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谈清宫演剧中的六郎庄
1
作者 张紫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82-87,共6页
康熙二十年(1681年)开始宫廷演剧教习的人事隶属机构为南府、景山两处,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增添了六郎庄学艺处。但南府、景山的教习制度至迟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都已衍变为“外学”制,而六郎庄学艺处与六郎庄教习却消失于文献记... 康熙二十年(1681年)开始宫廷演剧教习的人事隶属机构为南府、景山两处,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增添了六郎庄学艺处。但南府、景山的教习制度至迟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都已衍变为“外学”制,而六郎庄学艺处与六郎庄教习却消失于文献记载中。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六郎庄毗邻畅春园,受畅春园在清代皇室活动中地位变迁所影响;另一方面,又因六郎庄童子棍的表演形式属于武术杂耍的“小戏”范畴,无法与南府、景山的昆腔、弋腔大戏表演同日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演剧 六郎庄 畅春园 童子棍 小戏表演
下载PDF
从内廷档案看雍正朝景山宫中女伶
2
作者 张夏菁 《文化遗产》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由于嘉庆末期以前清宫演剧档案缺失,学界至今对清早、中期清宫演剧的一些问题尚无定论。其中,清宫演剧的“女伶”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本文利用学界未曾注意到的档案,发掘并论述了雍正时期景山建制中的“永安亭学艺女子”的演剧相关活... 由于嘉庆末期以前清宫演剧档案缺失,学界至今对清早、中期清宫演剧的一些问题尚无定论。其中,清宫演剧的“女伶”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本文利用学界未曾注意到的档案,发掘并论述了雍正时期景山建制中的“永安亭学艺女子”的演剧相关活动,在讨论其身份问题之后,本文一并将稀见景山演剧史料辑录在内。对雍正朝景山永安亭学艺女伶的认识,能够修正目前学界对清宫“女乐”一题的过往认识,并为雍正朝清宫演剧情形研究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演剧 景山学艺处 永安亭 女乐
下载PDF
盔头作沿革考
3
作者 郝成文 窦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1-26,共6页
盔头作是清宫演剧用品的专门制作机构,制作内容主要有盔头、穿戴、砌末、装置等。从现有资料来看,盔头作的机构设置并不唯一、固定。康雍时期由于档案资料缺失,盔头作归属不详,制做盔头处是当时主要的戏曲用品制作机构。乾隆年间盔头作... 盔头作是清宫演剧用品的专门制作机构,制作内容主要有盔头、穿戴、砌末、装置等。从现有资料来看,盔头作的机构设置并不唯一、固定。康雍时期由于档案资料缺失,盔头作归属不详,制做盔头处是当时主要的戏曲用品制作机构。乾隆年间盔头作归并造办处,制作模式逐渐成熟。嘉庆年间的清宫档案中出现多处盔头作的记载,演剧用品的制造、储存呈现出分散、零星的状态。同治、光绪年间,随着慈禧太后的掌权,清宫演剧迎来了又一次繁荣,盔头作一扫前两朝的低迷态势,制造活动日益繁荣,并且成立了升平署盔头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演剧 盔头作 造办处 机构沿革
下载PDF
清宫吹腔演出史及其剧本形态研究
4
作者 王岩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25,共7页
总体来看,作为地方腔调的吹腔进入宫廷,是以乾隆帝南巡观剧、民间戏班晋京祝贺万寿、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等戏曲史上的重要事件为背景,同时又与乾隆朝以来帝后欣赏习惯的转变以及乾隆帝“引俗入雅”的礼乐观念紧密相关。据现存史料可知,... 总体来看,作为地方腔调的吹腔进入宫廷,是以乾隆帝南巡观剧、民间戏班晋京祝贺万寿、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等戏曲史上的重要事件为背景,同时又与乾隆朝以来帝后欣赏习惯的转变以及乾隆帝“引俗入雅”的礼乐观念紧密相关。据现存史料可知,演唱吹腔的短剧最晚于乾隆中期前已进入宫廷,《劝善金科》康熙旧本与乾隆朝五色套印本在吹腔出目上的差别正好说明吹腔在乾隆时期的广泛应用。随着嘉庆以降吹腔短剧在宫廷的频繁演出,此类剧目的独立地位逐渐消弭,至同光朝已被归入昆弋杂戏中。清代中期以来,宫廷连台本戏、小轴子戏、杂戏等不同长度的剧目类型中均有吹腔唱段或出目,在连台本戏中,吹腔以零星出目的形式出现,在演唱吹腔的小轴子戏和杂戏中,“花雅同本”与诸腔杂陈的现象则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演剧 吹腔 侉戏 “花雅同本”
原文传递
清代宫廷皇家剧团管理机构沿革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政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127,共7页
清代宫廷戏剧管理可分作三个时期,即教坊司时期、南府景山时期和昇平署时期。其中教坊司时期,国家初建,体制不全,沿习明朝居多,教坊司以宫悬大乐为主。南府景山时期则从康熙年间初创至道光七年改制,历经一个半世纪。由于宫廷演剧逐步走... 清代宫廷戏剧管理可分作三个时期,即教坊司时期、南府景山时期和昇平署时期。其中教坊司时期,国家初建,体制不全,沿习明朝居多,教坊司以宫悬大乐为主。南府景山时期则从康熙年间初创至道光七年改制,历经一个半世纪。由于宫廷演剧逐步走向极度繁荣,管理机构庞大,成员众多。昇平署时期始于道光七年改制直至1924年紫禁城内的最后一次演出。对清代宫廷皇家剧团管理机构沿革的研究,旨在挖掘内廷演剧在整个清代戏剧史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演剧 皇家剧团 教坊司 南府 昇平署
下载PDF
清宫宴戏考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帆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4,108,共13页
本文所谓"宴戏",是指宫廷宴饮中的戏曲演出。明代的宫廷宴饮中已出现戏曲身影,然至清代始现"宴戏(剧)"一词,宫廷宴饮中才真正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地承应完整的戏曲演出,并有大量专为宴饮而创作的剧本。作者以《... 本文所谓"宴戏",是指宫廷宴饮中的戏曲演出。明代的宫廷宴饮中已出现戏曲身影,然至清代始现"宴戏(剧)"一词,宫廷宴饮中才真正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地承应完整的戏曲演出,并有大量专为宴饮而创作的剧本。作者以《昇平署档案集成》、《清会典》、《清实录》等档案材料为基础,结合相关宴戏剧本开展研究,讨论清宫宴戏与礼仪的关系,厘清宴戏发展的一般规律,展现清宫宴戏之概貌,从而反观清宫戏曲演出的盛衰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戏曲 清宫演剧 昇平署 宴戏
原文传递
“施公戏”在清宫演出及其盛行原因分析
7
作者 徐建国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1,共6页
"施公戏"非常注重场上演出,在武打方面颇多创新,是清末流行的武戏样式。"施公戏"不仅流行于民间,而且还在清代宫廷频繁演出。本文就对"施公戏"在清宫的演出情况展开分析,探讨其盛行的原因,并对其艺术样... "施公戏"非常注重场上演出,在武打方面颇多创新,是清末流行的武戏样式。"施公戏"不仅流行于民间,而且还在清代宫廷频繁演出。本文就对"施公戏"在清宫的演出情况展开分析,探讨其盛行的原因,并对其艺术样式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公戏” 清宫演剧 侠义戏 武戏
原文传递
略述清宫中的昆剧《十五贯》折子戏
8
作者 张一帆 《故宫学刊》 2021年第1期295-304,共10页
明末清初苏州派剧作家朱素臣创作的传奇《十五贯》(又名《双熊梦》),自问世以后的三百多年里,全剧中的很多折子戏一直活跃在昆剧舞台上,1956年在其基础上整理改编的昆剧《十五贯》,又因天时、地利、人和,创造了"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明末清初苏州派剧作家朱素臣创作的传奇《十五贯》(又名《双熊梦》),自问世以后的三百多年里,全剧中的很多折子戏一直活跃在昆剧舞台上,1956年在其基础上整理改编的昆剧《十五贯》,又因天时、地利、人和,创造了"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神话。本文通过回顾昆剧《十五贯》折子戏在清代宫廷剧本收藏与演出的相关情况,得出初步结论:昆剧《十五贯》折子戏在嘉、道、咸三朝内廷的演出,是《十五贯》演出史的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演剧 昆剧折子戏 《十五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