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乐府诗“四时歌”的音乐生成——兼论作为方法论的乐府诗四时意象
1
作者 陶成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2-101,共10页
中古乐府诗中的"四时歌"是一组包含四种调高(或调式)的套曲,"四时歌"即是"四调歌",具体而言,"春歌"即"角调歌","夏歌"即"徵调歌","秋歌"即"商调... 中古乐府诗中的"四时歌"是一组包含四种调高(或调式)的套曲,"四时歌"即是"四调歌",具体而言,"春歌"即"角调歌","夏歌"即"徵调歌","秋歌"即"商调歌","冬歌"即"羽调歌"。南朝音乐文学中,由于"五音配五行""四音配四时"等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精神的支配,同时由于礼乐制度上重建汉代"四时迎气"郊祀礼乐仪式的需要,"郊祀四时歌"率先生成,并且使得"四时歌"演奏模式成为经典的雅乐演奏模式。随着吴歌西曲逐渐进入宫廷,《子夜》《白纻》等民歌形态的歌曲借助"四时歌"雅乐演奏模式完成了雅化,形成了"清商新声四时歌"。"十二月歌"演奏模式是对"四时歌"模式的进一步扩衍。从南朝到隋唐,乐府诗中的四时意象和四季描写,与"四时歌"的演奏模型以及"四音配四时"的审美文化心理息息相关。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于我们解读当时的乐府诗的音乐信息,提供了相应的考察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 郊祀四时 清商新声四时歌 四时意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