝”,主要作用是挑溜和抵御黄河倒灌大运河和洪泽湖,从而保障漕运畅通。自乾隆(1736—1795)初年设置,至中期基本完善,在淮安清口水利枢纽众多堤防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的构筑方式、护岸工程等也具有较高的水工技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岸工程 水工技术 大运河 遗产价值 漕运 挑溜 洪泽湖 清口水利枢纽
下载PDF
洪泽湖水志考略 被引量:4
6
作者 季祥猛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明代,洪泽湖已经初步形成,黄淮运治理中所使用的"束水攻沙,蓄清刷黄"重要理论已经创立使用,洪泽湖—清口水利枢纽格局基本确立,但关于水深测量和应用的技术资料却难以查找。清代康熙时,水深测量技术被用于清口枢纽治理中。乾... 明代,洪泽湖已经初步形成,黄淮运治理中所使用的"束水攻沙,蓄清刷黄"重要理论已经创立使用,洪泽湖—清口水利枢纽格局基本确立,但关于水深测量和应用的技术资料却难以查找。清代康熙时,水深测量技术被用于清口枢纽治理中。乾隆时正式在洪泽湖和清口水利枢纽区,建立标准水志,并建立水情测报制度。高堰水志是洪泽湖水志的重要见证,可能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实物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清口水利枢纽 水情测报 高堰水志
下载PDF
治黄保运大局下的王家营减水坝及相关问题探析
7
作者 董清 刘光亮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王营减水坝是康熙年间修建于黄河北岸堤防上的溢流坝,南临黄河,北通盐河,为黄河、淮河和运河交会处清口附近的一项大型工程。该工程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往北排水入盐河,可分减下泄黄河洪水,防止水流盛涨危害河堤安全的同... 王营减水坝是康熙年间修建于黄河北岸堤防上的溢流坝,南临黄河,北通盐河,为黄河、淮河和运河交会处清口附近的一项大型工程。该工程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往北排水入盐河,可分减下泄黄河洪水,防止水流盛涨危害河堤安全的同时,能加大淮河清水畅出,并可接济盐河水源,用来运输盐、苇等。后因减坝启放年久,坝下冲刷成深塘,坝底桩石冲坏,原址施工困难,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曾多次重修、移建。经考古勘探证实,王营减水坝的移动,整体呈现出向西移的趋势。这是由于黄河东流,溢流坝向西靠近来水方向,更利于排泄洪水,有着治黄保漕、舍农的考量,以及尽量避免洪水淹没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官署就在城里),既实现了政治、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也契合了朝廷治河保漕的政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营减水坝 黄河 盐河 清口水利枢纽
原文传递
江苏淮安顺黄坝遗址的发掘与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兵 《东方博物》 2015年第1期37-45,共9页
顺黄坝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清口水利枢纽遗址范围内,沿古黄河南岸而建,迫使黄河水沿堤坝向东北入淮河尾闾进入东海,使其远离运河河口,从而保证漕运的畅通和安全。从2008年开始的几次发掘揭示出埽工、石工、木桩及草绳等不同种类的遗迹,... 顺黄坝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清口水利枢纽遗址范围内,沿古黄河南岸而建,迫使黄河水沿堤坝向东北入淮河尾闾进入东海,使其远离运河河口,从而保证漕运的畅通和安全。从2008年开始的几次发掘揭示出埽工、石工、木桩及草绳等不同种类的遗迹,这些遗迹为我们研究顺黄坝的构筑方式、水工技术、明清时期黄河在清口地区的变迁,以及黄河与淮河、运河和洪泽湖水系的相互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口水利枢纽 顺黄坝 埽工 石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